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延安,和这个时代脉搏相交汇的城市,如果现在你走近它,你总会感受到庄严、感动、沉思、力量。唐老师把我们安排在离“历史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主会场最近的延安大学,住着别有特色风味的窑洞宾馆,看着因为黄土高原和天更近的云彩(下图),经历着全国知名历史学家、学者带来的头脑风暴,6天的时间却感觉如此之快,因为很多知识还没有捡起,新的思想就已经压来,我们同组的小伙伴们就像在海边捡贝壳的孩子,一起欢笑着,一起收获着,很快时间溜走,暮色沉来。</p> 名师工作室活动 <p class="ql-block"> 在第一天唐老师做了关于课题申写报告后,第2天唐老师又召集了全体历史名师工作室成员和专家型领航名师一起,对我们6位提交的课题进行逐项分析、诊断、评价。就两天的光景就让我感到了我以前对课题的态度是多么随意,自感深深的愧疚之外,更多的是让我对课题的严谨、命题立意、步骤分解有了更多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又参加了”教育家型领航名师培养工程汇报”活动。唐老师请来了赵亚夫、李惠军、李月琴、徐赐成、徐继玲等国家知名历史专家作为嘉宾,当面听取领航名师培育对象张华中、薛权开、李小飞等工作总结和成长报告。</p><p class="ql-block"> 我们听后真的不得不佩服这些师哥师姐们,在他们的努力奋斗下,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们多已是省级知名专家,地市级学科带头人或教研员。他们在教学上自我实践自我思考,已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如融学课堂、思辨课堂、求实课堂等,在地区享有重大的影响力。在教科研上,他们扎根于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新评价,有多篇文章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有深厚的教学理论和前沿的教学理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几位专家听了他们的成长故事后,非常感慨,也深有感触地结合他们自己一生的治学、治教、治研经历,向我们敞开了心扉。</p><p class="ql-block"> 在治学治教的路上,特别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各种理念和思想满天飞的情况下,我们一定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惑和挫折,李惠军和徐赐成老师告诫我们要立足自己,去扣问历史教学的原点和基础,历史是什么?历史教学是什么?真正的历史课到底是什么?要有大视域、大气蕴、深哲想,去寻找自己的内心初心,要有一个正确和稳定的方向(矢),历史课要有温情有温润,有智慧有思想,做学生和自己的灵魂塑造者,见思见行,且思且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赵亚夫、李月琴、徐继玲教授分享了他们的心路历程,他们鼓励我们要有自己的稳定和笃定,要去读书、读好书,行者思,思者远,引导学生与伟大的历史相遇、相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 <p class="ql-block"> 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更让我们感受这些专家的真性情和真风采,也能更多的深受鼓励。会议结束之后,他们都乐呵呵的像大孩子一样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只是可惜我手中的合影照片不全)。我们一直以为和国家最知名的专家是那么遥远的距离,就像中世纪神与人的区别,但在这一刻,我们感受到了文艺复兴的部分魅力。</p> 参加历史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我们成员最期待的活动,本次历史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规模宏大、专家云集,以“明理 增信 崇德 力行”为主题,分主次会场。分会场共有四个专题学术论坛,分别为:</p><p class="ql-block">第一论坛:今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历史教育发展论坛。负责人:冯丽珍,主持人:徐赐成、赖蓉辉。</p><p class="ql-block">第二论坛:新时代历史教育研究选题创新取向专题论坛。负责人:韩迎迎,主持人:唐秦、朱启胜。</p><p class="ql-block">第三论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历史教学变革专题论坛。负责人:文丹,主持人:郭富斌,楼建军。</p><p class="ql-block">第四论坛:基于新课标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智慧专题论坛。负责人:刘筱,主持人李惠君军,范蕴涵。</p> <p class="ql-block"> 在这次会上我们又见到了赵<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亚夫(报告:中学历史教学事实的边界与处理)、李惠军、任鹏杰、李月琴、束鹏芳、冯丽珍等德艺双馨的老前辈,</span>也见到了其他学术界知名的大咖们,如黄道炫(报告:中央根据地的成长——从苏维埃到抗战)、康琪等(报告: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当然还有新生代的挥斥方遒的翘楚,如陈新民、刘筱、范蕴涵、楼建军、徐赐成、唐琴等老师,无论是他们的报告还是点评,都能领略他们指点江山的风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整个活动当中我们还见证了葛家梅、张华中、薛权开、李小飞等唐琴老师指导下的师哥师姐们的风采。他们在前面做着报告、展示着自己的理念,我们在下面感觉特别兴奋、亲切和有面😍这毕竟是在全国专家面前,展示江苏历史教育和我们工作室的风采。</span></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还不能少了我们这一批年轻的省历史名师工作室小学员。唐老师鼓励我们大胆的说,大胆的讲。我截取了我能收集到的现场图片(还有其他伙伴们的图片没有收集到😔),好像也有模有样。其实我们这一批学员当中也不乏明日新星,里面有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班长,有在地方已经很有影响力的专家,有三位已是县区历史教研员(容我拿着你们得瑟一下😊)。