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家引领激发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深层力量—— 江苏省宋梅网络名师工作室第二次集中研修报道

青年路 冯黎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教师和学生中蕴含着推动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深层力量,激发和释放师生这一深层力量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发展的关键。旨在激发教师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内驱力,7月12日,江苏省宋梅网络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以《新时代小学思政课改革与创新》为主题的集中研修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1、 专家引领:探寻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着力点</b></p> <p class="ql-block">  学员老师们首先聆听了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冯建军教授的主题报告《构建学科育人的机制》。冯建军教授在报告中首先指出“学科育人问题是当前课堂教学最主要的风向标。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之后,冯建军教授围绕“学科育人的内涵”“学科育人的基本要义”“学科育人的路径”三个方面对如何构建学科育人的机制进行了精彩阐释。</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2、 问题导向:聚焦思政课课堂实践的新样态</b></p><p class="ql-block">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章乐的主题报告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若干教学问题及其对策》。章教授以问题为导向,从“如何实现德育课教学的生活化”“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何实现知识教学的价值通达”“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道德学习”五个方面进行生动讲述。</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3、协同研讨:明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路向</b></p><p class="ql-block"> 专家们的讲座将带给工作室学员们全新的思考和明确的方向,指引他们在不断创新与发展中有效落实思政课。在线观摩研修之后,工作室成员在线上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了冯建军教授讲授的《构建学科育人的机制》,本次讲座通过对学科育人的背景、内涵、基本要义以及学科育人的路径等几方面的详细讲解,让我深入学习了解了学科育人。学科育人是一个体系,要建立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整合机制,发挥学科的总体育人价值。在学科育人背景下,作为教师不仅能要关注自己知识与能力、学科思维与智慧、责任感与价值观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更重要的是要做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 ——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新城区分校 冯黎黎</b></p><p class="ql-block"> 通过对冯建军教授《建构学科育人机制》的学习,真是收获满满。从中我很系统地理解掌握了学科育人的方方面面。当前教育最核心的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落实立徳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建立系统化的落实机制:学校、家庭、社会、政府“四结合。”学科育人最重要的对象和主体就是人。学科教育是以知识为载体,以育人为目标,挖掘学科道德教育和人格养成价值,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彰显学科育人的独特价值。</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大李庄小学校 刘洋</b></p><p class="ql-block"> 今天有幸聆听冯建军老师《构建学科育人的机制》的讲座,受益匪浅。冯老师的讲座从“学科育人”的角度入手,从宏观层面分析思政课的独特性、地位及实现“学科育人”的途径。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及其特有的亲和力决定了它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中,冯老师提出的“以‘大观念’或‘大任务’或‘大主题’重构课程内容,增强综合性,强化学科内容的整体性”的理念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 ——徐州彭祖大道小学 张璐</b></p><p class="ql-block"> 学科育人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今天聆听冯教授的讲座《建构学科育人机制》,明白学科育人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学科本身内在精神价值的过程。教师育人,以德为先,立德树人,本意是指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它强调把“立德”摆在第一位,是因为万事从做人开始,且强调了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立德树人,要求教师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 ——徐州市青年路小学新城区分校 权凯丽</b></p><p class="ql-block">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始终是教学的重难点,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很容易出现喊口号的现象。对这个问题,章乐教授认为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天然情感线索初步实现情感类目标,通过学生的理性认识深化情感目标,在学生的行动中实现情感态度的转标。以学生的生活作为切入口,调动学生原有的情感态度。接着,通过课堂上理性学习和认识深化情感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体验活动,真正实现知、情、行的融合互通。最后以导行为目标,引导学生在日后行动中实现情感态度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 ——徐州经开区实验学校 厉宇</b></p><p class="ql-block"> 章乐教授从五个方面讲解了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若干教学问题及其对策,结合教材进行分析、解读,让我受益匪浅。在“如何实现德育课教学的生活化”部分中,强调从真实生活出发、聚焦真实问题、琢磨学生真实心理。的确课程不是作秀,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的教书匠,做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更应该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在教学中不应为了教而教,更应该真正寻找提高学生认知、引导学生行为的有效办法,让学习内容能好学好用,让学生主体能爱学爱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徐州市青年路小学商务城分校 张珮</b></p><p class="ql-block"> 章乐博士为我们梳理出教材中的两种教育,一是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在儿童生活中的融合,而是关注法律教育背后的道德精神的渗透,这是从浅层向深层的过渡。明白这点,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教学的方向,我们的教学初衷不是培养律师,不需要我们有一个准确标尺衡量学生的思维。