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因为每篇文章视频只能有十个,所以前面的视频只能放在下一篇文章了,顺序有些乱,就欣赏美景吧,这个视频是翻越嘎的拉山,这样的盘山路你喜欢吗</span></p> <p class="ql-block">这个视频是进入萨普神山的路况,从进入景区就是这种土石路了,坑洼颠簸只能容一辆车通过,冰川河流有段涉水路,辣哥的大皮鞋就在回程这段拖底好在有惊无险。</p> <p class="ql-block">哈哈哈哈哈假装看到珠峰了</p> <p class="ql-block">哇这样的湖你见过吗</p> <p class="ql-block">达蒙骷髅墙天葬院</p> <p class="ql-block">圣象天门</p> <p class="ql-block">航拍</p> <p class="ql-block">高原蓝,意境旷远深邃,神秘邈远的雪域高原,</p> <p class="ql-block">文布南村附近的当惹雍措北岸。</p><p class="ql-block">当惹雍错是西藏面积第四大湖,中国第二深的湖,是西藏最古老的雍仲本教徒崇拜的最大的圣湖。当惹雍措为南北走向,形如鞋底的大湖泊,三面环山。唯南岸达尔果山东侧有一缺口。达尔果山一列七峰,山体黝黑,顶覆白雪,形状酷似7座整齐排列的金字塔。它和当惹雍措一起被雍仲本教徒奉为神的圣地。湖边的玉本寺是一座建于悬崖山洞的寺庙,据说为象雄雍仲本教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达尔果”和“当惹”都是古象雄语,意为“雪山”和“湖”,它们一个是神山,一个是圣湖, 公元五世纪以前,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曾经存在一个有自已的语言和文字,文明高度发达的古象雄王国。最辉煌的时候,象雄王国的疆域西起今阿里地区的岗仁波齐(上象雄),横贯藏北的尼玛、申扎一带(中象雄),东至今昌都丁青一带(下象雄),疆域极其辽阔,是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而这其中,中象雄的中心就位于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措的附近。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可以在这里看到古象雄国王宫的遗址。古老的象雄产生过极高的文明,它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象雄文,而且还是西藏古老的传统宗教"雍仲本教"的发源地。作为本教的神山圣湖,达果雪山和当惹雍措养育了湖畔的人们,是古象雄文明的摇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玛尼石最原始的名字是 “玛智石” 。这是根据三世如来心咒八字真言 “ 嗡 . 玛智牟耶萨列德”,取了前面的“玛智”两个字而来的。</p><p class="ql-block">玛尼石在西藏各地的山间、路口、湖边、江畔,几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块和石板垒成的祭坛--玛尼堆。这些石块和石板上,大都刻有六字真言、慧眼、神像造像、各种吉祥图案,它们也是藏族民间艺术家的杰作。</p> <p class="ql-block">车子沿圣湖东侧由北向南绕行。这是一段极惊险路程,前半段都是在刚刚用碎石铺就的盘山路上行进,山高路险,行驶艰难,好在景色漂亮,路边又时常有牦牛山羊野兔野鸡出现,增添了乐趣,后半段路程回到了湖边的滩涂上,又可以静心欣赏美景了,终于远远的看到达果雪山的身影了。晚上我们在达果乡住下,这段路程真的太艰难了,</p> <p class="ql-block">达果乡,隶属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尼玛县,地处尼玛县南部,东邻日喀则地区昂仁县贡久布乡,东北与甲谷乡相邻,西南与日喀则地区昂仁县措迈乡接壤,西北与来多乡毗邻。这是个非常小的地方没有住宿,达果乡户籍人口1880人,乡辖1个社区、2个行政村,卖店有两个,我们借住这个援建项目部楼,项目撤离楼还是挺豪华。</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从达果乡出发,赶往今天的目的地,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就要来到天上阿里了。最初的路是沿着当惹雍错的西岸若即若离而行,后来车子进入了一片荒野,荒野上没有现代公路的一切特征,只有几道似乎随意的车辙印,车子与这些车辙若近若离,随意的行驶,随着地面的起伏,坐在车里,还真有点儿跃马扬鞭,纵横驰骋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临近中午,我们被前方一片白色帐篷和热闹景象吸引,驶近驻车观看,原来是阿里地区措勤县磁石乡的大集,还召开着‘’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宣讲会。