</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有有幸听到了两场精彩绝伦的教学示范课,分别是柴改莉(延安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初中历史学科教研组组长)的《抗日战争的胜利》,李元亨的(西安铁一中高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国培专家)《经始大业——中国的道路选择》。</p><p class="ql-block"> 我参加了李元亨老师的课,可以看得出来这节课李老师下了很多功夫,他钻研了初中教材,在教材和内容上做了较好的初高中衔接。他以“未曾辜负的选择”为单元主题,从历史的选择——工业化,人民的选择——民主化,信仰的选择——现代化三个方面论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根本诉求,进行了一系列轰轰烈烈的改革和建设。李老师运用一定的新情境进行问题追问和探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了共产党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领导力量,让学生与无声处树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情感和理念,优秀的涵育了家国情怀素养。我还认为他这节课的主旨还暗含着“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思想自信、文化自信”的立意。 专家们对他的课的评价是采取大概念教学方式,有主旨、有价值、有立意、有逻辑、有灵魂、有素养。</p> <p class="ql-block"> 17号上午我还参加了专题学术论坛第四论坛:基于新课标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智慧专题论坛。论坛由刘筱老师召集,李惠军、范蕴涵老师主持。各地青年才俊刘理衡、葛家梅<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王子涵、帅朝晖、汪宏、顾忠华、李福南</span>等做了重点发言。他们分别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出发,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毫无保留的展示给大家,这对于我们对新教材新课标的理解,对于我们在新形势下对课堂模式的构建和知识的处理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下面我对印象比较深刻的几点思想进行梳理和大家共享。</p> <p class="ql-block"><b> 高中历史常态课的上法:</b></p><p class="ql-block"> 刘理衡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思想进行了总结:</p><p class="ql-block">一、让“人"在课程中凸显出来</p><p class="ql-block">1,论从史出,彰显教材内容中的人</p><p class="ql-block">2,问题导向,引导学习过程中的人</p><p class="ql-block">3.预判效果,发展主导效果的人</p><p class="ql-block">二、让立意在教材中鲜明起来</p><p class="ql-block">1,以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p><p class="ql-block">2.以小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三、让模式从设计中解放出来</p><p class="ql-block">教学模式可以用,但要活学活用,不能受模式的束缚。要根据自己的学情、教情做好设计,做到无形是有形,无法为有法。</p><p class="ql-block"> 下面的图是刘老师举的一个例子,体现了让人在课程当中凸显出来,非常新颖的设计思维。我非常赞同这一点,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是因为有人的活动,人才是历史和文化的主要载体。</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再感受一下李惠军老师对常态课的看法:“简约-明晰-隽永,上好常态化的素课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深刻,还是一种寄至味于淡泊的格调”。</span></p> <p class="ql-block"> <b>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b></p><p class="ql-block"> 葛家梅校长认为新课标新教材有以下几大变化:以素养立意为核心;学会合理的使用教材;问题走向开放,旨在培养学生全方面素养和能力。在教学策略上,她提出:</p><p class="ql-block">一、以课标为纲,合理整合教材内容(纲要);二、以学生为本,培养历史学习能力(迁移);三以价值立意,涵养学科核心素养(致用)。</p><p class="ql-block"><b> 一、以课标为纲,合理整合教材内容。</b></p><p class="ql-block">《中外历史纲要》中,纲是以时空脉络,要则是历史发展中的关键点,因此内容全面而史实精简是纲要体例的特征。</p><p class="ql-block"> 以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课标表述为:通过了解中古时期欧亚地区的社会变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社会状况,区域文明的多元面貌。这个单元的纲就是“中古时期多元并存的特征” ,我们必须围绕文明多元并存这个本质特征开展主题设计。</p> <p class="ql-block"><b> 二、以学生为本,培养历史学习能力。</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新课标蕴含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包括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高中历史教学必须统筹好教与学,为学而教,为发展而学。在教的层面,最基本的就是研究学情和教法。学情如:已学知识如何衔接?课标有何不同?高中教学应达到怎样的目标?自主先学还是合作探究? 教法如:要研究情境创设和问题设计,是创设简单情境还是复杂情境,设计单一封闭的问题还是开放系统的问题。</span>在内容繁杂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教材与学术成果的关系?如何解决学生逻辑素乱、思维碎片化、概括能力差的问题?