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加快我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7月18日,在学校的安排下,我有幸远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参加了第三届“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研讨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名师课堂 且学且思</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日上午,全国特级教师吴正宪的一堂研讨课《分数的乘除法》,拉开了会议的序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老师打破了传统的常规课堂,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呈现了分数乘、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吴老师非常注重单元统整,“大单元”教学概念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令我耳目一新。对于吴老师的课堂,我并不陌生,可每一次观摩吴老师的课堂教学,我都会有很多新的收获,产生新的思考。吴老师经常说,数学是要讲理的,“到这不行,得讲道理”“学习就是不断的挑战自己”,吴老师的话深深影响了我,让我时刻谨记,不仅要让孩子知道怎么做,更要促进孩子的“深度学习”,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吴老师课堂上,处处彰显着孩子们思维碰撞、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分数的乘除法”对于很多老师来说,都是教学路上的“拦路虎”。我也曾只注重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而轻算理,没有抓住知识的本质。吴老师从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入手,出示问题:某中队制作展板,要在展板二分之一的四分之一处出示数学展报,数学展报占整个展板的几分之几?让学生通过折纸,动手操作,找出实际占整个展板的八分之一。帮助学生理解二分之一乘四分之一的积为何是八分之一,再出示一些例子,通过归纳总结出分数单位乘分数单位的算法及算理。然后出示普通的分数乘法,比如,四分之三乘五分之二,学生已经知道了四分之一乘五分之一的算法,在吴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分数的意义,运用推理操作,即可得出运算方法和结果,从而揭示出分数乘法的本质,最终就是求结果是多少个分数单位。有了第一节分数乘法的“种子课”,分数的除法教学自然水到渠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伊金霍洛旗附属小学的李东洋老师带来的《倍的认识》。李老师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通过创设情境:胡萝卜2根,白萝卜6根,白萝卜是胡萝卜的几倍?引入对倍的认识。学生通过在学习单上圈一圈、填一填,发现白萝卜和胡萝卜之间的倍数关系。之后,李老师通过变式,将胡萝卜变为3根(1根),那白萝卜应该是几根?让学生体会到倍数关系中,找标准的必要性。李老师的课堂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他匠心独运的问题设计,李老师设计了开放题目:菜地里种了2棵胡萝卜,9棵白菜,如果在空余的一个坑里种_,那么_是_的()倍,在探究这道题目的过程中,辨析倍,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倍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齐鑫老师带来的示范课是《圆的认识》。齐老师的教学设计分为三层。第一层,齐老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自己画圆,不管是借助于圆规,还是利用铅笔和绳子,学生通过画圆操作,总结出圆需定点、定长。在辩析中让学生真正的认识圆心、理解半径和直径。第二层次:齐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使全班的学生画一个同样大小的圆,突出圆的大小和两脚的距离有关,接着提出要求画同半径为4厘米的圆。在展示2名学生作品时,又抛出问题:为什么两个圆的位置不同?引发学生思考。最后总结出: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圆的半径决定。齐老师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掌握画圆的同时构建出圆的表象,理解圆的本质特征。第三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以圆片为素材,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合作探究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探究,学生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专家报告 高屋建瓴</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马云鹏教授做了专家报告《数量关系与问题解决》。马云鹏教授参与了2001和2011两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工作。从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角度,为老师们指点迷津,解疑释惑。马教授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对新课标的精准解读,让我由衷钦佩。在日常的备课工作中,我首先要备的就是课程标准,可是对课标的把握理解还停留在较低层次,通过马教授精准的解读,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豁然开朗感,指明了潜心研究的方向。马教授为参会老师们奉献了一道含金量极高的专业知识大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的更远。马教授的引领,使我对数学教学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李老师的课,他指出,倍最终回归到乘法的意义,也就是乘法意义的延伸。问题解决在新课标中,不再作为单独模块出现,而是融合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 综合与实践”4个模块中。还提出“三会”: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还在继续,而我的思考也从未停止。名师的示范引领,点亮我教学的前行之路,空谈不如实干,踱步何不前行。我会将此次培训所学、所思、所悟,内化于心,学以致用,外化到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并毫无保留地传递给实验小学的各位老师。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显。期待与我校更多的年轻教师,为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共同谱写教育新篇贡献自己的力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