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非遗池州傩面具雕刻

无果

池州(青阳)傩面具雕刻,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具有展现我市文化创造力的典型性、代表性;具有在一定群体中世代传承、活态存在的特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在当地有较大影响,2021年3月31日池州傩面具雕刻技艺被批准列入池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div> 据《九华山志》记载:青阳庙前雕刻师刘本荣“技艺精湛,尤擅长雕刻傩戏面具”。刘本荣之孙刘千祥师承其祖父,现仍从事面具雕刻、制作。青阳面具雕刻师刘千祥所制傩面具,刀法娴熟、流畅,雕刻简洁、精细,结构严谨,造型注重写实,夸张有度,变形有法,色彩浓烈,斑斓绚丽,对比和谐。这些面具,风格鲜明,或古拙、或犷放、或变形、或夸张、或滑稽、或怪诞、或内敛、或张扬、或狞厉、或喜善、或威猛、或慈祥……形神兼备,惟妙惟肖,蕴涵着独特的美学品格与精神。<br></div><div> 池州傩面具被视作神的载体,无论傩仪、傩舞还是傩戏活动的全过程都围绕着面具进行,是池州傩事活动的核心。池州(青阳)傩面具,又称“脸子”、“菩佬”、“傩神”、“社神”、“龙神”或“嚎啕神圣”等。各傩神会面具数目不等,少则13枚,多则48枚,各据数目多少分别称作“十三太保”、“十八学士”、“三十六金刚”、“二十四嚎啕神”等。</div><div> 面具神灵有驱疫神祇、民间俗神、释道神仙、传奇英雄、世俗人物等等。从戏剧角度看,面具已具有戏剧行当的功能,部分面具是根据戏剧中人物来雕刻、绘制的,并注意刻画人物的性格,夸张突出其个性特征。池州傩面具多用枫杨、白杨和柳树段木对剖,经打坯、雕琢、木锉、砂磨、蒸煮、髹漆、穿须、开光、装金等程序制成,外凸内凹,眼珠镂空,制作有“冠冕型”与“无冠冕型”之分,配戴有“半脸”与“满脸”之别。</div><div> 时间:2021年7月17日</div><div> 摄影:吴双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