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智慧,续写辉煌 <p class="ql-block"> 2021年新老高三历史老师经验交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2021年的高考刚刚落下帷幕,2022届高三师生已经开启了属于他们的备考征程。作为新高考二选一的科目,历史学科在复习备考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科地位的提升、核心素养的强化、不同于全国卷的命题风格、疫情的突然来袭都为2021届广东师生的复习备考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然而师生们顶住了压力,以历史人特有沉稳和睿智解决了各种困难,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了分享2021届高三复习备考经验,传承2021届高三师生的进取精神和备考智慧,花都区教育于7月13和14两天在华师附中组织新老高三教师高考备考经验交流会,老教师倾囊相授,新一届高三教师虚心求教,收获满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7月13号上午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高考真题进行研讨。首先秀全中学的李彩艳老师做了《给2022届高三历史备考的一点建议》的报告。李老师围绕高考真题的变化对复习备考提出了三点建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一.新高考.新规则——完善时间规划及做题规划更从容。李老师梳理了2021年广东省自主命题试题结构和分值分布的变化,特别提醒复习备考中学生一定要熟悉试题结构,做好答题的时间规划,尤其是非选择题应首先做选做题,先把红包题的分数稳稳抢到。今年广东高考试题依然凸现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复习备考中要坚定不移的落实基础知识,尤其关注课本的目录结构、时间轴和阶段特征这些历史学习中基本的要素。不同以往的是2021届高考阅卷实行新的评卷规则——双评制。新的评分规则提升了阅卷的公平性,李老师提醒大家要告之学生新规则所带来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信心,学生只要写的符合要求因误判失分的机率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学生要更认真仔细,尤其那些平时不注意表达和书写,想着靠投机蒙混的学生,要端正态度,放弃侥幸心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二.边做题.边思考——关注答题规范和答题思路更有效。李老师在自己研究高考试题过程中特别注意对答题规范的总结。从审题到阅读材料再到规范作答每一步都要按照规范操作,尤其是对材料本身的解读,要关注材料的信息,注意从材料本身的信息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历史现象,解决历史问题。主观题的作答不要简单的教给学生答题套路,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学科是最讲求逻辑思维的学科,全面、客观、多角度、辩证的分析问题是学生应具有的能力。另外也要强化基础知识,基础知识落实一定要扎实到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三.学生学.学生说——调动学生坚持用心投入是关键。李老师所带的班级高考成绩突出,全校高分前十名中她所带的班级占了8人,我们在她的分享中也感受到了她工作的细心和用心。她带领我们一起了学习了5位高分同学的学习体会。看书、笔记、做题、纠错,拓展;心态的调整;节奏的把握;临场的发挥,五位同学既有共同的特点又有专属自己的个性化宝藏,处处可以看到李老师的用心投入,也提醒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学生是第一位的,首先要关注的是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background-color: rgb(249, 249, 251); color: rgb(1, 1, 1);">接下来秀全中学的周君老师基于对2021年高考主观题的分析做了提纲挈领、高效备考——2022届高考开放题与选做题的备考建议讲座。</span></p> <p class="ql-block">周老师分析了开放性和选做题的试题特点,接着整理了两类试题的答题思路,最后对两类试题的复习备考提出了宝贵意见。</p><p class="ql-block">开放性试题一直是我们复习备考中的难点。新高考新题型背景下,2021年的开放性试题承续了全国卷的命题风格,从材料的结构到设问的要求都有一股熟悉的味道,与2019年的41题风格如出一辙,让学生倍感亲切。这就提醒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研究高考经典试题,把经典题研究通,研究透,以不变应万变。</p><p class="ql-block">开放性试题的解答除了关注主观题一般解题步骤外,审题的时候注意把握材料的主题,作答的时候按照规范,论证的过程一定要注意史论结合。最后周老师从八个方面归纳了开放性试题的备考建议,都是满满的干货:开放性试题要及早下手训练;加强做题方法的指导;把握主干知识;培养学生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解读能力;论据史实写足三个;作答时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历史学科和政治学科的区别,不要用政治学科语言答历史题;用短句答题,直奔主题;书写一定要规范。这些建议对解决开放性试题的备考针对性很强。</p><p class="ql-block">选做题作为高考的送分题首先考查的是学生的判断力—哪一个题目容易?到底改选哪一个。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高考考场上时间紧张很难细致分辨,我们也不能硬性规定学生去做哪一个,但是可以建议他们关注一下改革题和人物题,作答时特别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信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49, 249, 251); color: rgb(1, 1, 1);">13日下午我们有幸邀请到了深圳翠园中学的高级教师、科组长孙殿元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反差.