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夏日炎炎,家访作为开学前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之一,怎么做才是最有效的呢?都有哪些准备呢?</p><p><br></p><p>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新生家访方面的攻略,帮助大家轻松应对。</p> 前期准备工作 <p> 家访前事先预约,<b>老师先与家长约定一个合适的家访时间,</b>最好提前一周致电家长,让家长早做准备,以免突然登门拜访让家长觉得唐突。</p><p><br></p><p> 老师必须在家访前弄清如何到达幼儿家里,路上大约花费多少时间,保证家访不迷路,不迟到。</p><p><br></p><p>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老师以便随时记录重要信息,同时能体现老师工作的用心。</p><p><br></p><p> 穿着礼仪,穿着统一的服装,如园服等,简单大方的款式最好。可画一个淡妆,看起来更有精神。<b>礼貌用语,举止得体。</b></p> <p> 列一份大纲,明确家访的目标和需要了解的问题,同时也避免无话可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u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家访提问大纲示例</u></p> <p>1.孩子平时都是谁带啊?上学都是谁负责接送?</p><p>2.孩子平时喜欢吃什么东西?对什么东西过敏?</p><p>3.孩子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哪个?</p><p>4.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p><p>5.孩子的身体怎么样?有没有疾病史?</p><p>6.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样?能够自己吃饭喝水吗?</p><p>7.孩子平时的作息习惯是什么样的?</p><p>8.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p><p>9.孩子的性格是怎么样的呀?</p><p>10.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如何?</p> <p> <b>准备一份小礼物,</b>最好是孩子喜欢的小礼物,这样可以迅速拉近与孩子的距离。</p><p><br></p><p> <b>家长告知书,</b>最好告知书中包含园所简介,新生入园注意事项等。</p><p><br></p><p> 准备一份《<b>新生入园登记表</b>》,在家访的过程中完成填写。</p> 与孩子进行互动 <p> 保持与孩子的互动,到达幼儿家以后,老师先做一个自我介绍,并蹲下身与孩子亲切地打个招呼,简单聊几句同时给孩子一个适当的赞美或鼓励。</p><p><br></p><p> 家访并不是简单的与家长交流就可以,我们第一步需要去做的是观察孩子、并与孩子进行互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面对活泼的宝贝</span></p> <p> 有些孩子活泼开朗,一见到老师便想做一个小表演,展示才艺。</p><p><br></p><p> 这时老师一定先停下与家长的交谈,专心看表演,表演结束后给孩子掌声,或者竖起大拇指,赞扬孩子。</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面对内向的宝贝</span></p> <p> 有些孩子比较内向,不爱说话,一见到老师便躲到妈妈背后,甚至想跑到自己房间去。</p><p><br></p><p> 老师这时不要强留孩子,亲切的话语以及和蔼的笑容最能打动孩子的心。</p> <p> 家访过程中,老师不要忽略孩子,有些简单的问题。例如孩子喜欢吃什么,做什么之类的......老师可以直接问孩子,多一些互动能让孩子更快地消除与老师的陌生感。老师临走时要与孩子告别,让孩子体会到老师的关心。</p> 与家长聊天 <p> 问候完孩子,我们就要开始向家长收集信息了。与家长聊天,这并不是简单的“聊家常”,而是带着目的去聊。</p><p><br></p><p> 先询问一些基础、客观的信息,了解孩子个人身体健康状况,有无过敏史,自理能力(吃饭、睡觉、上厕所等),最爱玩的玩具等,并记录在《家访记录表》上,以便后期针对孩子的个体化差异制定出有效的教学方案。在和父母聊家常的过程中,我们要了解的是:</p><p><br></p><p><b>1.孩子的主要培育人</b></p><p><br></p><p> 这是老师聊天的一个切入口,通过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对孩子有初步的了解。</p><p><br></p><p> 由父母养育的孩子,一般来说社会适应力会更好,容易完成入园适应;由祖父母带大的孩子,往往会更任性、娇惯一些;而由保姆带大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可能会更差,且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不佳。</p> <p><b>2.亲子依恋关系</b></p><p><br></p><p> 老师可以问问父母平时工作忙不忙,来判断父母与孩子的依恋关系。依恋关系的建立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工作不太繁忙的父母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会表现出更多亲社会行为;反之,孩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社会性发展问题。</p><p><br></p><p><b>3.家庭的主理人</b></p><p><br></p><p> 问这个问题,主要是老师需要了解,在后期的家园共育过程中,老师可以直接跟谁沟通,保持有效的家园联系。</p><p><br></p><p> 比如主理人是高学历人群,那么交流孩子问题时要先认可对方的观点,再让对方明白自己更有经验,来平等地进行交流。</p><p><br></p><p> 如果是老人当家做主,那么老师在交流问题的时候,一定要从心疼孩子、顺着老人的角度出发;总之,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从对方的需求出发。</p> 介绍幼儿园教育内容 <p> 在孩子入园之前,老师一定要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看看教育教学内容,园所理念等。</p><p><br></p><p> 了解家长的教育态度能够帮助老师处理家长工作时有针对性地变化态度,保证工作顺利进行,避免不必要的摩擦。</p><p><br></p><p> 让家长和孩子提前熟悉一日常规,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图表,或有趣的一日常规图画书,家长在家有空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讲一讲,让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的一日常规。</p> 对收集信息进行分析 <p> 基本情况都已经了解完毕,老师们可以和家长告别了,但是,这并不代表家访完成,接下来老师要做的是家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整理、分析信息。</p><p><br></p><p> 老师们主要需要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结论:</p><p><br></p><p><b>1.家长的基本情况及性格特征</b></p><p><br></p><p> 如愿意与你交流教育理念的家长,我们要积极地做家庭教育的指导者;而对于那些是十分强势的家长,也许顺着他们的思路会避免不少麻烦。</p><p><br></p><p><b>2.家长对学前教育的态度</b></p><p><br></p><p> 有的家长对学前教育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基础的儿童发展理论,也认可幼儿园老师是专业的教育者,这样的家长就比较容易展开家长工作,老师以后可以与其多交流,可能也会收获家长的支持和帮助。</p> <p> 有的家长则会将幼儿园老师视为孩子的养育者,更加注重幼儿园的保育功能,这样的家长就需要额外注意,一旦孩子在幼儿园磕磕碰碰等情况也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p> 结语 <p> 最后祝各位老师能够完全吸收此家访全攻略,也祝愿家访工作顺利,并且早日和新入学的孩子们打成一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