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题记】曾经走过的路,遇到的人,做过的事,依稀还徘徊在梦中。捡拾起那些远去的记忆,放入怀旧云盘,存档、收藏、复制、粘贴、分享……</b></p><p class="ql-block"> 因为历史的原因,2020年前我并不知道肖老师是我表哥。</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老家吴城兴起了一股建祠堂,修家谱的热风,那些亲沾亲,故连故的关系,就像麻绳一样,一根根的被牵扯出来了。叶家族谱中我和肖老师共同的祖宗是——墨庄叶一栋。</p><p class="ql-block"> 叶家开枝散叶,旁枝很多。到了叶诚洲这代,再往下就有了肖老师的外公和我奶奶了(他们是表姊妹),肖老师和我是第三代表亲。</p><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我都把他看成长辈,突然改口叫表哥,还真有点不习惯呢。但是表哥就是表哥,用家乡的老话说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血亲,多叫几次也就习惯成自然了。肖老师听到我们叫他表哥,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p><p class="ql-block"> 我第一次见到表哥是在吴城中学读书时候,那时候中小学都有文宣队,经常合起来搞搞节目。</p><p class="ql-block"> 那是一个周四的下午,中小学联合汇演,小学部除吴城中心小学外,只有芦潭小学一个村小参加了,其他村小没有懂文艺的老师。表哥身穿白衬衫,手里拿着他心爱的乐器(一把二胡、一根笛子和一只口琴),带着他的孩子们上台表演了一个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p><p class="ql-block"> 音乐声起,表哥专注地拉着二胡,那么抑扬顿挫,每个音符都是天籁之音。几个女孩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p><p class="ql-block"> 隔了几个节目,他又上台了,这一次表演的是笛子独奏《骏马奔驰保边疆》,他一个人在舞台上演奏出一个乐队的激情豪迈,一会儿“四山旗似晴霞卷,万马蹄如骤雨来”,一会儿风淡云轻情依依,温馨流淌天地间…… </p><p class="ql-block"> 那一次我记住了他的名字:肖介汉。</p><p class="ql-block"> 了解他的人告诉我:他家成分不硬,下放到芦潭教书,一人一校,复式教学。条件非常艰苦,但他从无怨言,每天天蒙蒙亮起床,穿梭在家与学校之间,风雨无阻。</p><p class="ql-block"> 我八一年来吳城中心小学任教,那时表哥也调到吴城中心小学了,以后的十年,我和表哥是零距离接触,他的敬业精神和人格魅力是我学习的榜样。</p><p class="ql-block"> 吴城中心小学原来只有两栋青砖青瓦小平房和一个浙宁会馆,一至五年级学生安排在小平房上课,幼儿园和教师办公室就安排在浙宁会馆。浙宁会馆很大,上下两层,上面是老师宿舍,除了几个领导休息间外,安排了一些家庭住房困难或路途较远的老师住宿。我住楼上,表哥和我爸妈分别住楼下的两个房间。幼儿园也在一楼,浙宁会馆进门右手边一个好大的房间就是全体老师的办公室了。虽然条件简陋,但并不影响老师从这里放飞梦想,放飞希望。</p><p class="ql-block"> 表哥是个以校为家的人,他把爱学生看作是当教师的金科玉律,除了回家吃饭睡觉,基本上都在学校。尽可能多和学生在一起,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尊重他们的个性,呵护他们的灵性,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创造了一套他自己的独特的教育教学体系。早上,东边的太阳洒下第一缕阳光,他已经带着学生在晨练,中午,别人都赶着回家,他饭前饭后有空就找“问题”学生谈心,下午放学了,他总是带学生去他寝室无偿补课(我们戏称是吊豆角子)。补起课来忘记吃晚饭是常事,有时姑姑(他母亲)要发三四道令牌催他才回。这种行为放在物欲横流的当今,没几人理解,但表哥却做了一辈子,从未轻言放弃一个学生。</p><p class="ql-block"> 对那些禀赋聪颖的孩子,表哥更是精雕细琢,必让璞玉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玲娟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在家爸妈宠爱,哥姐让着她,啥事也不干。但她脑瓜好使,学习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作业一气呵成从来不做第二遍的。