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粮湖采风行

荆楚神韵

<p class="ql-block">  借粮湖位于沙洋县毛李镇。与潜江市交界,有5万亩水面。西距长湖仅1.5km。相传,在一个久远的年代,因天干无雨,到处闹着饥荒,唯独借粮湖一带老百姓凭借充足水源,粮食喜获丰收。本地一在外地为官的举人看到自己管辖内的人民陆续饥饿而死,便回家乡,向乡民借粮赈灾,善良的人们倾情相助。举人便用一艘艘小木船满载粮食经过潜江入长江,运到举人做官的地方,使当地人民度过饥荒,于是人们便称这湖为“借粮湖”。</p> <p class="ql-block">  七月中旬,荷花盛开。这天,应毛李镇镇长刘兰芯之邀,约沙洋县摄影家协会会员一行六人到借粮湖采风。</p><p class="ql-block"> 早晨四点多起床,驱车近一个小时,六点前到达目的地。借粮湖村党支部书记张林早就在湖边渡口等着我们,不一会,镇宣传委员汪国强也来到了湖边,并给我们带来了早点。大家匆匆吃完早点,就分别上了两条由村里准备的小木划船,村里还安排了两位老鹳嘴岛上的村民给我们划船,当向导,让我们坐船游览整个借粮湖和老鹳嘴。</p> <p class="ql-block">  从岛上赶来为我们划木船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  我们乘坐的小木船出发了。(刘道虎 摄)</p> <p class="ql-block">  抽藕带的渔民乘坐机动木船也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  身在沙洋,借粮湖曾来过多次,但在湖里划着木船观景,却是第一次。那清澈的湖水,满湖的荷叶、荷花、菱角,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还有那成群的水鸟在湖中嬉戏,只有近距离才能真正感受到这原生态湖泊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燕鸥的天堂,他们在这里筑巢繁衍生息。</p> <p class="ql-block">  沿着水道,船向湖中的小岛划去,不断的有那灰色的燕鸥在我们的小船周围盘旋飞翔,百啭千鸣。一会儿从湖面直冲天空,一会儿又从天空中俯冲下来,翅膀划出一条条水痕,泛起点点波纹。这里还憩息着白鹭、野鸭、獐鸡等鸟类,构成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外桃源。我们在这里抓拍着一道道风景,一个个精彩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燕鸥在湖面衔上菱角藤去筑巢搭窝。</p> <p class="ql-block">  木船划行近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湖心岛,这个有两平方公里的小岛,因酷似鹳鸟形状,被称为老鹳嘴,岛上世代居住着二十来户人家,一直以来,岛上村民靠岛吃岛,以养鱼、种水稻为生,同时还种植柑橘、柿子、各种蔬菜、花卉,养鸡养鸭。我们看到,村民屋旁的柑橘已挂满枝头。</p> <p class="ql-block">  这里民风淳朴,白天不需锁门,遇事互相帮忙,大家相处得很融洽。但购物不是很方便,生产生活物资都得出岛,木船则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主要工具,购一次物至少要半天。</p> <p class="ql-block">  村民居住的房屋,后面是一棵古树。</p> <p class="ql-block">  村民在晾晒自己捕鱼用的地笼。</p> <p class="ql-block">  水稻正在抽穗。</p> <p class="ql-block">  为水稻打药。</p> <p class="ql-block">  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踏遍了小岛的每一个角落,与村民们交谈,参观他们的住宅,感受着岛上居民不一样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游完借粮湖,大家又来到了借粮湖村参观采风。这个有着2369号人口的村庄,全村5276亩耕地全是水田,近几年,该村探索出“三民共治”的乡村治理模式,村民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了。村委会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鼓励村民发展稻虾共作、稻渔种养等特色产业,大力推广荸荠种植,村民的收入不断增加。202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5000元。</p> <p class="ql-block">  借粮湖村的风景石标识(李德龙 摄)</p> <p class="ql-block">  中午,刘镇长在政府食堂设宴热情招待我们,桌上的菜肴全是水产品,有鱼、莲藕、莲子等,特色浓郁。</p> <p class="ql-block">  吃完中饭,原计划休息一会后到长湖去拍落日,但由于天气转阴,太阳已不见踪影,使计划落空,只好打道回家,结束一天的借粮湖采风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