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千帆,恰少年

潘品婕

<p class="ql-block">连续几天,气象部门都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虽然天气预报是三十六七摄氏度,但大家都觉得低估了百色的夏天。坐到办公室里吹空调,同事说:“这么热的天,上山外业的话肯定会中暑。”我听后不自觉地笑了,那些顶着40度高温还在山上勾图的场景一个个浮现眼前。说来也怪,当你专注于一件事情时,会完全忽略掉身边的环境,哪怕是,自己的身体已经开始吃不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一直保持着写作的习惯,会记录工作生活的点滴。早些年写了很多篇关于从事的林业这项工作的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是的,这是属于那个年代所有林业人的共同感受和记忆。</p><p class="ql-block">“常想起以前在林业杂草丛生的地方摸爬滚打,半夜上山打火,爬山涉水到哪睡哪,真的很苦,但虽苦可心情却很愉悦。”</p><p class="ql-block">“最怕蛇和山蚂蝗。救火的时候,累得躺在地上像条狗,下山时像自由落体一样从草丛的高处滚下。最幸福的是下雨天,两三好友喝酒,好好休息。习惯了林间的气息之后,在热闹的人群中寂寞,在面对草木的时候自由安心。”</p><p class="ql-block">“看到你的日志,突然想起之前还在林业的时候,时常有村民在山上指着我手中的地形图要求帮他找风水宝地,我一直都认为自己具备“风水先生”的才能,看图成山,看山成图,偏偏缺乏“风水先生”的气质和品性。罢了。朋友,不是说风凉话,我好羡慕你现在的日子。虽然很苦(我知道那种苦,而且一直刻骨铭心),可是当有一天你离开了,才会发现原来那些日子多么珍贵、充实。人家说做过林业后,再做什么都不觉得苦了,我的经历告诉我,这是真的。”</p><p class="ql-block">“离开达江17年,上月特意回去走了一趟,几十米的路,好几个人直呼我名字:“回来啦,吃饭了才回去哦”!久不久,在城里的某个角落也会偶遇到当年乡下的村干群众还会待你如当年般的热情,惭愧的是有些人我却已记不清人家的姓名。感慨,感动,从未想过,曾经清苦却有情有义的乡下日子,不经意间成为了在冰冷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温暖人心的一味回味药,庆幸自己拥有这么一段时光!”</p><p class="ql-block"><br></p> 1.我与橄榄绿的不解之缘 <p class="ql-block">1999年,我中专毕业参加工作,赶上了国家包分配的末班车。报道那天,我拿着人社部门开具的介绍信来到距离城区56公里的汪甸瑶族乡林业站时,当时并不知道从今往后,我的工作内容会是包罗万象,小到群众衣食住行的三农工作,一干就是九年多。</p> <p class="ql-block">这是技术员技术职称资格证上的照片,这身橄榄绿是刚参加工作时,单位发的林政制服,我常常穿着这身橄榄绿下乡开展工作。曾经遭到一位同行老大哥的调侃:“潘品婕啊,百色的姑娘们都是穿着美美的裙子涂着口红踩着高跟鞋上街的,你看你,就一顶草帽一套迷彩一双解放鞋跟着我们爬山。”呵呵,是的,一顶草帽一身橄榄绿一双解放鞋就是我下乡的标配。2013年,为期一年的水利局挂职期满,我以为自己会就此离开林业了,还计划着将几成新的迷彩服送人,哪曾想到转了一圈,我又回归林业大家庭,看来我与这身橄榄绿的缘分啊,还真的是剪不断。</p><p class="ql-block"><br></p> 2.激情燃烧的岁月 <p class="ql-block">我在基层工作了十三年,期间换了两个乡镇林业站,每每回想,我都会用“激情燃烧”这个词来定义那段岁月。</p><p class="ql-block">退耕还林工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也是我对林业工作深刻认识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觉得这个章节很有必要加重笔墨。</p><p class="ql-block">2002年,国家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当年下达汪甸瑶族乡的任务是退耕还林6000亩,荒山配套800亩,那年事业单位已经完成机构改革,林业站归乡镇管,3个编制却只有我和我尊称为师爷的前辈两个人,时间紧任务重,我和师爷两人得分开行动。</p><p class="ql-block">说来惭愧,虽然当时参加工作已有三年,但是并没有太多外业实操机会,我和要拿去开展外业工作的地形图真的一点都不亲。退耕勾图的时候经常会听到群众抱怨说:“这女娃娃勾图实在是太慢了。”这时护林员会帮我说话:“林业站就两个人,勾图慢总比没人勾图强,你们得感谢她。”</p><p class="ql-block">六卜村,是让我开始学着看地形图学着勾图的实战首场。