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随着新高考的全面推行,英语学科非但没被“踢出高考”,反被愈加重视;面对新一轮教材的到来,面对专业知识的快步更新,面对同样不断更换的学生,老师个个像蜡烛般燃烧着激情,如春蚕般乐育着梓萌。但,如何以最少的能量去激活学生考场上的答题之笔,如何以最巧的方法去提升学生记忆、思维、运用和创新的能力,已是老师一直以来苦苦追寻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有幸聆听全国顶级专家的理论传授,有机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们共享交流、共研教考、共商2022年精准备考,特粗略整理会议记录,简单做一汇报,以飨您的赏读和真情相伴!</p><p class="ql-block"> 因为会议不提供课件分享,为便于阅读,采用所拍原图,角度不太好,而且有点多,但均被裁剪多余部分,费时见谅!部分文字参考借鉴了参会同行(Jone 老师和Lucky 老师)笔记,特此致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全国各地的教研员和 一线的老师们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为推动新的教育理论和新高考的深度融合,也为2022年高考进行科学备考,2021年7月15--17日,由中国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学英语教育研究中心主办, 英语周报协办的《决胜2022高考英语研讨会》在山西太原隆重举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研讨会邀请了龚亚夫先生等多位全国顶级的英语教育专家和6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英语教研员,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一线骨干教师齐聚龙城“晋学苑“三楼会议室共研2021高考题,共商决胜2022英语高考!研讨会精彩纷呈,干货满满,效果斐然,反响强烈!可谓全中国最顶级英语高考备考盛会!</span></p> <p class="ql-block">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老师因事未能到会,通过视频指导高考备考。他说,新高考试背景下,我们的教学需要精耕细作,课标,教材是总纲。(图文来自“张红霞名师工作室,在此致谢!)</p> <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学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理论所教育制度研究室主任、资深研究员,北京大学人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国际道尔顿教育协会专家组成员--陈金芳,为我们做专题报告。</p><p class="ql-block"> 她从宏观上解答问题: 新时期高考改革动态,高中新课标,新教材新在哪里,高中教育面临的新挑战,高中教育改革面临的应对策略。</p><p class="ql-block"> 她大胆地调侃“清华北大集天下英才而毁之”,因为从跟踪调查的3000多位高考状元来看,没有一位状元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成了某领域的领军人才。由此,我们教育者应该思考一个问题: 学校为什么培养不出人才? 我们传统的教育把学生变成了学习的奴隶,他们在精神上就已经被残废了,那是一种摧残式教育和掠夺式启发。如果教育既不能帮孩子们树立精神,也不能唤醒孩子们的兴趣,这样的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既然传统的教育出了问题,我们就必须改理念,改教材,改教法,改评价体系。</p><p class="ql-block"> 教授提到各学科有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但是所有学科核心素养的共性是价值观,思维品质等。老师们不能只教知识,只有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并创造性地运用这些能力去解决问题才是真正达到了素质的培养。老师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该注重主题引领,问题导向,任务驱使和情景创设,转变教师角色,变教师绝对权威为师生互动互学,变灌输,死记硬背为促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变单纯知识技能讲解为提升思维品质。</p><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中新课标新在哪里</b></h1>1.优化了课程结构: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br>2.调整了教学内容,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一是教学内容切合学生年龄与生活特征,增加了劳动课程(6分),调整了外语规划语种(6种);二是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客容结构化,<br>并以活动主题为引领, 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三是重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br>3.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br>学业质量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br>4.增强了课程的指导性<br>每一个学科课程标准的主题内容均有“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学业要求“及依据学业质量要求细化了评价目标,增强了指导性和可操作性。<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教材使用建议</b></h1>1、关注新增内容,如数学中的数学建模与数学探究活动;<br>2、吃透教材文本,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及相应的教学方法、 基础知识、实际应用、思维品质;<br>3、发挥特色板块或任务群的作用,如数学新教材中“文献阅读与数学写作”板块、语文新教材“跨煤介学习与交流”任务群,教师可灵活安排,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br>4、用好教材中的“问题“,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br>5、合理使用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中教育面临新挑战</b></h1>一、新高考的挑战:生涯规教育提上议事日程;选课走班势在必行;综合素质评价必须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面临转型(难点)<br>二、新课改的挑战:新课标、新教材如何吃透?学科核心索养如何理解与落实?教育教学评价如何落实?</div><div>三、新技术的继战:怡息技术如何运用到教学中?线上、线如何高效融合?</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英语教学与备考建议</b></h1>1、重视基础:狠抓词汇知识与词汇能力的培养,尤其给学生词汇方法的专业指导,减少死记硬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听力能力应该从基本听读训练开始,层层推进。.<br>2、重视应用:防止大水漫灌,合理选材与规划,指导学生在应用中领悟。要求构建核心课程,利用尽可能少的语篇引导学生对于词汇、语法、写作能力的提升,课外再辅以大量的训练。<br>3、重视文化:现在高考英语越来越重视文化的考查,而且文化考查也是区分考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高考备考阶段,教师应该有意识选取训练材料,确保英美文化属性较强的语篇课前带入、<br>课上文化表达分析、课后应用。