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延安重温红色历史

渔舟唱晚

<p class="ql-block">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当第一次读到著名作家贺敬之《回延安》中的这句诗时,就深深地被他那热爱延安的精神所感染,并因此对延安产生了神圣的敬仰。这次延安之行,终于有了零距离接触革命圣地延安的机会,去感悟“延安精神”博大精深的神奇魅力。</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宝塔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成为革命圣地的标志和象征,</span>记载着延安历史的变迁。建国后,国务院将延安宝塔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3年版第二套人民币二元券正面图案为“延安宝塔山”。中华人民共和国1955年颁授的独立自由勋章,核心图案就是宝塔山。宝塔山上,历史文物和现代革命文物星罗棋布,交相辉映,满山绿树成荫,花草争艳。</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经常出现在诗人、画家的笔下,人们歌颂宝塔,怀念宝塔,实际是在怀念延安岁月,歌颂延安精神,缅怀党中央在延安的革命业迹,成了人们追寻当年,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课堂。</span>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革命圣地延安红色之旅自然是首选,通过延安旅游,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振奋精神、奋发进取。</p> <p class="ql-block"> 清凉山,也是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之一,陈毅《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云:“众星何灿烂,北斗驻延安。大海有波涛,飞上清凉山。”另一首《咏“七大”开幕》云:“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p> <p class="ql-block"> 宝塔山下的延河大桥广场上,两个青铜雕塑,一个是“妹妹送哥去参军”的场景。另一个青铜雕塑是解放时期,老百姓给战士们送水和食物的情景,两座雕塑展现了革命圣地军民鱼水情。</p> <p class="ql-block">宝塔山夜景</p> <p class="ql-block"> 每到夜幕降临,大气恢弘的音乐就会在宝塔山下响起,绚丽的灯光秀像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画卷徐徐展开,将共和国的光辉岁月呈现在大家眼前,让每一位游客朋友们为之震撼,情不自禁感叹祖国的美好。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杨家岭</span></p> <p class="ql-block"> 杨家岭是中共中央领导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和办公,当时是中央机关所在地。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p> <p class="ql-block">枣园</p> <p class="ql-block">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其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花草树木,景色秀丽,环境清幽,这里原是一家地主的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1944年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期间,领导全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和解放区军民开展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七大 。</p> <p class="ql-block">  进入枣园,我们依次看到依山而建、树木葱郁中的中央领导人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的故居等。各个建筑若隐若现的点缀其间,园林中央坐落着中央书记处礼堂,后沟西山下是毛泽东发表《为人民服务》的讲话台和中央社会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此居住期间,撰写了大量的革命理论著作,其中有《为人民服务》、《论联合政府》、《愚公移山》、《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等,很多曾被收入《毛泽东选集》中。</p> <p class="ql-block">南泥湾</p> <p class="ql-block"> 当汽车进入南泥湾时,郭兰英的那首“花篮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的优美旋律弥漫于整个山谷。南泥湾,这个响亮的名字,承载的是中华民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当年的三五九旅就是在这么一片沟沟岭岭中掀起了生产自救的劳动狂潮的,是多么不寻常的一片热土啊!</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前,八路军三五九旅在十分困难的情况开展了大生产运动,从零开始,开荒种地,困难时甚至用自己的被褥、衣服运送粮种,最终在“烂泥湾”开垦出一片片良田,那首传遍大江南北的《南泥湾》记录了当时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而今,在南泥湾开发区的党徽广场,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积极分子们在此宣誓入党。走在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中央管理局干部休养所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八路军炮兵学校旧址等景点,仿佛回到了当年的“陕北好江南”,亲历忙前忙后的丰收,看着过去的故事,激励着今天的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