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转移瘤射波刀治疗病例分享

丁永志(放疗医师)

<p class="ql-block">  射波刀的本质是精准放射外科设备。英文Cyberknife。中文最早翻译为赛博刀,后定名为射波刀。之所以称之为刀,主要有两方面缘由,一是治疗效果上和手术类似,另一个是靶区边沿剂量跌落很快,在靶区和周边形成了一个类似刀切的剂量梯度。与常规加速器放疗相比,射波刀治疗具有以下优势或特点:1、对移动或非移动病灶的精确追踪照射功能,全面提高了肿瘤靶区的照射剂量,最大限度地降低周围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2、大分割,少分次,多数肿瘤都能通过1-5次照射即可达到治疗。3、射波刀治疗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的典范代表,可治疗头部及体部肿瘤,具有精度高,无创伤,住院时间短,控制率高等优点。</p> <p class="ql-block"> 患者,女性,45岁,临床症状:突发意识不清伴肢体抽搐半小时。11年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管内癌,分子病理:ER:阳性,PR:阳性,Her-2(0),术后行辅助化疗,未规律行内分泌治疗,4月前突发意识不清伴肢体抽搐行头部MRI检查发现头部两个转移灶,诊断:乳腺癌术后 Ⅳ期 脑多发转移瘤,行脑转移灶射波刀治疗,总剂量29Gy/3次,放疗后无头痛,放疗后小于1cm的病灶完全消失,较大的转移灶两次复查继续缩小,未再出现肢体抽搐,患者日常生活自理,可正常工作。随访4月,现就放疗前后头部MRI病变情况如下:</p> <p class="ql-block">放疗前头部MRI</p> <p class="ql-block">放疗前病变大小为1.8cmx1.5cm</p> <p class="ql-block">放疗后2月MRI</p> <p class="ql-block">放疗后2月病变缩小为0.8cmx0.8cm。</p> <p class="ql-block">放疗后4月MRI</p> <p class="ql-block">  乳腺癌是仅次于肺癌易发生脑转移的恶性肿瘤,临床资料显示有10%~16%的晚期乳腺癌会出现脑转移,<span style="font-size: 18px;">随着乳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脑转移几率也在增加,</span>它是乳腺癌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大部分患者生存时间为2~25.3个月,对于身体状况差,不愿手术或手术不能到达的乳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疗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目前治疗的方式主要有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手术、化疗以及近年来出现的靶向治疗。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常规放疗已不能适应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靶区剂量的提高,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迅速发展,成为治疗脑转移患者的有效办法。射波刀治疗脑转移瘤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疗效与手术相仿;2、无创伤,对脑组织损伤小,安全性好;3、不影响生活质量,术后即可正常活动;4、治疗疗程短。该患者乳腺癌脑转移,出现意识障碍,癫痫发作,通过射波刀治疗后患者未在出现癫痫发作日常生活完全自理,颅内病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