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古城印象

三乐

<p class="ql-block">  生长于即墨故城所在地平度市古岘镇朱毛康王城以西3公里的仁兆镇逄戈庄村,我对即墨故城有一种深深地怀旧情结。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讲述故城的故事、康王的故事等等秩闻旧事。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上学工作社会交往等途径又先后又知道了田单火牛阵、宁戚、即墨大夫、田横500壮士等等历史事迹。也曾利用各种机会到故城遗址参观游览,现场领略胶东王城历史厚重的沉淀。前几年曾有传言说,仁兆镇政府已经争取了几个亿的投资准备修缮故城遗址,建胶东王城博物馆。这个消息曾使我高兴了不少的日子。只是传言没有变成现实,让不少人产生了大失所望的失落感。</p><p class="ql-block"> 2019年,有消息称即墨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即墨古城已经峻工并开门纳客,给人们领略历史遗迹提供了极佳的场所。消息一出,当地人,外地人蜂涌而至。我也从一开始就蠢蠢欲动。只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庚子年的防控新冠疫情的全国性大战疫,使自己的愿望迟迟没有实现。今年以来,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暴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國实行严格防控,使风险地区越来越少,为国民出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年的五一假期天气晴好,五月二日,我与老伴抓住有利时机,开着儿子的雪铁龙轿车回到老家。第二天,与大侄逄建民两口子结伴踏上了去即墨故城的道路。在百度导航的指引下,行车一个多小时,到达了即墨古城的北门,开始了长达3个多小时的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这是故城东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即墨,始载于《战国策》《史记》等典籍,春秋战国时期为齐国名邑,故城原址在今平度市古岘镇东南3公里的朱庄村南,也称朱毛城。秦代置县,隋朝建城,即墨大夫刚直不阿、田单破燕、田横五百壮士、郭琇三疏等典故让即墨昭彰史册。即墨县治自公元596年隋开皇16年迁至现在的即墨县城,至今已有 1400 多年历史。棚户区改造中诞生的即墨古城项目作为一种城市“再造”,成为即墨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建民夫妇在故城东门留影</p> <p class="ql-block"><b>历史状况</b></p><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即墨已巍然屹立在齐国的东方,与西面的临淄遥相对峙,并夸富饶。即墨大夫的辉煌业绩,齐威王的惊人“一鸣”,使即墨之名昭彰天下;稍后,田单借此一座孤城,巧用火牛阵大破燕军,又进一步提高了即墨的知名度。秦一统天下,实行“郡县制”,即墨始定为县;然而这个新生事物在随之而来的一场改朝换代的纷乱中似乎有些动摇。汉初,高祖刘邦的孙子刘熊渠被封到这里称“胶东王”。继之,景帝刘启的儿子刘彻、刘寄也被封遣于此。此后,刘姓的子孙先后有六七位王子在胶东王的封地里坐享荣华富贵,他们的权力笼罩着大半个山东半岛。兼做着“国都”的即墨县城,也成为胶东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王莽“新”了一阵,即墨被改名“即善”,但这个新名称很快随着新莽政权的垮台而被取缔;当然,“即墨”的老名称也随着刘姓皇位的复辟而得以恢复。</p><p class="ql-block">即墨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厚的积淀,有太重的背负。即便是“即墨”这个名字,也引人遐思。即墨本地人都将“即墨”称为“即密”或者“即魅”(音),即便是外来朋友也常常故意学念“即密”或者“即魅”二字,以显示自己对即墨的熟悉和亲切。</p><p class="ql-block"> 那么 ,即墨是因何而得名的呢?据史料记载:“即墨之名,因水而得;即墨之设,其来久远,分析合散,代有不一;亘山联海,不改其常。”</p><p class="ql-block"> 原来,“即墨”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策》、《国语》、《史记》等历史典籍中,因故城(位于今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一带,田单破燕处)地临墨水(源出平度市古墨山,今之猪洞河)而得名。因山、河而取名,在中国地名学中十分常见,即墨也不例外。“即”,是指临近、靠近;“墨”,便是指墨水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不同朝代,编制和辖区几经变革</b></p><p class="ql-block"> 商、周时期,即墨属于莱夷的管辖范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实行封邦建国,市域西部为夷国封地;公元前722年“纪人伐夷”(纪国在今寿光市东南,夷国古城址在今蓝村镇古城村)。</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567年,齐国灭了莱国后,齐大夫朱毛始建即墨城,城址位于今平度市古岘镇大朱毛村。而后的战国时期,即墨故城非常繁荣,可以与齐国首都临淄相提并论。秦一统天下后,实行郡县制,把即墨定为县。当时胶东半岛是胶东郡,该郡的中心便是即墨。</p><p class="ql-block"> 西汉时期,把胶东郡分为胶东国和东莱郡,即墨归胶东国管理。胶东国下设即墨、昌武、下密、壮武、郁秩、挺、观阳、邹卢8个县,而即墨城被作为“国都”,自然成为胶东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从秦汉到南北朝的700多年间,虽然朝代变换不断、战乱不断,但即墨县的编制一直没有改变。南北朝的宋代时,壮武县被废除,并入即墨县。</p><p class="ql-block"> 南北朝末期,即墨发生了一次重大历史变故。公元556年,即墨县、不其县县制被废除,一同并入长广县(今平度市)。</p><p class="ql-block"> 短短25年之后,隋朝建立。公元596年,县制恢复重建,即墨县县境版图包括原壮武、皋虞、不其三县故地,包括现在的即墨市、崂山区、城阳区和青岛市内四区的广袤地域。古人在县治的选择上很有讲究,煞费苦心,也富有远见,即墨县新城址坐落在盟旺山下,城南的淮涉河呈元宝状环绕古城,墨水河是旧城南面的一条小河,发源于马兰岭 ,在石棚水库之北,南北向注入淮涉河,后人习惯将淮涉河称墨水河(1986年正式命名)。这一县境行政区域和县治的确立,在隋末至清末的千余年延续未变。</p> <p class="ql-block">位于北门外的即墨故城赋</p> <p class="ql-block">与建民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县衙仪门</p> <p class="ql-block">即墨县衙正门</p><p class="ql-block">即墨县衙是目前为止山东省三堂俱在最完整的县衙。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县衙正堂</p> <p class="ql-block">真武庙,位于正门东侧。</p> <p class="ql-block">寅宾馆,位于正门西侧。</p> <p class="ql-block">礼房位于院内东侧</p> <p class="ql-block">工房,刑房位于院内西侧。</p> <p class="ql-block">刑房内的刑具</p> <p class="ql-block">环秀门,即故城南门。</p> <p class="ql-block">  故城印象:</p><p class="ql-block"> 3个小时的参观游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的感觉是规模大、内容全、牌坊多、人气旺。即墨故城给了我强烈地视觉冲击,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有一些展品是过去只有耳闻而未亲见的,如审案的刑具,县衙的布局等。故城内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热情叫卖的摊贩,街头卖艺的围观场面,都使我产生了小小的嫉妒感。我在心中暗想:作为古城的源头,平度为什么不抢先行动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