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洛一高学生会干部赴新安县青要山镇暑期社会实践圆满进行。在校领导的统筹布置下,经过县里领导、镇里领导协调安排,各位村支书、驻村第一书记们大力接洽支持以及家长们的通力配合,政教处各位老师分工协作圆满完成本次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p><p class="ql-block"> 洛阳一高在办让洛阳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同时,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办学规律、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p><p class="ql-block"><br></p> 第一站:袁山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中共豫西公校(组长:吕佳怡 董怡雯)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洛阳一高师生驱车前往了袁山村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豫西公校。村支部委员李克瑞同志热情接待了我们,并联系了村里的老同志袁志坤老先生为我们讲解,只为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豫西公校的革命故事。</div><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烈日炎炎,瞩望历史,75岁的“讲解员”袁志坤老同志。</h3> <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袁志坤老同志讲解时非常尽职尽责,为我们准备了介绍材料。从他的口中,我们得知,豫西公校旧址的原建筑是五虎庙,后改为关帝庙,奶奶庙和龙王庙。在抗日战争中,袁山村曾是新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也是陈谢大军解放洛阳司令部驻地。我党为培养革命干部,在袁山村建立了豫西公校。</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 老同志也热心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学校里空旷的石台原来曾是戏台。这些都是我们从旧址的介绍和冷冰冰的文字中不能得到的,只有探访了村里真切的风土人情,才能充分了解旧址的一点一滴。</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中共豫西公校的师生</h3> 第二站:洛阳一高脱贫攻坚定点帮扶村——青要山镇二峪村(组长:张瑾轩 谢煜姮)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到达脱贫攻坚洛一高定点帮扶村二峪村</h3> 活动一:入户慰问。二峪村老会计、老党员带领大家入户慰问已脱贫户白世春。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就是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020年,二峪村贫困户已经全部脱贫。 活动二:参观大队部,学习农村工作“4加2”工作法。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政教处刘老师为二峪村老村长李作智同志送纪念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生干部代表张瑾轩为老党员李景光同志送纪念品</h3> <p class="ql-block"> 二峪村的扶贫方式为“易地搬迁扶贫”,老党员告诉我们村里的扶贫政策为“两不愁,三保障”。</p><p class="ql-block"> “两不愁”为解决吃、穿问题。吃要让村民不仅要吃粗粮还要吃细粮;穿要让村民不仅夏天要有换洗的衣物,而且冬天要有棉衣穿。</p><p class="ql-block"> “三保障”为看病有保障、住房安全饮水有保障、教育有保障。在看病方面,村民们现在都有了医疗保险,生活比以前更加有了保障;国家投资给贫困户盖房子。</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二峪村水、电、路、网、教育等配套设施完善,通了班车,还建有文化广场,电商快递服务也送进了村里。村民们,直说党的政策好,洛一高帮扶的好!</p> 活动三:团队拓展训练——三人两足快乐奔跑! 团队拓展活动:人员:一共4组 每组4~6人参赛 两名裁判员。规则:交叉淘汰制,时间:12:30~13:00。<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活动组长在认真的指导队友们练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带队两位老师也被安排到了小组竞赛当中</h3> 感悟:在拓展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干部的协作能力,组员共同喊出“一二 一二”的口号,团结一致,共同进退,不懈练习,无论胜利或失败都坚持完成比赛。