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病重前为何经常落泪,他在担心什么?女儿朱敏:和毛主席有关

和谐

文章来源:史话笑谈<br>美篇制作合成:和谐<br>音乐:【阳光永远照耀我和你】顾凯 <h1>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老总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会师后,红色就变成了井冈山的底色。这支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革命军队在毛主席和朱老总的带领下,坚定理想,捍卫了人民的利益。<br><br>成功会师之后,朱老总在众人面前不止一次说过跟着共产党走,跟着毛主席走,将中国革命进行到底。</h1> <h1>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br>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人民群众,所以一直以来我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是我党在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作风。<br><br>朱老总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更是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把毕生的精力全部都无私奉献给了中国人民。在朱老总的人生轨迹中,他始终坚持与群众心连心,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朱老总恰如其分。<br></h1> <h1>1、回国参战,与幼女分别<br><br>朱老总除了在军事领域成就突出外,他的一生婚姻却是坎坷,虽然先后结过六次婚,但却只有两个孩子,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在重男轻女的时代中,朱老总对儿子的疼爱是不必多说的,但对女儿他也是格外珍惜与爱护。<br><br>朱敏于1926年出生于莫斯科,四十岁的朱老总喜得爱女后,为了纪念这一天,他特意为女儿起了“四旬”这个乳名。就在朱老总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他也迎来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为支持北伐战争,中共中央决定从国外抽调一些军事政治人员回国参战。”<br><br>接到调度命令后,朱老总不得不与女儿分别回国参战。而这一分别就是长达十四年之久,从幼时起朱敏就缺少了父亲的陪伴。朱老总回国后,妻子贺治华不想独自一人照顾女儿,于是让妹妹把朱敏接回国,当时的朱敏还不到一周岁。<br></h1> <h1>朱老总与贺治华分隔两地后,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每况愈下,后来贺治华最终与朱老总分道扬镳。没有父亲的陪伴,也失去了母亲的关爱,朱敏自回国后就一直跟随在外婆身边一起生活。<br><br>从未见过父亲的朱敏,在跟着外婆来到成都的街上时,看到大家对一幅画在窃窃私语时,朱敏的外婆看完画像后,心悬紧绷,那被悬赏的画像正是“朱敏的父亲。”<br><br>此时的外婆,把朱敏拽到没人的地方,便偷偷告诉她“墙上的画像就是你的父亲,你不要声张。”从小到大,这是朱敏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见到自己的父亲,受到当时局势的影响,朱敏的外婆无法与朱老总取得联系。</h1> <h1>自从回国后,朱老总对女儿的想念也是非常深切,不过皇天不负有心人,在经过周总理夫妇的多方打听下, 1938年终于找到了当时只有12岁的朱敏。<br><br>周总理对朱敏的外婆提出想把朱敏送到延安,让她跟着父亲朱老总团聚,听到这个消息后,外婆觉得从成都到延安路途遥远不说,也充满了很多危险,她不肯让朱敏以身涉险。<br><br>因为这段时间内,国共关系还算可以,为此周总理也没有强人所难,只是临走的时候带走了一张关于朱敏的照片,交付给了远在延安的朱老总。</h1> <h1>2、跋山涉水,父女短暂重逢后又分开<br><br>随着局势的不断发展,时隔两年国共关系恶化,国民党特务费尽心思打听到了朱老总的女儿朱敏所居住的位置。<br><br>1940年偶然的一天,国民党两位特务穿着便装来到了朱敏的外婆家,刚一进门就闻到:“这个小女孩就是朱敏吧?”<br><br>朱敏的姨妈听闻后,当即回绝到:“先生不好意思,你说错了,这个是我自己的孩子,根本不是你所说的朱敏,况且我也不认识你说的那个孩子。”这位特工恼羞成怒强行带走了朱敏的姨妈。<br><br>外婆知道,如果朱敏在自己的身边多停留一天,就会多一份危险,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强行把朱敏留在身边了,于是她告诉朱敏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父亲,只有这样才是最安全的。</h1> <h1>我党地下工作者得知朱敏的遭遇后,于是当机立断决定把朱敏安全护送到延安,送到朱老总的身边。为了安全起见,朱敏被我党地下工作者伪装成了医疗队成员,在局势紧要关头之际,朱敏在八路军的护送下,跋山涉水来到了延安,与朱老总团聚。<br><br>到了延安的朱敏,内心是激动不已,她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终于要见到父亲了。在四处张望后,朱敏看到有一个穿着八路军的衣服,身材魁梧的男子向自己走来。<br><br>这就是自己在照片中看到的父亲,毫无疑问,朱老总也认出了眼前的这位小女孩就是自己的女儿,他便立即跑了过去,父女俩紧紧拥抱在一起。