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拉开了全面侵华的序幕。一时间山河破碎,生灵涂炭。无数中国百姓,因此饱受磨难。抗战初期,由于蒋介石心存侥幸和日军的军事实力,让日军在中华大地上所向披靡。一场场进攻与防守的拉锯战,在中华大地上屡屡上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8年,为了阻止日军侵占中原要地郑州,拱卫武汉,蒋介石下令决堤黄河,以水代兵阻击日军。那么决堤黄河之后,有何影响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在电影《1942》有所描述。1942年河南的大灾荒是由1938年花园口决堤间接引起,其实花园口决堤不仅贻害多年,它当时造成的损害更加可怕,89万老百姓被淹死,1200多万亩耕田被毁,几百万人失去家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既然我们付出了这么大代价,那么花园口决堤又淹死多少日本兵呢?有没有阻止日军的继续进攻呢?如今看来,利弊得失如何呢?在进入正题之前,新进来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不错过未来精彩内容,又可回顾往期文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先胜后败</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37年日军进攻宛城,开始全面侵华战争,并想把战事一步一步向南部扩展。蒋介石为了改变日本从北向南攻的战略部署,决定在上海发动一场大战役,让日军由东向西进攻,然后利用中国广阔的腹地,以及慢慢增高的海拔,迟滞日军的进攻脚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曾想,蒋介石在淞沪会战中乱指挥,导致国军大溃败,此次战役我军伤亡惨重,光是为国牺牲的少将就有十多名。淞沪会战后,虽然日军仍然一路推进,但是两路作战的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日军本来兵力就比较紧张,现在分成两路,就更是捉襟见肘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破解这一困局,日军想把南北战场连成一片,到时兵力不足的缺点,就可以用军队的频繁调动来弥补了。为了达到这个战略目标,日军调集24万大军,直取华东军事重镇徐州,1938年日军十三师团首先进攻蚌埠、凤阳,附近的国民党31军抵抗后,向西退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军拿下蚌埠后,强渡淮河,继续向前推进,国民党51军继续阻击,但是由于武器装备差距太大,51军损失惨重,开始后撤,之后抗日名将张自忠率部来援,日军十三师团撤回原地,双方沿淮河对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眼看南部日军脚步迟缓,无力北上。北部的日军第二集团开始向南进攻,濑谷支队向藤县大举进攻,守城的川军122师奋起反抗,不过面对数倍于己且装备精良的日军,藤县最终失守,122师师长王铭章为国捐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占领藤县后,日军极其骄横,以四万兵力直扑台儿庄,城内守军虽然伤亡惨重,但死战不退。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看到日军被牵制后,赶紧命令汤恩伯部前来支援。之后汤恩伯所部突然出现在日军后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军此时才发现自己被中国军队层层包围,日本指挥官赶紧下令突围,可是日军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中国军队趁势两面夹击,台儿庄城内的池峰城师长率守军全线反击,日军抛下一万多具尸体,仓皇逃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台儿庄的胜利太及时了,就连守城名将傅作义都直夸池峰城,台儿庄会战也是抗日战争开始后,我军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一场大胜后,很多人都冲昏了头脑,觉得中国可以速胜,之后军事委员会命令李宗仁集中兵力,再次围歼日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军此时也改变了战术,日军指挥部计划以少部分兵力在正面牵制,而日军主力部队则绕道包围徐州,希望借此机会全歼第五战区的国军。之后日军的攻势越来越猛,蒋介石意识到日军此次行动有别的企图,赶紧把白崇禧、陈诚与何应钦叫来一起研究,何应钦等人看出日军的企图,建议蒋介石赶紧放弃徐州,之后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各路国军有序的撤退到河南和安徽两省的山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程潜调集大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想一口吃掉土肥原贤二</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徐州会战后日军各部,继续往外扩大战果。