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虚此行甘南游

柳一飞

<p class="ql-block">之前我自驾游已经去过了甘肃兰州以北的地方,包括武威的雷台张掖的七彩丹霞嘉峪关以及更西边的敦煌莫高窟等等,似乎单单落下甘南这一带了,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机会似乎是说来就来了。</p> <p class="ql-block">2021.6.26忽然看到我摄影圈的朋友发信息说:30日有一班去甘南游的无购物旅游车,包括了天水的麦积山。而四大石窟我已然游了其它三窟,独独少了这麦积山,两处都是我喜欢的,所谓苍天眷顾吧。</p> <p class="ql-block">赶紧找个伴儿,一联系,朋友愿意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样我们就赶上了这一班去甘南游的只有39座的豪华旅游车了,虽然是长途车,虽然是在距离我们170多公里的邯郸出发,我们需要提前一天到达,认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心里想的是,所谓的甘南也不会比北边强太多吧,印象中的甘肃多半就是丝绸之路上更多的荒凉与寂寞,当然会有惊喜出现,犹如曾经游历过的甘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期待眼见为实的感觉吧。</p> <p class="ql-block">正如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阐述的那样“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深以为然。</p> <p class="ql-block">因为这一趟下来的感觉:一个字——爽!两个字:很爽!!三个字:非常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每天的美景都在你的意料之中与意料之外扑面而来。另外还有就是天公作美,几天下来基本上都是大晴天,尤其是到了郎木寺镇的时候,人家说这里已经下了21天的雨了,你们来了竟然是阳光灿烂,你们是一些什么人啊!竟然得到了老天爷如此的眷顾,可见我们这一行人的人品之好!</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经过将近1000km历经12个小时的长途旅行,晚上我们赶到了此行的第一站——麦积山(门票80元,65岁以上免费。注:所有证件在这次旅游当中都不好使。另外,由于需要,大部分塑像都被丝网保护了,拍照不易)。</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石窟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始建于384-417年,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子景区180多个景点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价值,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和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8年9月16日起,麦积山石窟景区试行实名制购票,其中窟区每日限售6400张门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刚到的时候下了一点点雨。不便的同时却令人欣喜的看到了可遇不可求的云雨麦积山,算是给我们此行的第一个惊喜吧。</p> <p class="ql-block">石窟始建于后秦(384年~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后又有所发展。西魏文帝元宝炬皇后乙弗氏(乙弗皇后)死后,在这里开凿麦积崖为龛而埋葬。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间(561年~572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为亡父建造七佛阁。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在麦积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后经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断的开凿扩建,遂成为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约在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时候,因为发生了强烈的地震,麦积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塌毁,窟群分为东、西崖两个部分。</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这座崖阁是北魏晚期建筑的,是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千佛廊长32米,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崖聚集着万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价值的洞窟。