</p> <p class="ql-block">离开磁石乡大集,继续前行,期间又有两次藏民的集会,都像是賽马,第一次恰赶狂风大作,暴雨马上来临,藏民们也似乎马上散开。</p> <p class="ql-block">我们离开改则县城,先去阿里地区革吉县盐湖乡游览盐湖,车窗外的景色几天来已经习惯,山羊,牦牛,野驴,藏羚羊不时映入眼帘,来到盐湖乡,盐湖遥遥可见,车子驶入了湖边滩涂,想要更靠近盐湖,寻找更好的观赏点,大家正兴奋着,我们的小红马忽然陷入泥沼动弹不得。白龙马赶过来试图把小红马拖出,结果几次努力后自己也动弹不得了。同伴们求助了附近牧羊的藏民,他们帮助从几十里外的乡里联系了铲车,将两辆车拖了出来。我们结束了对盐湖的游览,驱车赶往同在革吉县的亚热乡,途中翻越了海拔4879米的那木日拉山口和海拔4840米的扎昂旦拉山口,当晚入住亚热乡。</p> <p class="ql-block">6月14日我们离开亚热乡,准备去往阿里地区普兰县,根据导航给的路线,从亚热乡到普兰县需绕一大弯,总行程653公里,用时需近十个小时。而据事先掌握信息和当地人告知,有一近路(S518),需翻越高山,路程只有二百多公里。我们决定走此近路。小红马换上了新国旗,我们出发了。这是一条极艰险的路,碎石路面,路窄坡陡,盘山而行,石滩上不时出现的动物遗骸为这条路增加了几丝神秘气氛。我们终于到了山顶,此山名为那孜隆巴,海拔超过5500米,是我们此行翻过的最高山,大家一番庆祝后下山,小红马一马当先。路旁出现了冰河,大家很兴奋,在冰河上拍照留念,忽然一道巨大的冰河将前面的道路完全封闭,我们的的小红马没犹豫,直接开车上冰面冲了过去,过去后不禁后怕,六月的冰面已不坚实,车子过后留下深深的辙印,很有冰面坍塌把车子陷进去的可能,问题来了,后面两辆车要过去有着巨大的风险,小红马要退回来保持三辆车同步也有着巨大风险,在这样大的深山里,所有手机都没有信号,对外完全失去联系,一旦车子不能动了,我们将陷入极危险的境地。面对窘境,领队辣哥果断决定,小红马不要冒险返回,按原路继续前行去普兰。后面两辆车则调头返回,按导航给的路线绕道去普兰。这样做一个巨大的担忧就是小红马一车独行,后面路况怎样,有没有更大困难,能否造成进退维谷,困入大山的绝境,这是极其危险的。最后,还是按辣哥的决定执行了。小红马独自前行了,后面俩车绕道而行,518省道其实就是旷野戈壁沙石土路以30~40迈速度前行,偶尔会看到土拨鼠窜来窜去,也看到了野驴的踪迹,一片荒凉寂寞。</p> <p class="ql-block">在这荒野戈壁竟然遇到一位骑行的大哥,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呀,敬佩敬佩。我们把能送给大哥的补给倾力相送,老大哥行李包中还有鞭炮扎营驱赶狼🐺和熊🐻,这时距离普兰县还有100公里,真难相信后面的路怎么走下去。</p> <p class="ql-block">西藏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p class="ql-block">西藏玛旁雍错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西南与印度毗邻,南部与尼泊尔以喜马拉雅山为玛旁雍措湿地界,总面积 101190 公顷。该湿地是黑颈鹤、藏羚羊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的重要栖息地,是其重要的迁徙走廊或繁殖地。湿地内栖息的物种包括黑颈鹤、藏羚羊等,均为青藏高原特有物种,对维持当地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西藏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阿里地区的札达县境内。公园东接普兰县,西抵克什米尔,南隔喜马拉雅山脉与印度交界,北靠阿依拉山与噶尔县相接,以托林镇为中心,沿象泉河两岸展布,是一座以土林地貌为主要地质遗迹特征的地质地貌类国家级地质公园札达土林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但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赋存于札达盆地第三系上新统至第四系下更新统札达群中的土林地貌。由于札达盆地边部各种基岩的抗风化能力存在差异,形成了象泉河两岸的支流、支沟在数量、规模、延伸长度、谷坡坡度等不同的地貌,河湖相半固结岩石,在雨水冲刷下,历经漫长的地质演化形成了波状起伏、层林叠现、气势恢宏的土林地貌。在高处远观,蓝天白云下的土林,横亘数百公里,绵绵不绝,气势恢宏,象久远亘古的古格雄师列队在札达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让人凝重、庄严与肃穆。