就像平时的学生会工作一样,各个部门不仅需要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同时也要帮助其它需要帮助的部门,使学生会这个大家庭更团结紧密,更加蓬勃向上。练习的时间在正午,没有成荫的绿树,阳光将组员们晒的汗流浃背。初次尝试游戏,陌生为每一次的迈步带来严重的阻碍,脚踝被绳子勒的寸步难行,但是组员们仍然没有被困难所击溃,在反反复复的练习中,一次次加快速度,变换队形,最后以他们最好的面貌展现在比赛中。我想这就是我们应有的拼搏精神,我们也应该将这种精神发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自强不息。 第三站:洛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甘泉村(组长:肖烨) 到达新安县北冶镇甘泉村,参观宋代、元代瓷窑遗址,听村党支部邱书记讲瓷窑发展历史、现状,了解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学习历史、走进社会。<br> 在邱书记带领下,我们参观了投资一个多亿正在建设的甘泉村瓷窑遗址景区。进入景区后,由于尚未修建完工,在经过了一些泥泞后才步入正道。在泥泞的路上,我们发现了许多碎瓷片,许多用陶瓷和砖头改成的建筑遗址,在邱支书的细心讲解下,我们才了解并相信这些碎瓷碎瓦竟然有上千年的历史。这里的泥土不渗水,不能长庄稼,但却是烧瓷的好材料。最后我们看到了长三百多米、高几十米的一座瓷山,它是成千上百年来烧制失败的瓷片所堆积而成的。如今,由于环境保护和市场等问题,烧瓷业已经步入末路,但智慧的甘泉村村民们却利用他们特有的文化古韵来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建立了当地的博物馆等设施。<br> 在这次活动考察中,同学们认识到了不能拘泥于课本,要结合实际、探索新路、实践社会才能够提升自己并更好的服务于人民。大家也相信,在甘泉村党员干部的带领与甘泉村村民的不懈努力下,甘泉村的面貌必将为之一新,甘泉村的人民必将过上更好的生活!<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邱书记为大家讲解瓷窑产品烧制过程,排风原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邱书记带领大家逐个参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甘泉村支部邱书记为同学们细心讲解</h3> 千年窑火,延绵不息,经过数十道工序精雕细琢的瓷坯,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就像一只丑小鸭行将达化一只美天鹅。大家搬起这些曾经在瓷窑炉火中锤炼的瓦片,感受一下千年历史的温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感受乡村振兴,共祝祖国美好!</h3> 第四站:青要山镇(组长:邱子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午13:30,回到青要山镇上,午餐,捞面条配汽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结束了上午的参观,我们去到镇上亚细亚饭店吃午餐。于主任热情的招呼我们吃饭,同学们迅速找到位置就坐,由后勤组长为我们点餐。同学们和老师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说说笑笑、玩玩乐乐别提有多高兴了。一路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我们保驾护航的司机师傅也和我们一同参与这场盛会。餐桌上,曹老师还给我们讲了脱贫攻坚战中的生活小故事。曹老师说:“基层工作责任重大,任务多,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工作千头万绪,但哪一个都不能马虎。有时候忙碌的没时间做饭,就提前在电饭煲里压上米饭,待饿的时候,炒个包菜,就着蒜瓣,就是一顿啦。洛一高的饭菜那么好吃,大家身在福中要知福。”听后,同学们陷入了沉思,并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不再浪费。同桌的女生真的吃不下了,于是曹老师提出大家一起帮她吃完的建议。此话一出,众人纷纷表示赞同,最终,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们第一次“团体性光盘”,没有任何浪费。每一种食物,都经过了汗水才可以换来。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的行为。从今以后,我要尽量做到不浪费,坚持“光盘行动”! </p><p class="ql-block"><br></p> 第五站:黄北岭村(组长:王乔铂捷 高子涵) 下午三时,到达黄北岭村。正是艳阳时,红旗高飘,白云掠过,太阳炙烤的土地将屋檐下的阴影逼短。市派驻村第一书记孙浩阳书记和支书姜广玉书记已早早地从屋里出来,他们向我们介绍黄北岭村的基本情况,带领我们深入了解那些在课本中仅仅以一张图片或一句话存在的事物。烈阳虽照得人睁不开眼睛,可也把炽热化为孙书记和姜书记的热情。 市人社局驻村书记孙浩洋书记热情洋溢的给同学们讲脱贫攻坚战故事,讲第一书记的责任与担当,他真情的说:热烈欢迎洛一高学生会、德育老师到村研学!<br> 同学们青春洋溢的脸庞,坚定自信的目光,瞬间让我想起百年党庆天安门广场上回荡“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严承诺。