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28.29.我随独品旅行团游北疆之九,哈巴河-北屯参观185团-可可托海

<h3>2021.6.28.早餐后,我们乘车由哈巴河—北屯赴英雄的185团参观—入宿北屯。<br>传奇185团简介:<br>185团所辖地域总面积为907.95平方 公里,控制的边境线长86公里,人口3256人。<br>地处阿尔泰山西南,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北边缘,隔阿拉克别克河与哈萨克斯坦相望。这里也是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的出境口。<br>素有“西北边境第一团”之称。<br></h3> <h3>一位土生土长的军垦二代,带我们参观<br>每人发了一顶防蚊虫叮咬的纱帽。<br>这里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太恶劣了,是世界四大蚊区之首,世界卫生组织评定这里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br>据专家测量:这里1700只蚊子/平方米,3500只小咬/平方米。兵团人每晚要烧干牛粪驱蚊虫,然而被蚊虫咬死的鸡、猪、狗的现象时有发生。<br>春有旱涝来袭,夏有蚊虫猖獗,秋有风灾雹灾,冬有大雪封路,更有远离都市难耐的寂寞。<br>185团人依然默默坚守,毫无怨言,种田就是放哨站岗,放牧就是边防巡逻。坚守,就是铭刻在185团人心中永恒的信念。</h3> <h3>这是居民区,团部所在地是中心地段。<br>有楼房,最高四层楼,不带电梯。<br>无奈的铺天盖地蚊虫,是地域性的。如果飞机能每周打次药就好了,但边境不允许而且7月正是作物扬花期,打药对作物不利。<br></h3> <h3>执勤哨位(原来叫“桑德克民兵执勤哨所)<br>1962年初夏,苏方策动了在新疆伊犁和塔城等地大规模中国边民非法越境的“伊塔事件”,中苏关系开始紧张对峙。<br>这一年,185团进驻,戍守着中哈边境86公里的边防线,坚守着55.5平方公里的中苏“争议区”。 <br>这个地窝子是执勤哨位。</h3> <h3>地窝子:<br>地窝子“地上地下各一半,枝条搭上芦苇盖。门往深处走,窗在顶上开。”它是兵团战士屯垦戍边、艰苦创业的见证。</h3> <h3>地窝子里的一张土炕:</h3> <h3>地窝子里的小灶台:<br><br></h3> <h3>抗洪守土纪念广场:<br>1988年,这条中苏界河爆发特大融雪性洪水,包括185团在内的55.5平方公里的所谓“争议区”,将有可能因界河改道而自然划归苏联。<br>面对肆虐汹涌的洪魔,中国兵、地、军、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历经16天浴血奋战,用血肉之躯使界河决口大坝合拢,成功阻止了这一严重后果。</h3> <h3>西北民兵夫妻哨所:<br>为预警洪水,设立哨所。马军武夫妇守护在这里,被称为“夫妻哨所”。<br>1997年12月,中哈两国边界正式勘定,55.5平方公里国土主权正式划归我国版图。就这样,185团的军垦战士谱写了一曲戍边守土的壮歌。</h3> <h3>西北民兵夫妻哨所:<br>1964年建的只是两间土块房,一张行军床。<br>这是新建的哨所,马军武夫妻一守就是几十年。<br><br><br></h3> <h3>西北边境第一连:<br>西北边境第一连”与哈萨克斯坦隔河相望。如今,它不仅是一个边境连队,还是传承屯垦戍边精神的红色旅游景区。<br>走进一连,两块长城形状的石碑引人注目,上面镌刻着几行绿字:“我家住在路尽头,界碑就在房后头;界河边上种庄稼,边境线旁牧羊牛。”“割不断的国土情,难不倒的兵团人,攻不破的边防线,摧不垮的军垦魂。”这是对185团人的真实写照!<br>我被他们的事迹深深感动......</h3> <h3>戴着面罩,挖野菜的小女孩,我想她可能是军垦第四代了吧……</h3> <h3>我们从一连上栈道,去参观西北之北纪念碑。<br>车进不去,我们整队高唱红歌,从主街穿过。<br>以这种形式向军垦战士们致敬,接受他们的检阅。</h3> <h3>眼镜山:<br>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眼镜山”,实际是种植成圆形的爬地柏。像哨兵的眼睛一样,守护着祖国的边疆。