札达地区的土林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典型、保存最完整、形态最奇特、分布面积最大的第三系地层风化形成的土林地貌,是研究土林地貌发育与演变的典型地区。是一个以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组成的石林为特色,以及岩溶峡谷、溶洞、湖泉、瀑布地貌景观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包括红石林岩溶地貌景区、坐龙溪峡谷景区和栖凤湖酉水河水体地貌景区。</p> <p class="ql-block">在距今1000多年前,曾有一个拥有灿烂文明、盛极一时的强大王国诞生在有“阿里江南”之誉的西藏扎达县城18公里的扎布让区象泉河畔,700多年之后,内乱和外敌入侵使它毁于一旦。而在这海拔3700米的地方却留下了古格王朝的历史遗迹。古格王朝遗址被众土林远远近近地环抱其中,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每当朝霞初起或夜幕降临之时,古格遗址便会在土林的映衬下透射出一种残缺美、悲壮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p> <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公元九世纪中叶,吐蕃王朝末代赞普(国王)郎达玛死后,王室内部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战乱四起,郎达玛的后裔吉德尼玛衮在斗争中失败,逃避到阿里地区,建立了一个小王朝。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这个政权延续了700多年,在战争中覆灭。据西藏王臣记记载,古格王国世袭了16个国王,古格城堡是从公元10到16世纪经过不断营造建立起来的。古格在西藏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西藏腹心地区的,这里又是古代西藏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吐蕃王朝灭亡后,西藏进入400多年的分裂时期,300年前,古格王朝突然由盛而衰,瞬间消失于茫茫沙海。偌大的王国仅留下恢弘的遗址和遗物。一片寂静、却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就在15年前,古格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自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在此展开了一系列收获巨大的考古工作以后,这个消亡了350年的王国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十数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格的住宿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山坡上是达官贵族的住宿,山下是奴隶居住,有的洞窟则是僧侣的修行地。有这样陡峭的山壁作为屏障,要爬上山顶比登天还难。那么古格人自己又是如何上山的呢?原来聪明的古格人在山体内修筑了许多暗道,暗道中某些类似窗户的洞,既为了采光又可以用来防御。这些暗道迂回曲折,拾阶而上可直达山顶王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宫总是高高在上,这一方面是为了防御,另一方面也象征着国王至高无上的权力。然而,战火摧毁了城堡,黄沙淹没了豪杰。望眼前满目凄凉,千古沧桑,一个兴起于十世纪,演出了七百年灿烂历史政剧,经历过十六位世袭国王,拥有过十万人之众的庞然大国竟然在1635年巴达克人入侵的战争中瞬间灰飞烟灭。它为什么会消失得这样突然?当年的十万之众为什么会无影无踪?这对我们确实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千古之谜。</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备受摧残的土地上,唯有寺庙保存完好。山腰中部的几座寺庙分别为渡母殿、红殿、白殿和轮回殿。这些寺庙都带有浓郁的西藏建筑风格,寺庙飞檐上雕饰的图案多为狮、象、马、孔雀等动物,这种雕饰大概与从冈底斯山脉分流的四条神水:狮泉河、象泉河、马泉河、孔雀河的传说有一定关系吧。古格壁画是古格艺术的精品,虽然他们已经沉睡了几个世纪,如今依然光彩照人。这些壁画包括佛教故事、神话传说以及当时古格人的生产、生活场面等等,内容十分丰富。透过这些绚丽斑斓的图画,人们不难窥视到昔日古格王朝的政治经济活动以及文化风情,从中去追寻古格兴盛与消亡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p> <p class="ql-block">最早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考察的是英国人麦克活斯·扬。