反思.提升》。</span></p> <p class="ql-block">孙老师首先提出了历史复习备考中的终极问题:“考什么与学什么”?历史高考到底考什么,怎么考?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学生、家长、全社会都在关注这个问题,有人从核心素养的高度进行解读,有人从基础知识的层面进行探讨,孙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分析了近几年高考试题,得出高考考查的重点一是历史概念,二是知识体系,三是学科能力,四是核心价值。只有明确了高考考什么我们的复习备考才有目标,才不会在高考改革的快速推进中被动的龃龉前行。</p><p class="ql-block">针对历史高考考查要求,孙老师给出了复习备考的建议。一轮复习中要死盯着概念,把概念弄清楚,把知识点组装成概念,把概念组装成概念群,用核心概念串联知识体系。其次完善知识系统,高考题所有的“新情境”都根植于“旧系统”中,备考中要突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之间的联系。高考考查的能力要求不断提升,高校选拔的不是只会死记硬背的“机器”,而是有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可造之才,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一定要有针对性的训练,不要把培养能力当成一句口号,一句空话。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高考命题的灵魂,我们的备考一定要注意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审题、答题中注意价值观立意。</p><p class="ql-block">新高考“一核四层四翼”抽象的考查要求在孙老师的解读中变得更加的具体鲜活,更加符号师生的需求:必备知识中关注历史概念和知识体系;关键能力中强化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价值中牢牢跟党走,厚植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孙老师在讲座中反复提及一句话,在复习备考中“老师应该做的归老师,学生应该做的归学生” 我们教师要研究高考试题,明确高考目标,适应高考改革的时代要求,扎扎实实的做好学生高考备考的领路人角色,而学生该做的一定要由学生自己去做,不能越俎代庖,只有学生自己动手,才能有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素养的落地,才会有高分高能的人才。</p> <p class="ql-block">7月14号的培训内容更加精彩,大家聚焦一轮复习方案的研讨。</p><p class="ql-block">首先由一中的黄仲海老师分享2021届高三备考经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黄老师特别重视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如何设计好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有效性呢,根据黄老师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步。第一,提前规划,打有准备的战。黄老师认为,一线教师要将高中三年每种课型和模式都要提前规划好,每节课的内容要提前确定下来,用好每一节课。他认为一节好课的标准是落实好基础知识和关键能力,明确教什么,怎么教。在这里,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教教材内容到教方法,教素养和教思维,课堂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互动式课堂,要以学生为主导和主体,课堂又要较强的设计感。第二,有条不紊,稳扎稳打。在实际的教学中,黄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具体的操作方法,首先是要把握宗旨,形散而神不散。教师要提前认真研究高考命题的要求与变化,领会其中的内涵和要求。其次要落实基础,构建主干知识体系,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夯实基础。第三是要提升关键能力,强化问题意识。最后要深化概念理解,把我阶段特征。高考历史考的是理解历史趋势、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学科素养和能力获取信息、解读信息、组织论证观点。接着,黄老师以自己实际的教学经历给我们示范把握课堂40分钟的复习模式的运用。他的课堂主要从四个方面开展:导—导学案要有明确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包含思和议两个环节;练—习题训练,学完一课或者一个单位进行应用性练习;评—练后分析评价,可以学生自评,互评,也有老师的点评。最后,黄老师特别提到例规规例法对于其学校层次的学生非常适用,也强调一中历史科组的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非常有意识地落实这一教学方法,给学生做了良好的示范引领,学生也能根据老师的示范自己尝试去总结方法规律。黄老师也提到,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可以用陈述性语言小结,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表格或者练习的形式进行小结。短短几分钟的小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提升拓展的运用。