<br><br>见到女儿的朱老总每天都是笑的合不拢嘴,看到父亲在自己的身边朱敏也是开心不已。然而好景不长,考虑到当前局势紧张,再加上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照顾女儿,思来想去后朱老总决定把女儿送到苏联读书。</h1> <h1>得知这个消息后,朱敏沉默不已。毕竟,她才见到父亲没多久,如果此时就要远赴他乡去求学,她是不愿意接受的。<br><br>那天吃完饭后,朱老总询问朱敏:“长大后你想做什么?”,朱敏听闻后,斩钉截铁的回答说:“我想像父亲一样,上战场把日本鬼子都打跑了。”<br><br>听完女儿的话,朱德笑着说:“既然你有了自己的理想,那么现在就要付出实际行动,你去苏联国际儿童院读书,回来后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和爸爸一样的人。”在朱老总的耐心开导下,朱敏欣然接受了朱老总的安排,踌躇满志远赴苏联求学。<br></h1> <h1>3、学成归来,谨遵教导与群众在一起<br><br>然而不久之后,苏德战争爆发了,此时的朱老总内心明白发生战争到底意味着什么。因为当前苏联战争环境恶劣,对于女儿到底什么情况,朱老总也不是很清楚,他每天都十分挂念女儿。<br><br>那么苏德战争爆发后,朱敏是否又会安然无恙呢?这场战争让朱敏和其他在校的小伙伴们成为了纳粹俘虏,这次经历让朱敏饱受折磨,吃尽苦头,成为了一生的噩梦。<br><br>得知女儿的情况后,朱老总的内心自责不已,他立刻写了一封信希望女儿能原谅他,之所以他没有向苏联一方询问,是因为苏联一方也处于灾难中。<br></h1> <h1>1953年,朱敏结束了在苏联的学习,踏上了满心欢喜回国之路,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而这次父女两人的分别长达12年之久。<br><br>看到女儿学业所成归来,朱老总欣喜不已。望着眼前明显变老的父亲,朱敏说道:“父亲,这么多年我没有尽到子女的责任,这次我回来了,我就再也不离开您了。”<br><br>朱老总听闻后,抚摸着她的头,笑着说:“我的女儿长大了,现在是国家建设发展的关键时期,你一定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党工作。”朱敏回国后被安排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做俄语系教授,生活渐渐步入了正轨。<br><br>在晚年之际,朱敏曾回忆说:“父亲对我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要与群众心连心,跟群众在一起,要吃苦耐劳。”</h1> <h1>并肩作战、不离不弃,结下深厚革命情谊<br>自幼失去父亲的陪伴,在成长过程中又遭到了纳粹党的折磨,对于朱敏来说她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源于父亲对她的谆谆教诲。尤其是在延安短暂重逢时期,父亲给予了她最大的鼓舞和支持。<br><br>对于朱敏来说,父亲就是她心目中的偶像,每当在父亲的身边时,她就会常常听到父亲谈起毛主席,父亲告诉朱敏,毛主席是他最亲密的战友。在朱老总和毛主席的伟大革命友谊中,朱敏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h1> <h1>1、井冈山会师结下深厚的革命友谊<br><br>在革命初期,随着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白色恐怖席卷了整个华夏大地,到底是卑微屈服任人宰割,还是握紧拳头,奋起反抗?<br><br>正如毛主席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吓到,从地上爬起来又继续战斗。1928年5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了湘赣边界红色政权。<br><br>在彼此见面那一刻,朱老总和毛主席双手紧握,久久没有松开。可以说井冈山会师绝不是简单的两军合并,而是两位共产党领导人各自经历千难万险、艰苦探索,为着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为处于低潮的中国革命重新燃起熊熊烈焰。<br><br>而朱老总和毛主席也因为这次井冈山会师,开启了并肩作战的革命之旅,在长期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br><br>在漫长是革命岁月生涯中,朱老总对毛主席深信不疑,尤其是在特别困难的艰难险境之下,他们深厚的友谊显得尤为重要。在长期的相处中,朱老总认为毛主席的革命思想是非常正确和伟大的。<br></h1> <h1>2、朱毛不可分,革命一条心<br><br>当年,毛主席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打土豪分田地进行土地改革时,毛主席负责后方的领导生产运动,而朱老总负责前方作战指挥,两个人分工更明确,配合也更默契。<br><br>作为军人出身的朱总司令,和善于搞政治思想的毛主席,两个人的结合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在红军长征中,朱老总更是坚定不移的支持毛主席。<br><br>红军长征结束后,在延安时,朱老总曾回忆说:“朱毛不可分的思想,我也不是一参加革命就有的。直到遵义会议结束时,我才彻底梳理了这个思想。从很多革命成功经验来看,毛主席领导的路线是正确的,也是高明的,我才树立起这个思想。<br><br>毛主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国实际出发,拥护毛主席领导,他是我党当之无愧的伟大领袖。”从朱老总这段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出朱老总对毛主席有着敬佩之情。