万佛堂又叫“碑洞”,跨进门,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双目微合,双手作接引之姿。窟内现存泥塑30多件。前壁的左上侧留有影塑的千佛千余身。窟龛中有许多制作精巧的弥勒、沙弥、供养人的雕塑。天堂洞是两崖上最高的石窟,窟内全是大型的石刻造像,中间一尊,高1.95米,左右两尊,高1.28米,每尊像约有二、三吨重。</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6米,小的仅有1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艺术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审美取向。北魏造像秀骨清俊,睿智的微笑,暗含着对恐怖现实的蔑视,对人生荣辱的淡忘和超脱世俗之后的潇洒与轻松;西魏、北周造像的温婉和淳厚,沉醉于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对佛国世界的向往;隋唐造像丰满细腻;宋代造像衣纹写实,面貌庄重。麦积山艺术以泥塑见长。艺术家们扬弃了以往那种斤斤计较的细部讲究,而把感染力提到了统率一切的高度,神情动人,富有生活气息。从麦积山各时代造像可窥见当时艺匠们突破佛教的清规戒律,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主要素材,加以艺术的夸张、想象、概括、提炼而创作出来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宗教人物:佛、菩萨、弟子、供养人等形象。第121窟中窃窃私语的佛弟子,第123窟中童男、童女所表现的虔诚,不是苦行者的虔诚,而是在时代思潮影响下的童稚般的真诚和愉悦。所以,麦积山塑像受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其表现了当地的人与情,使佛教造像好像在生活中似曾相识,使人感觉佛国世界的可亲可爱,从而虔诚信奉。</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也曾是“有龛皆是佛、无壁不飞天”,但由于多雨潮湿,壁画大多剥落,但仍保留北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涅槃变、地狱变及睒子本生、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本生故事、壁画中描绘的城池、殿宇、车骑和衣冠服饰多具有汉文化特色,反映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尤其是飞天,多彩多姿更具特色,有泥塑、雕刻、绘画以及薄肉塑四种形式的飞天。虽然飞天的故乡在印度,但麦积山的飞天却是中外文化共同孕育的艺术结晶,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神仙融合而成的中国文化的飞天。她没有翅膀,没有羽毛,她是借助云彩而不依靠云彩,只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凌空翱翔的美丽少女,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最具天才的杰作。同时,在壁画、雕塑中也同样反映舞蹈、乐器、为研究国古代音乐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密如蜂房”,栈道“凌空飞架”,层层相叠,其惊险陡峻为世罕见,形成一个宏伟壮观的立体建筑群。其仿木殿堂式石雕崖阁独具特色,雄浑壮丽。洞窟多为佛殿式而无中心柱窟,明显带有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群中最宏伟,最壮丽的一座建筑是第四窟上七佛龛,又称“散花楼”,位于东崖大佛上方,距地面经约八十米,为七间八柱庑殿式结构,高约九米,面阔三十米,进深八米,分前廊后室两部分。立柱为八棱大柱,覆莲瓣形柱础,建筑构件无不精雕细琢,体现了北周时期建筑技术的日臻成熟。后室由并列七个四角攒尖式帐形龛组成,帐幔层层重叠,龛内柱、梁等建筑构件均以浮雕表现。因而,麦积山第四窟的建筑是全国各石窟中最大的一座摹仿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洞窟,是研究北朝木构建筑的重要资料,真正如实地表现了南北朝后期已经中国化了的佛殿的外部和内部面貌,在石窟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麦积山石窟约自十六国后秦时期创建,历经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历时一千六百余年,都有不断开凿和修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洞窟现有编号194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感觉甘肃的麦积山与山西的悬空寺似有一拼。</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参观完麦积山后,在一路蓝天白云和成群牛羊与连绵起伏的青青草和淡淡花的伴随下,我们赶往450km外——甘南游的第二个景点:海拔3200m的拉卜楞寺(上图为大经堂)。