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回归自然路在哪里?这是有针对且充满悖论的一声拷问。而在自然的碎片中漫无目标的旅行,时而唤起对美丽家园的憧憬,时而又回忆起童年的无虑,时而兴致勃勃、时而无奈痛楚,何时才能回归自然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不可复现的梦想。当置身乡间小路,除了享受瞬间的自由与快乐,让身心暂时得到放松和抚慰,更多感觉到的还是与城市的距离,和由此体会到的伤感。突然发现门前的路还是童年的那条道,下雨满身泥晴天满鼻灰,于是心中弥漫着不可名状的羞涩和萦绕着不散的乡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面对自然,已经不是独立而完整的,它呈现出碎片化状态,更多是“人格化”的自然。生活在一个被人类所改变的世界上,在所谓“自然”中见到的常常只是人自己的化身,是“与另一个自己相遇”。而且“人类中心主义”将人的控制意识推向了绝对化,人甚至成了自己语言和文化的囚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站在自然万物之外,内心深处抑制不住的渴望,返回事物整体和“母腹”的冲动,昭示着一种良知和愿望,而这也是最直接的内在动因。责任和使命,让一些觉悟者最终不愿放弃失落的自然,不断探寻走在回归自然的路上,深入到适应新的生存之路,便以生态写作的方式构建“诗意的栖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然而,面对正在远去的昨天,我只有通过嫁接写作的方式,以想象的力量抒发情感,昭示同路人适应新的伦理关系。然而,抒发情感也不是简单的回归自然,而是需要具有某些前瞻性,要面对现实担当责任,探求未来的方式和行为,同时也是直面现实适应现实的选择与灵魂召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面对思想和自然的背离,面对被破损的自然乃至失衡的现状,只能以写作的方式直面现实,显露出批判锋芒,方能保留曾经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显示梦想的力量。因此,失去的可以在此找回,破碎的可以在此修复,它可以证明理性而富有良知的人,具有重新调整文明路径的可能。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呈现出一种良知震撼和感动,从而直逼人的心灵,呼唤能在沉船的危机报警声中醒来,重新作出抉择和行为的改变。</span></p> <p class="ql-block">虽然是简单地以自然为题材的写作,也不是观念性地表达诉求。是为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人期盼的眼神出发,敞开心扉的提示与呼唤,客观的面对现实让生命和心灵回到自然,并与自然重新建立联系,在自然的伤痛中唤醒迷途的人。以这种方式的召唤,是一个寻找精神归宿的过程,它最终指向美丽家园的建设与发展,指向乡亲自豪而敬畏的眼神。尽管水平和能力有限,也想以特殊的方式进行挽留,让曾经的形象影响人、感动人,从而推动文明观的形成,让人人都加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合唱”!</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