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台是有瘾的。自从2016年夏季朝台、2018年元旦冬朝以来,一直想完成第三次朝台的愿望,但种种机缘,总是未能成行。特别是2020年,本来报名参加夏季朝台,费用都交了,临行前组织安排去昔阳县出差,最终遗憾退出,而参加那次朝台的队友拍到了多年难遇的云海,真是把我羡慕坏了。 2021年爱行远方群计划夏季顺时针朝台时,我是最早响应的一批人,积极开始准备,购买添置装备,加强锻炼,虽然好事多磨,原计划6月25-27日的活动推迟到7月9-11日,但成功躲过了暴雨、冰雹的袭击,活动顺利、圆满,还遇到壮观的云海,弥补了上次的遗憾,心愿足矣。 走遍五台山的五个台顶,其实有四种方式,一种叫游,乘坐旅游中巴车,花费380元,可直达五个台顶,用1天时间,就可以完成烧香、拜佛、还愿等心愿。<div>五个台顶之间的道路,除了鸿门岩到北台的道路是青石板铺就外,其他道路都是砂石土路,中巴车一路颠簸,尘土飞扬,乘车人受的摇摆、晕车的罪,徒步人吃的是灰尘满面的苦。</div> 第二种方式叫拜,也就是磕长头,是佛教徒最虔诚的方式。 第三方式叫朝,采用徒步的方式。按照规模来分,有大、小朝台之分,小朝台仅在台怀镇各寺巡礼,并登临五大台象征的黛螺顶。而大朝台根据朝台的顺序,又分顺时针、逆时针,我们今年采取的顺时针,第一天朝东、南台,第二天西、中台,第三天北台。<div>据说,朝台最早起源于蒙藏佛教徒“驱驼马牛羊数千里”到五台山,见庙进香,遇佛供佛,逐渐形成现在固定的线路。<br><div><br></div></div> 第四种方式叫跑,用时1天,这就是极限运动了。<div><br></div> 第三次朝台,少了一些忐忑,多了一些淡定;第三次朝台,少了一些好奇,多了一些亲切。<div>本次朝台人员比较复杂,除晋中本地人外,还有广西(桂系)、河北(北洋系)、太原(龙城派)、宁夏(西夏独立团)等“军阀”“帮派”加入,不管是哪个派系,大家有个共同点,都是本次活动的灵魂级大咖老年糕的粉丝。</div> 桂系军团7壮士。因为女儿在广西上的大学,所以见到广西的朋友特别亲切,有一份特殊的感情。 报名时,阿甘给太原的三位美女以阿甘1、阿甘2、阿甘3等名字报的名,所以他们4人戏称阿甘团队。恰好在车上,我坐在阿甘的左边,我就自称阿甘左,于是又有了阿甘5人组合。 来自宁夏的龙飞宇,专业搞户外的,又是一名摄影爱好者,带的单反、三脚架、无人机,一路给大家拍照,传授各种户外知识,对宁夏的历史也是如数家珍,从他身上学到不少知识。 特别感谢小武,退伍军人,身体一级棒,上东台、南台一直帮我背的无人机,帮助我完成无人机的拍摄任务。说实话,靠我的体力根本背不动无人机,为了减轻重量,我在摄影器材上,选择的微单和定焦镜头。在朝台过程中,每增加一点重量,对人都是一种考验。<div>朝台,有三天同甘共苦的时间和经历,认识到好多兴趣相投的朋友,这是朝台的一笔高贵财富。</div> 下东台过程中,无人机拍摄 有人会问:为啥要去五台山?<div>首先,是因为它佛教名山的地位,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文殊菩萨的道场。这里保存有大量历代建造的寺庙、经幢、塑像等。佛教文化繁荣,相关活动频繁,吸引了大量信众和香客</div> 朝台,外在形式是徒步,核心思想还是拜佛。从本人来说,虽然不信佛,但是也契合佛系的思想,喜欢这里安静、肃穆的气氛。作为一个山西人,2013年---姑娘高考的前一年才到五台山许愿,后来就越来越喜欢上这里。朝台的过程,就是一个克服种种困难,完成心愿的过程。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坚持,如此你的人生才不会被生活中的困难击倒,你的生命之光才能熠熠生辉。 一高一低,一仰一俯,一僧一俗,聚散即是缘。<div>五台山的三起三落:</div><div>东汉初年,天竺僧人佛图澄将佛教从洛阳传入山西,随后其弟子在五台山建寺立庙,才正式开创了五台山佛教;到北魏、隋唐、北宋三次兴起;也遭受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三次灭佛事件的打击。</div><div>通过五台山的三起三落,让我们看到了王权的更迭,看到了文化的演变,看到了生命的盛衰,看到五台山不息的生命力。</div><div>我想,人的一生也是一样,总要经受各种磕磕跘跘,几起几落,才能到达一个新的生命高度。</div> 从西藏来的两位小喇嘛,安详的笑容和纯净的眼神吸引了我。<div>藏传佛教自元朝传入五台山,在这里扎根,并在清康乾时代引来新一轮爆发。清康熙帝就曾五次到五台山朝拜。</div> 佛说,转山转水转佛塔,只为途中与你相遇。 