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唱戏阿婆”黄萍珍

老陆

<p class="ql-block">(黄萍珍照片 管玲缇供)</p> <p class="ql-block">(黄萍珍在演出 管玲缇供)</p> <p class="ql-block">著名音乐家贺绿汀看过黄萍珍演出 </p><p class="ql-block">文/管玲缇</p><p class="ql-block">编辑/“江南老陆”公众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萍珍生于1945午12月,是土生土长的丁栅人。家有兄妹5人,她排行老大。她是个乐观、开心、爱唱歌的人。</p><p class="ql-block">2014年7月,我约几个摄影朋友去丁栅釆风,在北栅老街拍摄古桥时,忽然听见有人叫我“管同志”,回头一看,是个年轻老太,似曾相识。</p><p class="ql-block">她自我介绍:“我叫黄萍珍,是唱越剧表演唱《三根线》 中第一根线,她说我还清楚记得唱给您听过的”。</p><p class="ql-block">我马上想起当年越剧表演唱《三根线》的红火场景。贺绿汀院长鼓励她报考音乐学院</p><p class="ql-block"> “唱一唱人民公社三根线,一根线通北京城,新安江送来工人心,农药化肥送农村,农副产品送城镇,工农联盟团结紧……”这个越剧表演唱《三根线》是西塘镇业余作者王秋枫创作,反映电线、电话线和广播线进农村的新鲜事物,歌颂农村建设新面貌节目。因写出了人民心里的喜悦,演出的姑娘表演活泼、纯真,在县、市文艺会演中获得了创作、表演双奖,成了县里的推广示范节目。这节目唱红了全县,连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也排练这个节目,很受群众欢迎。丁栅俱乐部也因此在全县名气越来越响。</p><p class="ql-block">俱乐部里有七八个青春少女,她们梳根长瓣子,她有个叔叔爱好文艺,家又住在书场隔壁,在这样环境下,萍珍连走路也是跳着唱歌或哼着戏。乡文化站长唐雪景,也是位能唱能演的姑娘,带着她们排戏和表演。剧团编导兼琴师孔庆宗,又拉胡琴又创作,紧跟中心任务,政府号召什么,就宣传什么。当时丁栅小镇晚上经常断电,点了叫“一根葱”的煤油灯,几个人坐长条凳围着桌子看剧本,每个人的鼻子都熏得黒黒的。排戏演出没有一分钱,但大家心里乐淘淘。他们还排了越剧《香罗带》 全剧,萍珍演个玲珑乖巧的丫环,在折子戏《庵堂认母》里演三师太。到了年底,各村俱乐部来丁栅乡里汇演,选出节目,上县里演出,越剧表演唱《俩姐妹》被选中。这个表演唱表现俩姐妹不同的生活态度,姐姐爱劳动,妹妹爱打扮,通过姐姐帮助,妹妹提高了思想,勤俭节约劳动致富。</p><p class="ql-block">“我扮演妹妹小彩!”说着她就哼起来:“要唱一对小姐妹,阿姐名字叫阿来,妹妹芳名呼小彩,一个住在怀家浜,一个住在李家湾,两村隔开一条河,伊拉从小拜姐妹”。</p><p class="ql-block">当时,县光明越剧团在丁栅演出,张导演还帮助排练了这个节目,最终获了创作、表演双奖。</p><p class="ql-block">1962年3月初,上海音乐学院一批师生在院长贺绿汀的带领下,来嘉善农村体验生活,深入农村近半月,先后到姚庄北鹤、丁栅张安村等地采风,访问田歌手,收集田歌词和民间小唱,发现民间文艺人才等。萍珍激动地对我说起一件事:就在参加县汇演那天,贺绿汀院长带了很多人来看演出,有歌唱家才旦卓玛、鞠秀芳、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等,我演的越剧表演唱《俩姐妹》,贺院长在下面看着,下一天,团长传话要我与编剧孔庆宗一起到贺院长那里去一次。他们住在县招待所,到了那里,有的在练嗓音、练琴。贺院长在找几个人商量工作,我红着脸低着头与孔老师走进去,院长问了我俩一些情况,就说:“你们想不想到上海音乐学院去读书,今年8月要招生。” 这个喜讯从天而降,怎不高兴呢!当时没有名片,贺院长写了个条子给孔老师,8月到音乐学院去找他,我们说:“回去商量下,谢谢院长。”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人对上海很陌生,以为路途遥远,孔老师因已成家,不想离家。萍珍想想自己还是个小姑娘,家里又是独生女,爸妈也舍不得。“孔老师不去,我也不去。”