</p><p class="ql-block">直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乡里的司机哥边开着吉普车送我到村里的时候对我说:“小潘,勾完图了打电话到党政办,哥边开车来接你。”我问哥边,我是不是全乡第一个自己下村还在村里住的女干部?哥边回答说是,也许因为这个,哥边动了恻隐之心。</p><p class="ql-block">结束六卜屯的勾图工作后,我按照村主任指的方向,只身一人走了4.5公里,转场来到六赖屯。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在六赖组长家住的3天两晚,组长晚晚买鱼加餐,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农村生活,也是我第一次对农民这个群体有了初步了解。</p><p class="ql-block">组长和嫂子每天都是天没亮就起床,剁草喂马,吃完早饭,嫂子就带着装着午饭的铁饭盒到甘蔗地里做工,组长则带着我对各家各户的退耕地进行指界。我白天勾图,晚上就整理白天勾绘的地块填好表格,5天时间,完成了六卜村六卜、六赖屯的退耕规划工作。</p><p class="ql-block">面对林业站技术员严重不足的困境,为了加快进度,当时的时任乡长打破常规,让师爷做老师,对全乡干部进行了退耕还林政策以及技术方面的培训,然后亲自出马亲力亲为,带着兽医站、文化站两位站长和我们一起进驻距离汪甸乡政府17.6公里的伟阳村,和群众同吃同住,帮群众勾图。当时乡长说的一段话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他说:“汪甸退耕还林指标一定要优先安排伟弄、伟阳这两个深度贫困村,让国家的好政策惠及到我们的瑶族同胞。”</p><p class="ql-block">2003年,享受2002年退耕补助的退耕户从粮所用农用车拉的那一车车粮食,彻底打消了群众对退耕还林政策的顾虑和怀疑,群众退耕还林的意愿空前高涨,一份份退耕还林申请书如同雨后春笋般涌向林业站。考虑到汪甸是全区林业大乡镇,局里前后安排了两批技术员各十余人到汪甸乡,与我们并肩作战。那个时候真的很辛苦,汪甸乡的退耕地块偏远且分散零星,不通车,绝大多数地块就连摩托车都去不了,都是要走四十分钟以上才会到达退耕地,最远的来回要走六个多小时。毫不夸张地说,汪甸乡2002—2005年两万多亩的退耕还林,都是靠技术员的两条腿走出来的。</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没有差旅费,没有工作经费,没有交通工具,没有个人得失的计较,有的是团结协作,有的是完成工作任务的一颗颗赤子之心;那个时候,我看到每一个同行眼里都闪着光,激情四射,干劲十足;那个时候,我认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就是薪火相传的林业精神,老一辈林业人已经带好头做出榜样,我们年轻一代应该接力而行。</p><p class="ql-block">在乡镇工作,相信每一位林业站技术员都练就了一身千斤顶、万金油的过硬本领,除了完成林业业务工作之外,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也要统筹兼顾。新农合、新农保、清洁工程、换届选举、移民搬迁、计生工作、征地拆迁、纠纷调解、信访维稳。。。“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基层是各项工作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忙起来的时候,白+黑,5+2,雨+晴就是基层干部的家常便饭。</p><p class="ql-block">现在回想起来,基层工作虽然清苦,但对我而言却是笔难能可贵的人生财富,在这期间我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我常常在想,多亏了这个经历,多亏了这些人,才没有让我对生活失去判断,坚定了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3.留疤的记忆 <p class="ql-block">大多数的工作,做完也就完了,或者一身轻松,或者成就感满满,唯独这两项,是痛点。若不是这次想对22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我想我不会轻易把它拿出来。</p><p class="ql-block">那一年,依稀记得是2007年,汪甸乡的计生工作进入攻坚阶段,不仅抽调了全乡干部,区直部门也抽人住在乡政府,突击一个月抓计生。</p><p class="ql-block">我们每天都是凌晨两三点集合,分组入户对相关的计生对象做动员。动员那些已经生育两个孩子(或两个以上)的育龄妇女去医院做节育手术;动员已经生育一个男孩但是又怀上的妇女去医院做人流手术;动员达不到法定结婚年龄同居怀孕的非婚妈妈去医院做人流手术。