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不居甘奉献 本色永驻写担当。战争年代,他是一名英勇无畏的浴血尖兵:为掩护身负重伤的战友眼球被炸出,昏迷过后仍坚守拒敌;<br> 和平时期,他堪比“拼命三郎”:为工作而没能看上老母亲临终前最后一面,竟有次差点没能贴上春联;<br> 退休后,他成了复退军人的“贴心人”:义务为他们宣讲政策,争取补助,定期捐献个人抚恤金慰问战友遗属……每逢关键时刻,山亭区复退军人杨位成总能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临危不惧、“冲锋”在前。 “身为一等伤残军人,他几十年来有功不居,忠诚担当,甘心奉献,取得了一项项常人都难以获得的荣誉,能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参加观礼,绝对是实至名归。”2009年9月,作为伤残复退军人、军属代表,应国务院、中央军委邀请参加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活动时,山东省民政厅领导如此评价杨位成。 <b>枪林弹雨战沙场</b><br><br> “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前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好男儿就得接过保家卫国的‘接力棒’!国家哪儿需要就到哪儿去!”今年61岁的杨位成回忆起当时参军的情景时激情澎湃,听他讲那过去战斗的故事顿时被感染。1978年11月,20岁的杨位成主动放下让人艳羡的公社团委书记职务,积极应征入伍,无上光荣地成为了一名广西军区边防战士。 “当时驻军在防城县马路公社大桥大队,山高沟深、植被茂密,条件异常艰苦。”杨位成介绍说,“十几个战士挤在一间又潮又暗的土坯草房内,老鼠和各种臭虫到处乱窜,夜间无法入睡。军需供给不及时,有时只能吃些渣米、喝凉水,很多战士常常闹肚子,身上长满了疥疮。但这些并没有影响<br>我们报效祖国的信念,面对每天紧锣密鼓的拉练都士气不减。”<br> 次年2月,参军不久后的杨位成,随部队参加边境自卫还击战,与战友一起用不到五个小时打垮了敌人“模范公安边防连”,共毙伤俘敌264人,所在连队被广州军区通报表彰,个人荣立二等功。 在随后的3月1日,杨位成又参加了一次自卫还击战斗。他被连长抽调到二排协助排长进行机动作战,与排长共同带领“尖刀排”冲在最前面。战斗中,他先后抢救三名受伤战友并送到连指挥所,用冲锋枪击毙敌军一名。在坚守阵地时左大腿、左脸被弹片击中,血流不止,仍坚持战斗。<br> 为掩护身受重伤的排长包云祥,在敌人炮弹即将爆炸的瞬间他奋身扑向排长,身体被气浪甩出三四米远,左上肺、左大腿被炸伤,右眼球被炮弹炸出。杨位成强忍剧痛,把炸出的右眼球塞进去,仍然抓起枪继续向敌人扫射。再一次被炮弹击中昏迷后,才被战友送到前线临时医院。该场战斗持续近三天,终于把敌人王牌师288团击溃,杨位成荣立三等功,战后被评为一等革命伤残军人。<br> <b>冲锋向前的“拼命三郎”</b><br> 1982年底,因眼睛原因杨位成不能适应部队实战需要,部队决定把他送到地方疗养安置。<br> “我有胳膊有腿,只是眼睛出现残疾,还能为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还能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如果老是躺在功劳簿上,人生还有什么价值。”对此,杨位成拒绝了到荣军休养院疗养的安排。<br> “人生能有几回搏?”军营归来,他先后在山亭区纪委、厂矿、乡镇企业局、粮食局、人大等单位工作。每到一处,不畏困难,尽职尽责。亲民为民,驻村龙王堂,变穷山恶水为先进村支部,村民收入增长近两倍;力挽颓势,他带领职工将长期“停摆”的水泥厂恢复生产,不到半年成为全区纳税大户;创新不竭,接手粮食系统,立马筹建供销公司、地方储备库,让200余名下岗职工“端稳饭碗”,成为全省粮食购销先进单位,粮改成果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交流…… 1990年3月,杨位成被组织选派到徐庄乡龙王堂村驻村蹲点。“村庄不仅穷班子还瘫痪,村子里为了排斥我,故意安排同一位聋哑人住在一起。”为尽快打开落后局面,杨位成主动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丢掉架子、甩开膀子干农活,有时脱了鞋光着脚和社员一起干。