相信祖国能有如此之多的优秀未来,必将繁荣昌盛,必定实现新百年的征程目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党建扶贫项目——青要山镇黄北岭村养牛基地</h3> 姜书记带领大家参观养殖车间。牛场所养牛大多西门塔尔牛,其毛色黄白相间,其中有杂交牛呈纯白毛发,共有200头左右,牛大多 为母牛 ,最重牛1吨多,四五百斤的时候卖,多买小牛糕,每头最多可卖约14000元。养牛饲料由人工配置,买原料自行搭配以降低成本,一天喂早晚两次。牛粪的处理方式是循环生态,先将牛引出牛棚,用大型铁锹将牛粪推成堆,运至田地以发酵沼气,其剩余渣用作肥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近距离的接触“牛魔王”,养殖车间最重的牛,1吨多重。</h3> 参观完养牛场后,孙书记体贴地邀请我们,进入已将空调打开的会议室休息,在舒爽的房间中,我们送上礼物——由我校高级教师党办专员杜秋凤老师写的一副药书法字:打造美丽乡村,建设和谐家园,送给孙书记。 第六站:水果采摘,感受小沟村新农业发展。(陈帅澎) <br> 下午4:10,我们来到青要山镇小沟村,这里是国家政策扶植的乡村旅游项目,助力乡村振兴。<br> 这里的水果采摘园引进了美国蛇李等品种的水果,供游客采摘,这里的村民曾是贫困户,现在靠着乡村旅游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br> 这些贫困户能够成功脱贫摘帽,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积极出台惠民政策,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不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着红旗指引的方向,前进!前进!</h3> 太阳高照,阳光遍洒,和煦的光透过树叶洒在黑亮亮的果子上。空气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果香。脚下踩着湿软的泥土,用手拨开一枝枝绿叶,一串串硕大的果实映入眼帘。我们一边抬头仰望着这些老百姓们辛苦劳动出来的果实一边听着于主任给我们耐心的介绍果林的收入支出状况以及果实成熟样貌,心中由衷的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显著成效,只有提高果子产量,实行“精品计划”,在种植采摘环节把好关,才能在销售过程中提高果子质量的口碑,从而推动整个村子的经济繁荣发展。而且他还亲自去采摘一些果子,和我们一起分享。这无不让我们感受到驻村扶贫干部们的热情和亲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你脚上有多少泥土,就对老百姓有多少深情。”他们就在真实诠释着这一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硕果累累</h3> 第七站:青要山镇民俗文化景点——青要谷(组长:周文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集合,修整,总结,交流。</h3> 经历了一天的党史学习和果园采摘后,我们都精疲力尽大汗淋漓。于是,我们在绿荫遮蔽的戏水河边休整,并由曹老师组织各个组长发表对一天研学的看法及总结,突然我们听见一声轻呼,慌忙转身查看,却见原本干涸的戏水河流出了一泓清泉,指尖轻触眼前不过20公分的小河,冰凉的触感令人倍感振奋,我们迫不及待的将手臂全部伸入河中,感受着烈日下最美好的清凉,所有疲惫一扫而空,脸上都弥漫着愉悦笑容……<br> 真的没想到 ,研学的我们,不仅获得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工作人员竟然还专门为我们放了这泉水,由衷的感谢 !<br> 洛一高现任驻二峪村第一书记、高级政治教师郭龙伟老师给同学们送上殷切的祝福!向大家宣传了夏季防溺水知识与自救技巧,向大家介绍了三个体: 党,国家,人民,而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将其相连起来,进一步对党和国家在乡村振兴 减小贫富差距方面的政策做了更详细的介绍。对同学们提出了建议:提早规划人生,早日树立人生目标, 持续为人生理想奋斗,将个人价值在为社会为国家奉献的过程中得以实现。<br><br> “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洛一高学生会干部赴新安县青要山镇暑期社会实践顺利结束。同学们共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中共豫西公校旧址袁山村,河南省古村落乡村振兴示范村甘泉村,洛一高定点帮扶二峪村,脱贫攻坚模范村黄北岭村,沟域文化乡村文旅示范村小沟村。从历史文化传承、红色革命教育、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参观实践,圆满完成实践任务。参加本次实践活动的同学们,不仅有才华,而且很勤快,有活抢着干。活动中,大家服从安排,遵守纪律,互相帮助,同甘共苦,完整的展现了洛阳一高学生干部们的优良素质。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在这个新的时代,新的百年,一定要努力学习,顽强拼搏,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学好本领,建设祖国,为广大人民谋福利!同心向党,奔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