</p><p class="ql-block">可想而知,我们的入户动员工作并不顺利。每一个动员小组都遭遇了计生对象各式各样的对抗,有要跳窗的,有躲甘蔗地的,有拿刀威胁的,有放狗咬工作人员的。。。而最让我们于心不忍的,就是动员大腹便便的孕妇去引产,我们不怪家属对我们各种不堪入耳的谩骂,不怪阿婆烧香拜天拜地诅咒我们,我们知道我们熄灭了一个个家庭的希望,那一刻,我们深深厌恶自己。</p><p class="ql-block">入户动员几天后我被安排在城里,负责接应带出来做节育手术的计生对象。所有带到医院的人都会先做检查,身体条件允许后医生才会做节育手术。</p><p class="ql-block">我们对每一个带来医院的计生对象都给予了最大的人文关怀:我们会守在手术室外,搀扶每一位从手术台上下来的人;我们会电话通知每一个做手术的病人家属来看护;我们会照料已经动了手术暂时没有家属看护的妇女,会到菜市场买上一碗热腾腾的肉末粥或是一杯葡萄糖水递给她们;每天晚上我们都会等最后一个计生对象做完手术;每天早上我们都会查看每一个动手术的妇女有没有家属看护,没有家属看护的就帮她们买好早餐,并且将住院期满可以回家的妇女送回家。。。</p><p class="ql-block">那段日子,我每天都是早上七点半出门,晚上九点十点才回到家(最晚的一次是凌晨十二点半),那个时候,我掉了好几斤肉,体重不到90斤。尽管,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她们,但是我还是忘不了,那个看到妈妈被我们带走的小女孩的哭声(虽然当时我已经支开小女孩到厨房跟她聊天,转移小女孩的注意力,可是在她妈妈跟同事走的时候却被小女孩看到了),它像根刺一样扎在我内心深处。</p><p class="ql-block"><br></p> (受灾的黄兰屯,水已淹没一楼。) (已淹没324国道,公安部门在道路两头拉起了警戒线) (工作人员在安装抽水机) (增加了10台抽水机,24小时昼夜不停抽水) (电业部门工作人员在加班加点安装变压器) (防疫部门工作人员在消毒) (畜牧部门在巡逻,发现浮猪、鸡鸭等家禽立刻打捞) (中秋佳节,望洋兴叹) (经过各部门努力,水退了一部分,9月26日,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清点家产) (工作人员休息的场所) (水退后,现场一片狼藉,满目疮痍) (拖陈工的福,看到了很多一线图片,很珍贵) <p class="ql-block">这是2015年9月21日,汪甸瑶族乡汪甸村黄兰屯防护堤溃坝,同事在救灾一线拍到的图片。</p><p class="ql-block">这次灾情造成300亩农田损毁,淹没324国道,163户农户房屋被淹。万幸的是所有受灾群众全部安全转移至汪甸中学、小学两个临时安置点,没有造成人员伤亡。</p><p class="ql-block">这一年,我已在林业局工作,当听到汪甸防洪堤溃坝,黄兰屯被淹,需要抽调区直部门一起救灾时,我报了名,在9月27日中秋节这一天奔赴灾区。那天,水还没有完全退下,救灾指挥部分给我的工作任务是带着几户已经进行家产清点登记的农户回家打扫卫生。</p><p class="ql-block">进入灾区,隔着2层口罩,我还是闻到了洪水过后散发的恶臭味和浓浓的消毒水的味道,整个黄兰屯一片狼藉,满目苍夷。不得不承认,自己亲眼看到的远比从别人拍的图片看到的要震撼得多,实在是太惨了。</p><p class="ql-block">晚上,汪甸小学临时安置点摆起了20多台大圆桌,灾民和所有当值的领导干部聚在一起,过了一个最有意义的中秋节。那晚,区长来了,两办、常委、政协的领导代表都来了,机关事务局早已提前安排了一切,菜谱、糖果、月饼统统备齐,全程还有食品药监的工作人员在监督,卫生方面很是放心。吃饭席间,黄兰屯的组长还有认识的几个酒友过来敬酒,真诚地对我说“谢谢”,谢谢我们放弃中秋佳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和他们在一起,谢谢我们为受灾的他们所做的一切努力。。。我很心虚,觉得自己才刚参与一天,并没有为他们做些什么,后来转念一想,从21日溃坝受灾到26日可以入户清点登记,短短几天时间就可以做到,这背后包含多少部门、多少领导干部的努力和汗水,包含多少个昼夜不停,高强度的工作。。。很多很多,虽然中秋这天水还没有完全退下,仍有40多户不能回家打扫,但是灾民们心情很平静,很配合我们的工作,相信我们大家的付出,群众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的。</p><p class="ql-block">末了,组长很真诚地邀请我再来他家里做客时,我毫不犹豫答应了。当时心想着国庆期间肯定还安排轮值,希望到我当值那天,水能完全退下,所有受灾的群众都能够回家。</p> (中秋这天虽然水还没有完全退下,但是节日还是要过的) (机关事务局的同志在认真检查食品卫生) (这是我们的带队领导,这一天,他亲自带队奔赴灾区,没有回家) <p class="ql-block">(为了改善灾区群众的伙食,区领导将政府饭堂的大厨请到灾区,为受灾群众和工作人员准备一日三餐。)