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金秋十月迎来了祖国母亲68岁生日和中秋佳节,这是一年中最美的节日。在走过了祖国大江南北之后,对她壮美山河的渴望和一往情深没有一丝的减退,有如少女,有如老翁,有如草木,有如候鸟。</h3> <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5日,背起行囊,带着期盼,再次踏上一段新的旅程。这次是位于山西长治和河南林州交界的太行山大峡谷。</p> <h3>汽车行驶在华北大平原上,沿途风光稀疏平常,没有高山也鲜见河流,只有静静的田野和村庄。途中看了下红旗渠——这个上世纪60年代的引漳入林工程。当时的人们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从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水灌溉渠。</h3> <h3>现在我们看到风景如画的太行山历史上是个严重干旱的地区,十年久旱,颗粒不收,曾出现过人相食的事件。于是就有了红旗渠的建造,历时近十年,共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修建各种建筑物12408座。</h3> <h3>如此浩大的工程全凭着铁镢、铁锹、小推车等原始的劳动工具完成,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1974年,中国参加联合国大会时,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纪录片《红旗渠》。今天当我站在红旗渠旁时,勾起了这一段封尘已久的记忆。</h3> <h3>大约在傍晚时分到达了驻地,桃花谷旁一座山清水秀的农家宾馆。晚饭后溜达着去看太行夜景,这时天色已完全暗下,公路上偶尔有车穿过,路边那条在白日里闪着绿光的河流到了夜晚变成了岸上的倒影,那是太行人家的灯光,星星点点洒落在河水中。</h3> <h3>第二天起了个大早,去太行深处看传说中的挂壁公路。中国目前仅有7条挂壁公路,皆位于南太行的晋东南地区,我们去的这条是穽底挂壁公路,因在穽底村故得名。车摸着黑在深山中拐了无数个弯,从河南走到了山西境内,到挂壁公路入口时天刚刚亮,我们下车步行穿越挂壁公路。</h3> <h3>此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长长的、蜿蜒而平坦的隧道,每隔几十米开一个洞口用以采光和处理开凿时产生的石块,往下看是深不可测的峡谷,谷底公路、民居、和玉米地清晰可见。</h3> <h3>弯道处或在对面山上可看到一溜子的洞口,标示出公路的轨迹,像一条腰带镶嵌在危崖峭壁的腰间。这条1500米长的挂壁公路是一条最美最险峻的天路,也是最鲜为人知的一条。“挂壁”这名字起的也好,太妥贴了。</h3> <h3>走在挂壁公路上,像穿越时光隧道,时不时有绝壁洞口射进来的自然光,或明或暗,或长或短,将这挂壁的独特魅力展现在眼前。再看看洞壁上满是被开凿过的粗粝的岩石,像是回到了几万年前人类祖先居住的洞子。</h3> <h3>从洞口望出去,俨然一幅幅太行山水大作,被洞口的自然形状框住,一路走下来好似走在太行山水画廊中,又像是走在一座狭长的美术馆里,每个洞口都是一幅画,里面全是太行山的画片:峭壁陡立,峡谷纵横,雄浑险峻,千奇百态。</h3> <h3>太行大峡谷虽没有江南的秀美,也没有草原的辽阔,但他有雄壮奇险的风光,坚如磐石的底气,高大伟岸的身躯,朴素豪迈的品格。我喜欢太行山,他是大美!</h3> <h3>遇到这绝世美景,我的队友们也是够拼的,为了能拍到大片或是跟太行山合个影不畏艰险。</h3> <h3>路过半程,太阳公公也渐渐的冒出了头,阳光照射在对面的崖壁顶端,金灿灿暖洋洋的。看着对面山顶上的那一抹金色,心中疑惑,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日照金山。</h3> <h3>在挂壁公路上可远远看到左前方的月亮桥夹在两山之间,像个标识角度的夹角线,很有数学感。</h3> <h3>边走边欣赏着太行山人的杰作,不知不觉就到了隧道的出口,在隧道口右边有一座小桥就是我们刚刚看到的月亮桥,因形似月牙故得名月亮桥。小桥非常别致,给这陡峭凶险的大山增添了一丝仙气,透过小桥看到的山峰似乎朦胧柔和了许多,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一弯小桥把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变的有点柔情似水了。