</p><p class="ql-block"> 有次班上写了一篇作文,表哥是说她内容写得不够具体,她不乐意了,也不愿重写。那天我在家吃过晚饭回楼上休息,路过表哥寝室门口,门虚掩着,里面传来了表哥语重心长的话语,内容没听清楚,反正我知道他是在给玲娟做耐心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尔后的玲娟,作文写得越来越好,一篇《鹤鸣湖畔》获得全国作文竞赛金奖。</p><p class="ql-block"> 泰戈尔说:“使卵石臻于完美的,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表哥在他一生的教学生涯中,把这句话演绎的淋漓尽致。在他手中的学生是金子,他会想方设法让它闪光;是矿石,就将它锻造成钢铁;是泥巴,就把他烧制成砖和瓦,真正的是人尽其材。他带着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默默奉献,即使清贫也甘之若饴。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p><p class="ql-block"> 家乡吴城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教育,吴城小学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四、五年级一般都是有经验的几个老教师带的,美其名曰:把关老师。我一上班就接手四年级,原以为带一年就退下来,谁知学校决定要我跟班上带五年级毕业班,我有点惶恐了,怕没经验带不好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表哥看出了我忐忑不安的心情,鼓励我说:“你行,你能带好的!”叮嘱我有什么不懂的找他就是。并把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学他那样,用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幽默去融洽和学生的感情,用勉励去点燃学生的自信,努力备好、上好每节课。那年的小升初考试,吴城中心小学成绩又是名列前茅,我没拖后腿,这要感谢校领导的信任,感谢表哥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充当了强有力的推手,是他们在我生命的底色里,添了韧,增了柔。</p><p class="ql-block"> 那些年,吴城小学是全县的样板学校,教育局又把我们学校定为全县思想品德评论课的实验基地,校领导推荐我上全县第一节思想品德评论课,程茂印局长(当时是语文教研员)、范次唐校长(当时任中学校长兼文办主任)和范景岳校长亲自找我谈话布置任务,李苏苏老师安排我在她班上试课,叶小玲老师在后面不断给我鼓劲打气,表哥呢,则让我把备好的教案给他看,提出修改建议,他说:“这堂课你就是导演,学生是演员,不过他们演的都是他们自己。你导得好,他们就演得真。”并且帮我设计了好几种方案备用。公开课的那天,我的妈呀,来的人真多,教室里面坐满了听课的老师,走廊的窗户边也趴满了听课的老师。由于有坚强的后盾且作了精心的准备,我一点也不怯场,课堂上我镇定自若的协调、调度,学生们尽情展示自我才能,一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中结束了。此后,思想品德评论课在全县铺开。我牢牢的记住了表哥对我说的话,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过足了当“导演”的瘾。</p><p class="ql-block"> 表哥还是一位全能老师,除了教学优秀外,吹拉弹唱样样精通(前面我描述的大家应该也看出来了),受他的影响,学校很多老师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空闲时间,我们这些音乐爱好者经常聚在浙宁会馆,二胡、笛子、小提琴、口琴、手风琴、脚踏风琴全都演奏起来,这时的浙宁会馆霎时热闹起来了,俨然变成了维也纳演播厅了。其实,除了表哥的乐器熟练外,其他人都是半桶水,但是大家还是合奏的如痴如醉。我也一样,脚踏着踏板,听着一个个音符从琴键里蹦跳出来,像月光,像流水,像瀑布,抚过心田,也是醉了。后来还吸引了不少外面的音乐爱好者来玩,我的同学罗腊梅是那里的常客。</p><p class="ql-block"> 九四年,我调到虬津中学任教,陈光海老师是虬津张公渡人,一见我就问:“你认识肖介汉老师吗?”我说:“认识呀。”于是,他就滔滔不绝的跟我讲表哥在张公渡教书的故事。一句“少见的好老师。”概括了表哥在村民心目中的地位。我这才知道,表哥原来在虬津张公渡也工作过。