1912年,他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进行考察。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来探奇访幽。但真正的科学考察是从1985年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以他们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窑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现在的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窑,几间寺庙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古格王国最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其存在,没有人类活动去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画和艺术风格。它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唯一不能够了解的,就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17世纪的时候,古格里面已经有了西方来的传教士,当时的古格王和古格的宗教领袖——其实是国王的弟弟矛盾比较深,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古格国王开始借助西方传教士的力量削弱佛教的影响。1633年,僧侣们发动叛乱,古格王的弟弟勾结了与古格同宗的拉达克王室利用拉达克的军队攻打古格都城,企图推翻古格王朝,于是一场残酷的攻坚战就在这里打响。</p> <p class="ql-block">而建在一座山上的古格王宫是西藏防守能力最强的建筑,整个王宫只有一条隧道可以通到山上,从这里绝对没有可能攻打上去,而另外的地方全都是悬崖。战斗持续了很长时间之后,拉达克开始驱赶古格的老百姓在古格的半山腰修建一座石头楼,他们的想法是等这座建筑的和山顶一样高的时候,他们就可以最终拿下古格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在古格的半山腰可以看到这座石楼的遗址,很好找的,因为周围的建筑都是土的,只有这里是石头砌成的。并没有修完,大概有十几米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修完的原因是因为在修的时候,上面的古格王出了变故。据说,由于拉达克人强迫古格的老百姓日以继夜的修石楼,老百姓在下面非常凄苦地唱歌,被国王听到了,国王非常难过,于是做出了决定:一说国王最后从悬崖上跳了下去,国王一死,古格自然也就城破了;另一种说法是为了挽救百姓古格投降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历史记载上来看,似乎后一种情况更可靠。杨公素在《中国反对外国侵略干涉西藏地方斗争史》及伍昆明《早期传教士进藏活动史》的记载是,古格的最后一个国王及全家被拉达克人拉回拉达克都城列城关进了监狱。</p> <p class="ql-block">不管国王最后的下场怎么样,古格老百姓的结局却都很惨,古格下面的无头藏尸洞就是证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是藏尸洞里的尸体远没有十万之多,而现在又找不到古格人的后裔,那么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记载和考察的结果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古格文明。可事实上,硝烟散尽的古格王国却迅速恶化是主要的原因。的确,现在古格遗址一带沙漠化程度十分严重,当年能养活10万之众的绿洲,今天已所剩无几了。但是问题还是那10万人去哪里了,如果是迁徙走了的话就一定会有后裔知道之后的历史。另外还有很多猜测,诸如天灾、瘟疫等,但都不足以使得繁荣富强的文明突然间完全彻底消失,而且没有留下任何有说服力的证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而他们并不是古格后裔。当日十万之众的古格人如何消失得无影无踪?什么样的天灾或者瘟疫使得繁荣富强的古格文明突然间消逝得无影无踪?少量的历史典刊,残缺并且相互矛盾的记载,不仅没能揭开古格王国神秘的面纱,反而更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古老的古格,像是一座巨大的迷宫,将西藏西部众多的秘密深锁其中。