<p class="ql-block">出行第十五天,4月25日。早晨告别了梅里雪山日照金山后,就向今天的目的地芒康出发了。芒康是西藏和云南交界的第一个县,县城海拔高度3880米,与德钦相距220公里,也是滇藏线和川藏南线G318的交汇点。</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滇藏线上,离卡瓦格博峰越来越近,仿佛走到了它的脚下,雪峰下这条长长的冰川,叫做明永冰川,它是梅里雪山四大冰川中最长最大的冰川,从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往下呈弧形一直铺展到海拔2600米的原始森林地带,长长的一条像是从梅里雪山上飘落下来的美丽绸带。</p> <p class="ql-block">缅茨姆峰和加瓦仁安峰,近看这两个雪峰中间还有一个比较小的雪峰,叫做洛拉争归贡布(红脸神峰),海拔5229米,它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红着脸躲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缅茨姆峰的身后。</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澜沧江大峡谷观景台。</p> <p class="ql-block">沿着澜沧江前行,今天的路程没有什么景致,一路上都是在高山峡谷中穿行,时而走在谷底江边,时而又沿着盘山公路走到了悬崖之上。</p> <p class="ql-block">公路像细细的银链,挂在山腰上,在路上走着的时侯不感觉,回头再看,颇有些后怕。</p> <p class="ql-block">临崖临江路段,时不时会有落石在路边。</p> <p class="ql-block">路边落石不少,雨季塌方的可能性比较大,选择4月份出行,是因为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少。</p> <p class="ql-block">时而会有沙石路段,要减速慢行。</p> <p class="ql-block">中午11:30左右我们进入西藏界。</p> <p class="ql-block">经过公安检查站,需要下车检查身份证才能通过。</p> <p class="ql-block">不时会遇上徒步进藏的行者,非常佩服他们的勇气。我们会把我们带着的食物和水送给他们。</p> <p class="ql-block">山下是曲孜卡温泉度假村。</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山顶休息时,遇见一对48岁的云南夫妇,他们开着一辆自己改造的床车,对这一条路,他们已经非常熟悉,虽然悬崖峭壁,山高路险,但是他们几乎每年都会自驾去一趟西藏。想来和大多数自驾进藏的热血旅友一样,他们并不一定会去看多少著名的景点,而是更加享受旅途中的惊险和刺激,还有那变幻莫测的天空、云海中大自然的壮观美景吧。</p> <p class="ql-block">过了盐井到芒康的路上,有这样一座比较新的斜拉桥,这是在214国道上比较少见的大桥,没有查到桥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下午两点半我们到达红拉山垭口,海拔4448米,这是我们到达西藏境内后的第一个垭口,翻过红拉山就到达芒康县了。</p> <p class="ql-block">垭口对面的绵延雪峰为噶托雪山,从红拉山垭口看过去,对面丛山峻岭,雪峰巍峨,景色壮观,就像是一幅画。进藏的路上,随处都是这样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图中山腰上的公路就是我们刚才走上来的214国道。我们于下午四点多钟到达芒康,明天开始走G318川藏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是出行的第16天,<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芒康到八宿,</span>开始真正的G318之行,先生心心念念的G<span style="font-size: 18px;">318,就在我们面前了。据说,这318川藏南线,是中国最美的公路,却也是中国路况最险峻、通行难度最大的公路,它所穿越的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脉地区,是世界上地形最复杂和最独特的高山峡谷地区,相对落差经常能达到2000米,一天有四季,百里不同天。不管是骑车还是自驾,都将可能遭遇到最复杂的路况,以及最突然和最恶劣的天气。