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毒玫瑰,海中最毒螺,有明确致死记录的芋螺品种:杀手芋螺

JQ

<p class="ql-block">要说海里最毒的东西是什么?是海蛇还是毒鲉?是的,这两个属的物种都曾有过明确致人死亡的记录;可其实芋螺科有一个物种,它曾多次在潜水员采集该种的时候致他们死亡;真有那么邪乎?是的,它的名字就叫杀手芋螺;它的一个同种异名叫做地纹芋螺,因为其拉丁名</p><p class="ql-block">Conus geographus (Linnaeus, 1758)</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geographus”这个词是拉丁文里是地图的意思,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其壳表花纹很像地图上的图案的纹路,所以因此得名;我们现在常用的这个名字其实还是台湾人</span>在为海贝大典 (R. T. Abbott &amp; S. P. Dance Compendium of Seashells ) 的4200 种贝壳拟中文名的时候,拟了这个中文名称;至于它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令人胆寒的名字呢,看完下文,我想你就知道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杀手芋螺,其尺寸可以长到140mm+,但市面上更多见的尺寸往往在80-90mm左右,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这玩意大尺寸的个体毒性太强了,据最新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40mm尺寸左右的杀手芋螺个体攻击鱼类一次所注射的毒液毒性便可以杀死12-</span>14个成年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肯定会有人问,既然这样的芋螺它以鱼类作为捕食对象,为什么还能有人类的致死记录呢?因为鱼类是脊椎动物,当然我们人类也是;杀手芋螺的毒液对脊椎动物是特别有效的,所以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了;那为什么尺寸在</span></p><p class="ql-block">140mm+的杀手芋螺在市场上那么少,还是因为毒性太强,风险太大,没有专业工具的采贝人一般不敢碰,所以,说了这么多,你应该懂了。</p> <p class="ql-block">关于杀手芋螺致人死亡的案例,我听过两个,一个是有一次一个采贝人在海中潜水采贝的时候采集了一堆贝壳,回到船上,他脱下潜水手套,去拨弄他采集的贝壳,结果他忘了自己抓了一个杀手芋螺,于是就被咬了,过一会儿就趋势了;还有一个案例发生在夏威夷,这个人潜水抓了一袋子贝壳,他明确知道自己抓了一个杀手芋螺,结果他回家后,也是手贱,把手伸到袋子里掏,结果被咬了,结果最后也是死掉了;其实人被蛇咬了可以注射蛇毒血清,但是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螺毒血清;哎,这两个案例都是可以必免的;但其并不是所有的芋螺的毒液都可以致人死亡,怎么分辨,可以致人死亡的芋螺的开口阔,壳体轻薄,它们以鱼为食,毒液对脊椎动物特别有效;而以蠕虫为食的芋螺一般毒性是杀不死人的,它们咬人顶多会令人感到头晕眼花。</p> <p class="ql-block">但也不必太过于担心自己会在海边海水脚背深的潮间带礁石区会被蛰,杀手芋螺一般生活在水深10米以上的珊瑚礁区域,如果你不长时间在它身边停留,它是不会发动攻击的,就连你只是碰一下它,对于贝壳这种构造的简单动物来说,它们被碰到后的第一反应就是缩回壳里,我觉得被它们咬到的概率无异于中彩票头奖的概率,不必担心,因为杞人忧天也没意义的哈。事实上杀手芋螺也算是芋螺科比较有名的品种,不是因为它稀有就是因为它毒性最大,哈哈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