</div><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高中教育教学变革应对策略</b></h1>一、更新观念:质量观、人才观和学生观等。<br>二、落实细节:各种考试、合作学习评价、教师评语等。<br>三、重视综评:摈除唯分数论。<br><h3> 2020年10月,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h3>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道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着力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br><div><br></div></div> <h3></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全新”的学习金字塔导图:</b></h1>第一种:“听讲”的学习方式,只能记住5%。<br>第二种:“阅读”的学习方式,能记住10%。<br>第三神:"声音、图片“的学习方式,能记住20%。<br>第四种:“示范”的学习方式,能记住30%。<br>第五种:“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可以记住50%。<br>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的学习方式”,记住.75%。<br>第七种:“教别人”或“马上应用”的学习方式,能记住90%。<br> 项目组专家认为,学习效果在30%认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被动学习或浅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一参与式学习、深度学习。<br> <h3><p class="ql-block">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陈新忠教授作专题报告《素养导向的新高考命题与备考策略》。他倡导开展“主题意义的探究”和“学习活动观”,在理解、运用中才能创新;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机制;提倡“立德树人”作为学科最核心素养;建议教学信息也应列为评价手段。</p><p class="ql-block"> 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我们提出了备考策略。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教英语最终应该教会学生用英语交际,用英语学习,用英语思维。陈老师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性,语篇和主题语境教学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读后续写能力的培养不是在读后续写课堂教学上完成的,而应该贯穿这个教学过程的始终。那些从高一就开始用题型来训练孩子们解题能力的老师其实就是在框定孩子们的思维,这是极其错误的。我们在教学中的词汇教学一定不能脱离语篇,他用生动的例子强调了熟词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达作者想表达的感受及含义,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使用高难词,长难句。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去感悟某些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这样的词语的恰当使用就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b></span></h1><br><h3>“一核”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br></h3><h3>解读:<br>1. 高考再怎么重要,也是教育的一环,都必须服从于我国教育“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br>2.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为了给高等学校尤其是高水平大学挑选合适人才,试题必须有难度,能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来。不能认为高考要改革了、上大学容易了,命题难度就会下降。<br>3. "导向教学”其实就是说“高考=教学的指挥棒”,不论是高中教学还是初中、小学教学,都要紧盯这根指挥棒。<br>“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br>第一层:必备知识<br>强调考查学生长期学习的知识储备中的基础性、通用性知识,是学生今后进入大学学习以及终身学习所必须掌握的。<br>解读:高考尽管是选拔性考试,但也至少有60%的基础题。这些知识绝大部分都在教材上有明确体现,检验的方法,就是教材上的例题、练习题要都能熟练解答。<br>第二层:关键能力<br>重点考查学生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强调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交流与合作等学生适应未来不断变化发展社会的至关重要的能力。<br>第三层:学科素养<br>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br>解读:“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要把握两个字“思”、“广”:思,就是对每一道试题,要多想:考查知识是什么?解答思路有几个?同类试题见过没?答案组织顺畅吗?广,就是广泛涉猎学科相关内容:除了教材、各种优质试题,还有相关读物、学科领域最新进展。<br>第四层:核心价值<br>要求学生能够在知识积累、能力提升和素质养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核心价值观。这也体现了高考所承载的“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br>“四翼”是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br>1.“基础性”<br>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备适应大学学习或社会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素养,包括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灵活的能力要求和健康健全的人格素养。<br>2.“综合性”<br>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思想方法,多角度观察、思考,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br>3.“应用性”<br>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能够善于观察现象、主动灵活地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实践能力。<br>4.“创新性”<br>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要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方式。</h3><p></p> <p class="ql-block">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常玉梅研究员作“审读2021 备战2022”专题报告。她将2021年高考和2020年高考的对比剖析,建议教学过程中加强语篇阅读,提升和发展阅读技能,吸取学习语言、人文和科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推荐了组题素材来源信息。</p><p class="ql-block"> 她利用一幅中国地图,简单明了地导入了高考考题从全国1.2.3卷变成甲卷乙卷,让我这个记忆力差的老师也能看一眼记住这个变化。