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蝉鸣树梢催奋进,<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夏日炎炎热情高</span>。7月14-17日,在县教育局的领导和关怀下,县教师进修学校精心组织全县108名培训师齐聚附小,开展为期4天的培训和考核。本次培训达到了提升教师培训团队素质的目的,在全县教师队伍建设中起了示范引领作用,对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将发挥关键作用。</p> 开班典礼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有人说,教育是一场修行,想要到达神圣的彼岸,你需积淀搏击海浪的勇气,练就划桨济沧海的本领。培训则如一场甘霖,浇灌奋进的沃土,勃发前进的动力。</span>走进附小会议室,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扑鼻而来,“宜章县2021年县级教师培训团队能力提升培训”这行大字映入眼帘。<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本次培训在隆重而有序的开班典礼中拉开了序幕。典礼上,</span>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彭胡雄同志作了讲话,明确了本次培训的目标,明晰了培训安排和课程设置,明了了培训要求。接着,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肖晋同志又从三个方面强调了学习与提升的关系。最后黄佑生主任站在新的高度,明确了学员的发展方向,可谓高屋建瓴。</span></p> 专家引领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span>本次培训,学员们有幸聆听了五位专家的精彩讲座,津津有味的神情是他们对培训老师的最高肯定。</p> <p class="ql-block"> 在黄佑生主任的《教师培训师的结构性思维》里,我们享受了思路清晰、逻辑贯通、道理通透、案例鲜明带来的视听盛宴。他从三大方面谈起,第一是结构性思维的四大法则:结论先行,分类清楚,排序逻辑,上下对应;第二是培训教学的结构性思维;第三是培训课程的结构性思维。每一个方面都入情入理,彼此独立而又相互关联,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牵动着台下学员的心,他们时而屏息凝神,时而展眉颦笑,时而静坐深思。</p> <p class="ql-block"> 端庄大方、优雅知性的罗海娟科长告诉我们“好课程就在身边”,她围绕“什么是好课程”、“怎样发现课程”、“如何开发课程”三大方面展开,层层深入,有如抽丝剥茧,让我们明白作为一个培训师挖掘好课程的步骤和方法。她善于启发学员思维,课堂亮点频出,她“内容为王,技术为辅”的观点,让我们茅塞顿开。</p> <p class="ql-block"> 百年奋斗路,吾辈新征程。党的引领是我们前进路上的指路标,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袁灿君校长的《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向我们阐述了学习习总书记在建党一百周年讲话的重大意义、十七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八个深刻启示。他的讲话趣味性极强,用一系列小故事带领我们重温党史的同时,也激发了学员们斗志。</p> <p class="ql-block"> 他是宜章信息技术的先驱,洋洋洒洒就能将教师必备的信息技术脱口而出,台下的学员赞不绝口。他就是谷继岗主任。他说,对于信息技术,他乐此不疲,兴趣成为了他前进的最好老师;坚持是他变得优秀的又一个法宝;善于钻研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在讲座中,他教会了我们如何下载视频、如何制作微课、如何网上直播。此刻,我只能用“不虚此行”四个字来形容。</p> <p class="ql-block"> 谦谦君子、学识渊博、科研成就卓越、孺子牛,这是我对唐良平教授的总体印象。从科研走向卓越的路上,确实荆棘丛生,但是最难的还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唐教授是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大胆创新,兀兀穷年,积极发表论文,参与课题研究,是一个学者型的教师。精益求精,是他的另外一个闪光点,光标所致,总能敲出价值斐然的文字。行云流水般的两个多小时是他传经送宝的时刻,他毫无保留地把中小学教育科研特征、中小学教育科研方法、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解读得淋漓尽致。现场时不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都是精华。</p> 学员展示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教育是一场师生的相伴相行,那么培训则是培训老师和学员的且行且珍惜。培训老师似乎是匆匆过客,能否学得知识,关键靠自身的努力。这里是我们团结友爱的场所,这里是我们积极展示自我的圣地,这里也是成长进步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看,当培训老师的问题一抛出,各组组长便紧锣密鼓地组织本组学员思考、讨论、探究并推选成果展示发言人。探讨现场异常火热,大家各抒己见。</p> <p class="ql-block"> 在对谭兰霞副校长的《家校沟通策略》和《宜章县2020年教师培训团队能力提升培训实施方案》的优缺点进行点评时,大家采用辩证的思维方法,指出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内容丰富,有启迪性和可操作性,也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例如可以把“培训主题”放在“培训时间、地点”的前面等。