</p> <p class="ql-block">班公错属构造性湖泊,东西狭长,约延伸143公里,南北最宽处约5公里,总面积604平方公里。该湖湖面平均海拔4241米,属内流湖,由三个狭长形小湖组成,其间有沟通水道。湖最深处约57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湖东部水质为淡水,中西部为咸水。湖中盛产裂腹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班公湖(班公错)又称错木昂拉红波,藏语意为“长脖子天鹅”,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鸟岛,位于阿里地区日土县城西北约12公里处,是中国日土县与拉达克交界的内陆湖泊。 </p> <p class="ql-block">鸟岛:班公湖上的鸟岛是鸟类的天堂,每年的5-8月份,成千上万的鸟来到鸟岛上繁衍后代。远远望去,俨然是一幅山水鸟语图,是人与自然最和谐的体现。主要包括:黑颈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赤麻鸭、棕头鸥、鱼鸥、斑头雁、绿头鸭、针尾鸭、红头潜鸭、白眼潜鸭等珍贵鸟类。</p> <p class="ql-block">班公湖是中国和印度的国际湖泊。说其是国际湖泊是因为班湖从东向西150多公里 ,其中西部50公里左右在印度,余下的一百多公里在中国。更有趣的是,在印度的那一段是咸水湖,而在中国的这段为淡水湖,也是边防驻军严防之地。</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与梅里雪山、阿尼玛卿山脉、青海玉树的尕朵觉沃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 冈底斯山脉横贯在北部昆仑山脉与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之间,如一条巨龙卧在西藏西部阿里广阔的高原上。它高高扬起的头,如一座大金字塔,耸立在阿里普兰的高原上,这就是海拔6656米的第二主峰冈仁波齐。冈仁波齐峰是多个宗教中的神山。梵语称为吉罗娑山,冈仁波齐峰北麓是印度河上游狮泉河的发源地。相传雍仲苯教发源于该山;印度教认为该山为湿婆的居所,世界的中心;耆那教认为该山是其祖师瑞斯哈巴那刹得道之处,藏传佛教认为此山是胜乐金刚的住所,代表着无量幸福,常年在此处转山的信徒不断。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被誉为神山之王。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冈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加上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p> <p class="ql-block">冈仁波齐在藏语中的它的意思为“神灵之山”,在印度梵文中的意思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而西藏本土宗教——雍仲本教更是发源于此。转山为了灵魂的升华,在西藏,一个佛教徒一生最大的心愿莫过于去冈仁波齐朝圣。他们认为围绕冈仁波齐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十圈可在500轮回中免受地狱之苦,转百圈者便可以升天成佛,而释迦牟尼诞生的藏历马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的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信徒们使用步行,或磕长头的形式绕神山一圈,通常会持续1-3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对于普通人的我们来说,去冈仁波齐转山的可能会是一次生理和心理上的挑战。但是最终收获的灵魂上的安宁,会让你知道一切都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6月16,我们今天要向三十里营房进发,这是我们在西藏境内的最后一段行程,心中多少有点儿不舍。</p><p class="ql-block">路上我们又翻越了红土、松西、界山等多个海拔五千米以上达板,这一段行程始终在海拔五千米左右,</p><p class="ql-block">原以为在这四百多公里的无人区內会有很多野生动物,可却始终没有看到,连近日常见的野驴藏羚羊也不见了,正失望,几只肥硕的黄羊出现了,且离公路很近,憨头憨脑的。</p><p class="ql-block">说是无人区,却出现了一个村落_松西村,村头一块大石,上有四字"西藏记忆‘’,大有惜别之意。想必就此离开西藏了,谁知又前行不久,路上出现一大牌楼,上书 "西藏秘境天上阿里欢迎再来‘’,方知自此才真正告别西藏。