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蒙蒙探访宏村 散文82 章 晖

顺延

<p class="ql-block"><b>  水墨的四月,淡雅的江南,安徽的宏村正被绵绵不断的蒙蒙细雨所笼罩,但并不能阻挡我们探访大名鼎鼎的宏村之行,从黄山下山之后,稍作休息了一天后,便径直奔宏村而去。探访宏村,是我们这些人久藏胸中的夙愿。好在宏村离开我们也不是多远,历尽不到2个小时时辰,我们的旅游中巴就到达了宏村。</b></p> <p class="ql-block"><b>  顶着菲菲的小雨,我们都没有直接进村参观,而是大家聚在一起,极目远眺,仔细打量这个蜚声中外的古村落。烟雨蒙蒙中的这个古村落,有些与众不同,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雨中的宏村古建筑鳞次栉比,白墙、黛瓦、马头墙历历在目,古朴而沧桑,给人有一种穿越了时空的、朦朦胧胧的感觉。</b></p> <p class="ql-block"><b>  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宏村,宏村可说是盛名远扬,在旅游市场上,宏村占有很高的位置。宏村位于安徽省徽州六县之一的黟县东北部,整个村是依山伴水而建,村后以青山为屏障,地势高爽,可挡北面来风,既无山洪暴发冲击之危机,又有仰视山色泉声之乐。</b></p> <p class="ql-block"><b>  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有先建水系后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它有了水一样的灵性,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据导游介绍,宏村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等,地势较高,常常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如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b></p> <p class="ql-block"><b>  宏村的历史很悠久,是一个人杰地灵,钟灵毓秀的好地方,尤其是它整个村落的设计可谓是独具匠心,与众不同,别有风格,独具特色。据说,公元14世纪中叶,生活在皖南黟县的汪氏家族还在筚路篮缕,以启山林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因为居住的村庄屡次遭受火灾,几经搬迁,他们终于在雷冈山下,找到了一处与祖先遗言中相似的安居乐业之地:一汪永不干涸的清泉,东西两条河流环抱左右,在祖先的遗梦中,牛是富裕的象征,水是福泽子孙的保证。</b></p> <p class="ql-block"><b>  为此,家族的女头领胡重娘依据对祖先遗梦的解读,把新建的村庄规划为一个牛形村落:凿清泉以为池塘,引西溪水为补充,扩大为“月沼”,成为想象中的“牛胃”,通过二个出水口,建成纵横交织,长共1300余米的上水圳和下水圳,通向村子里的家家户户,水圳又被称为“牛肠”,水圳的水经过使用之后,全部汇聚到村南被称为“牛肚”的南湖。</b></p> <p class="ql-block"><b>  胡重娘等人的智慧并不止于此,他们建造的完整水系,并不仅仅是给村民提供便利,而且还是实践宗族观念流动的载体。居于中央的月沼,修建了村子里最重要的建筑汪家总祠乐叙堂,沿月沼建的那些高墙阔门的大宅是专供族中辈分最高,地位最显赫的人住的。</b></p> <p class="ql-block"><b>  道路阡陌沿水圳而延伸,次第相连的人家引圳中水入院,饮用、洗涤、灌溉,岂能不饮水思源?如此一来,水脉与血缘相通,分门别户与家族总祠相连,宏村人以特有的方式迎接了传说中神牛的到来,独特而紧密的聚集在一起,历经600多年的风雨,他们依旧保存着他们独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b></p> <p class="ql-block"><b> 这种典型的人、建筑、山水交相融合的“天人合一”,就像人在画中游,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几百年前,这里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宏村的旅游景点很多,如:南湖风光、南湖书院、月沼春晓、牛肠水圳、双溪映碧、亭前大树、雷岗夕照、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等。</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随着导游先参观了宏村南首的“南湖”。南湖建于明万历丁未年(1607年),至今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南湖是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所建,湖成大弓形,湖堤分上下层,上层宽4米,这里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位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湖面残荷摇曳,鸭群戏水,另有一番景致。由于蒙蒙细雨不断,犹如珍珠洒落湖面,噼里啪啦不停,看不到那种晴天碧日下,湖面水光潋滟,水天一色的美丽景象。</b></p> <p class="ql-block"><b>  南湖在历史上曾经大修过三次,1986年重建中堤,造“画桥”可东西划舟,情趣无穷。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还有人这样赞美道:“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 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 随着诗篇的伟颂,更增添了南湖风光情景交融的氛围。</b></p> <p class="ql-block"><b>  在宏村这个历史文化沉淀深厚的地方,至今存留许多堪称是民族的瑰宝,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这些宝贵的东西是民族的财富,是值得我们民族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其中许多老宅和殿堂值得我们去探访,我们第一个探访的是宏村大名鼎鼎的“承志堂”。承志堂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建于清末咸丰五年(1855年),是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b></p> <p class="ql-block"><b>  它是村中最大的建筑群,占地约2100平方米,内部有房屋60馀间,围绕着九个天井分别布置。正厅和后厅均为三间回廊式建筑,两侧是家塾厅和鱼塘厅,后院是一座花园。承志堂为H型民居。厅堂背向排列,前后厅均有天井,采光性能好,两侧为厢房,南侧为前院,北侧为厨房,厨房里还有一个小天井,东侧还有一座面西朝东的小偏厅和大花园。