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炎炎盛夏,骄阳似火,如同我们"整本书阅读"课题组成员的热切心情。在期盼中,终于迎来了首次整本书阅读课堂阅读分享与指导的展示课。本次展示课活动为期近两周,由七八年级的课题组六名成员上课,其余老师参与听评课,吸引了许多其他学科的老师、校领导前来观看。</p><p class="ql-block"> 紧扣阅读主题,各有特色、各有突破是此次展示课的最大特点。六位老师精心准备,轮番上阵,拿出了自己的实力,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的表现十分精彩,自信大方、从容不迫,有条有理、内容丰富,有的是庄重严谨、有的是幽默风趣、有的是温馨感人,精彩纷呈,让听课的老师频频点赞。。</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9号,方沫老师打头阵,第一个进行展示。</p><p class="ql-block">周薇老师如是说:</p><p class="ql-block"> 方沫老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课程设计循序渐进,引领学生向纵深处挖掘文本的内涵。课堂设计了如下环节:选择不同版本的封面,谈你喜欢的理由以此让同学们整体把握整本书内容;根据图片猜情节,梳理情节;小组专题汇报,角度各异,展现同学们思维的亮点;关于“战争”的思辨,从课内走向课外……整节课紧紧围绕课题的关键词“活动设计”展开,方老师的课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这只是一堂展示课,平时课堂活动的集中呈现,阅读的功夫在平时的点滴!</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1号,胡畅老师《傅雷家书》阅读分享展示课。</p><p class="ql-block">鲁晓芳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胡畅老师上的《傅雷家书》阅读分享课印象最深刻的是最后拓展阅读,“读一位很平凡的母亲写给儿子的信,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和怎样的母亲?”胡老师选择自己班上的一位学生,这位学生和妈妈有些矛盾,是常年不沟通,母子之间存在隔膜代沟这么一个情况,妈妈写了一封信给儿子,教师将这封信念给大家听,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一点点将学生引导,我们总是很羡慕傅聪能有这么关心他的父亲,总想着,我要是有傅聪这样的父亲该有多好啊!殊不知,父母的爱子之心都是一样的,只是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各有不同,我们要尝试和父母多沟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很有感触,想必在内心中泛起波澜,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父母多沟通。 胡畅老师将名著与生活体验进行对接,给予学生正确的生活建议。这个活动设计一下子将这节课变得有现实意义,有生活气息。如果在这个基础上,趁热打铁,设计这么一个活动,让学生提笔给爸妈写一段话,我想整节课会有一个升华,学生的触动更大,效果更显著。</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6号,吴秀贤老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分享与指导的展示课。</p><p class="ql-block">吴秀贤老师上课感言:</p><p class="ql-block"> 在本次整本书阅读分享公开课中,方老师带头先进行展示,给我们课题组的成员提供了一个优秀的范例,给我指明了一节优秀阅读指导课的方向。在我的展示课中,根据老师们的评课,得知课堂几个环节设置得不错,层层推进、由浅入深;分享的主题鲜明、具有层次性;学生的分享精彩。同时不足之处是时间把握不准,原因是教学环节有冗长的地方;教师点评不够及时和恰当,没有带领学生往更深一层的思辨去发展。总之,整个备课、上课和评课过程,对我都是一种磨炼和收获,长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将更加努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7号,吴贤慧老师的《骆驼祥子》阅读分享展示课。</p><p class="ql-block">吴贤慧老师感言:</p><p class="ql-block"> 上完这堂课,我收获了评课老师的一波好评,如学生上台是用第一人称叙述,听着很舒服;能够积极开发并利用课本资源,非常不错;作为年轻教师有活力,教资教态非常好。相比之前有所进步。</p><p class="ql-block">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没有扣题 “血泪交加的众生相”;读书分享停留在浅层,教师未能够深入引导学生进入小说深层;像是为了分享而分享;孙侦探的人物总结时,没有材料证明,或者能够引出他“也是时代的牺牲品”这一点;每次分享要能够有个小标题。就不会显得杂乱无章。</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7号,吴永玲老师的《海底两万里》阅读分享展示课。