这成了她一件终身遗憾的事。</p><p class="ql-block">“想到贺院长这样看重我,我更爱唱了。”1963年她下放到燎原大队,当了知青,期间她学了田歌,曾出席过嘉兴地区的文艺会演,演唱新编《牧牛田歌》。1978年她考上了乡信用合作社。但在后来,样板戏成为唯一的文艺形式,她不会唱京剧,也就冷落下来。1966年6月8日,《解放日报》、《文汇报》同时以整版篇幅刊载长文《揪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贺绿汀》,又传来上海音乐学院揪斗折磨贺绿汀院长的消息,她很难过,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下来,“这么好的人民音乐家也落难了!”</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生活丰衣足食,精神生活也很充实,儿子知道妈的爱好,给她买录音机、看戏机、碟片等,越剧片子更多。黄萍珍又活跃起来了!她要演什么戏,先在家里一招一式地学,天天练唱。她对我说:“假如贺院长还健在的话,我要把我唱的田歌、越剧表演唱刻个光盘寄给他老人家,让他听听当年唱《俩姐妹》的十八岁姑娘现在唱的水平。” </p><p class="ql-block"> 教国际模特小姐学田歌 。2006年,古镇西塘国际文化旅游节中,邀请众多的国际模特来西塘进行中国区总决赛,主办方安排了模特到丁栅学田歌的活动。</p><p class="ql-block">那年秋天,在丁栅渔民村,郁郁葱葱几千亩沉香果园,黄澄澄桔子成堆挂在树上,迎面吹来阵阵桔果甜香味。村民腰鼓队早早打起鼓,迎接3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模特小姐来田歌之乡。丁栅乡组织6位田歌手分成两组,陪着国际模特学唱田歌。我随县老年大学摄影班来到丁栅采风,只见田歌手顾秀珍、顾友珍姐妹俩一组在河东,黄萍珍一组在河西,她正在唱十二月花名体的嘉善田歌《五姑娘》。当时,我还认不出她就是六十年代那位姑娘黄萍珍,她穿着兰花大褂,虽然时隔四十年,但她嗓子依然洪亮,很起劲的唱了—曲又一曲, 不时用毛巾擦汗。一傍的模特小姐有的抿嘴而笑,有的说:“很优美,但不懂意思”,有的问:“田歌是在什么时候唱的?”萍珍就用普通话加土话回答。萍珍脑子灵活,她想起有四句踏水车田歌词,她说:“各位小姐,现在来学踏水车田歌,只有四句,我先念一句,大家跟一句。”四个姑娘去踏车,四顶凉帽手里拿,头上都插珠珠花,四条裤子都是黑洋纱。” 模特小姐跟唱,不到十分钟就学会了。模特们翘起拇指说:“老师教得很好!”</p><p class="ql-block">黄萍珍的田歌唱得不错,2007年省里举行民间歌手会唱,她与田歌手顾秀珍一起到杭州参加,她俩唱的田歌荣获浙江省“寻找最美浙江的声音”原生态擂台赛优秀奖。她还参加了顾秀珍的田歌班,学会了很多田歌,如《十杯酒》《 黄浦太湖结成亲》《新丁栅》等。 </p><p class="ql-block"> 唱田歌、唱戏成了黄萍珍最大的爱好,她经常在各种场合唱,还教青少年唱。她每天都要到丁栅戏迷俱乐部报到,俱乐部就是她的家。黄萍珍说:”我参加业余剧团50多个年头,从花旦演到老旦,业余演出不拿一分钱,唱戏开心,年年十八岁”。他们还经常下村演出,还和上海青浦县文艺队伍交流演出,合作演出。也促进与邻县的各方面合作。俱乐部有了—批像黄萍珍等骨干力量,他(她)们爱好文艺图的是开心 现在好多人叫不出她的名字,都叫她“唱戏阿婆”。</p><p class="ql-block">她自姑娘到老太, 一直活跃在丁栅业余文化战线上,唱田歌、越剧折子戏到全本,都留了光彩的影像,我不能忘记她在古镇北栅拉着我手唱田歌又唱越剧,整个上午陪着我, 到了春节时,传来信息,萍珍病了,病得不轻,儿子 陪母亲上海求医,我听了这信息,催促我要给她写篇,宣扬她热爱文化一辈子,后在 “嘉善文化” 2015年第七期刊出,在她病危中看到这篇文章,我相信她看到了也会感到安慰,丁栅人民不会忘记这位个个节目不负众望,博得观众阵阵掌声“唱戏阿婆黄萍珍” 她享年69岁离开了人世! 想信她在另一个世界也快乐地唱着田歌。 </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黄萍珍合影)</p> <p class="ql-block">(黄萍珍在教国际模特唱嘉善田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