</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参观拉卜楞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思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一般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思为活佛大师的府邸。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被世界誉为“世界藏学府”。鼎盛时期,僧侣达到4000余人,1980年对外开放旅游。2018中国西北旅游营销大会暨旅游装备展上,入围“神奇西北100景”榜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2年被中国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主是第六世嘉木样呼图克图,其他领导人包括八大堪布、四大赛赤。拉卜楞寺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保留有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整个寺庙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的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佛殿,是位于大经堂旁的下续部学院的佛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观这里的外围免费,可以拍照。参观各殿包括有喇嘛讲解门票40,内部不允许拍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的温度比我们那里低了不少,另外不知道别人,我是有一些高原反应的——没劲走路比较费劲儿,不想吃东西,不过不影响参观。</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康熙赐的大匾,经允许后拍了一张,如果不经允许后果会很严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形成了一组具有藏族特色的宏伟建筑群,房屋不下万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宗教体制的组成以闻思、医药、时轮、吉金刚、上续部及下续部六大学院为主,在全蒙藏地区的寺院中建制最为健全。闻思学院是其中心,又称大经堂,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十余亩,为藏式和古宫殿式的混合结构,顶上有鎏金铜瓦、铜山羊和法轮、幡幢、宝瓶等装饰物。它以显宗为主,着重研习印度佛学家所著的五部大论(《释量论》、《般若论》、《中观论》、《具舍论》、《戒律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寺所有梵宇,均以当地的石、木、土、茴麻为建筑材料,绝少使用金属。整体建筑下宽上窄,近似梯形,外石内木,有“外不见木,内不见石”之谚。各庙宇依其不同的功能和等级,分别涂以红、黄、白等土质颜料,阳台房檐挂有彩布帐帘,大中型建筑物顶部及墙壁四面置布铜质鎏金的法轮、阴阳兽、宝瓶、幡幢、金顶、雄狮。部分殿堂还融合和吸收汉人建筑成就,增盖宫殿式屋顶,上覆鎏金铜瓦或绿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内珍藏的民族文物和佛教艺术品共计1万余件。各殿堂内高8米以上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的大佛就有十六尊。各种质地多样的中小型佛、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寺内还珍藏有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和其它生活用品,又有帝王册封和赠赐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p> <p class="ql-block">全寺共有六大经堂,最大的是闻思学院经堂,又称大经堂,是“磋钦措兑”会议的场所,为全寺之中枢。一世嘉木样初建时,只有80根柱子,1772年二世嘉木样扩建为140根柱子,可容纳3000僧人诵经。1946年,五世嘉木样又建了前殿院,至此,大经堂成为有前殿楼、前庭院、正殿和后殿共数百间房屋,占地10余亩的全寺最宏伟的建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前殿楼为大屋顶式建筑,顶脊有宝瓶、法轮等饰物,楼上供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之像,楼上前廊设有嘉木样大师、四大赛赤、八大堪布等活佛们每年正月和七月法会观会时的坐席,楼下前廊为本院僧官逢法会时的座位。前庭院是本院学僧辩经及法会辩经考取学位的场所,有廊房32间。大经堂正殿东西14间,南北11间。正殿内悬乾隆皇帝御赐“慧觉寺”匾额,内设嘉木样和总法台的座位及僧人诵经坐垫,供有释迦牟尼、宗喀巴、二胜六庄严、历世嘉木样塑像,悬挂着精美的刺绣佛像及幢幡宝盖等,显得十分华丽,且藏有《甘珠尔》等经典。