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卫城修筑时间考略

陈明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撰文、摄影 陈明涌</p> <p class="ql-block">  为了抗御倭寇侵扰,有明一代,在我国一万八千多公里海岸线上,先后筑有卫城54座、所城99座、巡检司城353座、烽火台997座、寨堡190座、墩313座、水寨58座、台48座、营23座、塘铺24座、城7座,这2000余座军事设施崛起在东南沿海,构成了固若金汤的“海上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又一奇迹,完全可以与“万里长城”相媲美。金乡卫是我国东南沿海明代海防体系的重要遗存,也是明初东南海防的第一大卫,其蕴含的抗倭文化,无疑是金乡乃至苍南历史文化的主旋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乡卫城全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卫城西门--来爽门</p> <p class="ql-block">  但史学界对金乡卫少有研究,以致金乡卫城修筑时间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p><p class="ql-block"> “三年建设计划”说。《金乡史话》认为:“择洪武二十年二月动工,限期三年”,《苍南历史文化现象》沿袭了这一说法,“卫城择洪武二十年二月动工,历时三年筑成”;而《苍南历史文化村落》、《话说苍南》、《金乡志》(2019年版)却认为:“洪武十七年开建,洪武二十年建成”。</p><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十年建造”说。浙江、温州、平阳历代方志和《读史方舆纪要》都载洪武二十年“建”、“筑”或“奏立”“奏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信国公汤和画像</p> <p class="ql-block">  要弄清楚金乡卫城池修筑的具体时间,就必须从金乡卫城的总设计师、缔造者信国公汤和说起。洪武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初七),信国公汤和去世,《太祖实录》载述了汤和的生平事迹:</p><p class="ql-block">  十七年,巡视闽浙城池,训练军士。十八年,总兵讨五开、九溪叛蛮,俘蛮獠四万余人。十九年,锡钞万锭,俾建第于凤阳,寻命往浙江温、台、明、越筑沿海城堡,置松门等卫。二十一年,诏率家属还凤阳新第。</p><p class="ql-block">  以上这则史料,集中记载了汤和在洪武十七年至二十一年5年间的基本轨迹,但记载过于粗略,现结合《明史》、《太祖实录》、《大明故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信国公封东瓯王神道碑铭》(下文简略为《神道碑铭》)、《浙江通志》等史籍方志,对信国公汤和洪武十七年至二十一年的经历及三次到东南沿海“经略海防”予以梳理,进而明确金乡卫城池修筑的确切时间。</p> <p class="ql-block"><b>一、汤和到东南沿海“经略海防”的缘由</b></p><p class="ql-block"> 洪武初年,国是初定,面对倭寇对东南沿海的袭扰,明太祖朱元璋主要致力于通过外交手段与日本国怀柔修好,寄希望于日本方面能抑制倭寇的侵扰。洪武元年十一月, 明太祖首派使臣赴日本,却在五岛附近被贼所杀。洪武二年二月,明太祖再派杨载等出使,但日本南朝王室竟斩明使5人,拘囚杨载数月。洪武三年三月,明太祖又派赵秩持诏谕良怀亲王。此后,日本国先后派僧人和使臣入贡,但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倭寇对东南沿海的袭扰。