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毛主席三招搞定蒋介石,三年建立新中国

吴永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事实上,历史对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的重大作用有所忽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蒋介石本人对这一点似乎也不清楚,他不知道,正是他玩弄小阴谋,大肆邀请毛主席去重庆谈判,企图将内战责任嫁祸中国共产党,最终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造成国民党政权在短短三年内就以迅猛的速度倒塌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这一点,蒋介石的御用文人、“第一笔杆”陈布雷先生早就看得十分清楚,毛主席只用了三招,最后一招无人能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第一招,义无反顾奔赴重庆,打破蒋介石的企图。在历史上,一般人们对于毛主席为了谋求国家的和平,冒着生命危险,前往敌人的心脏—重庆谈判,给予了四个字的评价,那就是“弥天大勇”!确实,想当初,蒋介石屠杀了多少共产党人,手里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党为了革命而牺牲如此之多的人,即使是国共合作共同抗日时期,国民党人也不忘摩擦,对于共产党没有丝毫的手软,所以,当"杀人如草不闻声"的蒋介石故作姿态地邀请毛主席去重庆谈判的时候,不说中共中央内部,就是稍微有一点正义之心的人,都认为毛主席不能去,去,那就是死,不死,也可能像什么张学良、叶挺一样,被永久的扣留,而作为中共首脑人物,在蒋介石的心里,死的概率可能更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在即将去重庆之前,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给我们党重新安排了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陈云、彭真为首的5人书记领导班子,这样,就不会因自己而导致中共中央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在延安枣园的小礼堂里,毛泽东风趣地发言:“我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也不用怕,我正是要在那里读点书、办点事……”面临生死危险,而依然义无反顾,这不是勇是什么?因此,弥天大勇的评价,可谓是丝毫不带一点夸张。但是,毛主席到重庆,并不是抱着盲目相信蒋介石的态度去的,可以说,毛主席几乎从来就不相信到达重庆后,忽然蒋某人就良心发现,达成一个和平来。既然不相信,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还要冒着这么大的牺牲风险去重庆呢?第一就是向全中国人民展示中国共产党热爱和平、希望和平的态度,这里面就同时有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目的;而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在全中国人民,特别是国统区的心脏位置,将一个正面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展示出来,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一直以来,由于国民党蒋介石完全掌握着国家宣传机器,对于以毛主席和朱德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大肆妖魔化宣传,什么青面獠牙、什么杀人不眨眼等等,无所不用其极,即使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新四军对日抗战,也是一片抹黑,什么消极抗战,什么破坏内战的,在国统区那真是甚嚣尘上。所以,这次毛主席去重庆,就是要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形象告诉国统区的人民。1945年8月28日,在美国大使帕特里克·杰伊·赫尔利、蒋介石的私人代表张治中将军的陪同下,毛泽东及周恩来、王若飞乘美国飞机从延安飞抵重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天,毛主席乘坐的军用飞机,徐徐降落在重庆九龙坡机场。在灰蒙蒙的天气中,毛主席穿着一套崭新的蓝灰色中山装,脚上穿着一双黑色布鞋,带着一顶周恩来曾经戴过的巴拿马盔式礼帽,先伸出头朝飞机外面迎接的人群看了一眼,然后缓缓走出机舱,站在舷梯上,摘下考克礼帽,向前来迎接的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轻轻挥动的时候,所有参加迎接的人,都带着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这历史性的一刻,人们忽然理解了共产党人,他们是真的为了和平而来,不惜牺牲一切,其勇其诚,感动国人。</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主席到达重庆那一天,整个山城都沸腾了,谈判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赢得了第一回合的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第二招,会晤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统一战线空前壮大。可以说,在重庆谈判以前,由于国民党掌握着强大的宣传机器,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是不为多少人知道的,在国统区老百姓的心中,由于国民党的丑化,共产党人不仅仅是土匪,而且还是青面獠牙、杀人不眨眼土匪,即便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形象也不为国人所知。即使是那些不了解共产党人的民主人士,虽然他们自己本身就遭受着国民党蒋介石的极端压迫,甚至镇压,但是他们中间的大部分人在国民党的宣传中也都会觉得,共产党即便不是青面獠牙,也和自己不是一条战线的人,所以,一旦面对蒋介石的“热情邀请”,他们反而觉得蒋介石是有诚意的,是希望结束内乱,愿意和平的。