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出生在一个自然条件还不算太差的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爹和娘,也有我的母校。“母校”,她是一个非常亲切的词语,看到她,许多曾经就读的学校立刻在我记忆中泛起,后来就读的学校无论是规模设施还是结构层次都要大大高出我第一步跨进的学校,但我最难以忘怀的还就“是我们村的学校——水源小学。在这里我接受了启蒙教育,开口读:a、o、e……第一次握笔写下歪歪扭扭的1、2、3……感恩母校培育了我,老师打开了我看世界的另一个窗口,给我插上了飞向知识海洋的小翅膀。原来还有一个世界很大、很神奇,里面包罗万象的知识是我的父母和邻居都不知道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母校位于村中央的偏低处,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土院子,我村大部分的人家都居住在一层高出一层的黄土高坡窑洞里。母校的窑面子是用青砖砌成的大概有两米多深(俗称接口窑),窑身及窑掌都是黄土结构且窑内不规则的有些歪斜,一共是三孔,两孔大的,一孔小的(深浅只有两米多一点)那是外村来的老师住宿兼做办公室的。大的两孔是教室,一间是一三五年级,另一间是二四年级。那时小学的学制是五年,没有幼儿班,一共有两位民办教师担任,我村还是七年制学校,中小学一个校长管理。小学是属于复式教学那种。教三个年级的这位教师五年级毕业了就变成了二、四两个年级了,年年轮流变成了默认的规则,比起周围小村子里一至五年级一个教师复式的显然要好很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小时候虽然物质条件非常匮乏,但我们是释放天性自然生长,上学以前就是变着法子满村“疯”。八岁的秋天都知道要上学了,母亲提前就用碎布块给我们缝好了书包,准备了铅笔和练习本。开学的那一天早饭后我们穿上了比较干净的衣服,洗了脸梳好头同龄的同性伙伴们就相约去学校了。来到教室门口害羞的我们站在门外谁也不敢第一个推开教室的门,这时老师发现了我们招呼我们进去,大家鱼贯而入,低着头不敢看老师的脸,虽然老师是本村的,早已认识,但自小就觉得老师不同于村里的一般人,心里非常怕,因为早就听哥哥姐姐们说,念上书如果老师教得学不会,老师会打手的而且放了学也不让回家。我既高兴自己上学了又隐隐担心挨打、放学被留下来。我和我们同龄的伙伴们还是非常幸运的一批,运气其实还是存在的。正好轮到教我们的老师是嫁到我们村的媳妇,扎根于我村,从老师嫁过来到退休几十年就一直在我们村教学,相对比较稳定,上学最怕换老师。而另一个教室的就是周围外村籍的老师,不稳定,一个学期换一次还是好的,有时半年也换两三个,换老师的期间一般就是我们的老师捎带看着,耽误一周是常有的事,再加上来的老师文化程度的差异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往往都是十八九岁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且有一定社会关系的才能来,那时工资一月只有十几元非常低微而且还是由所在村的生产队承担,一年下来好不容易才到手,现在想来农村的教师太辛苦了,但即便如此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当代教的。这些老师自己也是个大娃娃,稍微工作不如意或结婚了就不干了!因此,庆幸我正好轮到我村的老师教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候的教学不像现在这样纷繁复杂,课程种类也五花八门,低年级就是语文、算术,三年级增开一门自然常识,四年级再加历史,音乐体育是“六一”前夕俩个教室的学生集中起来学唱歌曲,老师也不识谱,是提前她先学会的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大海航行靠舵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我爱北京天安门》、《太行山儿女》……体育课就是学做广播操,美术课了小学就没上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学的我们头脑一片空白,那时记下的知识一辈子也忘不了,到现在小学语文课的有些内容我都能清楚地背下来。后来学过好几套广播体操,包括韵律操我都做不来了,而小学的那一套我现在一节不拉都能做下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是合二为一的,老师一整天和我们在一起,一进教室就是碎青砖垒成的正方体灶火台,只能安一口锅那么大,一边连接一根铁皮火筒子到墙体的烟囱,这就是我们冬天取暖的装置,每个教室都这样。