《明史》、《筹海图编》等史籍记载了洪武初年的倭寇大举入侵情况:</p><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年,“倭犯温州中界山、永嘉、玉环诸处,皆被剽掠”。</p><p class="ql-block"> 洪武三年六月,“倭夷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傍海之民”。</p><p class="ql-block"> 洪武四年,“有海民沈保童用竹筏载倭,登略海盐”。</p><p class="ql-block"> 洪武五年五月,“寇海盐、澉浦、温州诸处”,“寇(福建)滨海诸郡”。</p><p class="ql-block"> 洪武五年八月,“明州卫指挥佥事张亿率兵讨倭寇,中流矢卒”。</p><p class="ql-block"> 洪武六年六月,“台州卫兵出海捕倭,获倭夷七十四人、船两艘,追还被掠男女四人”。</p><p class="ql-block"> 洪武七年,“靖海侯吴祯败倭于琉球洋。倭扰海边,祯遣舟师追逐之,及于琉球洋中,斩获甚众,悉送京师”。</p><p class="ql-block"> 洪武七年秋七月壬申,倭夷寇胶州,官军击败之。</p><p class="ql-block"> 洪武七年秋七月甲戌,倭夷寇海州,百户何达率兵击之,斩二十四人。</p><p class="ql-block"> 洪武七年秋七月壬午,倭夷寇大任海口,百户许彰率兵御之,巡检率其弓兵助击,倭人败走,彰追之,倭人返,兵拒战,彰遂战死。</p> 倭寇的疯狂侵扰,让明太祖大为懊恼,除了采取“舟师巡海”御倭策略外,并于洪武七年九月“罢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并多次诏令拒绝日本入贡。“洪武十四年七月,日本国王良怀遣僧如瑶等贡方物及马十匹,上命却其贡”,“仍命礼部书责其国王”,“并责其征夷将军,示以欲征之意”,没想到却召来了言辞尖刻强硬、态度傲慢狂妄的表文,“帝得表愠甚”,但“终鉴蒙古(元朝)之辙,不加兵也”。 洪武十五年,“倭寇松门、金乡、平阳”。鉴于当时整个东南沿海备御倭寇的紧张形势,四月,浙江都指挥使司上疏建议御倭之事。但此时的明太祖忙于北征南战,无暇顾及东南抗倭。只是实施了更为严格的海禁政策,“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并限制与日本的朝贡贸易往来,逼迫日本政府制约倭寇的侵扰劫掠。但这一防范性的措施,根本无法阻止倭寇的入侵,倭寇仍然肆虐东南沿海,而平阳县的金舟乡一带沿海似乎成为倭寇入侵最频繁的地方:<br>  洪武十六年四月,“寇金乡、平阳、小濩寨,官兵敌却之”。<br>  洪武十六年六月二十八日,“船一十八只寇金乡小濩,时温州平阳所守备把哨官军,敌退,剿寇首五颗”。<div>  御倭战绩让明太祖大为振奋,八月戊子,“赏温州、台州二卫将士擒杀倭寇有功者凡一千九百六十四人,文绮、钞、布、衣物有差”。<br></div> <b>二、洪武十七年正月至十八年四月,汤和“巡视浙闽城池”</b><br> 洪武十六年冬,北方定,西南平。于是,东南防倭被提上议事日程。明太祖开始实施积极的防止倭寇侵入的军事布局。洪武十七年春正月壬戌(廿四),明太祖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经略沿海,设防备倭。信国公汤和的这次东南沿海之行,《明史》、《太祖实录》等史籍均见记载:<br> 洪武十七年春正月,倭频寇浙东,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上。<br> 洪武十七年春正月壬戌(廿四),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禁民入海捕鱼,以防倭故也。<br> 十七年,(汤和)巡视闽浙城池,训练军士。<br> 十七年春正月壬戌,汤和巡视沿海诸城防倭。<br> 从上述记载中,不难得出,信国公汤和此行的主要任务不是“筑城”,而是“巡视”、“禁海”和“训练军士”,即考察浙闽沿海城池情况,“训练军士”,督查“禁民入海捕鱼”实施。此时的东南沿海,倭患不断。洪武十七年,“寇浙东诸郡”,倭在台州登岸,“杀其巡检”,“侵扰温州,掠乐清岐头”。