此时日本著名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率领的日军十四师团成了突出部。第一战区司令官程潜得知日军十四师团孤军深入后,大喜过望,赶紧调集12万大军把十四师团包围起来,想一口吃掉日军十四师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土肥原贤二见势不妙,赶紧组织部队突围,集中兵力进攻兰封。当时负责防守兰封的是国民党27军,27军是蒋介石的嫡系,武器精良,军中甚至还有一个坦克营,装备著名的德国1号战车。军长桂永清毕业于黄埔军校,之后前往德国步兵学校深造,桂永清也是蒋介石的爱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按理说27军守住兰封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是当土肥原贤二的十四师团,刚开始用大炮轰击27阵地,桂永清的27军就全线崩溃,士兵们争先恐后的向西逃去。整整一个军的兵力,却由于军长桂永清贪生怕死,连一天都没守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土肥原贤二攻占兰封后, 就跳出了程潜部署的包围圈,但是我方的优势仍然非常大。程潜手里毕竟有十几万大军,土肥原贤二在怎么折腾,他的十四师团也很难全身而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蒋介石命令薛岳指挥4路大军,再加上胡宗南部,从东西两面包围兰封一带的日军十四师团。蒋介石还告诫各路将领,此次战役关系重大,各部应按薛岳指挥努力攻击,有功者赏,攻击不利或擅自撤退者,严惩不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后薛岳指挥部队全面进攻,要以最快速度全歼日军十四师团。经过一天的激战,宋希濂所率领的71军夺回兰封车站,并于第二天猛攻日军部署在兰封城外阵地。俞济时的74军也夺回罗王车站。5月27号,宋希濂的71军经过浴血奋战夺回兰封。十四师团主力损失颇大,只能龟缩到三义寨附近,此时距全歼土肥圆所部只有一步之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时日军也看到土肥原贤二的窘境,派出大量部队救援。其中以日军十六师团距离土肥原贤二最近,只隔一个商丘城。防守商丘的是第八军,第八军军长黄杰同样贪生怕死,他找了一个荒谬的理由:电台被炸坏,无法与程潜联络。之后他的第八军一枪未发,就放弃商丘而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个军长仗着自己是蒋介石嫡系部队,不听程潜的指挥,不战而逃,这也彻底打乱了程潜的部署。围歼日军十四师团的机会,就这样被两位贪生怕死的军长白白浪费了。这次围歼战,国民党一共投入十几万部队,却没能歼灭2万日军,连蒋介石都认为:这场战役是千古笑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商丘失守后,围攻土肥原贤二的国民党部队腹背受敌,而且来增援土肥原贤二的日军越来越多。相反国民党部队经过数日苦战,损失很大,此时国民党部队已经处于不利地位。薛岳无奈,下达了转移命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本华北方面军看到国民党撤退后,立刻开始全力追击。土肥原贤二重新占领兰封,之后一路进攻开封。驻守开封的国军141师未加抵抗就直接撤退,开封沦陷。这次战役,很多国民党将领贪生畏死,临阵逃脱,让薛岳气愤不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以水代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蒋介石下令掘开花园口</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后,日军十四师团和十六师团继续向西推进,想要直取郑州。郑州此时是第一战区指挥部所在地,第一战区几十万嫡系部队,却挡不住日军两个师团的进攻,蒋介石想起之前德国顾问法肯豪森告诉他的方法,决开黄河以挡日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第一战区司令官程潜,也想决堤阻止日军继续西进。但是程潜知道决堤事关重大,恐怕日后会承担骂名,于是又以电文向蒋介石请示,蒋介石回文批准。第一战区随即召开会议,程潜在会议上宣读各项安排,由20集团军司令员商震具体负责决堤事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后商震亲自带两个团的士兵去决堤,经过几天的爆破,却因为水道阻塞,未能成功。在这几天时间里,第一战区一直打电话前来询问决堤事宜,对此事异常关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商震手下的新八师师长蒋在珍建议,改在花园口决堤,程潜和蒋介石都给予同意。1938年6月9号,花园口终于被挖开放水,而且当时正下着大雨,花园口的缺口越来越大,水势汹涌而下。