修路、筑拦河坝、安装压力泵为山地灌溉,使该村85%的土地三天就能浇上一遍水……不到半年时间,村庄大变样,村民们收入增长近两倍,落后村一跃成了先进典型。驻村结束,150余名村民围着杨位成的车子久久不愿离开,“说嘛也不舍得让他走”。<br> “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这是同事张太坤眼中的杨位成。在水泥厂时,他“以厂为家”常常个把月不回家一次。 “有一次差点没能贴上春联。”妻子胡乐真略含埋怨地介绍,那是1994年2月9日农历除夕夜,杨位成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厂子,安排好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值班事宜后,就忙着对所有设备巡检起来。待所有工序完活,已是万家灯火共团圆时刻。杨位成匆匆到家,才想起早晨妻子安排的买春联的事。<div> “ 那时大儿子刚七岁,小儿子不到一岁还在怀里抱着。好在是习以为常了,生气也没用,我就劝他快去村小卖部看看关门了吗?”胡乐真无奈的话语里充满理解。后来,杨位成敲开了小卖部的门,买回几张红纸和笔墨后,才写好贴上了春联。<br></div> 工作起来,杨位成总是保持着战斗时的姿态“冲锋”在前。为节约资金他带头和工人一起往50多米高的大窑顶背套窑用的砖、水泥、砂等物品,一上午下来手脚都磨出血泡。老母亲在山亭区人民医院住院,临终前想见一面都未见到。2005年10月,因长期超负荷工作,造成胃部出血不得不住院27天,住院期间为了不影响各项工作,单位四次党委会均在病房召开,有时白天左手打吊瓶,右手改材料。时任区委书记秦元祥到医院看望他时,直夸奖他是“拼命三郎”。<br> 因英勇善战,杨位成在战斗中记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嘉奖 两次,战后被评为一等革命伤残军人;转业回地方后,取得“山东省劳动模范”“振兴枣庄五一奖章获得者”“山亭区十大杰出青年”等各级荣誉30多项。2009年10月,应国务院、中央军委邀请,省民政厅通过综合打分层层筛选,杨位成从全省17个地市伤残军人、复退军人、军属对象和突出贡献个人中<br>脱颖而出,作为唯一代表参加了建国60周年国庆观礼活动。<br> <b> 本色永驻写担当</b><br> “作为一名在战场上九死一生的战士,和成千上万的英烈们相比,我是幸运的。作为农民的孩子,党和政府给了我许许多多的荣誉,我做点实事才心安理得!”杨位成朴实无华的话语却掷地有声。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入党时的忠贞誓言,用一辈子的“冲锋”向前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本色。<br> 在纪委做案件检查工作的10年里,杨位成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坚持党性原则,刚正不阿,带领案件检查室的工作人员先后查办案件60多起,处理科级干部11人,一般干部57人,最大程度的为国家和集体挽回了经济损失。 <br> 在水泥厂期间,不少项目合作方托关系向他送钱送物,都被杨位成拒绝了,杨位成坚持的信条是“做企业不能掺和任何渣滓”,他用忠诚担当践行了“守纪人”的良好形象。 生活中,杨位成对自己要求几近苛刻。作为一等革命伤残军人,他每年都有机会参加公费疗养,他却总以工作忙为借口推掉了。安装快四十年的义眼早已变形,杨位成却总是说“只要不影响生活,就别给组织添麻烦。”在大伙的眼中,杨位成就是复退军人们地地道道的“贴心人”。<br> 肉联厂工人徐有军系二等革命伤残军人,杨位成听闻他家庭困难屋顶漏雨,二话不说帮他修缮了房子;山亭粮所一等革命伤残军人、二等功臣高西林腿部致残,行走不便。杨位成就为他协调争取配备了推车,并给他解决部分车辆维护费用;今年4月3日,杨位成再次来到战友刘春响家,拿出自己2000元的抚恤金交到刘春响80岁的老父亲手中,代牺牲的战友表达了“孝心”。<br> “我如今虽然退休了,还能发挥余热为退役军人们讲讲政策、服服务,也算是不离老本行吧!”杨位成满怀欣慰地说道,“大儿子在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二儿子高中毕业后子承父业报名参军在格尔木当兵,都是在为祖国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