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观看了《1921》,感慨颇多。原来以往严肃式的革命题材,也能拍出触动灵魂的力量。虽然我已不在年轻,但电影中那种蓬勃的朝气,深深吸引了我。 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关于“灵魂”的描述,灵魂由三个部分构成:欲望、精神、理性。其很好地叙述了百年前中国大地上那群怀揣救国救民理想的年轻人们的革命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理性驾驭着精神和欲望,正如柏拉图比喻的那个车夫驾驭着一匹驯服的白马——精神;一匹桀骜不驯的黑马——欲望;只有车夫(理性)方能使得马车驰骋在正确的方向。当理性、精神、欲望和谐相处时,那么你自然会产生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美德!这正体现在《1921》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者们身上;当然剧中也有行至半路,改道而行的背叛者。 我试图探究最终能走向终点的革命者的动力是什么? 还是回归柏拉图的哲学,是因为他们对于世界的认识的水平不同,进而产生了不同理念。以柏拉图著名的线段比喻为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有区别的,在柏拉图另一个著名的比喻“山洞的故事”中最初级的人只能看到山洞墙壁上的影子(影像),再好一点的人是转过身来看到火堆后影像的原本(具体事物),但这两种人所见都不是事物的原本,只是对于事物真实程度不同摹本而已,正如意见领域(主观)对于知识领域,这两种人所看到可以称之为可见世界。 而具有四德的智者,所见的世界是可知世界。这一部分分两个内容:一个是以研究科学为对象的数理理念;另一个是伦理理念,以人的理性凭借辩证法的力量认识事物,这个事物包括美、正义、勇敢、节制等等。而在这之上最高的理念是善,大善,对社会的善,对民众的善。上述两大世界四个层次相适应,人的灵魂从低到高分为想象、信念、推论、理念。 让大家见笑了,这几日看西方哲学史,将其与电影《1921》相联系,胡乱说说自己的感想。 之所以如此,只是想设身处地探究,当时那群青年人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在那时一片混沌之际,是什么指引他们有如此超前的认识,并且因这种认识支撑他们走过以后几十年的艰难历程。 对于发展的辩证法,那句电影宣传语“一百年,正年轻”,可说恰当无比。剧中人物,当年大多正处于人生风华正茂,对于中国的实际认知,虽较一般人深刻,并有一套对社会科学的认知方法,但就实际而言,水平没有达到精深的地步,这也就发生了此后对大革命认识不清,进而导致第一次革命失败的原因。不过这批年轻人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随着不断的困难挫折,思想认知也不断完善发展,对运用辩证逻辑解决问题越来越熟练,更能感知可知世界的发展规律,从而解决问题更能直击要害。我想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以后面对再难的困苦也能走出困境的原因。 本片聚焦于中国共产党初期的创立阶段,集中于一群进步思想的年轻人身上,无处不体现出生命出生期的勃勃生气,在黑暗之旧中国,它显得有力,活力四射,光芒万丈。其中青年演员本身符合剧中要求,自带青春活力,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同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它年轻,青春,引领当时时代的潮流。 以上只是从另一个角度解析那个时代的共产党人的理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