黄河水顺着贾鲁河迅速下流,附近的村庄被洪水快速淹没,洪水顺流而下,中牟、尉氏、扶沟都被淹没,黄河水势未停,一直冲到淮河,冲毁了淮河堤岸,此时连安徽的蚌埠和宿县都成为一片泽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黄河决堤,日军各部均停止进攻,土肥原贤二率领的十四师团有一部分被洪水围困在中牟现场,日本第二军派出大量部队救援。日军十六师团由于处在泛滥区中心,差不多有1000名士兵被淹死和冲走,一个月后,国民党部队展开反击,刚刚遭受洪水灾害的日军猝不及防,连连败退,只能退到河南与安徽交界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本原本计划的进攻路线被迫放弃,郑州附近的战事逐渐冷却,由于黄河泛滥形成的黄泛区成为军事分界线,把日军挡在外面。不过日军并没有放弃进攻武汉,大部分日军退到徐州,再向南走到蚌埠,再渡过淮河进入合肥,继续围攻武汉,花园口决堤4个月后,武汉失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花园口决堤后,国民党积极对外宣传,绝口不提被淹死的89万亡魂,以及家园被淹的千千万万百姓。河南。安徽和江苏遍地洪水,其中又以河南受灾最重,黄河水淹没了河南900多万亩耕地,淹死47万人,140万所民宅被冲毁,几百万人流离失所,洪水之后带来的瘟疫以及粮食短缺也造成了大量百姓死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蒋介石也知道此次缘由在于国军作战不力,所以事后,国民政府拨款200万用于赈灾,组织人力在灾区接济灾民粮食,发放药品救治瘟疫。不过对于数量庞大的灾民来说,这200万赈灾款和粮食都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救不了多少灾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更残忍的是,花园口决堤造成了大量黄泛区,河南等地连续多年遭遇旱灾,之后粮食欠收,形成灾荒,这其中又以1942年的大饥荒最为有名。几千万人成为难民,只能外出讨饭,其中有300万人饿死在逃荒路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就在河南遭受如此灾难之时,蒋介石仍然对河南大举征粮,征粮额度到粮食部长徐堪那里后,徐堪把征粮单位由石改成包,让河南百姓多缴了1/3的粮食。直到当年10月,重庆召开国民参政大会,来自河南的郭仲隗把河南灾民的惨状展示出来,河南的灾情才得到国民政府重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民政府宣称拨款5亿法币,2亿用来开设粥厂接济灾民,3亿法币用来采购粮食赈济灾民,然而当时层层贪官污吏剥削下来,落到灾民口中的粮食寥寥无几,就算没有贪官的盘剥,3亿法币采购的粮食平摊到3千万灾民头上,每个灾民仅能分到一斤粮食而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可恶的是,两名不战而逃的军长桂永清和黄杰,仅仅撤职而已,甚至还有国民党人士认为花园口决堤是壮士断腕,此事之后,蒋介石和国民党的信誉在河南丧失殆尽。解放战争期间,各地老百姓争相支援解放军,而唾弃蒋介石带领的国民党,不知道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有没有反思过花园口决堤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决堤黄河 利弊得失</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蒋介石决堤黄河,从给日军造成的几千人死伤的数字来看,对抗日战局显得着实无力。但有一点值得肯定:当时的国军实在是太弱,日军长驱直下所向披靡,决堤黄河,确实给蒋介石争取到了一些时间,避免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悲剧发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日军后来依然侵占了战时首都武汉,但蒋介石也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从某个角度上来讲,决堤黄河对是抗日有用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决堤黄河,本质上是国民党军官员抗战不利的原因造成的,这本是一个可以避免的事件。而后蒋介石还一度将决堤黄河,推卸为日军所为,担当着实不够。水患之后,又不思赈灾济贫,还变本加厉地压榨百姓。以至于后来解放战争中,民众纷纷倒向解放军,这都是蒋介石当初一个个错误决定导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他或许依然不懂,自己的军事装备、国统区面积、物资援助,都远超解放军,为何一把好牌打成了这样。只能用一句话来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抛弃人民的蒋介石,注定要被人民所抛弃。</p> <p class="ql-block">图文来源:<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今日头条</b>“睿鉴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