</p> <p class="ql-block">天上阿里,西藏的灵魂“天上人间,最后的阿里”,这才是真正的西藏。曾经,我以为只是说那里的荒凉、那里的空寂,给人以“最后的处女地”的感觉,因而让人向往,让想要追寻自由与自然的人着迷。直到走进阿里地区旅行,走进这片荒野,我才发现,这里也许人烟稀少,也许气候恶劣,然而,这里隐藏着西藏的灵魂,一个顽强执着、一个厚重博大、一个精巧智慧的灵魂。西藏的根,在阿里。在这里久远的文明,这里传奇的过去,这里也许荒芜,但并不缺少生的灵光。山冈上伫立着的野狼,湖畔边精灵般的狐狸,起舞的黑颈鹤,翱翔的雄鹰,还有闲庭信步在路边享受美食的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驴……西藏的根,在阿里。一碗酥油茶,一条白哈达,一句“扎西德勒”,都是最诚挚的祝福。</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天上阿里!</p> <p class="ql-block">进入新疆界第一站三十里营房,三十里营房:是个地名,新疆皮山县赛图拉镇的政府驻地(距皮山县城434公里),也是219国道(新藏公路)上标志性的地方,它的著名是有多个原因的,它是新疆通往西藏的(219国道)主要交通要点,也是是通往边界地带的重要咽喉要塞,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6月17日早九点,我们从三十里营房出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进中我们又翻越了海拔4909米的柯克阿特和海拔4969米的塞力亚克达板,这两个达板虽未超过五千米,却由于总体海拔的降低,有了真正的翻越之感,</p><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在大山里,公路旁吃了简单的餐饭,傍晚,我们终于走出大山,在距离叶城六十几公里的地方接受安检并做了核酸检测,加上临近叶城后海拔降到一千多米,呼吸顺畅了,放眼望去一片平原,仿佛已经回到华北平原,我的西藏之行彻底结束了。晚上我们入住叶城,吃了新疆之行的第一顿晚餐,烧烤!</p> <p class="ql-block">新疆大盘鸡,又名沙湾大盘鸡、辣子炒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沙湾市的特色美食,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新疆公路边饭馆的江湖菜,主要用鸡块和土豆块炒炖而成,还同新疆皮带面搭配食用。色彩鲜艳、爽滑麻辣的鸡肉和软糯甜润的土豆,辣中有香、粗中带细,是餐桌上的佳品。</p> <p class="ql-block">烤包子(维语叫“萨木萨”)和薄皮包子是新疆各民族喜爱的食品之一。做烤包子得用新鲜羊肉,最好选择肥瘦均匀的羊腿肉,太瘦的肉不太适宜做馅,口感太柴,一般得肥瘦各一半。</p> <p class="ql-block">到了新疆人们总爱说,到北疆看风光,到南疆看风情。可是到了南疆人们却又说,不到喀什等于没到新疆,不到老街等于没到喀什。说来说去,最能代表新疆风情的还是这喀什与这喀什的老街,</p> <p class="ql-block">在这老街中,颇有品位的是那条库木代尔瓦扎大街。它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文化名街。在这漫长的老街两侧,门市房一间连着一间,得有上百家,都是老作坊老字号,民族手工艺是他们的一绝,简直就像一个博物馆,浏览它就等于浏览喀什那部两千年的古老历史和西域文化。特别是那数百种手工艺,精湛绝伦,诱人眼球,让人目不暇接。站在那儿看着他们一展技艺,也是一种欣赏和享受,品味之中不得不择其几件而去。</p> <p class="ql-block">羊肚包肉是新疆和田地区的特色美食。使用动物的胃包裹食物进行烹饪的方式并不鲜见,但新疆和田的作法最为独特。羊肚包肉作为新疆的特色菜肴,出现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p> <p class="ql-block">美食天堂</p> <p class="ql-block">克州冰川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冰川,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众多冰川之一,其海拔为2804米,冰川面积224.8平方公里。从冰川上行,时而平坦,时而泥泞,迂回曲折。克州冰川国家森林公园,原名奥依塔格原始森林公园,位于帕米尔高原阿克陶县奥依塔格镇西部丛山之中,海拔高度为2300米至5300米,景色幽美,风光旖旎。克州冰川公园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拥有浓郁的柯尔克孜民俗风情。克州冰川公园的天空,什么时候都是湛蓝的,碧空如洗,蓝的真切,使人的心情亮了,激情也迸发了。