</p><p class="ql-block">吴贤慧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吴永玲老师《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展示课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游戏环节。每组派一个成员上去,通过点击泡泡来选择《海底两万里》中发生的故事情节。这一环节的设置,很容易激发七年级学生的兴趣,勾起学生们对情节的回忆。在随后学生们的分享中,围绕情节、人物、环境进行小组分享。从学生们的分享和回答当中,切身感受到学生们都是认真看了书的。不足之处,回顾情节的环节太多,课堂分享的时间不当。前半部分由教师主导的课堂略显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一开始也没有进入情境。并且,学生分享的过程中缺少对主题的提升,分享缺乏深度。</p> <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18号,盛晓玲老师《海底两万里》的阅读展示课。</p><p class="ql-block">鲁小芳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盛晓玲老师在前期想必是布置了不同任务,小组讨论确定《海底两万里》的分享小主题,有情节、人物、生物、科技、幻想、主题等等,分别有五个小组分享,在听课中发现学生的分享是非常精彩,有小组从情节(航线)、人物(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及人物特点)的方面出发,他们分享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有聚焦,带着任务去阅读书籍,对课文中的情节熟悉,分享分析时有一定的高度,并且还不时有互动,提问,教师也会恰时进行到位的点评。学生也会提出自己的见解,同时,盛晓玲老师对于本书的活动设计做到了让学生将书读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薇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盛晓玲老师的展示课《海底两万里》,向我们展示了怎样将一本书读“宽”。小组展示时,同学们除了常规地介绍主要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文本主题,同学们还呈现了精彩纷呈的个性化阅读。喜欢军事的孩子,从潜艇设计的角度解读文中的鹦鹉螺号;爱好生物的同学从文中生物真实合理性探讨科幻小说……同学们给我们开启了一扇扇崭新的阅读大门。</p> 每一次的展示课后,方沫老师会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评课。实实在在的评课,是真真切切的提升。<div><br></div><div>胡畅老师的听评课感悟:<br> 在这几堂名著分享课中,各位老师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学生们的小主题分享中,我们也看到了学生们积极阅读、合作探究、思考提升的历程。<br></div><div><br></div><div>吴永玲老师的听评课感悟:<br> 每一次的听课、评课,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成长。给工作中有些懈怠的我一剂强心针,胡畅老师的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搭建了文学作品与现实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与文学作品的共鸣;盛晓玲老师的课堂很有个人魅力,足见老师之功底,学生的分享很惊艳,学生把《海底两万里》读宽了,读出了自己的个性,可见老师在平时课堂中的功夫和用心;吴贤慧老师虽是个刚走上讲台的老师,但是热爱学习,也让她进步很快,《骆驼祥子》的分享课,主题集中,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品析,如果能够更深入和结合文本相关段落去分析人物,会更掷地有声。 在评课环节,方老师的点评,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方老师说:“我们的阅读分享课,仅仅只是分享,没有体现思辨。”这也给我留下了一个思考的方向。<br></div><div><br></div><div>盛晓玲老师的听评课感悟:</div><div> 本学期听的五节阅读分享课,都非常精彩。学生表现得非常自信,能结合ppt展示分享内容,能做到脱稿,能根据分享需要现场与同学们灵活互动。分享内容不再是浅表化的泛泛而谈,读书分享呈现出专题化特点,有一定深度。读书分享是输出,这也反应出学生的读书呈现出深化、个性化的特点。<br></div><div><br></div><div>张筑英老师的听评课感悟:</div><div> 课题组六位老师的六节阅读分享展示课,教学设计流程清晰,主题明确,重难点突出。学生的分享有深度,有厚度,有温度,整本书的阅读有实效,探索出了成熟的阅读分享展示课课型。<br></div> 读整本书,行万里路。对学生来说,这样别具一格又充满文学色彩的阅读指导课不仅学会了正确读完一整本书的方法,同时也锻炼了表达能力、探究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等,更是在多个同学多角度的分享下认识了书本中的万千世界,拓展了视野。对教师来说,这一次的展示课是一次尝试,也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巨大的收获,在将来的课堂上,面对类似的课堂,我们会更有方向、更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