</p> (中秋佳节,同样是有家难回的灾民和我们,聚在一起过了一个此生难忘的中秋节) (中秋节这天,水退了一部分,消防人员在昼夜不停地冲洗路面) (工作人员在消毒。中秋这天,水退的区域已经全部消毒完毕) <p class="ql-block">不曾想与组长的约定来得如此之快。国庆假期第一天我接到通知,要我10月2日早上七点在单位集中再去汪甸,主要工作是动员组长带头搬东西回家。虽然政府已经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消毒、卫生清理、资产清点登记、供电检查、房屋受损鉴定、安置费和过渡生活费已经发放等等,但是群众没一个愿意搬东西回家,工作陷入僵局。当时安排去做组长动员工作的还有单位一位同事,我俩和组长都很熟,用本地话讲就是友仔友女,就是因为这层关系,我俩被领导钦点做组长思想工作。</p><p class="ql-block">看到我们来,没等我们说明来意,组长就跟我们说了心里话。他跟我俩说群众其实都想回家,6号学生返校,中小学是不能继续住了,总不能耽误孩子们的学业,但是群众提的九个诉求,尤其是赔偿这块,当时政府没定下赔偿标准和赔偿方案,他们没吃上定心丸,群众都担心搬回家后,政府就不管这些了,那么这次灾情造成的财产损失,谁赔!我和同事耐心地跟他说:“从灾情发生到现在,政府的所做作为,各行各业干部不分昼夜的努力,群众不是都看在眼里嘛,除了房屋开裂和地基下沉的那些会另外安排安置点外,其他都可以搬回家了呀。你就放宽心,政府不会因为你们搬回家了就撒手不管,群众的诉求都会一个个得到妥善解决的。再说了,总不能因为这个就耽误孩子们的学业吧?”也许因为我们是熟人,也许因为政府迅速有力的救灾措施,也许因为6号学生要返校,组长听完我们的话之后似乎有所触动。</p> <p class="ql-block">这注定是个不眠之夜,组长一定是经过一晚上激烈的思想斗争的。10月3日,在同事的全程陪同下,组长带头搬东西回家,然后,一户、两户跟着搬,再然后,越来越多在汪甸小学临时安置点的受灾群众也搬了,最后,汪甸中学临时安置点的受灾群众也陆续搬东西回家。</p><p class="ql-block">帮群众搬东西(不过是民政发的一床席子、一床棉被和一个塑料桶)回家(家徒四壁,所有的家电和家具全部报废)的时候,心情真的很复杂。受灾群众搬东西回巢了,我却高兴不起来,第一次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感到心情沉重,觉得很对不起朋友。</p><p class="ql-block">我对组长是有愧疚的。计生最严那年,嫂子(组长爱人)刚生完二宝,还在哺乳期,正因如此,在入户动员时乡里计生站的同志一筹莫展,站在家门口没敢进去,我恰好和他们分在一组。看到我来,嫂子给孩子喂了几口奶后就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二话不说就配合上了计生站送去城里的车。。。</p><p class="ql-block">当时的场景至今没忘,估计过了很久很久,我也不会忘,它就像一道伤疤,深深烙在我的内心深处。</p><p class="ql-block">我知道就算不是我,就算组长和嫂子不认识我,事情的结局也是一样的。我们都是时代洪流中的沧海一粟,尽管阵痛,尽管不情愿,最终都会被历史这只无形的手推着向前。</p> 群众搬东西回家了 4.把公开公正还给群众 <p class="ql-block">如果说,2002年开始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是带我这职场小白入门的首场秀的话,那么,2009—2011年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是让我快速成长的炼金场,我在这里边吸取了大量养分,变得愈发自信强大起来。</p><p class="ql-block">林改之初,我斗志昂扬,觉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场意义深远、涉及面广、极具挑战性的战役,自己的内外业业务水平都相当薄弱,希望能从头到尾、先易后难把它操作一遍,更希望,能遇上个把刁民,顺带锻炼一下自己的应变能力。</p><p class="ql-block">呵呵,机会来了,2009年9月5日,我作为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遣部队,来到了泮水乡开展林改试点工作。同年12月30日结束试点乡镇的林改工作回到自己的工作地点—永乐乡,此时,全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式全面铺开,要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改革任务。</p><p class="ql-block">永乐乡的林改工作最初进行得并不顺利。光是小组界的界定就碰到了大大小小的争议地,有一个村的好几个组长干脆直接拒绝参加小组界的界定工作。