接着就是老师的木制办公桌,有两个大抽屉,可把我们小学生羡死了。学生的桌子都是砖垒起桩子上面压一块长方形的大石板,凳子都是自带的,放假了拿回家,开学再带来。家里姊妹多、家庭困难的同学一般哥哥姐姐们整个一学期都是站着学习,就像火车上站票的旅客一样把唯一的凳子让给弟弟、妹妹。因为都在本村小学,有时姊妹们轮流坐,班里那位同学请假了,没凳子的同学抢着坐,现在想来那些同学真可怜,那时真是太困难了!主要设施都是大队负责,每年开学教师从大队会计那里领来糊窗纸糊窗,脸盆、粉笔、红、蓝两瓶墨水、写标语的色纸等,这些都是属于老师使用的。打扫教室的工具是学生轮流家里带。后来大队给我们教室添了三张木桌子,才拆了三副石板桌。只有高年级的同学才有资格坐,只能坐六个同学,老师按数学考试成绩分配,七名以后的只能坐石板。石板桌春夏秋还好点,冬天早晨冷得我们的小手只能把书放在书包上,现在想起也不寒而栗,盼望着能到了四、五年级才有机会享用木桌子,如同坐上了头等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窑掌上泥一块长方形,用墨汁刷黑就是黑板,教室里有两排石板桌,中间留一过道,老师站在中间面向班级同学讲课,那有什么讲桌!每逢阴天黑板上渗出一道道水,无法写字,只好口诉多次。后来多次向大队干部反映,终于给了我们一块长方形的木板处理成黑板,虽然中间开着许多木缝,书写时只能避开,但好多了,也避免了光的反射看不清。我升到高年级后,课余老师经常让我和别的同学轮流拿着老师黄色封面的教学参考书在木黑板上抄解词、课文里出现的多音字、古诗的解释等内容,别提多开心,我也可以握粉笔了,仿佛小老师一般。从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中就确立了长大也要当一名教师的遥远理想,终于还是实现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教室墙壁上张贴的标语我现在也记得。黑板中间一张毛主席像,两边是老师自己书写的色纸标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接着前来墙壁上对应的是汉语拼音方案和常用汉字偏旁部首,还有乘法口诀表,一进门是学习专栏,一学期更换一次,展示的是我们班书写漂亮同学们的作业,都是在稿纸上誊抄得工工整整,最后写上年级、名字。有作品的同学别提有多高兴了 ,来我班的家长和其他人总是先看专栏,有作品的同学美滋滋的,不时转过头来,一股股暖流热遍全身。人人从小都爱被人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总是让一个学习较好的和一个较差的坐在一起,谓之:一帮一,一对红,我的同桌是个退班生,在拼读拼音时,怎么也教不会她。我读d—i—di,弟弟的di四声di,她偏读成pi,那时的我真“霸气”,立马就在她背上打一下,她比我大也不敢还手,我还要跑去报告老师教不会她!现在想来那时的我也太过分了!都是老师宠得结果,早会那么一阵阵就沾沾自喜尾巴翘上了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到校没有铃声,天蒙蒙亮,父母去劳动,孩子就到校,每天比赛谁去得早,有时天还黑着路上就有小学生急匆匆的身影。我家离学校最近,大部分同学住的分散,很难比过我,大冬天教室门还锁着,冷得在院里直打哆嗦,心里却是美滋滋,今天全校我又是第一,看着其他同学陆续的到来,还数着名次。门开了照例是背诵课文,通常老师还没有到校,同学们很自觉地张着嘴大声读,一课背完接一课,全班同学齐声读,真是排山倒海一般,两个年级各读各的内容,全班两种声音,两声部。大家放开喉咙喊,看谁家的声音能压住对方。这时,外面有再大的声音教室里也听不见。等老师来了,我们有时还在飙,老师必然是很高兴的。有时老师家里有事来晚了,大家也喊累了,就开始偷偷的拉闲话,轮流说昨晚的梦、轮流去厕所,观察老师是否从梁里过来,看见老师的影子赶紧再读或写。那天如果大家聊得起劲老师推门进来了,一阵暴风骤雨挨着揍,主要是挑说话声音大的,这时教室里静悄悄,气也不敢大声出,挨打的低着头,侥幸逃过的也蜷缩着,还有的肚里偷得笑,因为同学之间毕竟有点小矛盾,终于这次轮上他(她)了,那天我运气不好挨揍了,下课他(她)还阴阳怪气地当众奚落过我,今天倒好啊!好像捡起糖一样高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天早晨第一节是高年级的数学,低年级的是写生字,动静搭配老师自由把握调控。高年级讲完了做练习,再教低年级的认生字。