</p> <p class="ql-block"> 个人展示是一场独舞,伸、拉、跳、扭尽显个人魅力;而团队活动则是大型舞蹈音乐会,每个人力量的汇聚才能成就大海。看,老师们默契的配合,思、论、行、讲莫不到位,他们就像一个合作已久的团队,有共同目标,众志成城。</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学员的主持,还是培训故事展示和点评,无不彰显着学员敬业的态度和专业的素质。从“小白”蜕变为“行业专家”,沟通、复盘、总结缺一不可。</p> <p class="ql-block"> 除了台上展示,笔下也能生花,工整的笔记,井井有条的知识点,个人的感悟和总结,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画卷。</p> 学员考核 <p class="ql-block"> 其实对于学员的考核时时都存在,课堂上老师抛出的思考题是考核;研讨的过程和成果展示也是考核;团队凝聚力的汇集还是考核。在这条路上,我们已经见到了美丽的风景。啊,留下另外一段等改日再见,那一定是期待满满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首先上台的汇报人是博学多识的何其昌老师,他将学科教学中思政元素融入新颖的导入,清晰的脉络和丰富的素材中。大气磅礴,一气呵成,甚有大家风范。</p> <p class="ql-block"> 第二堂课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十防教育”》,由美丽动人的吴华丽老师展示。从课堂的反馈来看,吴老师在前期作了充分准备,课堂与实际紧密联系,运用了总分总的形式达到融汇贯通的效果,符合“结构性思维”的要求,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p> <p class="ql-block"> 声音甜美的李基红老师向我们动情地阐述了红船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活跃的课堂气氛,清晰的脉络,超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成就了“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p> <p class="ql-block">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李苏萍老师告诉我们新时代教师的使命与担当是什么?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坚定;是“万世师表”的彰显;是“张桂梅”三个字蕴含的大爱。让我们用最崇高的职责操守和专业素养,人人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p> <p class="ql-block"> 春色满园关不住,四花绽后尽开颜。怎一个“美”字了得?正襟危坐的范书记对四堂课作出了中肯的评价。优点颇多:课题的选定恰当;教学设计、课件精细,符合“结构性思维”的总体要求;所选的资源丰富多样;课的生成和把握体现了老师们高超的教学素养;课堂富有生命力。然瑕疵也不可避免:例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有一定的差距,措施部分还不够完善等。最后她还鼓励学员们多学、多思、多运用。</p> <p class="ql-block"> 经过中午的养精蓄锐,大家的热情掩盖了外面的热气。话不多说,余国平老师大方优雅地给我们展示了教师礼仪与形象设计,亲自示范,当场纠正,掌声阵阵,无不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张珊丽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最朴实、最接地气的解说,“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三个问题层层深入,为我们的教育指引了方向。</p> <p class="ql-block"> 恩格斯说:“实际上,每一个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是我们做好教育的关键。干脆利落的陈艳华老师用实例直观地解读了教师职业行为的十项准则。</p> <p class="ql-block">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定能愈行愈远。听了吴剑芬老师的分享,我顿时心潮澎湃,作为人民教师就应该有这样的信念和情怀。</p> <p class="ql-block"> “礼赞”、“建议”、“希冀”,这三个关键词串联了邓宏伟主任对下午四堂展示课的点评。邓主任希望大家都能实现个人素养的再提升,共同推动教师团队的发展。</p> 结语 <p class="ql-block"> 经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考核顺利结束,排名顺势而出。小小的奖状,大大的肯定。</p> <p class="ql-block"> 在结业典礼上,彭胡雄书记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也提出了中肯的意见,更对宜章培训师团队的长远发展作出了规划。</p> <p class="ql-block"> 何其有幸,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度;何其有幸,我们能得到专家的指点;<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何其有幸,我们的征程有了起点,渐驱完美;</span>何其有幸,我们欢聚一堂实现人生的蜕变。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p> <p class="ql-block"> 供稿人:陈丹华</p><p class="ql-block"> 审稿人:第七组全体成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