</p><p class="ql-block"> 虬津镇文办主任黎季生也告诉我,他夫人何家梅老师是表哥教的第一届学生。是表哥用他的耐心和循循善诱抚慰了那些涉足未深的青春娃,用慈父般的赤胆和挚爱将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安顿。那些学生念念不忘表哥的恩情,前不久他们还相聚在一起共叙衷肠。</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活得精彩与否,无关年龄。我非常赞同这句话。</p><p class="ql-block"> 有的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特别是那些当了一点官的人,失去了权力,非常的空虚落寞,一下子就老了许多。</p><p class="ql-block"> 表哥退休后对生活大彻大悟,他抓住夕阳的光阴,让自己知性再现。舞文弄墨,书诗吟篇,尽享着诗和远方的老年。生活丰富多彩,打太极,学电脑,忙得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记不清具体是哪一年了,新浪推出了一个UC平台,我就在那申请了一个永修房间,召集了一大帮天南海北的朋友在那里面K歌,我把表哥也拉进去了,他没上麦去唱歌,却在∪C各大房间里面学习做视频,做动画。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他买了单反相机,免费为亲朋好友拍照,拍视频,制作婚庆光碟,同学聚会视频,现在他又在学用剪映呀,飞闪呀,会声会影呀,抖音呀等等软件制作作品,真可谓生命不息,学习不止。</p><p class="ql-block"> 然而世上很多事情并不是按照你预定的轨迹去走的,本想好好安享晚年,殊不知,长期的精神压抑,生活的窘迫,加上高强度的工作,表哥身心疲惫,病倒了。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了:甲状腺癌。</p><p class="ql-block"> 这结果对任何人来说该是五雷轰顶,表哥当时也懵了。怎么办?是在恐惧中等死吗?不,表哥从未向任何事屈服过。他很快清醒过来,理智地制定了一套康复治疗计划:该动手术时动手术,能走就走,能吃喝就吃喝,练练太极,旅旅游,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他还说:“我的心态是把癌症当朋友,我与癌症共生存。”这是何等的境界呀。</p><p class="ql-block"> 表哥是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二十多年来他先后动了四次手术,分别是99年、09年、15年和20年。</p><p class="ql-block"> 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除了动手术,能走的时候,表哥就来到吴城爬山涉水收集民间故事,挖掘古镇文化遗产,编辑整理写了无数篇文章,是家乡文脉重要传承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去年夏天,应朋友之约,我写了一篇散文《带你走近吴城》,为家乡作宣传。发表的时候他正在医院做手术,也不知什么时候,他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出院才两三天,他就开始在网上搜集相关视频,制作成电视散文《带你走近吴城》。在公众号、优酷、小程序和美篇等各大平台宣传,就美篇一处一周的点击率突破七千人次。为把吴城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起了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对于亲情,表哥也是看的很重的,爸妈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明确认亲,但彼此之间早已看成是亲人了。妈妈病重期间,表哥身体也不是很好的,特意从浙江赶回永修探望,他和范次唐校长一起经常去医院看望妈妈,跟妈妈聊天,转移妈妈的注意力,减少她的痛苦。妈妈去世时,他又和范次唐校长、徐协勇舅公不辞辛劳,坐车颠簸到吴城去送妈妈最后一程,然后不声不响的返回宁波。现在每每想起这些事,就能唤醒我内心深处一些沉睡已久的东西,那就是生命中的感动。</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我内心已波涛翻滚,写不下去了。平息心情送上我的祝福:表哥,我把春风织成一块温暖的毯子送给你,将幸福包住。我把春雨编成一条梦幻的丝带送给你,把快乐缠住。祝愿你好人好运,健康快乐,福寿延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