在这个时候,在这种环境下,毛主席、周恩来前往重庆,可谓真正地适逢其时,一下子就赢得了他们的心,觉得中共并不是蒋介石抹黑的那样,和自己一样是一群热爱和平的人,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议论和关注毛主席和中共代表团,急切的渴望去了解他。所以,毛主席到达重庆后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要广泛地接触这些民主人士,打破国民党对中共的媒体封锁,积极阐述共产党人的主张,将一个共产党人的正面形象展示在国人面前,让国人看到什么是共产党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正像毛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会见国民党大右派,蒋介石的四大家族之一陈立夫、政界要人戴季陶时,毛主席就笑着说:“我们上山打游击,是国民党剿共逼出来的,是逼上梁山。可是,你们蒋委员长当年背信弃义,残酷屠杀我们,连弼马温也不给我们做,我们只好扛枪上山了。”一句话道尽了共产党人被迫反抗的正义性,不是我们要战斗,是蒋某人不给活路,给了那些心怀疑虑的人一个最恰当的解释,搞得陈立夫异常尴尬,连声表示要对这次国共和谈“尽心效力”。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在最初的几次参加后,他的目光就离开了谈判桌,面对蒋介石的媒体围剿,他一刻都不停歇地与重庆社会各界人士会面,诚恳、不厌其烦地向他们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听取对重庆谈判的意见,表达民主建国的共识,从各民主党派领导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等人,社会知名人士郭沫若、章士钊、马寅初,工商界人士章乃器等人,青年党负责人左舜生、何鲁之,国家社会党负责人蒋均田等,再到国民党左派宋庆龄、冯玉祥、谭平山、柳亚子等著名人物,连当时国民党军政要员于右任、何应钦、孙科、陈立夫、戴季陶、白崇禧、程潜、陈诚等,毛主席都一一拜访。8月30日下午,毛主席就造访了民盟中央主席张澜。一见面,张澜就不安地对毛主席说:"这明明是蒋介石演的假戏啊!蒋介石在演鸿门宴,他哪里会顾得上一点信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毛主席风趣地说:"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这场戏也就大有价值了!"后来,毛主席又连着两次拜访张澜,在特园会见了众多的民主人士,并在特园挥毫写下“民主在望”四个大字,让大家深受鼓舞。对于张澜提出的若干和平建国的建议,都被毛主席一一采纳,作为谈判内容。在重庆,毛主席不但与各界民主人士把酒言欢,还主动接触国民党中各派大佬。会见陈立夫、戴季陶时,有人就说:"像陈立夫、戴季陶这样的反共专家,我们平时都看作冤家对头,相顾眦裂,有什么好见的呢?"毛主席则开导大家,展示了为了和平,不计个人恩怨,胸怀广阔的共产党人形象:"这些人是反共的。但是我到重庆来,还不是为跟反共头子蒋介石谈判吗?国民党现在是右派当权,要解决问题,光找左派不行,他们是赞成与我们合作的,但他们不掌权,解决问题还要找右派,不能放弃和右派的接触。"毛主席用历史上的一些典故,讲“和为贵”,“君子动口不动手”,摆事实,讲道理,清晰的表达中共反对内战的思想,同时又强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又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的睿智、胆略和气魄。他对每一个人都推心置腹,胸怀坦荡,他侃侃而谈,温文尔雅,一派书生的气质,几乎赢得了所有参与会谈人的心,这样的人,这样的领袖,什么青面獠牙,什么杀人不眨眼,一切谣言都不攻自破。相比于满手沾满了鲜血的蒋某人,这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毛泽东、周恩来等人赴渝43天的谈判里,通过与各民主党派的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国内政治力量的凝聚和发展,促进了民主党派力量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运动向前发展,成功建立起了广泛的统一战线。1946年6月26日,当蒋介石为首的统治集团不顾国内外反对,撕毁《双十协定》,摩拳擦掌发动内战,并对反对内战的民主人士采取极端措施加以镇压的时候,就完全失去了人心,失去了人民的支持,注定了失败的命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双十协定》签订整整一年之后,为了争取最后的和平机会,民盟秘书长梁漱溟邀周恩来回南京继续和谈。当他乘了一夜的火车到达南京时,看见报纸上国民党军队攻占张家口的消息,无奈的梁漱溟凄然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3、第三招,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45年8月30日,早在广州就与时任国民党代理宣传部长的毛主席相识的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民主人士、著名爱国诗人、南社发起人柳亚子先生,在重庆和毛主席故友重逢、一番交谈后,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题为《一九四五年八月三十日渝州曾家岩呈毛泽东》(后又题为《赠毛润之老友》)的七律,“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乱倘休。霖雨苍生新建国,云雷青史旧同舟。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作为礼物赠送给他,并希望毛主席也回赠一首诗给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几天后,毛主席托人给柳亚子带来了一首自己9年前刚到陕北时写的词《沁园春·雪》,回赠柳亚子,并附言云:“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柳亚子打开一看,一首气势磅礴的词如热浪一般扑面而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贯自视甚高的柳亚子,原是一介狂狷之士,词坛盟主,竟一下子为这首词壮丽豪迈之气势所折服。他惊叹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轼、辛弃疾未能抗(相比),况余子乎?”