</span>今天我们的行程,需要翻越四座雪山垭口,分别是拉乌山垭口,觉巴山垭口,东达山垭口,业拉山垭口,还要经过著名的天险怒江72拐。早晨出发时,我的心里充满了忐忑,望着初升的太阳祈祷,愿我们今天一路顺利,看到最美的风景,躲过恶劣的天气,祝我们好运吧。</p> <p class="ql-block">离开芒康不远,我们就来到了拉乌山垭口,红色的牌坊上面写着“善妙芒康,岭国之乡”,路牌上写着拉乌山海拔4376米。这里不像我们后来走过的许多垭口那样陡峭,而是一大片似广场一般的平地。</p> <p class="ql-block">从垭口向下眺望,山下的风景一览无余,山峦起伏,草甸广阔,森林茂密,一条蜿蜒的公路顺着山路而下,伸向远方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牦牛散养在草甸子里,蓝天白云下一片祥和温馨,悠闲自在的画面,好羡慕生活在这里的牧民。</p> <p class="ql-block">看着眼前的村庄农舍,路边绿油油的庄稼,山坡上成群的牛羊和茂密的树木,先生说这哪里是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分明就是江南水乡啊。</p> <p class="ql-block">离开拉乌山垭口,向觉巴山垭口行驶,天气开始有了变化,云多了起来。路也变得的比较窄了,这一段路是318国道的著名险段之一,30公里盘山路,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使觉巴山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公路在绝壁上延伸,不少地方都是紧靠山体硬生生地开凿出来的。</p> <p class="ql-block">壁立千仞,山高谷深。</p> <p class="ql-block">318路边常可以看到这种出了车祸的残留车架,警示司机们注意安全,谨慎驾驶。</p> <p class="ql-block">这个事故是今天早晨刚过拉乌山垭口的时候发生的。</p> <p class="ql-block">上午11点左右,我们到达觉巴山垭口,这里的海拔是3911米。</p> <p class="ql-block">在垭口向下俯瞰,远处就是澜沧江。</p> <p class="ql-block">之字形的路,就是我们上山的路, 临崖临江,高山险峻。</p> <p class="ql-block">站在垭口拍张照片吧,我登上了觉巴山垭口。先生说,“你走318的第一天,就走了这么险的一段山路,后面的路会越来越好走的”,我想:但愿如此吧。</p> <p class="ql-block">虔诚的信徒们,一路磕着长头,向着拉萨前进。</p> <p class="ql-block">路边徒步旅行者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一对骑行者,令人佩服,点赞👍!在林芝曾碰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子,一个人从深圳出发,骑着摩托车走滇藏川藏线去拉萨,真真令我们惊讶。每每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先生都会用他们来鼓励我。</p> <p class="ql-block">路上碰到不少徒步穿行318的人们,实在令人敬佩,一边徒步,一边直播,挑战自己的体力,毅力。我们也常常和他们聊天,他们在需要补给的时候,会写一张纸条,挂在车上或者背上,比如:“求水”“缺粮”等,车上的人,会把自己带的东西,送给他们。我们遇到过几位带着狗狗的徒步者,因为我们也带着小狗,有许多狗狗的食物,都会送他们一些狗狗的东西。他们晚上一般就在比较平坦安全的地方支帐篷留宿。</p> <p class="ql-block">中午12点半左右,我们到达东达山垭口,海拔高度5130米,这里是我们目前走过的最高的垭口。</p> <p class="ql-block">东达山是走川藏线必翻的一座高山垭口,一年中有11个月在下雪。高海拔、低氧、寒冷,就算夏天也可能是皑皑白雪。在5130米的高度,气温比较低,我的高反比较严重,在车里吸了氧气才敢出来拍照。</p> <p class="ql-block">从东达山垭口下来,我们到达左贡县,在这里午餐并稍作休整,开始向八宿进发。</p> <p class="ql-block">从左贡出来,过了昌格拉山隧道,沿着玉曲河向怒江72拐行进,天气越发阴沉,不一会突然下起了雪,几分钟后又从小雪变成了鹅毛大雪。人们都兴奋不已,纷纷停车,在玉曲河边拍照。</p> <p class="ql-block">车牌已经被雪全部遮盖了,现在不怕违章了,😊😊😊。</p> <p class="ql-block">“怒江72拐”就在前面不远了,大雪天还敢不敢上这条险路?