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边的知青故事(15)----赴农场五十年联谊会背景图草案征询意见 《我身边的知青故事》系列<br>1、《那一天》(7月5日)--马三林<br>2、《在一起》(7月7日)--马三林<br>3、《沈克思的两个创意》(7月10日)--刘建民<br>4、《克思,模子》(7月10日)--马三林<br>5、《农友情相互牵挂》(7月10日)--吴金山<br>6、《沃土》(7月11日)---马三林<br>7、《五十年农友情续写新故事》(7月12日)--刘建民<br>8、《跨越半个世纪的纪念(部分老照片回放)》(7月13日)--马三林、刘建民<br>9、《三遇魏才根》(7月16日)---崔钊<br>10、《感谢有你》(7月17日)---胡钟妹<br>11、《农场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地方》(7月17 日)--奚爱珍<br>12、《泥城印象》(7月18日)--马三林<br>13、《一次泥城挤车回上海的难忘经历》(7月19日)--张忆军<br>14、《怀念农友王世平》(7月20日)--胡钟妹等<br>15、《赴农场五十年联谊会背景图草案征询意见》(7月21日)--志愿者小组 自7月5日发出《共忆知青岁月,放飞纯真梦想》----纪念70届赴农场50周年联谊会邀请函以来,已有200多人报名参加。本次活动志愿者小组感谢农友们的积极响应!感谢后援团精心组织!感谢志愿者辛勤工作! (背景方案1) 这里展示的六个会场背景图草案,纯属“菜鸟”习作。意在抛砖引玉,供大家评头论足,欢迎发表改进意见和建议,欢迎美工、电脑高手指点、帮助完善。也可以另起炉灶,提出其他新的方案(图片)。 (背景方案2) 为方便大家“评头论足”,这里作些简要说明。方案2图案比方案1的左上角多了一个“五七桥闸”(作了虚化处理,但“五七桥”三字仍清晰可见)。近处照相(摄影)机镜头由近及远,现代化建设(成果)与我们五十年历史相联系。<div><br></div><div> 个别征询意见时,有农友建议“五七桥”换成“水塔”。每个连队的“水塔”与农友日夜相处,更加熟悉(方案3)。<br><div><br></div><div> 方案2、3 左上角“五七桥闸”、“水塔”是加上去的,虽然可以看成与右上角图案左右呼应,但是否合适?</div><div> 方案1,整体性强,比较简洁,但少了点历史沉淀和市郊农场的地域性感觉。</div></div> (背景方案3) <div> 个别征询意见时,还有农友认为方案3看不清楚。有的认为适当“虚化处理”,似隐似现,有时代沧桑感;有的认为不作“虚化处理”,有房子、电杆映衬,更有亲切感。(方案4)</div><div><br></div> (背景方案4) <br> 还有农友提出“1971.10.17—2021.1017”中间连线(方案5)和虚化部分面积占1/3的建议(方案6)。<br><br> 六个方案一并提交给大家讨论。<br> (背景方案5) 从文案看,首先是突出主题:纪念70届赴农场五十周年联谊会。1971-10-17到2021-10-17,整整五十年。<br><br><div> 其次诚邀全体农友参加,分享喜庆。许多农友说得好,这不仅是70届赴农场五十周年的庆典,更是全体农友的盛典。共同的知青经历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我们追寻已逝青春岁月的重要载体。“共忆知青岁月,放飞纯真梦想”试图表达这层意思。</div> (背景方案6) <div><div> 欢迎农友们踊跃参与!贡献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在本美篇尾部评论区和各个农友微信群发表,也可通过私信等方式联系。(征集意见、建议截止时间:2021年7月31日)</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