有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写完了,我们也不出声,静静地听老师给对方讲课,经常我们能把高年级的古诗、短课文背下来;有时老师讲得高年级的数学我们还能失口说出来。这时老师总会感叹的说:“大白大,躺呗榔,还不如二年级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复式教学的好处还真不少,对于低年级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就能听高年级的内容,尤其是语文课,如同讲故事一般,文章情节我们都能听懂,有些生字也能提前学会。后来的教材改编快,低年级时我们没有学过的课文高年级了还能再听。老师分座位也非常灵活,有时按年级南北坐,有时一个高年级搭配一个低年级,高年级的就是低年级的小老师帮老师辅导了作业。往往选高年级的俩个学习成绩好的男女担任正副班长,有威信,低年级的人小岂敢不听话,一拳挥来够你的受,老师给予班长无限大的权利,如果谁胆敢不听话,班长报告了老师,等着吧,飞揍即训!那时的老师也好当,即使教鞭敲得肿了,家长还感激不尽呢!学校挨了老师的训谁也不敢让父母知道,否则再补一次!师道尊严不敢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候的上学很少考试,但对于每个同学的学习情况老师悉数尽知,放假了黑板上老师抄上自己选的题。数学一共五大题,第一题填空10道,第二题文字题2道,三题脱式计算数道,四题简单应用题2道,五题综合应用题2道。上交一个判一个,分数马上知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的作息时间是天一亮就到校了,早饭9点到11点,下午11点到5点在校学习,不是严格意义的一节课45分钟,随教学内容,凭老师的感觉,上厕所是和老师请假的,课外活动大约在下午3点到4点时间比较长,这时,整个校园乐翻了天。我们女同学踢毽子、跳绳子、绕大绳 、跳方格、丟沙包……男同学滚铁环、打纸包、打瓦、赛跑都是决胜负的。有时女同学坐靠在对面楼楼的阶梯上,轮流逮头上的虱子,春天的太阳照在身上暖阳阳的,头上被同学小心地翻动着,舒服得简直就睡着了,这时对方让你伸出手接虱子时你还不知道呢!有时我们又轮流挖耳屎,我最爱给同学们用火柴棒挖耳屎了,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掏出一块大耳屎,非常的惊讶。夏天下课后,女同学抢着在脑畔瓷水管垂直下方地面上横压着的碑身上抓石块,石块光滑干净,便于乒乓球跳动……冬天下课了是靠着墙壁挤暖暖,大家紧挨着一排挤,挤出去的退到末尾继续挤,一阵子下来就满头大汗了。院子里满是同学们的哄笑声,好像要把树上的鸟儿也惊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寒冷的冬天到了,大队给学校拉回了碳,村干部和俩位老师监督着,近处高年级的同学回家拿铁锹和筐子,一班一筐往各自教室里抬,平均分配、防止争抢,那时亲弟兄两个班,各自维护本班的利益互不相让,真有意思,高兴得是今年冬天有了大碳好过了。该烧火了,老师选班里高年级离学校近的两名男生负责一冬天的生火看火,平时老师也帮着看,这两名生火期间就免打扫教室了。引火柴每人20根空玉米干棒,用完再收,统一管理登记。虽然一冬天他们俩都要早到校服务大家,但那是非常自豪光荣的使命,班里绝对的权威。教室里有一个水缸,空了高年级的轮流抬,井离学校最近。到了高年级承担的活真不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候的学生劳动非常积极,抢着干活去,尤其是调皮学习差的,借机能出去玩,他们最不想写作业了,玩是孩子的天性。观察水缸快空了就向老师提出他要和另一个同学抬水去。这时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这时的他好像找回了尊严弥补成绩低的缺憾。其实那时候的同学普遍爱劳动。大队给每个教师分一块瓜菜地,劳动任务就是高年级的。春天来了,同学们主动要求老师咱们挖地去吧!第二天都带着锹向地里进军,大家一字排开,老师负责安全监管。有的同学才干了不久就满头大汗,这时老师就当众夸奖他。看,人家某某,一点也不偷懒,有的同学学习差可劳动好,思想觉悟高;有的虽然学习好,但劳动躲奸耍滑品质有问题。谁也不想当众批评,大家干得更起劲了,我一贯轻易不流汗,可把我急坏了,和我一起的女伙伴根本没有我干得欢,可她一个劲擦汗水,老师就表扬她了,让流汗的歇一会。可把我急得,摸一摸额头稍微有湿度,就是不流汗,为此我还回去问妈妈,为什么我好好干活而不流汗?而有的同学明明没有我干得多却汗流满面老师经常表扬人家?