这成了摆在我们俩面前的问题。那么,先说一说怒江72拐吧。怒江72拐,也叫“天路72拐”,是位于邦达到八宿之间的一段悬崖公路,长约12公里,从4658米的业拉山口到2700米的怒江边,海拔落差接近2000米,要在这么短的高山悬崖路段完成2000米的落差,势必需要非常多的拐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折回次数连续集中,一连拐了上百个180度的回头弯,是川藏线上拐弯最多的路段,</span>人称“九十九道回头弯”、业拉山“108拐”、“川藏99道弯”,有人统计其实有130多个拐。<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因此,</span>这条路以坡陡、弯急、路险著称,是318国道川藏线上一段艰险与美景并存的悬崖公路。</p> <p class="ql-block">因为下雪,我们没有拍到天路72道拐的全景,从这几张网上下载的图片可以看出它的全貌。</p> <p class="ql-block">网上常走这段路的老司机总结的七十二拐几大特点:坡度极陡,弯多且多为发卡弯,来往车辆拐弯处大多不鸣笛,拐弯处视野不开阔。</p> <p class="ql-block">天下着大雪,时间是下午的3点半。大雪中,我们把车停在玉曲河边,讨论下一步的行程。我认为下雪天不应该走这么险的路,应该在左贡住下,明天再走。但先生和我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应该赶在山路没有结冰以前尽快走完,否则结冰以后可能就几天都过不去了。最后,按照先生的意见,我们开始冒着大雪走怒江72拐。我开始紧张!紧张!紧张!所以这一段路基本没有拍什么照片。😭😭😭</p> <p class="ql-block">路口树立着警告牌:“你将翻越怒江山急弯地区,注意安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过往的车辆:减速慢行!</p> <p class="ql-block">这个警示牌上面写着:“事故频发路段,此处死亡16人!”这个牌子我们没有看到,也许是雪太大了,被挡住了吧。真正经历过318的人,看到都会为之震撼和警醒。</p> <p class="ql-block">先生倒是很淡定,不断地安慰我说:“路很好,不要怕,我慢慢地开。”看我紧张得不行,就说,“你数拐弯数吧,看看是不是72拐”。我开始数着弯道的数目,想着尽快走完吧,可是,数着数着,就糊涂了,后来发现,许多的小弯,根本不能包括在内,那样就太多弯了,几百个都不止,应该只计算180度的大拐弯才对。</p> <p class="ql-block">牦牛沿着玉曲河慢慢的走着,看不出任何紧张和恐惧。我心里默念,我要向它们学习,淡定,淡定。😃😊😊</p> <p class="ql-block">上山的路上,看到一群牦牛不走了,全体整齐地列队站在雪地里,一动都不动,像是在向我们行注目礼,告诉我们莫怕莫怕,美景就在前面。</p> <p class="ql-block">下午4点40分,我们到达业拉山垭口的莲花广场,这里海拔4658米。</p> <p class="ql-block">垭口广场上有一头小毛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从垭口的观景台向下看,雪雾中的72拐,朦朦胧胧,那是我们要下山的路。</p> <p class="ql-block">天气好的时候,观景台看下去应该是这样的。</p> <p class="ql-block">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业拉山垭口向怒江峡谷方向走,才是72拐的大弯集中区域,而且要从海拔4658米的垭口,下到的海拔2700米的怒江峡谷区域。因此,对我们来说,72拐真正难走的路,才刚刚开始。</p> <p class="ql-block">开始下山,稍长距离的直道几乎没了,都是连续的弯道,弯道之间的直道越来越短,最短的距离不过百十米,然后就是发卡180度大弯。</p> <p class="ql-block">路上小车不多,但是大货车不少,很多重载长车,在转大弯的时候,我们远远地就得避让,不然走到拐弯处,挡住了去路,进退不得就非常危险,轻则造成大塞车,据说有一次塞了三天才通,重则小车可能被大车撞到谷底,跌进怒江,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事故不在少数。