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b>阴山山脉</b>是中国北部东西向山脉,横亘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及河北省最北部。介于东经106°~116°。西端以低山没入阿拉善高原,往东依次为狼山、乌拉山,大青山、大马群山等,东端止于多伦以西的滦河上游谷地。连接内蒙古巴彦淖尔、包头、呼和浩特、乌兰察布和河北张家口地区,长约1200千米,平均海拔1500~2000米,主峰呼和巴什格海拔2364米,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的狼山西部。</p> 山北游牧部落 <p class="ql-block"> <b>一首</b>唐代诗人王昌龄的<b>《出塞》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b>诉说了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部族的恩恩怨怨。 </p><p class="ql-block"> 在自然地理上,阴山山脉不仅是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的界山,也是古时农牧区分界线。由于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山的南北,自然条件迥异,<b>北边“少草木,多大沙”,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角逐的大舞台</b>,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北方游牧部族先后在这里崛起,并不断翻越阴山向南方的中原王朝发动入侵。</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秦、赵、燕等诸侯国忙于彼此间的兼并战争,边防实力有所削弱。草原上新崛起的匈奴大举南下,控制了赵武灵王时修筑的北长城,稳固地占领了阴山及河套等地区。此后,匈奴人以此为基地,不断对四周邻族展开强大攻势。直到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统军30万北征,将匈奴势力一举赶回了阴山以北地区。</p><p class="ql-block"> 由于秦朝国祚过于短暂,秦始皇逝世后,其子胡亥乱政导致天下大乱,阴山又重新落到匈奴手里。几乎一个世纪后,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重新对匈奴发动战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辈出,匈奴被迫远遁漠北,彻底丧失了对阴山山脉的控制权。史载“<b>匈奴失阴山之后,过之未尝不哭也</b>”。但随着大汉王朝的逐渐式微,尤其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乱世开始,阴山再次落入游牧部族之手。</p><p class="ql-block"> 鲜卑、柔然等相继越过阴山南下,大肆抢掠人畜财物,甚至在长江以北建立与南朝分庭抗礼的北魏政权。到了隋唐时期,突厥人取代柔然在草原上崛起,并继续南下攻扰中原,但随着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继位,局面扭转,公元629年,名将李靖和李绩统兵10万北伐,在阴山下击溃突厥主力,后来乘胜追击,在阴山北口伏击突厥王庭,将不可一世的颉利可汗一举擒获。</p><p class="ql-block"> 可惜,唐朝之后的中原王朝过于虚弱,再也没能依托阴山山脉阻挡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契丹、女真、蒙古先后再犯中原,将横卧的阴山变成了自己稳固的后方。明朝虽然推翻蒙元,并迁都北京,却无力在阴山重建稳固防线,所以今日所见的明长城,已坐落在阴山以南。到了清代,漠南、漠北蒙古相继归附后,阴山南北俨然成为一家,阴山的屏障作用就此结束了。</p> 山南富饶平原 <p class="ql-block"> <b>一曲</b>南北朝时期的<b>《敕勒歌》</b></p><p class="ql-block"><b>“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唱出了阴山山南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壮丽富饶的草原风光。</p><p class="ql-block"> “黄河百害,唯富一套”,河套有几处富庶区域,分别是银川平原、巴彦淖尔平原、土默川平原。这几个平原由几百万年之久的黄河水冲刷而成,土地肥沃。同时又河网密布,有湟水、洮水、洛水、渭水、汾水、桑乾河、漳水、滹沱河,水资源丰富,这种水土条件在干旱贫瘠的西北极为难得。</p><p class="ql-block"> 如此富庶的地方,历史上对于中原王朝及游牧民族来说都非常重要。中原王朝占领这里,可以在此屯田、养马,将河套打造成防御和反击游牧民族的前哨阵地,大大降低反击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成本。游牧民族占领这里,则可以利用这里丰茂的草原养马放羊,繁衍人口,发展壮大。</p><p class="ql-block"> 随着中原地区的不断开发、人口繁衍,无主的土地越来越少,到了明清时期,大批山西、陕西、河北等地人为了生计,开始主动前往河套地区发展、开垦,最著名的就是“走西口”,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一起努力下将河套打造成了西北最重要的农业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