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蕴内涵育情怀”语文读书联盟暨万雪燕李芹名师工作室7月份线上读书交流

幽兰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5, 25, 25);">  盛夏,留一份清浅给时光。生命故事中,多少真情,凝成眷恋;多少遇见,装点诗意。素心淡雅便是恒久芬芳。轻拥经典,怀抱暖香,品味文字,抒臆人生!2021年7月15日晚上,满怀热情与期待,垦利区第一实验小学"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蕴内涵育情怀”语文读书联盟暨万雪燕李芹名师工作室7月份线上读书分享会如约而至。</b><b style="font-size: 18px;">本次交流书目周国平著作《周国平论教育(修订版):守护人性》第一辑、第二辑。交流主题:结合个人生活或工作,站在教师或父母的角度展开思考,每人发一段话谈谈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b></p> <p class="ql-block">分享开始,大家分别就此书第一辑教学理念和第二辑阅读与素质教育展开讨论。万雪燕、徐赛、王敏、公雪艳、刘芳、郭长河、许兰义、李娜、孟立英、宁胜芹、杨敏、李丽、王芳、王兴民、刘庆玲等老师,就阅读与素质教育发表了自己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万雪艳老师在读《周国平论教育》这本书时她对“做一名真正地读者”这一章节深有感触。“读书,是对孩子最智慧的抚养”。读书,可以让人心灵宁静,可以让人精神充沛,对于孩子来说,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学到很多我们大人教不会的东西。不知道这些,家长有没有想过。想到的,也应该只是一小部分吧。</p> <p class="ql-block">许兰义老师认为周国平写到"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他们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名副其实也更有效的素质教育了。李娜老师说读书有三种目的:实用(比如读与职业相关的书;消遣;吸取精神生长的营养,得到精神上的启迪、享受和提高。第三种是作为精神生活的阅读,这才是我们所说的阅读的本义。只有前两种,没有第三种,就不能说这个人是有阅读生活的。</p> <p class="ql-block">徐赛老师说世间书有千千万,但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完全不可读的书,二是可读可不读的书,三是必读的书。作为教师,作为父母,我们总想把最好的给孩子,让他们读经典,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让他们爱上读书,从中收获读书的快乐。王敏老师说阅读也是学习科学最合适的途径之一,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每一个孩子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阅读是满足孩子这个天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的途径是孩子走进大自然和动手实践)。公雪艳老师读者是一个美好的身份。在周国平先生看来,一个真正的读者应该具备以下特征: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第二,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喜欢读什么书,不论范围是宽是窄,都应该有自己的选择,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刘芳老师说周国平先生提出“教育最重要的任务,第一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第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若以此来评价,有多少孩子在受过教育之后是合格的,又有多少是不合格的?此问题发人深省。</p> <p class="ql-block">孟立英老师说周国平老师认为阅读经典是素质教育的最佳教育途径,在这一集周国平老师说把受教育者引领到经典著作的宝库里,让他们了解、熟悉、领悟存在于其中的传统,受其浸染,加入到人类精神探索的伟大进程中去,在我看来不可能有比这更名副其实,也更有效的素质教育了。宁胜芹老师就万老师和许老师观点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她说对于雪燕和兰义的观点,我也深有感触。往往在课堂上是我们读的沉醉不已,孩子们却我行我素,对书提不起半点的兴趣。这是一个普遍而共性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孩子爱上阅读,进行深入阅读。杨敏老师说周国平在谈到自己的阅读经历时说,“用轻松的方式来阅读,别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当作“闲书”读就好。</p> <p class="ql-block">李丽老师认为读经典故事,让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阅读趣味和精神品味形成的关键期,老师要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往上引导。耿荣芳老师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读书,相比之下,课堂上的收获显得微不足道。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需要培养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关键。王芳老师也认为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识字量少,阅读量远远不足。</p> <p class="ql-block">王兴民老师说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周国平先生的经验是,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刘庆玲老师说我认为真的很有必要引导小学生阅读经典,因为经典是一盏新灯,不仅照亮孩子的童年,还会照亮孩子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许芳、郭长河、张红梅、宋艳芳、胡春然、韩娜、程兴军、徐学会、任秀琴老师谈了自己对此书提到的教学理念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许芳老师认为教育的基本道理并不复杂,其主要使命就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受教育者所固有的人性特质得到健康的成长,成为人性健全的人,毫无疑问,一个由这样的人组成的社会,才能够是一个真正和谐和生机勃勃的社会。张红梅认为在这本书中,周国平先生给出了现行教育的出路,就是要学校应该有的三种教育:生命教育,智力教育,灵魂教育。宋艳芳认为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长大了怎么怎么,为了将来不后悔,你应该怎么怎么样”如此等等。似乎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长大后的某些成就,完全忽视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当下意义。</p> <p class="ql-block">郭长河老师说学习兴趣和爱好的培养是让学生能看到生活和未来的美好,而这些所谓的美好是需要老师和家长来带路的,只有他们感觉到这些美好,他们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然后也明白该学什么。程兴军老师说教育要培养幸福和优秀的人,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教育最该思考的问题。教育应该回归人性,培养身心健康、内心自由的人。徐学会说书中有一句话是“人们迷失在事物的假象当中,宁愿相信 各种艰深复杂的谬误,忘掉了简单的常识。我们的教育多么需要回到常识,回到教育之为教育的最基本的道理”。胡春然说儿童不是尚未成长的大人,儿童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这句话我不能再认同了,不是只有成人才是正式的人生,儿童不是人生的准备、彩排、预演,从出生开始就是正戏。韩娜说作者认为教育是要培养幸福和优秀的人,而成功只是因为优秀顺带成功。任秀琴老师说《周国平论教育 ――守护人性》一书中,作者跳出教育的高墙,站在人性的至高点,对教育进行反思与批判,对处于教育囹圄中我们发出呼吁 ――教育要守护人性,让受教育者,真正成长为人。</p> <p class="ql-block">李芹,吴琳琳,巴向辉、类维幸四位老师,就书中开头提到的七条箴言发表了各自的看法。</p> <p class="ql-block">李芹老师说周先生在教育的七条箴言中说道:关于教育的最中肯、最精彩的话往往出自哲学家之口。专门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倘若不同时拥有洞察人性的智慧,说出的话便容易局限于经验,或拘泥于心理学的细节,显得肤浅、琐细和平庸。类维幸说教育的七条箴言中指出: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当学生把精力放在记住知识的细节,就会吃力又无价值。我们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p> 吴琳琳老师认为本书一开始的几条关于教育的箴言,让人感触很深。教育即生长,生长即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教育确实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强行灌进去。巴向辉老师认为翻开这本书,仅仅是第一篇“教育的七条箴言”就让我感触颇深,尤其是“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 <p class="ql-block"> 阅读,更让我们懂得了教育要守护人性。以人为基本的教育,才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教育失去了人性,又怎能谈得上是教育。周先生还有很多经典的观点值得我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细细品味,以此更好的影响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的学生。</p><p class="ql-block">制作人:任秀琴</p><p class="ql-block">审核人:万雪燕 李芹</p>

教育

老师

周国平

阅读

读书

人性

孩子

培养

李芹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