尤其是蓝天在雪山之巅、冰川之上,蓝白之间是那么分明,又是那么和谐自然。鲜花虽好,尚有绿叶映衬,蓝天再蓝,也离不开白云。如果说蓝天是广袤的沃野,那白云,就是沃野中盛开的艳丽花朵。你看,白云似云似雾又似风,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在蓝天中翱翔漫游;你看白云又柔情似水,多愁善感,围绕冰川之巅,似绕膝游子,唯恐失去爱的乐园。白云,洁白;白云,轻柔;白云,无恨;白云,自在……</p> <p class="ql-block">看上去是不是特别攒劲,甚至都会想是不是真实存在。全长75公里,有超过600个S的弯道;众多弯道180度,甚至270度,叫板怒江72道拐,完爆滇缅公路上的晴隆24道拐。盘龙古道如巨大的游龙一般,盘旋在约41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黝黑的柏油路面的公路,与带着颜色的山体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新疆的盘龙古道---位于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县),瓦恰乡境内。</p> <p class="ql-block">盘龙古道如巨大的游龙一般盘旋在约4100米的帕米尔高原上黝黑的柏油路面的公路与带着颜色的山体完美结合在加上在加上远处连绵的雪山这样的盛世奇景只属于帕米尔相传玄奘还从此走过是一条翻越昆仑山脊的历史要道如今又成为了昆仑山脉中的“心电图”这里没有九曲十八弯只有两个弯左转弯和右转弯。</p> <p class="ql-block">离开盘龙古道,已是中午,路旁用了简单的午餐,我们又去造访塔莎古道。与盘龙古道不同,塔莎古道有着极悠久的历史,它是唐.玄奘取经回归所经之路。公元628年起,玄奘法师一人穿越古丝绸之路,进入古老的印度。在东归之时,玄奘本可以直接通过海路更为迅捷地返回大唐,但因为一段承诺,他最终选择了陆上这条横切昆仑山脉的险阻,穿越帕米尔回到塔里木盆地。这个承诺的缘起,在于为玄奘法师西行提供了重要帮助的高昌王麴文泰。玄奘法师当时即为其许诺,要在回国的路上为其停留三年来弘法。《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东归之时穿越塔莎古道的经历:“这片地方被山岭包围,冬夏积雪、风寒剽劲,曾有万人千驼的大型商队在此遭遇风雪,人畜俱丧……”,“从此东下葱岭东冈,登危岭越洞谷,溪径险阻风雪相继,行八百余里出葱岭至乌铩国。‘’此处葱岭即帕米尔高原,乌铩国即今莎车,玄奘法师描述的这条古道就是“塔莎古道”。塔莎古道是一条极美又极险,被人称为‘’眼在天堂,身在地狱‘’的古道。说其美,左右大山高高耸立,中间是叶尔羌河的支流塔什库尔干河,河水如蓝色飘带在山谷间舞动,小路沿河贴山而行,河对岸不时有村落出现,需通过吊桥进入。春季,山间峡谷内杏花盛开,流水淙淙,古树古屋繁于期间,古老的塔吉克人在此安居,虽出行困难,却一派安静祥和,俨然如世外桃源。说其险,车在山路上蜿蜒前行,一面是高大的石山,巨石就悬在头顶,一面下临湍急的河流,或盘山,或过桥,山路忽宽敞,忽逼仄,有时仅可容一车通过。路面常有坍塌,山石偶有坠落,更别说有异常天气出现。在中国户外界,塔莎古道被誉为世外桃源,既有人间仙境,又有荒无人烟,很少有人知道这条路,因为路途艰难凶险,没人敢走。千百年里的塔莎古道,模样似乎都没怎么变过。它伫立在昆仑山的陡壁与叶尔羌河湍急的水流中,依然是从莎车穿越帕米尔高原前往中亚的重要通道,很难想象当年玄奘是如何从这里穿越到莎车古国的。近几年,塔莎古道已经在修路,柏油路已修了大半,但还有部分土路,碎石路,砂石遍布,颠簸的难以前行。我们这次走塔莎古道,除了没看到杏花,已着实领略了塔莎古道的美,同时,也着实体会了古道的艰险,除了上述种种外,途中我们五次遭遇山体坍塌,道路阻塞的情况,我们的车只能从碎石堆上通过,最险的一次,为了躲避阻路的巨石,车子只能先斜向驶向悬崖,然后再调整方向,车轮离崖边距离不足半米。</p> <p class="ql-block">在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南部,沿着莎塔古道向昆仑山方向出发,沿途可以看到由鹅卵石和戈壁沙土混合而成的小山丘,它们保留着海底地貌,置身其中,仿佛看到黄色、红色的“海洋”,这里便是阿尔塔什地质公园。</p> <p class="ql-block">沿着莎塔古道穿过阿尔塔什地质公园,便是阿尔塔什水利枢纽,这是新疆最大的水利工程,被称为“新疆的三峡”。该水利工程的建立,在防洪、灌溉、发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站在大坝上俯瞰水库,犹如“天池”,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历史时期,新疆还是海洋时,在海水的冲刷下,大量的石头棱角被抹掉,在海底形成了鹅卵石,后期由于地壳运动,大量的泥土与鹅卵石混合在一起,同时伴随地面的提升、海水的退去,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小山丘。