得意之际,邀来亲朋好友一齐鉴赏,并和词一首。后来,趁着在他的朋友举办书画展的时候,将这两首词一同展出,于是,这首《沁园春·雪》不胫而走,被人们竞相传抄诵颂,一时洛阳纸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郭沫若盛赞毛主席的《沁园春·雪》,“气度雍容格调高”;重庆的《新民晚报》编辑吴祖光如获至宝,称这首词“睥睨六合,气雄万古”,后来干脆在《新民晚报》将这首词全文照登出来,报刊编者还在词后写了段热情推崇的赞语:“毛润之氏能诗词以鲜为人知,客有抄得其《沁园春·雪》一词者,风调独绝;文情并茂,气魄之大乃不可及。”</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那时候,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大部分知识分子,对毛主席的认识还都是片面的,都以为他不过是一个草莽之辈,缺乏文化底蕴,然而,《沁园春·雪》一经发表,词中所体现出来的文采、胸襟、气魄,其情感之真挚、寓意之深远、哲理之精辟,立即征服了整个国统区无数的文化名流、知识分子,政客、先进思想者、普通百姓,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这一首词感受到了毛主席的文韬武略。国民党当局的各种抹黑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一下子彻底粉碎了国民党长期以来对朱、毛及其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的妖魔化宣传,试问:一个共产共妻、杀人放火的“匪首”能写出如此大气磅礴、风流倜傥的绝妙好词?没有家国天下的情怀,没有人民领袖的胸襟和胆魄,没有超前的政治眼光和战略目标,怎么能写出如此气势磅礴、风骚并举的好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蒋介石在看到毛主席在重庆自己的地盘扔下的这样一颗“文化炸弹”后,气急败坏,大发雷霆,为这首词造成的影响焦躁不安,有些不敢相信,更不愿相信,他问他的御用文人陈布雷先生:“这是毛泽东自己写的吗?”</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陈布雷老实地回答:“毛泽东这个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特别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造诣极深。”“那你看毛泽东的诗如何?”蒋介石气恼地问道。陈布雷先生还是老老实实地回答:“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蒋介石大为恼火地哼了一声:“不,我看他毛泽东是野心勃勃,想当帝王称王称霸,想复古,想倒退。你要赶快组织一批人,写文章批判他。要全国人民都知道,毛泽东来重庆,不是为和谈而来,而是为称帝而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然而,蒋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当他还在唆使以易君左为首的一批国民党御用文人,大肆攻击、辱骂这首词的时候,全国上下许许多多的民主人士、爱国青年,都重新认识了毛主席,认识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那种博大的胸襟和非凡的胆魄,面对长期饱受外强欺凌、践踏的苦难中国,他们从毛主席及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未来的光明和希望,因此大受鼓舞,为了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新中国,每一位爱国青年都是毛主席笔下的风流人物。</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5年,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便背信弃义,向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各解放区发动进攻。12月1日,大批国民党特务和军人分途围攻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等校,毒打学生和教师。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1946年2月10日,重庆各界万余群众在较场口举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遭到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当场打伤郭沫若、李公朴、章乃器等60多人,许多人失踪和被捕,造成较场口血案。1946年6月23日,马叙伦、阎宝航、雷洁琼等遭到国民党特务的围攻和殴打,造成“下关惨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1947年5月20日,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学生在南京组成请愿团,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遭到镇压,学生一百余人被打伤,二十多人被捕,造成“五二0血案”。血案发生后,在全国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群众运动,其规模之广、历时之长、来势之猛、作用之大,在中国现代史上是少见的,被毛主席称为在继军事这一条战线后,又形成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仅仅不到三年,人民军队便解放了全中国,拥有400万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他们在“小米加步枪”的人民军队面前竟然毫无还手之力。毛主席及他领导的共产党人为之付出无数努力的和平虽然死了,但中华民族却在这血与火的考验中,浴火重生,凤凰涅槃。1948年11月13日,为蒋介石耗尽一生心血的陈布雷再也看不到希望了,最终选择了自杀。此前,他曾对他身旁的人说,蒋先生曾经问他,一首《沁园春·雪》能抵几个军?我当时在心里说,这岂是几个军能比得了的?现在看来,应该可以说了,那是一个中国。</span></p> <p class="ql-block">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