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说起来挺有意思,一九七三年底离校和一九七四年初报到,倒引起来一桩旷日持久的公案。而这桩公案是我事后好多年后听老同学李素华说的。啥公案?听我细细道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狂飙之后第一次调工资的时候,时间大概在八十年代初,东城区教育局人事科把东师七一届毕业生的工龄起始时间放在一九七四年。其理由冠冕堂皇:即你们这批毕业生的报到时间是一月四日,跨了会计年度,所以工龄理所当然应该从一九七四年算起。东师七一届毕业生不干了:我们的毕业时间是一九七三年底,并没有跨会计年度,只不过报到时间放在了一月四日,毕业时间与报到时间没关系。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莫衷一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我和东师的一批人已经上大学了,并没有涉及这桩公案里面。据说这桩公案最后通过某种渠道递到了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好像是林乎加)案头。领导英明,批示阅:这批人工龄从毕业年份即一九七三年算起。自此以后,凡是七一届毕业生需要盖章确认工龄的,一律开绿灯。后来我听说,不仅七一届,即便是七二届的毕业生,都受这个政策的惠顾。在此,感谢递信之人,他做了一件好事,善莫大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毕业季的每天都轻松度过。学生上午来校点个卯,没事就可以回家了;可以在校吃饭,也可以点个卯之后回家转。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分配消息,每天上午到学校也是不得已的事,毕竟那时通讯不发达。其实大家都知道,东师专门组成的毕业分配小组每天都在紧锣密鼓地码人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东城区各个学校的分布情况来说,按数字的字头来排列,最后的字头是一四五中学(即育鹏中学);前面排列的几个学校是一四四中学(即河北北中学),一四三中学(即国子监中学)和一四二中学(即地坛中学)。这几个字头学校加上原来的老字头如一中、二中、五中等学校,再加上非字头如外馆中学等,构成了分配去向的主要分配目的地。另外,还有一些九字头的新建校,比如一九二、一九四和一九六等,这些学校也是缺老师缺得厉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我们这批毕业生来说,总的来说没有所谓,去哪里都行。要说有偏向,还是偏向去老校的人更多一些。起码老校有老校的基础,图书馆的藏书更多一些,实验条件更完备一些,操场、体育设施和体育师资条件更好一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配方案没有出炉,大家心里都像长草一样,坐不下来。进入一九七三年十二月份后,天气也是一天冷似一天;一场中雪下了以后,树根底部的部分残雪与污泥融在一起,都变黑了。西北风呜呜地吹,走出教室一小会儿,便会感觉冰冷刺骨。大家没事,或者待在宿舍里,或者待在生着火炉的教室里,吹牛聊天。似乎这段时间是我们在东师两年最为轻松的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于,学校发布通知:一九七三年底某一天(时间我忘记了)的上午十点,英语专业三个班的同学在学校小礼堂集合,由孟昭贤老师宣布我们英语专业三个班的分配方案。我们盼望的日子终于到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