<br><br>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朱老总和毛主席两个人是彼此信赖,互相帮助。</h1> <h1>3、朱老总时刻提醒毛主席的健康放在第一位<br><br>为了革命取得彻底胜利,朱老总时时刻刻都在惦记着毛主席身体健康和安全情况。<br><br>尤其是在延安时期,朱老总多次对毛主席身边的安保和医护人员强调:“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他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关乎到革命的胜利,作为他身边重要的工作人员,你们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能出现任何差错。”<br><br>像这样的关心还有很多数不胜数,朱老总的热情毛主席也是自然能够感受到的。同样对于朱老总,毛主席也是关心至极。当初在井冈山时期,为了让朱老总住的舒服一些,毛主席主动把自己住的好房子让给朱老总,自己搬到特别小的阁楼上。<br><br>在朱老总过六十生日之际,毛主席还亲自为他题词:“人民的光荣,高度赞扬了朱老总对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br><br>在中国进入探索年代时,朱老总遭遇了一些挫折。毛主席特意为他专门发声:“朱毛朱毛,先有朱后又毛,当初国民党反对派围剿井冈山的时候说的最多的就是‘杀朱拔毛’,朱德要是黑司令那我这个政委能是红的吗?”<br><br>接受了毛主席批评后,这些人的嚣张气焰才有所下降。<br></h1> <h1>4、身患重病,经常落泪<br><br>朱老总治军严谨,一生淡泊名利,晚年之际,他并未在中南海的家中常住,而是在北京郊区的一所院子里。身处探索年代中,朱老总很快便闲居在家中。<br><br>没有了手头工作,这对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朱老总来说纵然是不适应的,毕竟他的一生都在不停的奋斗着,这种休居在家的日子,让朱老总很不好受。<br><br>随着时间的流逝,朱老总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同样曾经与他并肩作战的老战友们的身体也是如此。<br><br>当年,陈毅在病重时,朱老总前去医院探望他,看到骨瘦嶙峋的陈毅,朱老总握着他的手许久没有松开,最后陈毅露出了慈祥的笑容。<br><br>陈毅的病逝是非常突然的,从他开始出现身体上的疼痛到他去世,仅仅只有一年半的时间。病魔对他身体的侵蚀实在是太快,快到人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已经病逝了。在陈毅遗体告别仪式中,朱老总泣不成声。</h1> <h1>陈毅病逝后,朱老总身边的其他很多老战友的身体也都每况愈下,仅仅四年中,朱老总参加追悼会就有七次。,送走了昔日的战友,晚年的朱老总时常会落泪。<br><br>1972年周总理积劳成疾,时隔四年后,周总理的身体每况愈下,他希望朱老总能够过来看看他,一起叙叙旧。<br><br>但是由于自己的身体不好,周总理不想给这位老友徒增烦恼。而朱老总也多次打电话表示要探望周总理,在得知朱老总准备要去北戴河的时候,周总理怕他这一走,从此两人便无相见之日,于是周总理决定与朱老总见一见。<br><br>周总理强打着精神脱下病号服,换上了中山装,与朱德在客厅交谈,没想到这一别之后两个人便永无相见。<br><br>周总理去世后,朱老总身边所有人都不敢告诉他,直到周总理下葬前一天,妻子试探性的跟朱老总说总理并且又恶化了,朱老总回应说:“总理的身体状况是一天不如一天了。”</h1> <h1>看到丈夫在心理能够承受住,于是妻子很快将总理去世的消息告诉了朱老总,瞬间朱老总痛哭零涕,在周总理下葬的当天,朱老总拖着病重的身体去送葬。晚年的朱老总,对周总理的思念是深沉的,每每提到周总理,他都会泪流满面。<br><br>朱老总从北戴河疗养回来后,不久就住院了。当时毛主席也在病中,由于无法去探望这位老友,毛主席特意为自己看病的医生给朱老总带去口信,让他保重身体。<br><br>这位医生一五一十的把毛主席交代给他的话转达给朱老总后,在详细询问毛主席的近况后,朱老总再三叮嘱:“告诉主席,等我病好后一定去看望主席”。</h1> <h1>1976年7月6日,朱老总因病逝世,享年90岁。伟大领袖毛主席在病重时闻知朱老总逝世的噩耗,他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朱老总的病情怎么这么快,一定要办好朱老总的后事。”没想到,在朱老总去世的短短几个月后,毛主席也因病离世。<br><br>朱老总戎马一生,晚年的他看到昔日的战友一个接着一个离开,朱老总会经常落泪。让他最牵挂最担心的就是毛主席的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朱老总比毛主席大7岁,自从井冈山会师后,两个人就结下了血与火的革命友谊,从这以后就再也没分开过。<br><br>朱老总与毛主席一起带部队,干革命。也正因为他们的珠联璧合,同舟共济,才让中国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h1> <h1>1976年,是中国人民最沉痛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接连有三位伟大领导人去世,让我们深深记住这一年,缅怀伟人!</h1> <h1>美篇编辑:徐传胤、网名:和谐。北京京东工作站公益记者;黑龙江省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文散见百度等网络平台。</h1>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谢谢观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