从黄老师详细的讲解中,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的系统性,其有效性就不言而喻了,对于指导我们课堂教学,或者说时间紧凑的艺术班的复习教学有很好的指导意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接下来由邝维煜纪念中学的高俊兴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她们历史备课组在一轮复习中的经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高老师指出,一轮复习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助推学生能力的提升,根据教学实际,她总结了学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历史阅读能力薄弱,重要历史史实了解不全面,重视知识结构,忽视知识深度理解,知识迁移能力不够,独立思考能力欠缺和答题技巧缺乏总结提升。基于此,她们备课组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一轮复习备考。第一,明方向,关注高考动态。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所以一线老师要聚焦纲标理念,凝练学科素养,对比新旧课标和教材,找出差异,把握命题方向,做到有的放矢。第二,备策略,实现核心突破。从高一起即有三年备考的意识,实行学校,班级,备课组,教师,学生的五级战备。每一级都有自己的备考理念和任务,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在教学安排上,从高二时已制定好了一轮,二轮和三轮具体的时间和任务,做到有计划,根据计划,备课组的成员分工合作,集思广益,智慧备考,整理了丰富的复习资料。高老师以某些单元为例,展示了备课组制作的导学稿的格式,还有题型训练方面,分类明细,既有典型的例题也有方法的整理,给学生提供了方法和锻炼的机会。而且,在课堂中,老师很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将时间还给学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第三,重反思,不断调整推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新冠疫情影响改为线上授课,打乱了原本的教学计划,备课组及时反应,做出决策,让计划赶上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应得分是这两年区教研室研究的热点,基于此,秀全中学的龚洁老师做了关于根据情境分类,提升历史应得分的策略研究讲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开始,龚老师就直接和我们指出情境所具备的特点,一是新,二是与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有联系,三是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联系,所以,情境与新高考息息相关,无情境,不试首先龚老师将情境进行分类并归纳特点,第一类是简单情境,是指对历史素材的基本理解,其材料信息构成单一,问题指向是显性的,方法和路径是再认再现的,作答指向是材料和已有知识的对应。第二类是综合情境,是对素材的理解、分析、整合与论述,其材料的信息构成多样,问题指向是显性和多维度的,方法和路径需要比较、概括和说明,作答指向需要叙述和论证。第三类是复杂情境,是指对素材的解释、辨析、探究与实证,其材料的信息构成复杂,问题指向是多维度和多层级的,方法和路径需要分析和论证,作答指向需要现实材料、观点、论述和历史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龚老师还结合历年的高考题进行案例分析,给我们示范了如何来评价分类。基于情境的不同,相应地作答的策略也有所不同,龚老师从多个方面提供了易操作,实用性强,高效的策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同样地,作为2021届高三老师的代表,秀全中学的黄海珍老师也从应得分着手,根据自己一年来高三备考的经验,对应得分做了一些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首先黄老师给我们解释了应得分的内涵——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应该拿到的分数,或者在某些能力方面该达到的水平程度。然后从高考试卷题型和考点的分布来推算所任教学生的应得分。关于应得分的思考,黄老师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展开:一是基于一核四层四翼的应得分思考,从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来分析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与能力;二是基于秀全学生实际的应得分要求,黄老师所带班级情况比较特殊,根据几次大考后最终确定了应得分的标准;三是基于八省联考一模的应得分实践;四基于2021年历史卷的应得分建议。接着,黄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周君老师和黄老师本人的两节公开课,用以说明在高三一轮和二轮的复习备考中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应得分的。黄老师特别强调我们老师要关注教材和主干知识,重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关注学情,理性制定应得分的标准并将备考策略落到实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培训最后一个环节,是根据这两天的学习所得,分组对今年的高考题从新课标和新情境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通过两天的学习,老师们的理论储备有所增长,在讨论环节都能各抒己见,气氛热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天的时间虽短,但培训的内容非常契合老师们的需要。讲的认真,听的专注,交流的真诚,大家对复习备考的思路更清晰,信心更足,动力更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