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

魏长虹

<p class="ql-block">1936年2月,毛泽东写了一首词。如果考究近代史上的诗词,论豪放之气度,无人、无词能超出毛泽东此词者。不过有关这首词的写作具体地点,存在过一定的争议,一种说法是毛泽东写于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另一种说法是写l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但是根据毛泽东后来写给柳亚子的信来看,应当是写于陕北)。总之,不管写于何地,都无法遮盖该词那独具一格的魅力。毛泽东所写的这首词正是著名的《沁园春·雪》。豪放词杰作《沁园春·雪》这首词的传奇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前面已经提到的写作之地,存在谜团。另外,该词的发表也颇具传奇,一首如此好的上乘佳作,竟然在毛泽东写完之后,一直孤独地、默默地沉睡于稿纸之上,长达十年之久“未见天日”,直到1945年才发表。但是,该词却有着“三年不妙一鸣惊人”的魅力和威力。有关其魅力和威力,我们在第二个方面具体来讲。第二个方面是,该词发表后,对蒋介石产生的巨大冲击和影响。</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8日,对于国共两党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毛泽东为了表达谈判之诚意,亲赴重庆,与蒋介石会谈。正是在43天的时间里,柳亚子先生久闻毛泽东之名,更倾慕其才名,故此不断寄诗于毛泽东,以示友谊,同时也向毛泽东索要诗词。柳亚子毛泽东才气横溢,对于有才华之人,也乐于交往。因此,在读了柳亚子的诗词后,毛泽东也是非常高兴,并且亲自回信,比如在1945年10月4日,他曾给柳亚子写了一封信,对柳亚子先生的为人和诗词进行了一个评价,他写道:“先生诗慨当以慷……读之使人感发兴起。可惜我只能读,不能作。但是万千读者中多我一个读者,也不算辱没先生,我又引以为豪了。”之后,鉴于柳亚子索要诗词之热情,毛泽东不好拒绝,乃在三日之后,即该年的10月7日,写了一封信,并一首词,一并寄给了柳亚子。信是这样写的:“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与信同时的是那首气势磅礴的《沁园春·雪》,当时毛泽东给柳亚子寄来时,是誊抄在一张信笺上,该信笺上还面印着“第十八路集团军重庆办事处”的字样。原词如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p> <p class="ql-block">柳亚子收到毛泽东的书信和词稿后,很兴奋,立即打开欣赏,结果看罢这首雪藏十年之久的《沁园春·雪》后,柳亚子是万分惊喜——因为有的好词,不是写出来的是,乃是天才的灵感瞬间之迸发。比如苏东坡之豪放词,其后近千年无人可超越,及至近代,唯有毛泽东词之豪放,能与之并驾齐驱、尽显豪放之风。故此,也可以说,杰出之词,乃是百年一遇,甚至数百年、千年才得一遇。也正因为毛泽东该词之“一鸣惊人”,也因如此杰作千年难遇,柳亚子先生被毛泽东该词之气势、思想所深深折服,惊喜、激动之余,他难以抑制内心的喜欢之情感和激动之情绪,挥笔写下了一首和词,题头为:《沁园春·次韵和毛润之初行陕北看大雪之作,不能尽如愿意也》——柳亚子。柳亚子所和词的原文如下,因其少见,故录在此,以飨读者。廿载重逢,一阙新词,意共云飘。叹青梅酒滞,余怀惘惘;黄河流烛,举世滔滔。邻笛山阳,伯仁由我,拔剑难平块垒高。伤心甚,哭无双国士,绝代妖娆。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词人共折腰。算黄州太守,犹输气概;稼轩居士,只解牢骚。更笑胡儿,纳兰容若,艳想浓情着意雕。君与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p> <p class="ql-block">柳亚子在这首和词中,总评古今词,把毛泽东该词推至魁首,其赞美之情不言而喻。不过能见如此好词,柳亚子绝对不会愿意任由该词在稿纸上继续沉睡。因此,和词写好后,柳亚子把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交给《新华日报》,要求发表。但是《新华日报》见《沁园春·雪》作者为毛泽东,当时未得作者本人同意,该报并未按照柳亚子的要求发表,而只是仅仅发表了柳亚子的和词。然而,虽然没有发表毛泽东的原词,仅发了柳亚子的和词,但因柳亚子之和词对毛泽东之词的推崇,却引发了无数读者的强烈好奇心,大家都非常好奇毛泽东的原词到底写得有多好,在这些热心读者中,其中一位叫吴祖光。吴祖光,当时担任《新民报晚刊》的副刊编辑,加之该报为民营报纸,其自由性比较大。吴祖光通过编辑朋友的关系,终于拿到了毛泽东的原词《沁园春·雪》。结果吴祖光看到后,情形一如柳亚子,大为惊喜,如获至宝。