<br> <p class="ql-block">  作为统筹东南海防事务的最高级别官员,信国公汤和不辞劳苦,踏遍浙、闽沿海山山水水,依据地形地势的要害程度、倭患的发生率,精心选择战略要地,规划修城筑池,置卫设所,调兵戍守,《太祖实录》、弘治《嘉兴府志》、嘉靖《宁波府志》载:</p><p class="ql-block">  洪武十七年五月壬戌(廿五),修治镇海卫城隍。</p><p class="ql-block">  洪武十七年九月丁未(十二),置昌国卫于宁波之象山。</p><p class="ql-block">  洪武十七年,置海宁卫于海盐县。</p><p class="ql-block">  洪武十八年,调(明州卫)前所守昌国,以宁波卫右所补额。</p> 汤和的此次巡视,可惜只延续了一年零二个月的时间。洪武十八年夏四月丙辰(廿五),贵州思州蛮族叛乱,汤和被明太祖紧急召回,率师从楚王朱桢参与平叛,中断了东南沿海巡视。嘉靖、雍正《浙江通志》载汤和修筑城濠时,皆言“亲为指画”或“自巡卫城”,而康熙《浙江通志》却载“委(海宁卫)指挥许能增筑四门、月城”。一个“委”字,道尽了汤和离开的匆忙。 汤和第一次东南沿海之行,只完成了昌国卫和海宁卫的体制建置,而卫下隶的千户所均未及配置;海宁、昌国二卫,位于嘉兴沿海和倭寇必经的舟山群岛,是拱卫京畿重地。因此,汤和第一次东南沿海之行,可以归结为:重在“巡视”和“禁海”,不在“筑城”。 即重在“度要害地”,全面堪舆东南沿海地形、地势,详细了解各地倭患、城池、守御情况,总体统筹制订“经略海防”规划。因时间短暂,“经略海防”规划刚开始实施,就被紧急召回,他根本来不及在其他地方置卫设所、修筑城池,故史籍方志也无其他卫所洪武十七年筑城的记载。 <p class="ql-block">  因此,仅依据金乡大仓桥的桥石镌字“洪武十七年甲子建”,便认定“金乡卫城池始建于洪武十七年”,显然过于牵强。金乡早在南宋建炎三年(1129)置乡,洪武初已相当繁华,梅峰古道梅岭上有“平阳千户马相公新开岭路,以便往来者。洪武十二年七月日立”的摩崖题刻。在乡闾中心疏河筑桥,方便往来,实属平常。导致“金乡卫城池始建于洪武十七年”误判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明史》第67卷《兵三》的记载:“十七年,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上,筑山东、江南北、浙东西沿海诸城。后三年……复置定海、盘石、金乡、海门四卫于浙”。但史学界多数学者认为:这一记载,显然是将汤和十七年“巡视海上”与后来的“沿海筑城”两件事“牵连并记”,遂致时间、史事关系错误。因此,对“十七年筑城”说都持质疑甚至否定态度。</p> <p class="ql-block">  《平阳汤氏族谱》载:“岁乙丑,和公奉谕巡度浙地,居邑昆阳”。“岁乙丑”即洪武十八年,汤和的第一次巡视始于洪武十七年正月,如此载可信,那么,汤和巡视到平阳、金乡时,已是洪武十八年。清徐象乾《复南水门记》说“若金城者,基于有明洪武之十八年”,《金乡第三巷王氏族谱》也说“王贵……洪武十八年随信国公汤和建立金乡卫”。因此,汤和第一次巡视金乡的时间极有可能在洪武十八年正月至四月间。</p> <b>三、洪武十八年四月至十九年正月,汤和从楚王桢西南平叛</b><br> 洪武十八年四月,汤和从楚王朱桢在贵州的思州、古州平叛,《明史》卷3《本纪第三•太祖三》有详细的记载:<br> 十八年夏四月丙辰(廿五),思州蛮叛。汤和为征虏将军,周德兴为副将军,帅师从楚王桢讨之。<br> 十八年秋七月庚辰(廿十),五开蛮叛。<br> 十八年冬十月,楚王桢、信国公汤和讨平五开蛮。<br> 十九年春正月,征蛮师还。<br> <p class="ql-block">  《太祖实录》也有类似的记载:</p><p class="ql-block">  十八年夏四月丙辰,思州诸洞蛮作乱,命信国公汤和为征虏将军、江夏侯周德兴为之副帅,师从楚王桢讨之。</p><p class="ql-block">  十八年九月戊子,敕谕征虏将军信国公汤和等曰:“行师用兵须昼夜防慎,毋轻视蛮人,深入其地”。</p><p class="ql-block">  十八年九月乙亥,洞蛮吴面儿等寇古州,命楚王桢同征虏将军信国公等进兵剿捕。