</p> <p class="ql-block">在阿尔塔什地质公园,可以看到昆仑山脉的雅丹地貌,由于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一种独特的风蚀雅丹地貌。在山风常年侵蚀下,山丘上形成了很多小孔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体,有的像松林,有的像动物园。极目远眺,很多大山上还出现了断层,看上去像五颜六色的彩虹,又像是仙人在昆仑山脉搭建的彩虹桥。</p> <p class="ql-block">天山托木尔大峡谷,又称“库都鲁克大峡谷”,维吾尔语意为“惊险、神秘”,是通往南北天山古代驿路木扎特古道的必经之地,景区位于新疆温宿县境内,是国家AAAA景区。</p> <p class="ql-block">天山托木尔大峡谷是天山南北规模最大、美学价值最高的红层峡谷,被誉为“峡谷之王”,也是天山托木尔世界自然遗产已开发的景观名片。大峡谷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由3条呈“川”字型的主谷和12条支谷、上百条小支谷组成。大峡谷地质地貌的丰富性世所罕见,可以确定的就有峡谷地貌、风蚀地貌、河流地貌、构造地貌、岩盐地貌。它们共同造就了五彩山、胡杨双雄、英雄谷、生命之源、驿路烽燧、伟人峰、巨轮飞渡、一线天、黄金之吻、石帽峡、悬鼻崖、万山之城等众多的景观。峡谷内沟壑纵横、迂回曲折,到处是红崖赤壁和千姿百态的石峰石柱</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是通往南北天山古代驿路木扎尔特古道的必经之地,传说玄奘西天取经从此路过。大峡谷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由3条呈“川”字型的主谷和12条支谷、上百条小支谷组成,它是天山南北规模最大、美学价值最高的红层峡谷,被誉为“峡谷之王”。更引人注目的是,这些红层地貌与托木尔的雪山冰峰相映衬,形成了红与白、冰与火般的强烈反差和对比,展示了高山与荒漠特有的自然景观,给人以巨大的视觉震撼,被誉为中国西部最美的丹霞地质奇景、中国最大的岩盐喀斯特地质胜景、中国西部奇特的雅丹地质怪景、中国独有的巨型岩溶蚀地质秘境,堪称新疆"活的地质演变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进入我们的美食篇,说到美食顿时来了精神,新疆的美食让你停不下来😍😍😍😍😍</p> <p class="ql-block">馕坑肉是新疆独特的美食,维吾尔族称"吐努尔喀瓦甫",来源于新疆的喀什。馕坑肉营养丰富,味道特别好。是用烤馕以后剩下的余碳,来烤制的,类似与烤羊肉,但和烤羊肉比又是另一翻风味了,馕坑肉主要有馕坑肉串、馕坑羊排、馕坑羊脖子等。其中,肉串和羊排、羊脖子用料水不同。</p><p class="ql-block">人们说吃馕坑肉,通常指的是馕坑肉串。</p><p class="ql-block">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到了喀什不吃馕坑肉只能算白跑一趟。维族人家家门口都有一个用来做馕的土坑,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把抹上佐料的整只羊封闭在馕坑内,暗火慢烤。烤到一定时辰,打开馕坑,香气四溢,用“十里”形容不为夸张。食用时,把肉切成小块,醮上盐更加美味.</p> <p class="ql-block">大盘鸡拌面,口水🤑🤑🤑</p><p class="ql-block">大盘鸡拌面是一款家常菜品,制作原料主要有一只大鸡腿、三个土豆、三个青椒、半个洋葱等。</p> <p class="ql-block">新疆烤包子是牧民出外放牧,因在外时间长,大都只带馕、刀、面粉等,牧民们在野外搭建毡房,吃饭时为了简单,把提前宰杀的羊肉用山泉水洗干净在剁碎,再加上皮牙子盐拌匀,用和好的面包住肉,而后放在柴火烧完后的喑火上烤熟,味道的确不错,只是沾在外表的炭灰不好办,这牧民们想出来找来三块石头,两块当支架,另一块平整点的架在那两块石头上,然后用柴火把石头烤热,再把其放在石头架壁烤,这样烤包子外表就没有粘着的炭灰了,这是烤包子的来历。再后来定居住的牧民就利用烤馕炉膛里烤了,肉馅也变成了加入胡椒粉孜然等调料。这么好吃的美食当然相传很快,也不凡有专业厨师而进一步精细化。现在当烤包子专业店的民族师傅在薄皮包子蒸熟揭笼或烤包子从馕坑取出那阵子,厨师常提高嗓门,拉着声喊: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包子哎……",这个依布拉音,艾利克斯拉木是几百年前的名厨,他做的烤包子、薄皮包子真是誉冠西域,于是后人就拿他的名字作为招徕顾客的牌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