通过课堂教学的互动探究才是我们学生道德的学习方向,从而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 ——徐州市潇湘路小学 付海涛</b></p><p class="ql-block">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使我受益非浅。首先聆听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冯建军的讲座《构建学科育人的机制》。使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思政课教师,第一政治要强。第二情怀要深。第三思维要新。第四视野要广。第五自律要严。第六人格要正。其次聆听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研究员章乐的讲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帮助老师们明晰了许多教学中实实在在的问题,讲座深入浅出,生动形象。</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 ——徐州市少华街二小 李梦</b></p><p class="ql-block"> 章乐博士的讲座深入浅出,从五个方面帮我们梳理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若干教学问题及其对策,即如何实现德育课教学的生活化、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何实现知识教学的价值通达、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以及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道德学习。章乐教授强调回归生活的教学,从学生真实的生活出发,聚焦学生的真实问题,琢磨学生的真实心理。每个方面章教授都列举了教材编排的例子加以说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徐州青年路小学新城区分校 张君</b></p><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听章乐老师的讲座,都能获得满满干货,他以一线教师最棘手的问题为出发点,剖析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德育课的教学生活化,让我找到了道德与法治课设计的共鸣与认同,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结合教学的实际例子,由浅入深的让我反思教学、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的一切最终达到知、情、行的统一。最后为学生提供支架与线索,让学生学会自我探究,进而促进学生的自主道德学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 ——徐州市铜山区铜山实验小学 蒋颖颖</b></p><p class="ql-block"> 怎么才能在课上进行回归生活化的教育呢?章乐教授通过《合理消费》一课指出要和孩子进行真实化的生活情境。首先了解孩子现实的生活情境,回到孩子自己本身的生活,关注自己的生活,然后再反思别人的生活,最后再回到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个过程就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然后教师这时候的任务便是引导孩子改变自己的生活,如何克服自己不合理的消费念头。整个过程都是围绕着孩子的真实情况所展开,这就是回归生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 ——徐州云兴城东分校 乔慧</b></p><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了冯建军教授的《构建科学育人的机制》。作为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师,要明确如何落实立德树人,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走正路。思政课的作用不可替代,是铸魂育人的课程。学科育人是教师本身在教学过程中人格影响的过程。跨学科育人,一定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的,我们要努力探索学科育人的方法和策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 ——徐州市光荣巷小学 田杨</b></p><p class="ql-block"> 章乐博士从五大方面向我们阐释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若干教学问题及其策略,满满的干货,受益匪浅。章博士依托教材,列举了一个个教学问题案例,分析对策。通过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如何实现德育课教学的生活化,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知识教学的价值通达,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促进学生的自主道德学习。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李静文</b></p><p class="ql-block"> 章教授的讲座从如何实现德育课教学的生活化、如何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何实现知识教学的价值通达、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如何促进学生的自主道德学习几个方面讲述。讲座中用许多教学实例向我们展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怎样去解决,给我们的实际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抓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 ——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 阚娟</b></p><p class="ql-block"> 7月12号,在线听取了“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改革与创新公益直播系列课程”的专题讲座。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实现德育课教学的生活化”。章乐老师提到:生活化教学的出发点是学生的现实生活,真实需求和困惑,而非“德目”本身。这句话很是受益。从新课程的特点来看,实践性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显著特点,学习是为了应用。从教学目的来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生活,用学过的理论指导生活,同时回归生活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 &nbsp;——贾汪塔山大李庄小学 彭效侠</b></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学习,我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教材的重要性。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新沂高流镇鲁圩小学 王红军</b></p><p class="ql-block"> 通过江苏省宋梅网络名师工作室第二次集中研修,我再一次感受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意义与魅力。在教师组织的教育活动中,既要基于儿童生活经验和现实需要,又要关注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件,从儿童的认知和视角着手,从儿童的立场出发,让儿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能够走进来、听进去、愿参与、学有趣、有所获,儿童就一定会实现有效的、真实的道德成长。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 <b> ——徐州市华润小学 自然</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字:冯黎黎</p><p class="ql-block"> 图片:工作室全体成员</p>

育人

教学

学科

学生

思政课

法治

道德

小学

教师

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