后殿正中,供奉着馏金弥勒大铜像,后殿左侧供奉着历 世嘉木样大师的舍利灵塔,及蒙古河南亲王夫妇和其他活佛的舍利灵塔,共14座,右侧为本寺护法神殿。正殿之西为大厨房,内有大铜锅4口,大铁锅1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经堂不幸于1985年4月7日被火烧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 年7月设计,1986年6月再次破土动工,1987年完成了主体工程。新建大经堂不但保持了原来的式样和风格,还采用了先进技术和材料。</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酥油花产品,是唯一可以拍照的大殿。</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下设六大学院,其中一个显密学院,五个密宗学院。分别为闻思学院(属于显宗)、时轮学院、医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续部下院。拉卜楞寺将一年划分为九个学期(四年大学期、二年中学期、三年小学期)。大学期,每学期为一月;中学期,每学期为二十天;小学期,每学期为十五天。</p> 拉卜楞寺的属寺总称108寺,实际不止此数,其中甘肃境内有66寺,青海境内6寺,四川境内21寺,内蒙古境内7寺,西藏境内5寺,山西1寺,北京1寺。<div><br>这些寺院都是拉卜楞寺的子寺,但它们与拉卜楞关系之密切程度不同,基本上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政教两权统属拉卜楞寺院管理,并由拉卜楞寺院派“更察布”(代表)、“吉哇”、法台管理该寺及所属部落的一切政教事务;第二种教权属于拉卜楞寺管理,由拉卜楞寺派法台或经师、僧官、更察布,只管理教务,不管政务;第三种在宗教上有着密切关系,但拉卜楞寺不直接管理其政教事务。</div><div><br></div><div>据说,这里的藏餐很有特色,可惜我们没有时间品尝。 </div>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最外围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周长有3公里多。由2000多个大大小小的转经筒组成,转经筒大的有一人多高需2、3个人合围才能保住,小的周长则只有1米左右。沿着长廊徒步,依次转动这些转经筒,需要1个多小时才能走完一圈。</p> <p class="ql-block">转经筒又称玛尼经筒,持颂六字真言越多,对佛越虔诚,可脱轮回之苦。因此人们制作玛尼经筒,把“六字大明咒”经卷装于经筒内,用手摇转,每转一圈就相当于念颂经文一次,反复旋转则代表无尽的咏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少年来,这转经筒就在生死轮回中、在嗡嘛呢叭咪吽的六字真言中、在那些虔诚的信徒沾满酥油的手的拨动下,一圈圈的转动着,承载着佛祖与藏民之间的沟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感觉这里是一个与西藏没有任何区别的地方。建议有想去西藏又担心高反或者其它状况的朋友,可以考虑把这里作为备用或者代替的地方,以满足自己“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今生与你相见”的祈盼,包括环境包括寺庙包括内容包括喇嘛包括山口飘扬着的经幡包括五体投地般的朝拜等等,但高反的程度却轻多了。当然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等等实体建筑是没有的。</span></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拉卜楞寺之后,我们赶往14km外的下一站——美丽的而且还是免费的海拔3000m的桑科草原。当然前提是天要晴,人也要“清”。如此,那份美好会是加倍的赋予我们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桑科草原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境内,距夏河县城拉卜楞西南18公里,有公路直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人口少面积大,仅有4000多牧民,草原却辽阔无际,是一处极为宝贵的自然旅游景区。几个朋友拍起照来,真的是没完没了啊,可见这里是多么的吸引人。</p> <p class="ql-block">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在这里绝对是那种可以慵懒可以放松可以肆无忌惮任时间流去也不在乎的所在------</p> <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赶往130km外,另一处让人神往同时还是免费的草原圣地——郭莽湿地。</p> 郭莽湿地,位于甘肃省碌曲县尕海乡213国道旁,海拔3562米,是黄河最大支流洮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地,在黄河流域生态涵养和水源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是还是黑颈鹤等候鸟冬眠的重要栖息地,著名的唐蕃古道、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都曾由此经过。 <p class="ql-block">经过一段长长的栈道,走到景区中心,同样是一处可以放松可以忘记一切的圣洁所在。</p> <p class="ql-block">恋恋不舍的离开了郭莽湿地,我们赶往10km外的下一个神秘景点——海拔3000m的尕海湖。</p> <p class="ql-block">尕海湖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也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1982年被评为省级候鸟自然保护区。甘南环线中必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自己测的尕海湖海拔3450m,倒没有什么特别不舒服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尕海湖是国家湿地类型候鸟保护区,春秋两季可以看到白天鹅,灰鹤,黑鹤,大白鹭,雁鸭,水鸟等80多种从全球各地迁徙到这里栖息繁育的国家保护动物,如果这个时候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收获了!</p> <p class="ql-block">尕海湖门票50元,60岁以上半价25元,一般情况下需要坐他们20元的区间车,如果年轻时间又允许的话,可以不坐,但走到景区需要半个小时的时间。里面有三处观景台,可以近距离的欣赏这里流连忘返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傍晚到达海拔3300m的郎木寺镇。就是这里之前已经下过21天的雨了。而欢迎我们的礼物竟然是——大晴天!</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参观郎木寺。门票每人30,有喇嘛讲解。另外进到这里唯一的大殿是需要脱鞋的。</p> 郎木寺不是一座寺庙,是一个镇,是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和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共同下辖的一个小镇,里面有两座郎木寺。其中江北的赛赤寺属于甘肃碌曲县,又叫“达仓郎木赛赤寺”;江南是格尔底寺,属于四川若尔盖县,又叫“达仓郎木格尔底寺”,两座寺庙均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 <p class="ql-block">这里海拔3500米。一条宽不足2m的小溪——白龙江从镇中流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镇上的3000多居民,以藏族牧民为主,还杂居着一些汉族和回族居民。一边是甘肃的郎木寺镇,而另外一边是四川的诺尔盖县红星回族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郎木寺镇四面群山环绕,林木茂密,风景十分优美,有“东方瑞士”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由于这里的海拔比较高。本来计划去甘肃那边的郎木寺拍照片的,但由于高反比较严重,实在是走不动了而放弃。相比较起来,四川这边的郎木寺海拔似乎更低一些,加之到纳摩大峡谷必须穿过这里,最后我们大多数人都选择了这里。只有不到一巴掌的人也是非常艰难的爬上了甘肃的郎木寺。但是没有时间参观。</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的王道导游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穿过四川的郎木寺就可以可见前面的纳摩大峡谷了。</p> <p class="ql-block">纳摩大峡谷位于郎木寺四川寺(格尔底寺)范围内。刚刚走入峡谷,两边峭壁高耸,道路狭窄,之后就有步入桃花源的感觉,复行数十步,则豁然开朗。谷内最著名的景点是仙女洞,洞内有一尊天然石像酷似女子,故名仙女洞。在仙女洞不远处有个“L”形的中阴洞,传说从这里进去从另一头出来,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这些关于谷内洞窟的传说更增添了大峡谷的神秘气息。如有兴趣,还可以沿着白龙江徒步探访源头,会花去一两个小时,沿途景色优美,只是路比较难走,不过没有危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眼见前面大约30米处的一位女子摔倒了,气温这么低,水温这么凉,应该多么的不舒服啊。</p> <p class="ql-block">别人的故事——沿湖岸款步前行,越来越窄,转过峡谷就看到小溪的源头了,源头从崖两边几眼泉眼中潺潺涌出,清清浅浅地淌在碎石滩下,你不妨喝上两口,这可是自然界中的纯净水,源头之水,喝了会让你感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感觉。当地百姓管这泉水叫“乃溪”(圣水),是白龙江的源头。此泉冬暖夏凉,天旱不枯,暴雨不涝,四季清澈见底。站在石滩上向左上方看去,在险峻的山坡上有一个洞穴俯视着泉眼,居高临下,虎踞雄威,这就老虎洞。传说这峡谷曾住着一条善良的白龙在此修道。有一年,山谷中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大火蔓延,燃毁了树林和庄稼,百姓无家可归。正在修练的白龙见状,想去拯救百姓,可神灵却把它困在了岩石下,急得白龙浑身发抖黯然泪下,两眼涌出一串串泪珠,泪珠冲破岩石,扑来了大火。