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写《故里人物》之六

扬州江北川

<b>我为什么要写《故里人物》之六<br><br> 徐润群</b> 小纪熬面 邵伯焖鱼 仙女庙方酥 大桥河豚 嘶马羊肉 嘶马拉豆腐 樊川小肚 <b>凡是历史悠久的古镇就有特产名吃</b><br> 江都各镇都有知名的小吃,如小纪熬面、邵伯焖鱼、仙女庙方酥、大桥河豚、嘶马羊肉等,樊川自然也不例外,“一枝春”的小肚就声名远播,其味比火腿肠不知高出多少倍。樊川小肚美味的关键是老卤子,“一枝春”的卤水是百年前的老卤子。据扬州民俗家汪维国(父亲汪兆奎)先生考证,一枝春是清道光十二年(1842年)创设的百年老店,比南头关口“朝阳楼”茶酒面饭馆还早二十年。传至叶大怀子、叶小怀子是第五代,传至叶文彬、叶文秀已是第六代,1956年参加公私合营。一枝春茶酒面饭馆设在樊川镇邮界北大街,一百多年来,店址未变,店名依旧,只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一度被樊川供销社改为樊川饭店第二门市部,但是,当地人仍称一枝春。公私合营后一枝春做熏烧的厨师是黄麻子(大名黄正发。后来,与我堂房大大结成了亲家)。文革初破四旧,樊中红卫兵(早期,红袖章是黑字)砸了一枝春盛老卤子的龙缸,老卤子只剩了不足小半缸了,黄麻子当时眼泪都出来了,仍梗着脖子低吼道:这是百年的老卤子! <h3>高邮蒲包肉 蒲包肉,也称樊川小肚。是江苏省高邮市地区的一道汉族传统小吃,也是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当地一道汉族传统小吃,属淮扬菜菜系,一直可以追溯到清代早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汪曾祺先生曾在他的小说《异秉》里,提到过一种叫做“蒲包肉”的熏烧食品,而高邮人别出心裁地用蒲包与肉馅制作美食,堪称一绝,不仅可保留清香,而且便于旅途携带。</h3> 樊川小肚却有两地出产,另一地是高邮,在高邮小肚则叫蒲包肉。蒲,俗称“蒲草”,生于水边,嫩芽可作菜,蒲菜狮子头、蒲菜炒虾仁等皆淮安名菜。蒲菜以淮安天妃宫为最佳,清香诱人,嫩脆若笋,风味独特。蒲草叶片晒干可织席子、编蒲包、扇子等。蒲包肉,文学巨匠汪曾祺在小说《异秉》中曾有描述。汪公是我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的作品恬淡从容,朴素自然,篇幅虽短小却透出哲理和睿智,韵味无穷。汪公的小说也是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异秉》中的两家药店,万全堂和保全堂就是他祖父开的,是他家的,两家药店的春联都是祖父自撰的,保全堂的春联是“保我黎民,全登寿域”。保全堂廊檐上摆熏烧摊子的王二也却有其人,王二的后代还生活在高邮。 苏州观前街上的老字号,绝大多数都源于清朝。陆稿荐,创办于清康熙二年(1663年),距今已有356年的历史。传说该店前身是一家陆姓店主开的生熟兼营肉铺,曾有一瘸足老乞丐前来求宿,店主出于恻隐之心收留了他,后主人将乞丐留下的破草荐投入灶内,不料锅中卤肉竟有异香四溢,人们循着香味纷纷前来购买品尝,生意日隆。店主人心生一计,把吕洞宾化身乞丐借宿留草荐的事大肆渲染,改店名为“陆稿荐”,稿荐即草荐,我们扬州、淮安一带叫蒲席。“陆稿荐”由此声名大振,所产五香酱肉、蜜汁酱鸭、苏式叉烧、五香牛肉、猪头肉、油炸小鱼等经久不衰。樊川的熏烧也有五香牛肉、猪头肉、油炸小鱼子,这不是巧合。而是兴化、樊川在1949年前也有挂“陆稿荐”招牌的熏烧店,樊川陆稿荐的主人姓唐,他后来做了樊川镇上的支书,子女也没有人从事祖业。有些文友,把樊川小肚竟写成:江都樊川古镇上,有一位名叫“陆高俭”的厨师以制作“小肚”为生。小说允许虚构,文史则虚构不得。<br> 2019.12.11<br> 樊川小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