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是每个人除了身体之外最重要的符号,一人一姓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姓名已经和每一个人的身体基因一样重要。</h3></br><h3>通常所讲的姓名,包括姓和名两部分,但是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期,姓和名的发展都有着相当复杂的传承,今天就让我们来归纳下那些在中国古代和姓名相关的文化常识</h3></br><h3> <h3>一、姓&氏</h3></br><h3>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h3></br><h3>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h3></br><h3>我国的“姓”历史悠久、数量庞杂。如今说起“姓”,人们往往理解为“姓氏”,而在上古时代,“姓”与“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h3></br><h3>比如我们熟悉的秦始皇嬴政,严格的来说他出自嬴姓赵氏,用现在的姓名关系来表述秦始皇的姓名,始皇本名应该是赵政。</h3></br><h3>当我们的祖先由原始群居进入母系社会的时候,已经认识到有着血缘关系的本氏族成员通婚的缺陷,于是确定了本氏族与另一氏族相互通婚的族外群婚制。此时,“姓”便作为区别于其他氏族的名称而产生了,而“氏”则是一个氏族内部各个部落的标志。</h3></br><h3>中国人在三皇五帝以前(距今约五千年),就有了姓。那时是母族社会,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是跟母亲的姓。“姓别婚姻,氏别贵贱。”上古贵族有姓氏,平民无姓亦无氏。</h3></br><h3>讲到姓,就不得不提到上古时期的八大姓:姬、姚、妫、姒、姜、嬴、姞、妘。另一说是:另一说:姬、姜、姒、嬴、妘、妫、姚、妊。现如今华夏汉族的姓,多是由这八大姓演变而来。</h3></br><h3>姓的分类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单姓,例如:赵、钱、孙、李等。单姓是中国人最广泛的姓,目前全国有接近7000个左右的单姓。</h3></br><h3>还有一种是复姓,例如:上官、东方、</h3></br><h3>令狐、欧阳、西门等,复姓的来源较多,如官名、封邑、职业等,有些则源于少数民族改姓。</h3></br><h3>二、名</h3></br><h3>姓氏之外,就是“名”了。</h3></br><h3>“名”就是一个人的称谓。许值在《说文解字》中对“名”字的解释是: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命。”意思是说,两个人在晚上相遇,由于看不清楚,为了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谁而用口说出的对自己的称呼。</h3></br><h3>中国的“名”,由古至今,一般都由一个字或两个字组成。</h3></br><h3> 诸葛亮字孔明</h3></br><h3>三、字</h3></br><h3>古人除了有名外,还要有字,名是出生时或不久以后就取得,而字则是举行冠礼取得。名与字在意思上经常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所以字又叫“表字”。</h3></br><h3>例如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孔明就是很明的意思,基本与“亮”同意。</h3></br><h3>又例如苏轼,单姓苏,名轼,字子瞻,取“凭轼而瞻”的意思。</h3></br><h3>又例如辛弃疾,单姓辛,名弃疾,字幼安,“弃疾”(抛弃疾病)与“幼安”(幼年安康)也有一定的联系。</h3></br><h3> <h3>四、号</h3></br><h3>古代的帝王、诸侯及大夫等还有谥号(人死后获得的封号)。</h3></br><h3>历代帝王的谥号多为“美谥”(如“经天纬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威强睿德曰武,布德执义曰穆”),只有亡国之君才可能有“恶谥”(如“杀戮无辜曰厉,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h3></br><h3>除了皇帝外,谥号大都用两个字,如欧阳修的谥号为“文忠”,左光斗的谥号为“忠毅”。</h3></br><h3>许多古人还有号,号就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号有自取的,也有别人给取的。如苏轼号“东坡”,李白号“青莲居士”。</h3></br><h3>有的人还有多个别号,如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朋友又给他赠好“靖节先生”。</h3></br><h3>皇帝还有庙号,开国前3皇帝一般称高祖、太祖或世祖等,后边的皇帝有太宗、世宗等庙号,我们熟悉的如汉高祖、唐太宗。</h3></br><h3>古代的文人雅士还有室号、斋号,如蒲松龄的书室号为“聊斋”,梁启超的书室叫“饮冰室”,姚鼐的室号是“惜抱轩”。</h3></br><h3>结语:相对古代来说,现在中国人的姓名已经非常的简单,但是姓名在古代不同时期的演化过程中代表的文化内涵,我们却不能忘记。文化传承从认识姓名开始。</h3></br><h3> <p class="ql-block">来源;祖源文化传播</p> <p class="ql-block">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