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珍贵的老照片</p><p class="ql-block">今天,收拾藏书时,无意中在一本记事本中发现了一张老照片,那是许多年前我们的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父亲和母亲坐在我们兄弟俩身后,父亲穿着一件中山装(这是那个年代的标配),一脸严肃嘴角却略带微笑的对着镜头;母亲穿了一件带有小花图案的褂子,在我的印象中模糊的记着好像是带有红颜色的;我穿了一件那个年代的解放军军装,领口两边都还缀了红领章(这大概是因为我从小就有一个从军的梦想吧),弟弟穿的是类似于海魂衫样式的儿童服装,嘟噜着胖胖的脸蛋儿,一脸严肃(也许那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如何去伪装自己的情感)。那时的我只有八、九岁的样子,弟弟小我两岁,父亲和母亲那时都还很年轻。端详着照片,思绪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那些远去的岁月,曾经的往事,又一幕幕的浮现在脑海中,回首往事,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大约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样子,中国的“文革”刚结束,社会正处于初步的发展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还不算很好。不过,我的家庭相比较而言还算不错的,因为那时候父亲正担任一个社办企业的领导,收入比其他人家会略高一些,所以,生活上还算过得去。只可惜,母亲的身体不好。她常年有病,时好时坏。去医院检查,大夫说是风湿性心脏病。这个病不能激动,不能劳累。如果放在现在是可以治愈的,遗憾的是,那时的家庭情况和医疗水平都还很落后,虽然也经过多方治疗,最终她还是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母亲的离去,是我永远的伤痛。伤心的日子终生难忘!1980年3月12日,这是一个灰暗的日子。那一年我虚岁12,弟弟10岁。母亲是在医院去世的。记得那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春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和弟弟在那间老房子的土炕上,正睡得朦朦胧胧之时,忽然有人把我们叫醒,揉搓着惺忪的睡眼一看是邻居家的郑叔叔,说我妈在医院里想见我们。我和弟弟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他用自行车载着我和弟弟向公社医院疾驰而去。</p><p class="ql-block">当我们进入病房的那一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我的姥姥还有大姨妈坐在母亲的病床旁边,早已泣不成声,爸爸在他们的身后也已经泪流满面,再看母亲,躺在病床上气若游丝,脸上已经没有了一点血色。只听大姨一边哭着,一边说道:“相杰,青松和国强都来了,你不用心事了……”</p><p class="ql-block">看到这个情景,我和弟弟早已止不住了悲声,泪水像决堤的河水,哗哗的流了下来,大声呼喊着:“妈,妈,你不要我们了吗?……妈,我和弟弟都来了,你看看我们呀!……妈……”</p><p class="ql-block">母亲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回首往事,感慨万端。其实母亲最后这次犯病,还是和我有着最大的关系。那是因为我在学校里的成绩不好,上课不遵守纪律,挨了老师的批评,我回家撒了谎。我有一个堂婶也在我们学校教书,他后来把我在学校表现不好的事情跟别人说了,母亲觉得很没面子,就和她吵了起来。因为母亲这个病是不能着急上火的,情急之下,母亲犯病住进了医院。这一住就再也没能回来。每每回想起来,心中还是感到深深地内疚和自责。</p><p class="ql-block">往事如烟,不堪回首。当初嬉闹在母亲膝下的那些情景,都还历历在目。孩提时的我,那也是“熊孩纸”一枚,顽皮任性,没个正型,时常也会惹得大人七窍生烟。记得有一年七月七,这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在我们这地区有吃饽花的习俗。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享用这种美食,很是眼馋,于是,就去母亲面前撒泼,非让母亲给做不可。母亲那时正在和邻居的婶婶们一起做一种手工绣花的活,根本就没有时间。唉,想想那时也真的是太不懂事了,小孩子嘛。后来还是婶婶回家拿了一些给我送来。晚上,母亲把我很很的数落了一顿,不过,她的眼圈里也噙满了泪水。</p><p class="ql-block">母亲在邻居和她的同伴们当中</p><p class="ql-block">是绝对的好人,有着极高的威信。每当人们谈论起来,都会说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不管谁家有点什么困难,她都会热情的帮助,从不计较自己是否吃亏。母亲还是一个巧手之人,会裁剪做衣服,还会用缝纫机绣花。她做的绣花从来都是自己画样板,然后,再用五彩的丝线密密的织成一幅幅生动图画,有童话故事的,有山川美景的,还有花花草草的,等等。每一幅画都承载着一个动人的故事。</p><p class="ql-block">母亲还是一个有求必用的人,有时候明明自己手里头好多活都干不完,这时候,如果有人求到她眼前,他会毫不犹豫的放下手里的活,去帮助别人。听三姨说过,有一次,她在家里绣花,这时,街坊上的一个婶婶来找她,求她帮忙绣一对枕头,说她的妹妹过几天出嫁时要用。母亲二话没说,接过她送来的布料,用自己的丝线连夜就给绣了起来。第二天,叠的整整齐齐送到了那个人的家中。</p><p class="ql-block">顺便说一下,姥姥家和我们都是同一个村的,母亲一共姐妹四个,她排行老二,在她们身下还有我们的两个舅舅。根据我姨妈们的讲述,母亲在他们当中也是威信最高的。因为她的聪慧善良,兄弟姐妹们都最听她的话,家里有点大事小情都会征求他的意见。她和三姨的关系最好,这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和三姨家住的最近的缘故吧。介绍一下,我们这个村是一个大村,有一千多户人家。</p><p class="ql-block">我们住在前村,三姨他们家住在后村,姥姥住在村东。</p><p class="ql-block">那时候,三姨夫在外当兵,记得好像是海南岛吧,反正离家很远。三姨一个人在家带着表弟生活,也是挺艰难的。母亲就会时不时的去看望她们,有时候她没时间的话,也会打发我们带点东西过去。至今三姨也还经常念叨她二姐是如何如何关心他们,她们姐妹之间相处的是多么亲密无间,言语之间十分怀念当初的那份情意。</p><p class="ql-block">母亲在她的妯娌之间也是有口皆碑的。我父亲当时兄弟两人,大伯在外当兵,大娘一人在家三个孩子,大姐、大哥还有二弟。那时二弟刚出生不久,大哥比我只大一岁,也只是一个玩童而已。大娘照顾不过来,母亲看在眼里,就经常过去帮助她照顾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那个时候,大娘不会做饭,他也会经常过去给她们把饭做好,有时候,自己家做了好吃的,也会给他们送一点过去。这些,我是没有印象的,都是大娘后来告诉我的。他再说这件事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充满了感激和赞美。</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的母亲,一个只会关心别人,帮助别人,从不把自己当一回事的人。看了老照片,对母亲回忆了这么多,心中真是百感交集,只可惜她太早的离开了我们,那也就让我用这篇文字聊作对她的纪念吧。也算是对自己此时对她思念的一个安慰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