这些都凸显了以学生为本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以学生为本,培养历史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也是新高考的必然要求。综观新高考历史试題,开放题实际上就是考查学生能否在开放的新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能力必须日积月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p><p class="ql-block"><b> 三、以价值立意,涵养学科核心素养。</b></p><p class="ql-block"> 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价值立意和价值生成实现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学科能力上重点培养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唯物史观素养。立意要突出时代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b> 课堂设计要精研深思:</b></p><p class="ql-block"> 帅朝晖老师认为,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已逐步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素养立意的转化,这对中学历史老师提出新的挑战,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最终达致“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如何实现“为学生的素养而教,而不是只为了历史学科而教” ?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多问一些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问题。多问一些是否有利于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水平,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老师要注意结合课堂教学实效,目标达成情况,再进行反思、调整。</p><p class="ql-block"> 这位美女专家展示了她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一、在单元主旨下确立教学立意;二、从历史长时段中设计逻辑架构;三、于历史深邃处展现精研深思。</p><p class="ql-block"> 解释起来大致如此:以单元主旨为指导,确定教学立意和重难点内容,这和其他专家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大单元教学、核心概念教学。确定单元主题后,从长时段、大历史角度设计具有逻辑性的内容架构,组成本节课的架构体系,这一点需要老师根据课标、教学立意、所能掌握的情景材料,深入分析,仔细研磨和打造。在细节上要从从历史趋势出发,援引史料设计具有逻辑贯通的问题,启迪学生。 </p><p class="ql-block"> 总体来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历史教学不能局限于结论式的知识点记忆,也不能流于框架式的简单表述,历史的细节依然需要史料教学进行充实,历史的意识仍需问题的引领和涵育。</span></p><p class="ql-block"> 下面两句话值得和大家分享:</p><p class="ql-block">“治史既要专精,也要博通”。——严耕望</p><p class="ql-block">“治史要能总览全局,又要能深入机微”</p><p class="ql-block">一-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还有王子涵、汪宏、顾忠华、李福南老师的汇报也非常精彩,他们都能够精细入微、 鞭辟入里,从某一个侧面来让我们感受他们对于新教材、新课标的独特的理解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最后个半天是赵亚夫教授做的报告。结合赵亚夫教授的报告,冯丽珍、陈新民、束鹏芳、徐赐成、唐琴、楼建军等进行了个体发言,阐述了他们对于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先进理念和思想。任鹏杰主编对本次大会做了最后的总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 写在最后 <p class="ql-block"> 这几天的学习生活,真的让我理解了什么叫知识炸裂的时代,我就像刘姥姥走进大观园一样,眼花缭乱、应接不暇。</p><p class="ql-block"> 我们能够站在全国性的学术论坛上,究其是我们唐琴老师努力的结果,现在算起来也有4次集体学习了,在我们眼中,唐老师太有魅力了(看图),不仅仅是学术的光环,更有长姐的色彩。她不厌其烦,一遍遍传授我们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研观、备课观,其他时间还要管着我们的起居和生活,她总是微笑的,但你可要小心,如果你太不像话,她一定会训你。</p> <p class="ql-block"> 在教研上尤其是课题上,我是白丁<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于我个人原因,我屡次在唐老师面前表现出对自我发展的怯意,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用实际行动告诉我,我都没有放弃你,你准备怎么办?</span>为了帮助我,我没有想到她一直在思考适合我的课题,竟然还专门到我的宿舍进行当面传授,这是让我永远难忘的关怀。</p> <p class="ql-block"> 第4次集训活动很快就要结束了,我知道一年期已近,不知道下次还有没有和唐老师和大家见面的机会,我专门找唐老师合了一个影,这张图片将成为我永久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小秘密我一直没有告诉大家,我校和葛家梅校长所在的如东县马塘中学已结为战略合作方,可能在我们所有的成员当中,我最有机会见到的就是葛校长了,所以这张图片没有分别,笑得灿烂了些。</p><p class="ql-block"> 延安之行我和我们的小伙伴们都有很大的收获,很多思想和知识还是囫囵吞枣,我们还需要仔细的反刍咀嚼。我相信时间的轮回,也许在不经意的哪一个刹那,我们小同伴们就会在某个地方相逢!也愿我们敬爱的唐老师不要经常工作太晚,要保重身体,永葆卓华的气质和灿烂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