</b></p> <p class="ql-block"><b>  承志堂全宅有木柱136根,木柱和额枋间均有雕刻,造型富丽,工艺精湛,形象逼真,惟妙惟肖,题材有“渔樵耕读”、“三国演义戏文”、“百子闹元宵”、“郭子仪拜寿”和“唐肃宗宴客图”历史典故等。</b></p><p class="ql-block"><b> 敬德堂整幢建筑装饰简朴,屋柱为方形,是宏村明末清初民居的代表作,可以了解普通商人的生活情况和徽州明、清建筑的格局。</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还去了著名的“敬德堂”参观,“敬德堂”的“敬”与积累的“积”读音相近,它反映主人希望自己的后人能积德行善。主人喜好种植花草盆景,在正屋前留有充裕的地方,并在院子左边放置一间木制小房,相当于温室,冬季时把盆景放在房内。</b></p> <p class="ql-block"><b>  敬德堂的门楼很有特色,门楼上雕刻的图案就有很多象征意义。</b></p><p class="ql-block"><b> 要知道,徽州人十分重视门楼的修建,有“千金门楼,四两屋”之说,古人宁可花去千两黄金用来修建门楼,仅仅花费四两用来建房子,听起来有些夸张,但可以反映出门楼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在门楼的楼角处有雕刻有鳌鱼,龙头鱼尾,这表示房屋的主人希望自己的子孙能独占鳌头。</b></p> <p class="ql-block"><b>  鳌鱼的下方是梅兰竹菊四喜图,梅、兰、竹、菊四君子代表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洁的品质,四只喜鹊则为喜庆吉祥。喜鹊登梅图,取喜上眉梢之意。东鹿、西马图,“鹿”是福禄“禄”的谐音,希望后人能够丰衣足食,生活充裕,“马”则反映能在事业上飞黄腾达之意。门楼最下层左右两下角的吉祥水兽图,形为滚滚的波涛之中,两只鲫鱼在艰难的跃出水面,鲫鱼跳龙门,即希望能在官场上有一席之地,可谓寓意深刻。</b></p> <p class="ql-block"><b>  在屋内正厅东西两侧各有六扇莲花门,中间拦板上雕刻有蝙蝠,而且都是五只,称之为“五蝠奉寿、万福万行”之意。东西厢房是主人休息的卧房,厢房窗子上楼空雕刻铜钱图案,窗下栏板上雕刻的万字图案,意为多财多福。</b></p> <p class="ql-block"><b>  敬德堂所采用的是自然天井通风、采光,在天井下方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根木头,这里是有个讲究的,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阳光直射在家中十分炎热,于是,主人就在木条上穿上铁环,挂上布帘,挡住强烈的阳光。厅前赫然挂有一幅楹联,上写:“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b></p> <p class="ql-block"><b>  宏村的“南湖书院”也是有个久仰大名的景点,不可不去。南湖书院位于南湖的北畔,原是明末兴建的六座私塾,称“倚湖六院”,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合并重建为“以文家塾”,又名“南湖书院”。重建后的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等六部分组成,粉墙黛瓦,碧水蓝天,环境十分优雅。乐叙堂是汪氏的宗祠,位于月沼北畔的正中,是村中现存唯一的明代建筑,木雕雕饰极其精美。</b></p> <p class="ql-block"><b>  宏村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现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就有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为世所罕见。1997年10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专程来宏村参观,他对这里的古建筑和古水系设施等评价极高,并在承志堂内挥笔题词:“黟县宏村古建筑物是国家的瑰宝”。</b></p> <p class="ql-block"><b>  1999年,国家建设部、文物管理局等有关单位组成专家评委会对宏村进行实地考察,全面通过了《宏村保护与发展规划》;2000年11月30日,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1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12月30日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2003年3月加入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b></p> <p class="ql-block"><b> 2003年7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4A景区;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03年12月被评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国家首批12个历史文化名村之一);2011年5月,被正式评为国家级5A景区;2013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评选出“中国最美的五大水乡”,安徽宏村位列其中。</b></p> <p class="ql-block"><b>  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到了要向宏村告别的时候,走到村口,我们见到了那两棵十分著名的老古树,这是两棵有着非凡意义的老古树,它们有500年的树龄。这两棵大树,一棵叫枫杨树,当地叫红杨树;另外一棵叫银杏树,当地叫白果树。北侧的红杨树高19米,围6米,需4—5个人才能合抱,树冠形状像一把巨伞,把这村口数亩地笼罩在绿荫之中。</b></p> <p class="ql-block"><b>  南侧的白果树高20米,形如利剑,直刺天空,因为银杏是世界上稀有的树种,而这棵银杏又有500岁,所以大家把这棵银杏称为村口“瑰宝”。这两棵大树是这牛形村的“牛角”,宏村的“风水树”,也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按照宏村过去的风俗,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要绕着红杨树转个大圈,这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红福齐天;高寿老翁辞世办丧事,要抬着寿棺绕着白果树转个大圈,寓示着子孙满堂,高福高寿。</b></p> <p class="ql-block"><b>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不可能对宏村的所有景点都一一进行造访,只能够惜别,多多少少有些遗憾,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