从此这两眼泉水再没有间断过,得救的百姓为感谢白龙的4恩德,便把从这泉眼中流出的河取名“白龙江”。从那以后,白龙江两岸林木茂盛,人畜兴旺。然而好景不长,一头白额大虎常常从森林中出来伤害生灵。人们死的死,逃的逃,非常凄惨。一天,恶虎正在穷追来不及逃散的人们时,空中飘来一位慈祥的“仙女华尔旦纳摩”,她用智慧降伏了恶虎,并把老虎关在石洞内,让它日夜守护在白龙江源头。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而仙女“华尔旦纳摩”因私自下凡而回不了天庭,就住进了仙女洞。从此这地方便有了“达仓纳摩”这个美丽的名字。(藏语中虎穴叫“达仓”,仙女叫“纳摩”)。连后来的格尔底寺也有“达仓纳摩寺”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跨过源头再向里走,峭壁悬岩,危峰兀立,直冲云霄。石峰形态万千,有飞鹰崖、有鸽子洞......真是鬼斧神工,惟妙惟肖。湛蓝的天空中,悠悠白云在这峰与那峰之间飘游,沟中央裸石累累,两旁花草茂密,繁花似锦,花香醉人,流水时断时续,偶尔还有小动物从面前逃遁而去。入谷越深,越是静谧、幽邃。</p> <p class="ql-block">总之,纳摩大峡谷,既有草原的风貌又有湿地的风格,还有潺潺的流水,尤其是这里的静谧与悠闲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自然景观。算是又一个没有想到的额外收获吧。</p> <p class="ql-block">等我们出来的时候,可见好多帐篷,还可见有老有少一群群的人,带着暖瓶等物,走到一处地方停下来,之后还发现他们也开始搭帐篷了。经同行的队友查,原来今天是他们的“林卡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历五月十五日是林卡节。藏语称“藏木林吉桑”,意为世界焚香日,世界快乐日。据说是以此纪念莲花生大师曾于猴年五月降伏了藏地的一切妖魔。热爱大自然又能歌善舞的藏族人民在这一天身着节日盛装,带着青稞酒和酥油茶及各种美味食品来到林荫密布的林卡,搭起帐篷,边吃边喝边歌舞,尽情享受大自然。各帐篷间还互相邀请,并有民间艺人到此献艺,此节日常常延续达一月之久。</p> <p class="ql-block">午饭是我们的大车司机郑师傅和朱师傅准备的大锅菜,这在流行藏餐的这里,绝对是一等一的美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后我们的下一站是100km之外的重头戏——海拔3000-3300m的扎尕那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我们把我们的导游搞丢了,哈哈。好在前排的一个团友发现了,半个小时后由另外一位导游找回来了。也算是一件奇葩事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特别提醒: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手机在自己手上!我也有过一次奇葩事——门把手坏了,我把自己锁在卫生间里了。</p> 扎尕那景区原来的门票是80+5(保险费)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去的时候只收我们的5元保险费,而7月15日之后依然执行原价。我们这个团咋这么好呢。<div><br></div><div>因为距离景区尚有一定的距离,之后开车进入住在景区内。怪不得这里的景色好呢,到住宿的地方,明明到了因为车大到不了门口,每个人拉着自己的行李箱费劲的走了大约十几分钟的路吧,还好是下坡路。</div><div><br></div><div>特别提示:不但路不好走,而且住宿的地方啥都没有。日常的牙膏牙刷没有可以理解,我们一贯都是自己准备的,另外也没有拖鞋没有卫生纸,同时也没有电视机。</div> <p class="ql-block">甘肃省迭部县益哇乡“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扎尕那位于迭部县西北34公里处的益哇乡境内,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和“伊甸园”之称,是一座巨型的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再南至东哇、纳加一带,峭壁矗立,清流跌宕,水磨飞轮,流转不息。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这片世外桃源虽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但至今仍是一块处女地。</p> (网络视频) <p class="ql-block">通过这条栈道上去,据说是看日出的地方。我们因为是傍晚上去的,就去了所谓的“洛克观景台“。去的人大概有十几个,在栈道处分开,实际到达洛克观景台的人,包括导游一共只有6个人。角度的确不错,景色的确不错,虽然累点,但非常值了,出来不就是为了饱眼福嘛。其它什么的,都是浮云。</p> 去的时候是上坡,因为高反吧,上去的时候稍稍的有点难度,一度导游还有点担心我,下来的时候就很快了。 <p class="ql-block">第五天,通过栈道先到的一个景点叫仙女滩。四周远远的都是高山,近处高高低低各种深深浅浅花花绿绿如草毯一般的空旷地带,绝对是一个拍照的好地方。这里的人们也不失时机的推出了好多租衣服的业务。漫山遍野当中到处都是鲜艳的民族服装,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距离仙女滩1.5km之上就是仙女湖了。