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年少不懂父母苦,读懂已是中年时。</p><p class="ql-block">这话不假。在年少时,总是埋怨没有一个“别人家的父亲”。总看见别人家的父亲给孩子买玩具了,带着旅游了,长大后又会凭关系找了工作,又买了房买了车,自己不用吃苦,不用打拼,用不着背井离乡过孙少平一样平凡的生活,完全可以躺平过一个逍遥自在日子无忧的生活。</p><p class="ql-block">于是对父亲有了埋怨,甚至生恨,“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自己为什么没有出生在随随便便就是“一个亿的小目标”的家庭?</p><p class="ql-block">不要说网上爆出的这个河南郑州,凌晨12点40分还在路边等待买主的父亲,为了儿子和女儿上学,有时要等到凌晨1点。瞌睡就睡在路边。</p><p class="ql-block">其实,普天之下的父亲都是一样。我家也曾种过瓜,父亲也是闻鸡而起,月出而归。烈日炎炎下给瓜打秧掐瓜,拉着一车瓜一路上坡卖瓜到各村,每天要走三四十里的路。一吨多的瓜装在架子车上只凭人力。劳苦把父亲雕刻成了一棵苍老的古树。</p><p class="ql-block">即使这样,一家人也只是温饱而已,还谈什么玩具,还奢侈什么美食旅游?</p><p class="ql-block">天下的父亲大地如此,朱自清的老父亲何尝不是这样,送别儿子时不忘抖抖索索爬上站台给儿子买几个橘子。</p><p class="ql-block">只是我们少年时没有读懂父亲,总看见有“一个亿小目标”父亲的风光,却把自己坚强坚韧背负苦难的父亲遗忘。</p><p class="ql-block">如果读不懂父亲,就认真读他弓了的背,苍老的面庞,粗裂的手,黄牛一样的忍耐吧。</p><p class="ql-block">为了子女,这些卖瓜的,卖菜的,工地上抹灰抱砖的,煤窑挖煤的,哪个不像骆驼祥子一样艰难求生?哪个不像华老栓一样把心倾注在儿女身上?</p><p class="ql-block">认真读懂父母,不要等父母老了,去世了,才突然恍悟:爹娘啊,子女欠你几日陪伴,精心的照顾啊。莫等父母走,泪水横流时,为时已晚,只在凄凄惶惶的挽联上表达哀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