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魂井冈

神雕侠侣

<h3>  久有凌云志, <br>  重上井冈山。 <br>  千里来寻故地, <br>  旧貌变新颜…… <br>  每一次来到井冈山,首先脑海中回响的都是毛主席的这首诗。</h3> <h3>毛主席《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手迹</h3> <h3>  1927年,在秋收起义遭受严重挫折的紧要关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在全党率先开始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转移,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h3> <h3>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地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实现民主主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人民军队的建军史上具有重要意义。</h3> <h3>  1928年4月,朱德、陈毅所率部队安全转移到达井冈山,在宁冈砻市同毛泽东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h3> <h3>  1928年8月,赣敌获悉红军主力已远去湘南,毫无顾忌向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猛攻,在井冈山根据地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以朱云卿、何挺颖为代表的红军指战员,布下“竹钉阵”,修筑篱笆障碍、滚木擂石、壕沟、射击掩体等五重防线,仅有的三枚迫击炮弹,哑了二枚,最后一枚迫击炮命中敌军指挥部,以顽强的革命意志,粉碎了敌军的又一次“围剿”。 <br>  黄洋界保卫战,保住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保住了红色火种,使其燃遍闽西赣南,燎遍神州大地。</h3> <h3>黄洋界保卫战纪念碑</h3> <h3>黄洋界哨口营房旧址</h3> <h3>黄洋界保卫战油画</h3> <h3>  毛泽东获悉黄洋界保卫战胜利,满怀豪情,欣然提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 <br> 山下旌旗在望, <br> 山头鼓角相闻。 <br>  敌军围困万千重, <br>  我自岿然不动。 <br>  早已森严壁垒, <br>  更加众志成城。 <br>  黄洋界上炮声隆, <br>  报道敌军宵遁。</h3> <h3>  这个“围”字是主席独创,“口”里面一个“井”字,周围都没封口,四面都可突围,这首诗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井冈山将士坚守根据地的英勇斗争精神,表达了主席从容不迫,以不变应万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战略战术和革命必胜的坚强信念。</h3> <h3>毛泽东同志旧居</h3> <h3>毛泽东同志住房</h3> <h3>朱德同志住房</h3> <h3>陈毅同志住房</h3> <p class="ql-block">  革命烈士陵园左侧陈列展览的是51位参加井冈山斗争、建国后去世的先辈遗像及生平简介,最前面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右侧陈列的是建国前逝世的、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主要领导人遗像共54位。据统计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共有48000名烈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p> <h3>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h3> <h3>  井冈山雕塑园由萧克将军题写,是全国第一座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人物雕塑园,青松翠柏间耸立着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罗荣桓、谭震林、滕代远等革命先辈的19尊雕像,真实地记录了井冈山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形象地再现了领导人物当年的英姿。</h3> <h3>井冈山雕塑园</h3> <h3>  贺子珍,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井冈山第一位红军女战士,杰出的妇女先驱。</h3> <h3>  碑林由碑亭、碑廊、自然碑型等部分组成,因势而构,曲折回环,一共有138块精湛的书法碑刻,以不同的形式讴歌了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光辉历史和英雄业绩。</h3> <h3>井冈山碑林</h3> <h3>  毛主席的题字,采用了阳雕阴刻的雕刻技术。</h3> <h3>  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坐落在茨坪中心,馆标为1962年3月朱德重上井冈山亲笔题写,馆内陈列着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发展的大量珍贵历史文物资料,是全国青少年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h3> <h3>井冈山革命博物馆</h3> <h3>军号</h3> <h3>红军剧场</h3> <h3>  红军战士不屈的鲜血,带着理想的热度,渗进永恒的大地,大地沉默的愤怒溶铸成开天劈地的镰刀斧头。</h3> <p class="ql-block">  红米饭,南瓜汤, </p><p class="ql-block"> 挖野菜,也当粮。 </p><p class="ql-block">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p><p class="ql-block"> 餐餐味道香……</p> <h3>  大型实景演出,再现了红军所具有的乐观面对艰难困苦的决心和开创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h3> <h3>  1997年10月,由邓小平题字的“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落成。</h3> <h3>井冈山革命烈士纪念碑</h3> <h3>龙潭瀑布</h3> <h3>  1928年,红军将军民们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的大量首饰和银器具等,运用谢氏花边厂的铸造技术,请谢火龙、谢官龙兄弟为师傅,借用农民邹甲贵的民房,在井冈山上井村创办红军造币厂,这是中国人民银行的前身。</h3> <h3>造币厂</h3> <h3>造币工具</h3> <h3>  1928年冬,红军在小井建成了这所杉木皮盖、全木质结构,上下两层共32间房的医院,由于敌军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造成医院医疗条件极差,医务人员和伤员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因陋就简,克服重重困难,治好一批批伤员重返前线。</h3> <h3>红军第四军医院旧址</h3> <h3>红军医院设施</h3> <p class="ql-block">  1929年毛泽东大井旧居被国民党烧毁,屋后的二棵树也没能幸免,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这二棵树竟枯木逢春,吐出新芽,像是迎接久别的亲人,这二棵树至今枝繁叶茂、高大挺拔。</p> <h3>大井的二棵奇树</h3> <h3>  巍巍井冈山,绵延500里,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英雄的山、光荣的山。</h3> <h3>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士一抔魂。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我们党领导人民不畏强敌、不畏艰难,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取得多次反“围剿”胜利,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青山埋忠骨,精神永不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