立即安排发表于11月14日的副刊栏目《天方夜谭》,而且是安排在该栏目最显眼的位置,并且吴祖光还在该词后面搞了一个“编者按语”,其中之喜欢之情和赞美之情,不亚于柳亚子先生。吴祖光的按语写道:“毛润之先生能诗词,似鲜为人知……《沁园春·雪》一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结果,毛泽东该词一经发表,竟然引发了地震般的效果,满城轰动,人人传诵,人人称赞,竟然惊动了蒋介石。蒋介石看罢十分不快,忙令人挑毛病,陈布雷:真挑不出毛病!其实,在下令挑毛病之前,蒋介石首先怀疑这首词不是毛泽东写的。但是各种证据已经证实,这正是毛泽东之作。蒋介石见怀疑无效之后,才出此下策,令人挑该词之毛病,以打击当时该词引发的满城轰动赞誉之效应。为了解决《沁园春·雪》所引发的效应,蒋介石把自己的“文胆”陈布雷叫来,说既然无法推翻该词是毛泽东所写,那么就从这首词中找点毛病吧。陈布雷陈布雷本人才学过人,既然蒋介石要从诗词本身找毛病,他只好如实从诗学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对蒋介石说:“我已经非常仔细地看过这首词,如果从诗词学的角度来看的话,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来。</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本人对于古代文学和古代历史造诣非常高,填写这样一首词,对于他来说,不算什么太难的事。”蒋介石听闻,大怒:说:“你立即组织人,在‘帝王思想’上切入做文章。”但陈布雷说:“毛泽东《沁园春·雪》这首词,气吞山河,气度超然,是一首词作精品,很难成为被攻击的对象。”蒋介石很不开心,这时候,有人对蒋介石献策,说我们可以征集填词高手也来填词,让他们填出杰作,以蒋公之名发表,以压倒毛泽东之《沁园春·雪》,如此毛泽东的词作效应便自然退去。蒋介石蒋介石同意,于是国民党内部暗中征集了很多词作,但是蒋介石看罢,没有一首满意的,无论是词作的语言,还是词作的立意,抑或是词作之气势,没有一首能与毛泽东之《沁园春·雪》相比的,实则是相距甚远,根本拿不出手,所以蒋介石颇为失望,说了一句国民党内竟然连此人才都没有!只能任由毛泽东之词在人们口中相传!第三个方面是该词成为毛泽东和柳亚子之间友谊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能够发表,引发轰动,刺激蒋介石,实则要感谢柳亚子先生,因为他是引子。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毛泽东接见柳亚子时,还专门特别提到这一段“当年旧事”,并且用一句“索句渝州叶正黄”的诗,记录了柳亚子索要《沁园春·雪》的往事。毛泽东和柳亚子有关毛泽东和柳亚子的友谊,似乎始终与诗词有关,尤其在《沁园春·雪》中表现得最浓。比如有关《沁园春·雪》这一首词,毛泽东一共亲笔写了6幅(其余4幅不知其踪),其中有两幅都是专门书写给柳亚子的。在这两幅《沁园春·雪》真迹中,其中一幅写于十八集团军办事处的信笺之上,词中有标点,不过没有署毛泽东之名。不过这份毛泽东手书真迹最后被一个叫尹瘦石的年轻画家收藏。原因是,尹瘦石与柳亚子是忘年好友,通过柳亚子介绍,为毛泽东画过画像,后无意中看到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雪》真迹后,喜不自胜,爱不释手,便想柳亚子索求,渴望能够珍藏之。柳亚子见尹瘦石喜欢之切、之深,便只得舍爱赠之。不过尹瘦石对这幅手书是有贡献的,因为他确实非常珍视,一直保存至1960年他把这幅珍贵的毛泽东手迹捐给了中央档案馆。</p> <p class="ql-block">话再从前面说,当时柳亚子把写于十八路集团军重庆办事处信笺的手迹转赠尹瘦石时,柳亚子算了一个时间账。原因是,当时毛泽东还没有离开重庆,而离开的时间是10月11日。所以,柳亚子想请毛泽东在离开重庆之前再写一份《沁园春·雪》。前一份手书上,没有印章,所以柳亚子专门请著名的篆刻家曹立庵亲自刻了两枚印章,一枚上刻为:“毛泽东印!”另一枚刻着:“润之。”结果到了毛泽东离开之前,柳亚子来到毛泽东那里,请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毛泽东欣然写了一遍,从右至左13竖行,没有标点一气呵成,毛泽东草书配上《沁园春·雪》,相得益彰,气势磅礴,书法精品。毛泽东写完之后,在词末尾,毛泽东写了“亚子先生教正”字样和“毛泽东”的落款。在该书法作品的左下角,毛泽东用柳亚子先生所赠之印章盖章。毛泽东离开重庆后,10月23日,柳亚子在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雪》后面,用行书写上自己的那首和词。这份见证了柳亚子和毛泽东伟大友谊的珍贵手迹,后来被柳亚子的亲人捐给了中国革命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文章照片•网络下载</p><p class="ql-block">缅怀领袖•铭记历史</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