</p> <p class="ql-block">“慢慢开”,“小心大弯来了”“又是一个180度,向右后下方转弯”,这是我们俩一路上说得最多的话,我看着地图,提前告诉先生前面看不见的弯道情况和有大车需要会车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这片绿色的存在,非常神奇,在皑皑白雪之中竟然有一小片绿洲,<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的位置在72拐快要结束的地方,往上是满山的大雪,寸草不生,往下走则是怒江峡谷,都是光秃秃的石山,唯有这里藏着一片碧绿,还有村庄,仿佛从大西北突然到了江南,令人费解之中却也顿觉心情舒畅。</span></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在惊心动魄中,终于艰难地走完了怒江天险72拐,历时两个半小时,于下午的6点多钟到达怒江峡谷,这里海拔只有2700米,我们沿着怒江边继续向八宿前进。</p> <p class="ql-block">来到怒江两岸,好像突然之间进入了另一个不同的世界,两侧的山体和刚才72拐的业拉山完全不同,为褐黄色的石头山,层层叠叠,时而看到有个巨大的石头在崖壁上,仿佛要掉下来,时而又有许多像蜂巢一般细碎的山石,看不到一颗绿色的植物。这里陡峭、荒凉、自然灾害频发,据说曾被专家定义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环境。</p> <p class="ql-block">路上有许多这样的巨石,高悬在路上,狭窄的道路,像是用切割机削出来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这段山体碎石很多,不时有石头落下,先生加大油门,尽量快速通过。</p> <p class="ql-block">这里山体雄浑,怪石嶙峋,江流湍急,人烟稀少,使此段峡谷显得异常幽深,天色将晚,路上车已经非常少了,我们心里都祈祷着快点到达八宿吧。</p> <p class="ql-block">于傍晚7点,我们到达怒江大桥,怒江大桥是318川藏线的必经之地,也是318国道上的咽喉要道。</p> <p class="ql-block">怒江大桥在历史上共有三座桥,我们现在通过的是最左边的公路桥,从这张图上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最右边架着钢架的大桥是1968年修建的第二座怒江大桥,在这两座桥之间</span>矗立着一个水泥桥墩,这个桥墩就是当年18军修建第一座怒江大桥时的桥墩。</p> <p class="ql-block">全新的怒江大桥,于2019年通车,全长165米。</p> <p class="ql-block">在两座桥中间的这个桥墩,有着一个悲壮的故事:当年在修筑这座桥墩时,一名年轻的战士不小心掉入10多米高的正在灌注水泥桥墩,战友们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将他救起,他就这样永远留在了桥墩里。在1968年第二座怒江大桥修建通车后,西藏军区决定,为了纪念修路牺牲的官兵们,将老桥墩作为纪念永远保存了下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时至今日,横跨半个多世纪,这座桥墩一直被完好的保存着,成为耸立在涛涛江水中的一座丰碑,它记载着这位小战士的事迹,也记载着无数为打通川藏天险,修路、架桥而牺牲的无名英雄们的事迹。现在当有车队通过的时候,车辆会自动调整队形向前辈鸣笛致敬,表达心中的敬仰之情。</span></p> <p class="ql-block">这座钢架桥,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68年修建的第二座怒江大桥。早年</span>走过川藏线的朋友们都对这座钢架怒江大桥记忆深刻,大桥修建在悬崖峭壁之间,它是交通咽喉也曾是军事要塞,有武警常年把守着,不允许经过者拍照,一次只能限速通过一辆车。现在,这座钢架桥依然在那里,每天目送着过往的车辆和人群,<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守护着长眠在这里的战友,并替他们接受着人们对他们的怀念和致意。</span></p> <p class="ql-block">过了怒江大桥之后,再行驶约40公里,我们于傍晚8点多钟到达八宿县,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回想今天走318的经历,激动、兴奋、紧张、恐惧、敬畏、敬仰之情共而有之,又一次证明了318的魅力所在,因此,“318此生必驾”好像不是没有道理的!</p><p class="ql-block">旅途美景难忘,随记较长。感谢您拨冗垂阅,还望给予指点。请看深圳-拉萨自驾随记(五)318纪行-波密,林芝,拉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