再后来就是宗地勘界,户与户之间的纠纷更是多到冒泡。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基层工作其实就是人的工作,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就像是把这些纷争一个个摆在明面,然后把我们技术员一个个都培养成为训练有素的人民调解员。</p><p class="ql-block">勘界数据公示后,群众对公示结果很不满意,那一沓沓长长的异议让负责永乐乡林改工作的技术员哭笑不得,跟我说对不起,他们已经尽力了,觉得委屈,自己和自己的技术员都那么努力了还换不来群众的认可。</p><p class="ql-block">我安慰他说:“群众的工作,是要一遍遍地解释,一遍遍地沟通。"他嗯了一声,似是同意。</p><p class="ql-block">是啊,群众的工作,是要一遍遍地解释,一遍遍地沟通,不仅如此,还要脚踏实地为群众解决一个个他们关切的焦点、难点。</p><p class="ql-block">六马、那务这两个屯,我第一次去的时候就遭到了群众的围攻,然后是铺天盖地劈头盖脸地责骂,原因就是因为纠纷问题。六马是个人与集体的纠纷,那务是村集体和国有单位的纠纷,群众认为我,林业站收了村组干、国有单位的好处,把本属于他们的林地全都划给了对方。我当时是很委屈,更多是愤怒。</p><p class="ql-block">要强的我当然不接受群众这样无端的指责,第二天跟林改办要了技术员,和技术员兵分两路,把争议范围内的地块又重新走了一遍,重新勾图,然后公示,召开村民小组表决大会,让群众投票,自己决定小组的林改方案。</p><p class="ql-block">因为又重新勘界,很多错漏宗地很快就得到纠正,六马的林改方案很顺利就通过了,群众很满意。散会时,那个骂我骂得最凶的妇女过来对我说:“下次你再来我们屯,肯定没人骂你了,别人我不敢说,来我家肯定有碗粥喝。”让我感动许久。</p><p class="ql-block">而那务屯,在表决发证方案(方案一:争议地暂不发证,其他没有争议的林地先发证;方案二:先解决纠纷再发证)时,虽然我们的预想是希望群众表决通过方案一,但是只有12票的支持率。屯里认识的熟人看我有些低落,事后对我说的一段话,足以证明我们这么做是正确的。熟人说:“你们召集群众开大会表决是对的。不开群众大会,那么反对你的人是整个屯的群众,开了群众大会,起码还有12户是支持你的。”</p><p class="ql-block">是啊,起码还是12户是支持我们的,起码反对我们的人少了12户,起码群众不骂我了,起码,群众不闹了。</p><p class="ql-block">经历了这两件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大部分的群众都是讲道理的,很多时候,群众闹,讨得也就一个公开、公正,当你把公开、公正还给群众之后,你会发现事情会容易解决得多。</p> 5.巍巍青山,悠悠我心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实施了近二十年的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效图片(感谢阳圩站站长提供美图),老一辈林业人看到后一定会觉得很欣慰吧。</p><p class="ql-block">从九十年代的造林灭荒、从2002年“要我退”的退耕还林工程,再到现在的森林覆盖率高达到80.57%(2020年统计),造绿空间十分有限,这一路,我们走了多少年?</p><p class="ql-block">前段我和同事一直在寻找退耕还林典型的素材,还真挖到了两个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之后达到山绿民富终极目标的典型,我觉得,这是老一辈林业人的功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让天更蓝、地更绿、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富足,这不止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全体林业人的绿色情怀。</p><p class="ql-block">巍巍青山,悠悠我心;但为她故,沉吟至今。</p><p class="ql-block">如果说,国土绿化是老一辈林业人的贡献,那么,我更期待看到年轻一代林业人在新时期的新作为,希望我还能有机会再写一篇,把它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基层工作很辛苦,林业工作也很辛苦,但是吃苦耐劳是我们的底色,不会随着时代的更迭而褪色。</p><p class="ql-block">让青山常在,让绿水长流 ,林业人把论文写在了大地上。愿历尽千帆之后,你我归来仍旧是最初少年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