</h3> <h3>过了月亮桥往上爬就是央视曾报道过的哈喽梯。在没有挂壁公路之前,井底村的人们要想走出大山需要攀越一万多个台阶,而且是非常凶险的路,在攀爬过程中会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所以当地人形象的叫它“哈喽梯”。</h3> <h3>由于哈喽梯陡峭狭窄,每年都有人堕崖身亡。于是,有一条能走出大山的路就成了穽底村人最奢侈的梦想。1996年冬天,穽底村人凭着一股子豪情组织了一支由四五十名精壮汉子组成的筑路队,开始了愚公移山式的建路施工。</h3> <h3>筑路的过程一波三折,困难重重,1500米长的公路,井底村人用了十四年的时间才建成,其中有五位村民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故事讲到这,眼眶已渐潮湿,有点被感动了。我想为他们点赞,在祖国母亲68岁生日之际,为她英勇不屈的儿女们点赞!</h3> <h3>走完了挂壁公路,我们折返往穽底村走,村子坐落在山谷的底部,四面群山环抱,绝壁高耸,住在村里恰似坐井观天,穽底村也因此而得名。</h3> <h3>如今的穽底村虽地处太行山腹地,但秀美如画,走进村里,不仅能看到长满庄稼的梯田,还有郁郁葱葱的绿树,更有筑坝拦蓄了一湾清泉——祥云湖,依傍在嶙峋硬朗的绝壁之下,给山谷带来了灵气,这一山一水,一刚一柔相映成趣。</h3> <h3>自从2012年央视报道了穽底村自建挂壁公路之后,这个清静的小山村变的热闹起来,大山外的人们怀揣着一颗好奇心来到这美丽的小山村,看挂壁公路,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享受几日世外桃园般的慢时光。</h3> <h3>这是村口的大门——造化们,造化即福分、命运。正是挂壁公路的修建改变了穽底村人的命运,造福了一方百姓,带来了之后的旅游观光和画业的发展。这里有个画家村,每年有大量美院艺校的学生前来写生绘画。</h3> <h3>从穽底村出来继续往石板岩镇走,途中路过高家台村,这里是著名的写生基地,被艺术家誉为“步随景移的百里画廊”。这地方山形地貌独特:直上直下,圆头圆脑,一层断崖一层绿带,青崖如点黛,赤壁若朝霞。而且至今还保留着十分完整的红石墙、石板房等。很有当地特色。</h3> <h3>看过红石墙石板房后继续往前石板岩镇,先去河边看看,哇塞!河对岸好壮观,密密麻麻都是写生的学生,高高矮矮的画架铺了一河滩,后面的人头聚精会神,时而仰望,时而低头作画。大概是太行风光太吸人了,而这太行山里的小画家们早已溶入到这山水之中成为一道新的风景。远山如黛,幽水静寨,隔岸观绘。美哉美哉!</h3> <h3>猛然一回头看到岸边的洗衣女,这场景真是久违了。红衣、白单、碧水、倒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清溪洗衣图。不由分说就咔了一张,好有太行民俗情调调。</h3> <h3>然后去镇子里转转,一条主街道,两边都是农家宾馆和商铺。所有房子都是由石头组成的。当地的民谣是这样说的:“石梯、石楼、石板房,石地、石柱、石头墙,石街、石院、石板场,石碾、石磨、石谷洞,石臼、石盆、石水缸,石桌、石凳、石锅台,石庙、石炉、石神像”。看来,在这太行山里最不缺的就是石头。</h3> <h3>小镇虽不大,但也成了大峡谷旅游的集散地,一条主街道南到王相岩和穽底村,北到桃花谷。从主街道右转就到了小镇广场,再往前就是石板岩大桥,这可是小镇的标志性建筑,站在大桥上看小镇四面风光都是最佳位置。</h3> <h3>看到最大的一幢房子竟然是太行山美术馆,里面的百余画作全部出自当地一个叫杨文生的农民之手。而且每一幅都是描绘太行山美景。据说老伯已年近古稀,60岁之前一直在家种地刨食,也曾外出打过工。</h3> <h3>60岁那年,在进山写生的大学师生的影响下开始学习绘画。经过10年的努力,他的绘画技艺日渐成熟,形成独自的风格。2016年举办了个人画展。这真应了那句话:高手在民间。或许是对太行山水的钟爱成就了这位草根画家。的确,面对这样的山水谁又能不为之动情呢。</h3> <h3>从美术馆出来往驻地走,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拍,看也看不够,拍照到手软。太行山的美,美的硬朗,美的俊气,美的那么有底蕴,美的叫人心情爽朗透亮!</h3> <h3>午饭后去游览桃花谷,桃花谷是太行山大峡谷中最精华、最神秘的景区。