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模范人物 ,做时代先锋:一心为民 埋头苦干的“当代愚公”--黄大发

美友375844955

一、人物简历:<br> 黄大发,男,汉族,1935年11月生,195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大队大队长、村长、村支部书记,现任团结村名誉村支书。<br> 二、主要事迹:<br> 36年来,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绝壁凿天渠,建成一条跨3座大山、大小9个悬崖,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水渠,解决了当地的缺水问题,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被当地群众称为"当代愚公"。<br> 草王坝曾缺水严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1958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他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这句话成了黄大发的人生信条。由人民公社牵头,村里组成施工队,黄大发任指挥长,开始修建"红旗大沟",打通隧道建成沟渠,引来大山背后的螺丝河水。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工程只打通了116米长的隧道,水渠后来被废弃。但黄大发并没有放弃,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执念:我是村支书,有责任修通水渠,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改变贫困现状。1989年,54岁的黄大发向组织申请到枫香水利站跟班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经过多方奔走和申请,1992年底,修渠工程终于立项。第二年正月初三,水渠工程冒着大雪开工。黄大发既当指挥长又当技术员,年近六旬的他总是冲在最前面。在修擦耳岩段时,一处倒悬的崖壁成了难题,年近六十的黄大发把麻绳系在自己身上吊下悬崖测量。修渠期间,黄大发的女儿和孙子相继因病去世,黄大发承受着悲痛,坚守在修渠一线。1994年,水渠的主渠贯通,河水第一次满满当当地流进草王坝村。群众以黄大发的名字给这条渠命名为"大发渠"。水渠修好后,为了兑现"带领村民致富"的诺言,黄大发把精力又放在脱贫致富上。他先后带头搞起养殖业、种植业,带领群众"坡改梯",昔日的荒山荒坡变成了良田。<br> 三、获得荣誉:<br> 2017年,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br> 2017年,被评为德耀中华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br> 2017年,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br> 2018年,荣获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br> 2021年6月29日,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