</p><p class="ql-block">  十八年冬十月,征虏将军信国公汤和等进兵古州,分遣将士讨上黄诸洞,以计诱擒吴面儿,械送京师诛之。诸洞悉平。</p><p class="ql-block">  十九年春正月,是月,征虏将军信国公汤和等平蛮师还。</p> <p class="ql-block">  翰林院文学博士、《太祖实录》及《类要》副总编方孝孺撰写的《神道碑铭》也载:</p><p class="ql-block">  十八年,五开蛮獠为乱,王率师讨之。夷其窟穴,俘戳四万人。</p> <p class="ql-block">  从上述史料可以得知,洪武十八年五月至年底,汤和都在今贵州的思州、古州平叛,他无暇抽身去东南沿海经略海防。查阅洪武年间沿海(北起辽东,南至广东)所置卫所,均无体制建置或修筑城池于洪武十八年的记载;查阅史籍方志,洪武十八年也无积极的防倭举措,仅有“徙海中居民,以虚其地。洞头居民内迁,玉环列岛被废弃”的记载。这些都是汤和此时不在东南沿海、“经略海防”被暂时搁置的有力佐证。因此,《金乡第三巷王氏族谱》载“洪武十八年随信国公汤和建立金乡卫”显然有误,如年份无误,则应该是“洪武十八年随信国公汤和巡视金乡”。</p> <p class="ql-block">  洪武十九年春正月,汤和班师回到南京,此时的汤和已年届甲子。与汤和一起助明太祖建功立业的开国元勋多数已经作古,他们大多惨死于“胡惟庸狱”。戎马一生的汤和,南征北战,屡立奇功。作为明太祖的幼年朋友,他深知明太祖生性多疑和剥夺武将军权的心思。于是自请解甲归田,免得落个“杯酒释兵权”的下场。《神道碑铭》载:“及入朝,王以春秋高,思归故乡,从容乞骸骨。群公次第以为言。帝喜之,赐宝钞十五万缗,俾造第凤阳”。汤和的主动引退,明太祖欣喜万分,赐钞万锭,并派人在凤阳为之建造府第。</p> <p class="ql-block"><b>四、洪武十九年十月至二十年十一月,汤和“整饬两浙海防”</b></p><p class="ql-block"> 解甲归田后的汤和本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可不久后再次受命到东南沿海“整饬海防”,《明史•汤和传》详细记载了此事:</p><p class="ql-block"> 十八年,思州蛮叛,以征虏将军从楚王讨平之,俘获四万,擒其酋以归……和以间从容言:“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赐钞治第中都,并为诸公侯治第。既而,倭寇上海,帝患之,顾谓和曰:“卿虽老,强为朕一行”。和请与方鸣谦俱。鸣谦,国珍从子也,习海事,常访以御倭策。鸣谦曰:“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傅岸。近海民四丁籍一以为军,戍守之,可无烦客兵也”。帝以为然。和乃度地浙西东并海,设卫所城五十有九,选丁壮三万五千人筑之,尽发州县钱及籍罪人赀给役……逾年而城成。稽军次,定考格,立赏令。浙东民四丁以上者,户取一丁戍之,凡得五万八千七百余人。明年,闽中并海城工竣,和还报命,中都新第亦成。</p><p class="ql-block"> 这段记载依次有4个时间,即“十八年”、“既而”、“逾年”、“明年”。依据上述记述内容,结合《太祖实录》、《明史》“十九年春正月”“征蛮师还”和“二十年冬十一月”“事毕还奏之”“汤和还,凡筑宁海临山等五十九城”的记载,不难推出:“既而”当为洪武十九年春正月之后,“逾年”指的是洪武十九年至二十年,“明年”指的是洪武二十年。也就是说,洪武十八年,思州蛮叛,汤和从楚王讨平之。十九年春班师回京,请求告老归乡,明太祖大悦,赐治第中都。不久,倭寇上海,明太祖又请汤和出山。汤和于是在浙西东并海设卫所城五十有九,过了一年,城成。二十年十一月,闽中并海城工竣,汤和还京报命。</p><p class="ql-block"> 《太祖实录》、《神道碑铭》的记载,也印证了汤和再次受命到东南沿海“整饬海防”的起始时间是洪武十九年正月之后:</p><p class="ql-block"> 十七年,巡视闽浙城池,训练军士。十八年,总兵讨五开、九溪叛蛮,俘蛮獠四万余人。