说实在的,这里的景色的确一般,与之前比较惊艳的仙女滩比起来似乎逊色多了,但由于是克服了种种不适与累得到的,一种满足于不遗憾是充盈于胸中的。我们这个团上来的人也不是很多。我是经受住了考验上来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之后是将近130km的路,到达了额外景点——腊子口。忽然有一种庄严的感觉从心头升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们有合影。谨以此献上我们后辈对于先烈的敬意!!!</p> 腊子口,是岷山山脉的一个重要隘口,是川西北通向甘南的门户,更是因红军长征突破敌军尾追堵截的最后一道天险而永载史册。<br><br>甘肃国民党守军沿朱李沟口、腊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带分点布设了数道防线。尤以腊子口为其防守重点,在桥头和两侧山腰均构筑了碉堡,并在山坡上修筑大量防御工事和军需仓库,敌人妄图凭借天险把红军扼阻在腊子口以南峡谷中。是时,红军左侧有卓尼杨土司的上万骑兵,右侧有胡宗南主力,如不能很快突破腊子口,就会面临被敌人三面合围的危险。毛主席毅然决定立即夺取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通道。红军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剿的战术,经过两天的激烈的浴血战斗,英勇善战的红军出奇制胜,击溃甘肃省军阀第十四师师长鲁大昌早已部署好的守军,于9月17日凌晨全面攻克腊子口天险,使国民党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从此,天险腊子口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举世闻名的革命胜迹,驰名中外。突破天险腊子口后,红军主力从朱立沟(朱李沟景区)翻山越岭到达哈达铺,红军余部从牛路沟(即一线天景区)翻山到达岷县,沿途有当年红军走过的木桥和栈道。从这里可以缅怀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建立新中国,历经千辛万苦,抛头颅、洒热血,浴血奋战的情景,也可以重走长征路,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仗红军打出了军威,打开了进军甘肃的大门,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英雄的红四团以自己英勇顽强的战斗,在腊子口树立了与日月同辉的历史丰碑。<div><br></div><div>为了纪念腊子口战役,甘肃省人民政府于1980年8月21日在腊子口战役纪念地修建了纪念碑。1993由迭部林业局出资重建。纪念碑南、西两面镌刻着杨成武将军亲笔题字“腊子口战役纪念碑”;北面镌刻着省人民政府对腊子口战役的简介和对革命烈士仰慕缅怀之碑文:“腊子口战役的辉煌胜利将永远彪炳我国革命史册;在腊子口战役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div> <p class="ql-block">被评为“中国小西藏”、“九色甘南”、“甘肃后花园”、“藏区金三角”的甘南久负盛名,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价为“人生值得一去的50个地方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愿我们都有机会到甘南一游。</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早晨到附近的鹅嫚沟游览一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建议到附近的官鹅沟游览,虽然100多的门票,但可以游览两天,应该是物有所值的吧。</p> <p class="ql-block">晚上到达西安,安排我们到大唐不夜城游览两个半小时。到此,所有的项目游览完毕。</p> <p class="ql-block">此次我们共行程3400+330多km。从河北出发,经过河南,跨过陕西,沿着甘肃南部从东到西饶了一圈。之前以为甘南与甘肃的北边差不多,甚至是个不毛之地的感觉一扫而空。这哪里是不毛之地啊,分明是一处处天堂般的所在,随便拿出哪一张照片都是可以做屏保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趟旅游,一路惊喜伴着一路收获,圆了我差不多甘肃全境游的梦,非常满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次如此的长途旅行,作为年龄次大的我,之前的恐惧与任何不适都烟消云散了,感觉很好,谢谢两位导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非常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出行的一行人都非常的好。从我的同伴到两个王-汪姓导游,到一路伴随的郑-朱司机,再到刚刚认识的几位旅伴以及一车的同行者。一切都是非常完美的组合,此行难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背景资料来源于网络,在此谢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