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2021年版)

邱建华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似水流年</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82年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了浙江省政府外事办公室,自己也觉得比较幸运和满意。后来听说有一件事可能对我被省外办选中有些关系,就是当时省外办希望找一个语言好又会拍照的人,记得我在杭大时已经比较会拍照了,曾经在一次学校的摄影比赛中得过一个二等奖。在班级搞活动时也会给<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大家拍拍照。</span></h3> <h3>看来有时候某个爱好会在生活之路中起一些作用。</h3> <h3>到了省外办,我的摄影爱好没有马上发挥作用,用的还是英语,83年第一次作为翻译随中国对外友协出访美国。以后几乎每年2、3次,到访了几十个国家。也参与接待了很多来访的代表团。记得人数最多的是1993年11月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带领的代表团,有300多人,分乘3架专机抵达,分住3个宾馆,我当时即担任总联络,落实安排各项具体工作,晚上只睡2-3个小时,又任翻译,承担了省委书记李泽民会见李光耀及李光耀会见记者的翻译工作。</h3> <p class="ql-block">给李光耀当翻译</p> <h3>这估计是在英国留学时产生的后果。1990年我经单位推荐考取了英国外交部的奖学金,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政治和国际关系系读了一年的研究生课程,和当年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徐亚男是同学,她也是杭大毕业的,在学业上对我帮助颇多。那时候奖学金每月也有300多镑,除去房租100多镑,应付日常没有问题,但为了省下钱来到欧洲其他国家旅游,平时还是相当节约的,都是自己买菜烧饭。开始都吃在英国比较便宜的鸡翅膀什么的,后来实在不想吃了才开始买些猪肉。英国的蔬菜品种少且贵,不敢放开吃。这样才省下钱来买了一套尼康相机并利用假期一个人背包旅行,乘火车去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南斯拉夫、希腊、意大利等7国。</h3> <h3>印象更深的是参与了接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来访。<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93年4月10日,尼克松作为美国前总统访问杭州。这是他第三次来杭州。第一次是1972年2月,在那个“改变世界的一周”中,尼克松作为美国总统访问北京后到访杭州,在西湖国宾馆的八角亭里,与周恩来最后谈妥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打开了中国开放的大门和中美关系的新篇章。1982年9月,尼克松第二次访问杭州,我那时刚到省外办,没有参加。而这最后一次来访,我得到消息后就主动向领导要求参于接待,主要想拍些照片,领导很宽厚地同意了,所以才有了这些影像:</span></h3> <h3>我请尼克松停了一下给他拍个特写</h3> <h3>回到当年商谈《中美联合公报》的地方</h3> <h3>签名留念</h3> <h3>在当年毛主席住过的西湖国宾馆</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感觉到,对尼克松而言,这是一次怀旧之旅。80高龄的他在经历了种种跌宕起伏后,再次游历在这片曾见证他人生高峰的土地时,必定是思绪万千。在游湖期间,尼克松有时候会一个人陷入沉思。在经过一些有名的风景点时,我们的主任会进行介绍,我就在旁翻译一下。这时的前总统,让人感到很随和、慈祥。知道尼克松喜欢毛主席的诗词,我还请他在我事先准备好的英文版上签名,他欣然答应。</h3> <h3>邱建华:致以最美好的祝愿!</h3><h3>理查德·尼克松,1993年4月11日</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我和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也有过一次交集。1971年7月作为尼克松总统特使访华,为中美关系大门的开启作出了历史性贡献。1972年2月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在杭州与周恩来总理在西湖国宾馆八角亭最后草签了著名的《中美联合公报》。1996年4月,他再次来访杭州,我也参加了接待,在开始也是拍照为主,在游湖时我和基辛格闲聊,说我在英国留学时看过他的不少著作,并拿出我当时在英国写的有关国际关系的毕业论文请他签名留念。他饶有兴趣地翻看了起来,并欣然签了名。当天下午领导告诉我,晚上万学远省长与基辛格的会见由我来为基辛格翻译,说是基辛格本人要求的,他本来是带来一个女翻译的,让我替换她是因为基辛格觉得还是男的声音好听。我感到可能是他了解到我是专业学国际关系的,与他要谈的内容更对路些。应该说,我那天也很好地完成了翻译任务。于我,这确实是一次难忘的经历。</h3> <h3>在八角亭回忆当年</h3> <p class="ql-block">与基辛格交谈</p> <h3>在毛主席的书房留影</h3> <h3>在三潭印月</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在西湖国宾馆一号楼,毛主席住的会客厅里给</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基辛格当翻译。</span></h3> <h3>另一次难忘经历是2003年11月被选中参加浙江省人大代表团(7人)访问德国、意大利、爱尔兰,团长是时任浙江省人大主任习近平总书记,这是他到浙江后第一次出访。我的任务是对外联络、翻译、摄影、后勤等。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习对外讲话几乎从不念稿,尽管我事先会起草一个文稿给领导参考,但他总是会把内容转为自己的语言。这是我遇到的最厉害的领导了。</h3><h3>2008年我转为外事新闻摄影,毕竟这还能留点东西下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