十九年,锡钞万锭,俾建第于凤阳,寻命往浙江温、台、明、越筑沿海城堡,置松门等卫。二十一年,诏率家属还凤阳新第。</p><p class="ql-block"> 十八年,五开山獠为乱,王帅师讨之,夷其窟穴,俘戮四万人。及入朝,王以春秋高,思归故乡,从容乞骸骨。群公次第以为言。帝喜之,赐宝钞十五万缗,俾造第凤阳。而谓王曰“日本小夷,屡扰东海上。卿虽年老,强为朕行。视要地,筑城增戍,以固守备。”王行,筑海上数十城,民四丁取其一,以为兵。</p><p class="ql-block"> 刘景纯、何乃恩《汤和“沿海筑城”问题考补》一文也认为:“汤和奉诏至浙应至少当在洪武十九年以后,也就是朱元璋决定此事以后,但确切时间不得确知。《实录》说,洪武‘十九年赐(汤和)钞万锭,俾建第于凤阳。寻命往浙江温、台、明、越,筑沿海城堡,置松门等卫’。这里‘十九年’之后是‘寻命往’,说明此行距朱元璋‘赐钱建第’的时间不会太远。结合十九年正月征战回京这一事实,考虑到汤和回京后还需要休息一段时间,那么,他奉诏至浙江的时间就应当在洪武十九年一月以后。”台湾著名史学家尹章义在《汤和与明初东南海防》一文中,对汤和于何时受命前去经略东南沿海,也有过一番考证,最后其求证出:汤和受命前往浙闽的时间,当在洪武十九年七月至十月之间。</p> 而汤和此次“沿海筑城”,是明太祖的最高决策,与“胡惟庸通倭事始著”有直接关系。始发于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至此尚未了结,《明史•胡惟庸传》说“十九年十月,林贤狱成,惟庸通倭事始著”,并详细记载了此事:<br>  先是,胡惟庸谋逆,欲藉日本为助。乃厚结宁波卫指挥林贤,佯奏贤罪,谪居日本,令交通其君臣。寻奏复贤职,遣使召之,密致书其王,借兵助己。贤还,其王遣僧如瑶率兵卒四百余人,诈称入贡,且献巨烛,藏火药、刀剑其中。既至,而惟庸已败,计不行。帝亦未知其狡谋也。越数年,其事始露,乃族贤,而怒日本特甚,决意绝之,专以防海为务。<br> <p class="ql-block">  明州卫指挥林贤通倭事发后,已经死了6年的胡惟庸(中书省丞相)又多了一项“通倭罪”,即勾结日本,意图颠覆明朝政权。这事牵涉到日本国王,明太祖大为震怒,决意拒绝日本入贡,断绝两国交往。“十九年复来贡,再却之。嗣以胡惟庸欲籍日本入贡助己为乱,事露,乃决意绝之,朝贡不至”。同时,“专以防海为务”。派谁去“防海”?明太祖又想起了谙熟东南沿海防倭事务、擅长筑城练兵、现赋闲在家的信国公汤和,于是紧急召他入朝,请他再次出山,到东南沿海防倭。因此,汤和再次受命到东南沿海“整饬海防”的时间,应该是“林贤狱成,惟庸通倭事始著”后,也就是洪武十九年十月,这与《太祖实录》记载汤和洪武十九年置卫设所的起始时间完全吻合 。</p> <p class="ql-block">  洪武十九年十月初,信国公汤和受命后,立刻到“浙江温、台、明、越沿海”“整饬海防”。因为有了此前的“巡视沿海城池”,汤和对“整饬海防”已然成竹在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将原有的“置卫设所、修城筑池”规划付诸实施,发起了大规模沿海卫所筑城运动。至洪武二十年十一月十三,完成筑城任务,返回复命。此次“两浙沿海”之行,历时一年零一个月。《太祖实录》依次详细记录了信国公汤和在“两浙沿海”置卫所、筑城池、增戍守的经过:</p><p class="ql-block"> 十九年冬十月癸巳(初十),置澉浦、乍浦二守御千户所,隶浙江都指挥使司。</p><p class="ql-block"> 十九年十一月已卯(廿七),置观海卫指挥使司于宁波府慈溪县。</p><p class="ql-block"> 十九年十二月癸未(初一),宁波、温、台、昌国等府县并海之地,置千户所八,曰平阳、三江、龙山、廓衢、大嵩、钱仓、新河、松门,皆屯兵以备海寇。</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二月甲辰(廿三),置定海、磐石、金乡、海门四卫指挥使司于浙江并海之地,以防倭寇。