妈妈说不流就不流,或许是她身虚吧!我也就释然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盼望的是开学后老师发新书!新学期开学后的礼拜天往往是老师领书的日子,那时出门最高级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那还是后来的事。中心校开会老师们都是步行。这时老师总要带高年级的两个男同学和老师一起领书去。我村距乡里5华里路,虽然是个苦力活,但我们都想跟着去。约摸老师快回来了,我们就在前村的路坡去望,望见了赶紧跑下坡相跟着回学校,给老师帮忙去。看见齐整整的新书如同过年一样激动,上坡时在自行车架后面用力掀着,一阵小跑。老师往往会先发给我们,打开那散发着油墨的课本,把鼻子凑上去香极了,这时往往暗暗发誓这学期一定好好学习,一定要把书保护好。抱着新书跑回家,生怕弄脏了,赶紧找牛皮纸包书皮。包好的书压在炕上的毡底面,等也等不得天亮上学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发愁的是春天来了,往地里抬粪。两个一抬,各找对伴。最好是找一个比自己个子略矮的,平坦处难走,上坡就好了;个子一样高的上坡筐子全滑到自己肩部疼死了,前后路上如长征一般一长溜都是抬粪的,山路往往是之字形的,想歇又怕堵了后来的路 ,死撑着走,幸亏分给老师的地还比较近,一早晨三次累得半死也不敢怠慢,因为大家互相监督着。在家里干活尚且可以偷懒学校干活个个都是一顶一,就想听听老师的口头表扬。我们70年代成长的其实是十分幸运的,虽参加劳动,但比起比我们年龄大的次数毕竟少许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每逢柳絮纷飞,地上都是一个个柳絮小圆球的时候,孩子们最盼望的“六一”儿童节就要到来了,这是我们童年时代最幸福的节日,春节可以没有新衣服,“六一”却是最不能马虎的,因为全村的孩子都在一起做广播体操,那天父母都不上地去,竭尽全力给自己的孩子添一件新衣服,都想让自己的宝贝是最可爱的那一个。那时不统一衣服,真是五彩斑斓!我的那个粉红色的花椒叶图案的花上衣,俊蓝色裤子,美丽了我的整个童年,六一结束了也舍不得脱下来,那种幸福甜蜜的感觉仿佛穿上它肚子也不饿了,霎那间恨不得跑遍全村,让大家都知道我的新衣服。“六一”前夕老师照例都要挑选部分同学排节目,我当然经常有幸能被选上。跟着老师在院子里边唱歌边做动作。进出村里和挑水的乡亲们都经过学校的下院子,每逢有人经过,羞得我们就不出声了,为此老师十分生气。老师想在大家面前展示,我们却不争气!偏偏没人时我们都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母校的基础设施虽然是简陋的,但我们的知识基础是十分扎实的,字词关过得相当好,得益于我们的老师非常尽职。我们班的同学在全乡的统考中经常是名列前茅。那时也没有学费一说,完全是队办加自助。我们村的大队干部非常重视学校,都是本村自家的孩子,尽力改善办学条件。就是在那个土窑洞里,在父母和乡亲们中间我们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知道了书本世界的神奇,我们陶醉在课文的故事情节中,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形象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发芽,召唤着我们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母校的土院子见证了我们的成长足迹,朝夕相处天真无邪的同学之间建立的美好情谊让童年时光充满了无穷的欢乐,我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小学时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进入本世纪初,村委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拆除旧校舍在原址上崛起了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可惜学生搬入不到二年,在一乡一所寄宿制的大潮中我村的学校也不存在了,适龄儿童都离开本村到外村的寄宿学校上学了。学校后来改造成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母校永远变成了回忆,那朗朗的读书声,那满院子的欢笑声遂定格成了永恒……</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