峡谷内断崖高起,群峰峥嵘,台壁交错,苍溪水湍,流瀑四挂,峰、峦、台、壁、峡、瀑、嶂、泉姿态万千,将太行山水最经典的部分都汇聚于此。</h3> <h3>之所以神秘是因桃花谷里有数九寒天桃花开的桃花洞,三伏盛夏水结冰的冰冰背。只是我们去的不是时候,与这神奇擦肩而过了。</h3> <h3>进入景区后最先看到的是黄龙潭,这里是上下双瀑双潭相连的子母潭。上潭为子潭,瀑布从崖头像孩子们坐滑梯一样滑下来,跌进深谷。此潭像一个大圆缸,在圆缸边沿有一豁口,潭水溢出,飞腾而下,形成第二瀑布——下瀑,又称母潭,母潭水面开阔平缓。如果说子潭充满顽皮嬉戏之气,则母潭呈现出稳重平静之韵。</h3> <h3>最喜欢这里潭水的色彩,无论深浅都清澈见底,在阳光下散发出不同的色彩,仿佛所有的绿都蕴含其中,时而碧绿,时而黄绿,时而清澈,时而明亮,时而幽深,一潭连接着一潭,述说着潭的传说。有潭水的映衬,山也因此而滋润起来,鲜活起来,灵秀起来。</h3> <h3>站在潭边,可以观看水底鹅卵石上的花纹,可以看到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还能看到山的倒影,更有那水中的青苔碧绿如翡翠。真不知这是画中的水,还是水中的画,多彩多姿。</h3> <h3>这是二龙戏珠瀑,很形象。一块巨石刚刚好卡在两山的溪水之间,溪水被巨石一分为二,顺势而下,跟古代神话故事“二龙戏珠”有异曲同工之妙。</h3> <h3>沿着峡谷栈道一路走过,黄龙潭,飞龙峡、二龙戏珠瀑,最后来到九连瀑,因200米长瀑内有九处大的跌水,形成九道瀑布,称为九连瀑。其实何止九处,算上小的跌水足有几十处。瀑瀑相连,时而飞流直下,时而潺潺流水,充满了野性与灵动。</h3> <h3>从桃花谷出来,还有今天的最后一个节目——勇闯天涯路,去看看那美丽的传说——太行天路。为了盘到天路的上面俯瞰天路,车在山里迂回盘旋,百折千回,跌宕起伏。沿途峡谷深邃,山峰连绵。道路两旁千沟万壑,陡峭弯曲。到山顶时仿佛置身于苍穹之中,太惊险刺激了!</h3> <h3>但是,当我站在了天路的观景台(简称天台)上时,一切惊险刺激早已烟消云散,眼前的景象才是震撼。刚才的百转千回、跌宕起伏已成为体验,而现在的是亲眼所见。感觉和视觉终于统一了。</h3> <h3>从天台下来去走走当地的玻璃栈道,我因恐高,只得速速通过,没留下影像。</h3> <h3>这是峡谷滑道,勇敢者的游戏。</h3> <h3>这一天的活动结束了,也够百折千回的。无论是身体上视觉上感官上都足够丰富。</h3> <h3>第二天一早去游览王相岩,探访太行人家。王相岩距离驻地5公里,大约十几分钟就到了,景区门前的广场很大,石牌楼旁有颗800年沧桑的平顶老松拱手相迎,王相岩赫然眼前。牌楼后面,山势陡峭,气势恢宏,果然有太行之魂之相。</h3> <h3>还是因恐高没选择那紧贴崖壁的之字梯登山,而走了一条平缓的山路。此路,植被丰盈,林木清秀,是天然氧吧。顺便还能看看太行人家,接接地气。</h3> <h3>这王相岩,幽谷深险,雄岩壁立,藏秀于雄。人在山中行,蜿蜒石阶路,而峰回路转处,绿色灌丛中,又忽现险境。登山途中,森林遮天蔽日。白云深处,忽现的古朴农家,恍若隔世之感。悄悄的进入农家院,喧哗的不敢。</h3> <h3>只见这家农妇正在洗涮,好奇这石房内部是怎样的,进屋看看,上前聊几句,主人很友好。这石房已住了八十多年,依然结实,内部刷白粉,梁架是圆木的,墙是石筑的,房顶用石板铺就。小院里种满了花花草草,很有山野生活气息。想必这就是太行山最普通的民居吧。</h3> <h3>出了农居继续爬山,待听到水声时,抬头一看,前面一块大的山壁,稀稀拉拉的几道水溜子,山壁下一滩水,这儿就是仰天池了。</h3> <h3>在仰天池旁,有一高88米的摩天转桶梯紧贴崖壁。还没爬,看看都觉头晕眼花、腿肚转筋。既然来了,咋也得体验体验,还好还好,只要不往下看,基本能保持体面。</h3> <h3>王相岩,这名字很直观,相传在33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商王武丁和奴隶出身的宰相傅说,都曾在这山里居住过,王者相者居住过的地方,后人就把这地儿叫王相岩了。</h3> <h3>至此,整个太行山大峡谷的游览就结束了,一天多的行走跋涉可谓跌宕起伏,时而伫立于高山之巅,时而行走在峡谷之中,时而穿越于挂壁隧洞,时而悬于高瀑之下,时而跳跃在溪水之边,时而仰望绝壁,时而低头涉水过河,这一切仿佛昨夜的一场梦境,历历在目。我爱这太行山水,他是大美!(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