</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二月丁未(廿六),置宁村千户所于温州永嘉县,海安、沙园二千户所于瑞安县,蒲门、壮士二千户所于平阳县,隶金乡卫;蒲岐、楚门、隘顽三千户所于乐清县,隶磐石卫;置金山卫于松江之小官场,筑青村及南汇嘴城千户所二;置临山卫于绍兴,及三山、沥海、三江等千户所,皆以沿海防御倭寇。</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五月癸丑(初四),置龙山千户所。 </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六月丁亥,废宁波府昌国县,徙其民为宁波卫卒。以昌国濒海,民尝从倭为寇,故徙之。</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六月丁未(廿九),置松门卫指挥使司于台州黄岩县,以楚门、隘顽二千户所隶之。</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闰六月壬戌(十四),命凡指挥、千百户、镇抚谪守昌国卫者,咸出海捕倭,以功赎罪。</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秋七月丙戌(初九),削台州卫指挥同知陈亮官。编戍金齿时,倭寇至台州境上杀掠居民,而亮兵不之觉,寇去,又不追捕。</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八月戊辰(廿一),命观海卫指挥同知王真宰署宁波卫事,指挥佥事张显署金乡卫事。</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九月辛巳(初四),筑台州健跳、桃渚二城,各置千户所,以防倭。 </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冬十月丁巳(初十),复置台州卫,调处州卫指挥佥事常刚领卫事。</p><p class="ql-block"> 二十年十一月己丑(十三),信国公汤和还,奏言:“宁海(当是“海宁”文字书写上的讹误)、临山诸卫滨海之地,凡筑五十九城。籍绍兴等府民四丁以上者,以一丁为戍兵,凡得兵五万八千七百五十余人。”先是命和往浙西沿海筑城,籍兵防守,以防倭寇。至是事毕,还奏之。</p> <p class="ql-block">  汤和此次“两浙沿海”之行,显然与上次的“巡视”不同,重在“整饬”,即置卫筑城,行程集中在两浙地区,主要功绩是在两浙海岸线上“筑五十九城”,建立系统的岸上海防体系。</p> 从上述史料可以得知:金乡卫的体制建置时间是洪武二十年二月廿三;金乡卫下隶的宁村、海安、沙园、蒲门、壮士5千户所体制建置时间是洪武二十年二月廿六;洪武二十年八月廿一,朝廷命观海卫指挥佥事张显暂时代理金乡卫事务;洪武二十年十一月十三前,金乡卫及其所隶千户所城池修筑完成。 “五十九城”,《太祖实录》和《明史》等史籍,大多只记卫所的体制建置时间,却未提及城池修筑时间。唯有桃渚、健跳二千户所,先记“筑城”,后记“置所”。《太祖实录》有“筑沿海城堡,置松门等卫”的记载,嘉靖《宁波府志》也有“二十年信国公汤和展拓城池,立定海卫”的记载。与金乡卫同月建置的金山卫及其下隶的青村、南汇二千户所,正德《金山卫志》、郑若曾《江南经略》、乾隆《江南通志》等方志均载“洪武十九年安庆侯筑”,可见,金山卫及其下隶的青村、南汇嘴二千户所在洪武二十年二月建置前,已开始城池修筑。由此可见,汤和“经略海防”时,一般是先筑城池,再奏立卫所。这一策略在福建沿海卫所建设中更加明显,洪武二十年四月江夏侯周德兴到福建筑城一十六,一直到洪武二十一年二月汤和行视闽粤时才置五卫十二所。 但史籍方志也多有“先置卫,后筑城”记载,如《明史•汤和传》就说“并海设卫所城五十有九,选丁壮三万五千人筑之”,雍正《浙江通志》也说“设指挥、卫、千户所于浙东诸郡,拣丁壮三万五千城之”,海宁卫、观海卫就是例证。康熙《浙江通志•城池》载:“明洪武十七年,太祖谕信国公汤和缮城备倭,设海宁卫。委指挥许能增筑四门、月城,皆以砖石为之”。《太祖实录》载:“洪武十九年十一月己卯,置观海卫指挥使司于宁波府”,翌年开始筑城,成化《宁波郡志》有详细记载:“观海城池,郡治西北一百一十五里,大明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以慈溪县三十都定水寺涂田筑城凿池,建门二”。 