</h3> <h3>打扫卫生的军垦人,随手捡的牛粪</h3> <h3>西北之北纪念碑简介:</h3> <h3>西北之北纪念碑:<br>高大的“西北之北”纪念碑,矗立在山坡之上。<br>纪念碑高4米,宽约5米,中间和右下角是一幅中国的版图,左上角是篆刻的隶书大字“西北之北”。<br>这里是我国西北方向最远的一片国土。听听我们的誓言……</h3> <h3>沿途所见:<br>在这里要生存扎根,逼退沙丘有多难:先要推平沙包,堆肥换土,种植作物或植物。有的十年都种不活。<br>经过一代又一代兵团人不懈的努力,已把这里建成了塞外江南。<br>沙漠中精心种植的小树苗和农作物等......<br><br></h3> <h3>改良后的沙漠,长出了绿油油的蔬菜。</h3> <h3>这一片片绿色来之不易:</h3> <h3>满地晾晒熏蚊虫的艾草:<br>从中我们看到了屯垦戍边兵团人,顽强、拼搏、忠诚守边疆的精神。<br>我们有责任宣传兵团人的屯垦戍边精神,他们的贡献远远大于人民对他们的理解......</h3> <h3>白沙湖简介:<br>白沙湖的神奇:<br>1.水源之谜,至今还没解开。<br>2.白沙湖虽在沙山脚下,但从未有沙刮进湖中<br>3.水位不曾增减,芦苇会游移......<br>此外这里还有3000亩原生白桦林,树干修直,枝叶疏朗,漫步其间有静谧清幽之感……</h3> <h3>白沙湖景区位于兵团十师185团境内,是新疆阿勒泰地区千里画廊上的一个重要景区之一,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br></h3> <h3>看着眼前的美景用兵团人的话讲:<br>“一次边境行,一生兵团情,一次兵团行,一生家国情”。<br>这段话表达了我此时的心情......</h3> <h3>参观完白沙湖,我们在回北屯途中看了“福海”<br>我衷心祝福祖国的边疆和平安泰,祝福军垦人健康快乐......</h3> <h3>福海:</h3> <h3>沿途所见景观:<br>2021.6.29.早餐后,我们乘车从北屯—可可托海—游览了中国人民的功勋地(3号矿坑)—游览可可托海景区(额尔齐斯大峡谷)—入住可可托海镇。<br></h3> <h3>沿途都在修路、护路:</h3> <h3>护路墙上的装饰画,多是宣传保护环境的。</h3> <h3>我们来到可可托海3号功勋矿参观。<br>可可托海哈萨克语语意为“绿色丛林”,蒙古语语意为“蓝色河湾”。</h3> <h3>三号功勋矿简介:<br>三号坑自1949--1974开采大量有色金属,为我国的国防、航天及偿还前苏联的外债作出了巨大的贡献。<br>2017年开放参观,现在封闭作为战略储备。</h3> <h3>可可托海稀有金属国家矿产公园简介:</h3> <h3>阿依果孜矿洞简介:</h3> <h3>我们乘景区车,来到矿洞:</h3> <h3>通风井:</h3> <h3>三号矿坑:<br>“三号矿脉”是一个顶部大、底部小,螺旋向下缩小的一个倒锥形的大坑,像倒扣的帽子,更像古代罗马斯巴达克的角斗场。<br>因为这个大坑里共生着86种矿物,岩脉储量之丰、矿种之多、品位之高、规模之大,被全球地质界公认为“天然地质博物馆”,是地质学者心目中的一个“圣坑”。</h3> <h3>可可托海地质公园简介:<br>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境内,由额尔齐斯大峡谷、三号矿脉、萨依恒布拉克、可可苏里及卡拉先格尔五个景区组成。面积2337.90平方公里,海拔1072米—3234米。<br>2012年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2017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h3> <h3>富龟(崩塌堆积地貌):</h3> <h3>富龟:</h3> <h3>额尔齐斯大峡谷的景观:<br>这里距源头不远了。</h3> <h3>峡谷的形成;</h3> <h3>神钟山:<br>我们顺着对面栈道登上观景台,远眺神钟山效果最佳。</h3> <h3>长相依:</h3> <h3>“长相依”多么美好的寓意:</h3> <h3>佛龛(佛龛花岗岩地貌):</h3> <h3>佛龛:</h3> <h3>小神钟山:</h3> <h3>遗憾的是第二段景区车因时间关系没坐。<br>骆驼峰、象鼻峰等景观没欣赏到。<br>到了可可托海才知道离那拉提有多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