竹仗芒鞋轻胜马,一笠烟雨任平生。 水静能鉴物,人静能观心。 其次,五台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从魏晋,历隋唐、宋元、明清历年建造,留下了大量的古建筑遗存,比如,1937年梁思成先生在五台山发现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佛光寺,被称为第一国宝。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来之前,做做功课,了解了解五台山的历史,带着思想走下来,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北魏时期盛行《华严经》,《华严经》中有记载“东北方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常为说法”。<br>经文中的“清凉山”本是虚指,但五台山冷凉的气候、壮阔的山形以及山中少被人打扰的幽静氛围,让人自然产生联想,逐渐将虚构的清凉山与五台山对应起来。<br>随后更是有《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有国名大振邦,其国有山号曰五顶,文殊童子,游行居上”,五台山五座高峰的形态,与经文中描述的“五顶”不谋而合,更加深了人们五台山便是清凉山的印象,而与清凉山关系密切的文殊菩萨,也被认为在五台山顶修行,五台山的佛教,从此确定了一个核心:文殊信仰。<br> 第三,因为五台山独特的地理环境。五台山,又称清凉山,夏季平均气温13.7℃,有茂密的森林和高山草甸,是理想的避暑胜地。从晋中出发时,我们穿的短袖,到东、南、西台穿长袖,到中、北台穿冲锋衣。<div>酷热中寻得清凉,是夏季朝台的福利。</div> 最舒服的姿势,就是躺平 最有力量的修行,就是内心的宁静。 第四,苦中取乐。有人总结为吃五种苦,看一路风景。<div>简单的行囊、简单的饭菜、简单的住宿、艰苦的跋涉、尘土风雨的袭扰,甚至好多路段没有手机信号,在仿佛和文明社会隔绝的一种状态下,不依靠现代的交通工具,靠自己的双脚一步步丈量着五个台的距离,一点点实现心中的小目标。</div> 人活着,就是一个不断学着放下的过程。 吃着咸菜就着馍,连干三碗小米粥;冲澡、泡脚成奢望,通铺、过道暖被窝。<div>佛教说,千年修来同一饭,万年修来同船渡,能一起吃饭,也是累世积累起来的一种因缘。</div> 寺庙挂单规矩多,排队、止语先敬佛。随着来五台山的人员越来越多,寺庙提供的服务逐渐商业化,吃住的条件越来越好,比如在澡浴池挂单可以洗澡,斋饭的花样也挺多,可以和一般饭店的自助餐相媲美。但人多、人杂带来的秩序混乱也是一个大问题。以前在寺庙吃斋饭,不能说话、不能浪费粮食、吃完饭自己洗碗筷,但现在人声嘈杂,碗筷也不用自己洗了,庄严、肃穆的气氛少了很多。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早点来五台山,越能感受的纯正的佛教氛围。 巨大的体力消耗之后,每一口粮食都舍不得浪费了。 脚受伤后,穿着板鞋坚持走完全程的朱哥,被大家戏称为赤脚大仙,我却觉得他像弥勒佛。 第五,五台山的美景。山石、植被、云海构成五台山的自然景观。而本次朝台,天气格外眷恋,时而祥云满天,时而大雾弥漫,时而云腾雾绕,行走在山脊间,如腾云驾雾一般。 北台顶壮观的云海 7月10晚,五台山地区突遭暴雨、冰雹袭击,并引发山洪,台怀镇被淹,而我们住在台顶安然无恙。11日上午,北台又送我们一场震撼的云海秀。 群主爱心桃,活动中操心最多的人。贴心的为每个人准备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到五个台盖章后,供大家诵读、珍藏。 云雾中,两个穿着蓝色雨披的女孩翩翩走来,宛如仙女。 浓雾中的华北屋脊 被浓雾包围的北台顶五爷庙 五台山高山草甸,是天然的牧场。 这位牛哥,不紧不慢的嚼着经幡,这是要吃透佛教的经意吗?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吃过的苦,受过的累,终将变成光,照亮你脚下的路。 山顶佛光普照,山下人家烟火。 最后,是因为五台山的地质遗存。五台山是一座国家级地质公园,它见证了华北板块的地质演化,保存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石地层,也许你脚下的一块不起眼的石头都有十几亿年的历史。<br><br> 为什么来五台山?你来,或你不来,山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