老师始终在使用图片,娓娓道来,并且基本上用英语进行展示。老师从听力到阅读到写作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指导。特别强调听力应该做到reading while listening,注重rhythm,intonation,sound changes,vowels ,consonants,sentence stress and weak form 等听力技能的培养,做到听音会意,音达意通。对于阅读,我们要立足于文本但是不能局限于文本。可以从四个层面上下功夫,阅读---过程,悦读---情感,越读---习惯,跃读---结果。不要停留在学生阅读题做对了吗,而要教会学生reading strategy。对于简单的阅读,我们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阅读方法,对于难一点的阅读材料,我们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阅读方法。阅读中词块的积累,阅读背景知识的了解也是有必要的。在写作方面,老师强调不要刻意追求所谓的高难词,高大上的句型,而应该关注语言的得体,风格的一致。</p><p class="ql-block"> 常老师告诫我们: 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是奔腾的小溪,老师必须是终身学习者。要求每一位高中老师熟读三本书<b style="color: rgb(237, 35, 8);"><i>《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 《新课程标准》。</i></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全国乙卷分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A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看题干后阅读,进行事实查找和信息检索,宜采用Scanning法,阅读对象是事物说明文,即描述的是外形特征;语言是平实的说明文,属于直接了当;类型是社会科学,语言简洁,逻辑清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培养阅读时划分段落的习惯,</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培养区间意识。</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猜测词义题可采用排除法或代入法更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C属于实用性文体,注重问题关键词句所提供的信息是解题时,不可忽视的①环。</b></p> <p class="ql-block">这是interactive reading,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写作任务,首先是确定体裁,选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特点。</b></p> <p class="ql-block"> 英语周报总编辑刘永俊先生介绍编辑理念,多版本的内容供选择实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版本。</p><p class="ql-block"> 英语周报教育研究院刘瑞莲老师为大家解读2021新高考1卷“分析与启示”,从试卷的角度,从报纸编辑角度,全面分析2021高考试题,让所有与会老师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她的讲座和常老师的讲座有异曲同工之妙,也从听力,阅读,语言运用,写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2022备考的方向。新高考采取了五育并举的命题思路,传播正能量,彰显时代精神,关注生态环境,倡导积极生活态度。阅读在考试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老师们应该重视阅读教学量的积累以达到质的飞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i>试题结构体现了一个“新”:</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37, 35, 8);"><i>两增一降一减。</i></b></p><p class="ql-block"><br></p> <h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续论创始人,首次提出用<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读后续写</b>来检测学习效果,提出语言的习得是通过“续”来获得。因为疫情,他没能亲临会场,是通过录播视频和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大家谈——外语是如何学会的!专项探讨读后如何续写的练习和提升!“续”能够高效促学有四大优势。</h1><p class="ql-block"> 一: 外语学习多停留在静态的操练上,低估了动态促学效应,忽视了自主创造内容。而“续”能够拆除“静态学”和“动态用”的藩篱,实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 </p><p class="ql-block"> 二: “续”能发挥语境促学语言的功效。语言如果不能和语境相结合,语言是永远学不会的。在语言学习中,直接语境比间接语境好,间接语境比没有语境好。在语境中,学习者可以实现“学相伴,用相随”。</p><p class="ql-block"> 三: 追求互动协同效应最大化。英语学习中互动强则协同强,在协同中,学习者不自觉地被拉平。这种拉平是双向的,老师水平高,学生慢慢地向老师学习,学生水平自然被拉高。如果老师不思进取,学生基础差,也可能不自觉地被学生拉低。</p><p class="ql-block"> 四: 利用语言理解和产出的不对称性。不对称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续”是熨平理解和产出之间差距的引擎。</p><p class="ql-block"> 教授还指出:单纯的刷题是不能提高成绩的!为什么学生背了很多作文后,在考试时依然用不上,写不出?</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回首---反思---前行</b></h1><p class="ql-block"> 山西省临汾一中的赵艳芬老师,详细介绍了临汾一中科学备考的做法和经验:</p><p class="ql-block"> 一轮摸底问卷找着手点;上届师生说讲作铺垫;依托话题展开复习,攻克词汇和语法大关;依托话题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词汇拓展;依托语篇提升运用能力;</p><p class="ql-block"> 二轮同样再问卷知问题所在;依据问题逐步调整方法和分层对应。</p><p class="ql-block"> 学情调查功课足,考后分数肯定牛!</p> 一轮复习备考:<div>理论准备:《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div><div>研究五年的高考题;</div><h1>请上一届高三老师和 参与2020年高考阅卷的老师<b>说高考;</b></h1><div>话题复习模式:话题词汇下的话题写作和话题阅读;</div><div><br></div><div><b><br></b></div> 以话题为中心,选用不同策略分层攻克词汇关: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识词义;</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知变形;</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讲多义(5个);</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会运用(语境填词);</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细筛选;</font></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