因此,卫所城池建设与体制建置亦并非同步进行或完成,边筑城,边建置,当是明初海防建设的常态。有研究者认为,卫所城池建设一般要略迟于其体制建置,即便是城池落成,历史上也经历多次的拓展增修甚至城址迁移。 <p class="ql-block">  那么,“五十九城”究竟建了多久?《明史•汤和传》载:“逾年而城成”。这说明城池从开建到建成,时间超过一年,即从洪武十九年十月至二十年十一月,这与汤和此次“经略海防”的时间相符。但“逾年”,应该是泛指“五十九城”(除昌国卫、海宁卫外)的修筑时间,而不是单指某座城池的修筑时间。而雍正《浙江通志》却说:“不逾年,卫城成”。这显然与观海卫、澉浦所等卫所建设时间不符,它们均在洪武十九年十月后始建,不可能在短短的一、二个月时间内完成,必定越年。最有可能的理解是,“五十九城”,从肇工至竣工,总体时间未超过一年。</p> <p class="ql-block">  建设速度非常惊人,这显然与当时紧急的抗倭军情有关,更与汤和的亲历亲为、筑城经验丰富、举措坚决有力与作风雷厉风行有关。</p> 汤和“亲为指画”、“自巡卫城”,在昆阳汤家、南监家塾、夏口文苑楼、金乡小屿山、磐石曹田胡家等地都留下过汤和的足迹和佳话。 <p class="ql-block">  汤和筑城经验丰富,是筑城行家。据方孝孺《神道碑铭》等载,汤和之前曾主持过中都(临濠)宫阙、通州外郭、彰德、西河州、永宁等城濠的修筑。</p> <p class="ql-block">  汤和做事果敢善断、雷厉风行。《文苑楼记》有“公督城工派四邻乡民,令甚严,以仁公率在庠子侄以书生衫履、执土器趋赴”的载述。文苑楼,在钱库夏口,可见,修筑金乡卫城池时,金舟乡本地丁壮都参与了,就连四邻丁壮也被派工役,自带工具前往筑城。《明史•汤和传》更是详细记载了此事:</p><p class="ql-block">  选丁壮三万五千人筑之,尽发州、县钱及籍罪人赀给役。役夫往往过望,而民不能无扰,浙人颇苦之。或谓和曰:“民讟矣,奈何?”和曰:“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复有讟者,齿吾剑。”</p><p class="ql-block">  这则记载告诉我们:汤和为了尽快筑成城池,选用丁壮35000人,用尽州、县收入及罪犯钱财,背负扰民恶名,还顶住了俗人的诟病和毁谤,甚至不惜以武力相逼。</p> <p class="ql-block">  因当地民众备受征料和劳役之苦,为了泄愤和表达对恶官酷吏的痛恨,磐石卫就有人事后雕刻一尊高约1米的石坐像,放在海上让人撒尿解恨。磐石、金乡两地至今还流传着“何文渊贪功缩工期”、“彭察院贪功处极刑”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温州知府何文渊贪功邀赏,突击施工,把皇帝给他的3年时间改为3个月。城门、城楼的用砖是向砖瓦生产基地前窑征用的。为快速运砖,磐石至前窑30多里的道路上接连排满人,运砖不用装船,就由一条龙的人群手传手把砖运至磐石工地。天气炎热,日夜加班,老百姓不堪劳累,死亡惨烈。因石材不足,把居民的屋墙都拆去用了,甚至连镬灶孔门前拦隔柴灰的“石冈”也不放过。</p><p class="ql-block"> 彭按察征调民工数以万计,对民工施以暴力鞭挞。民工食不饱腹,病疫流染,大批死亡。彭按察征调补员,不分严寒酷暑,严令填土运石。彭按察下令:“逢桥拆桥,逢路拆路”。老城、方城的城石,拆毁无遗;民家墙屋石料,无所剩留,使江南只剩一条半桥。彭按察还不顾民工死活,强令半年提前完成,而且篡改城池中心十里为周长十里。</p><p class="ql-block"> 这两则传说,虽督工官吏纯属虚构,但它控诉了官吏暴力督工、强拆桥石屋墙、不顾民工死活、强令三月或半年完工的罪行,也从反面印证了筑城“工期紧迫”与“督工甚严”。</p> <p class="ql-block">  嘉庆《太平县志》里记录了一首《松门筑城歌》,里面所写的筑城之苦堪比杜甫的《三吏》、《三别》,这首诗歌的作者是参与卫城修建的儒生牟圣民。“松门去家百余里”,可见役夫征集范围之广;“国朝有命输三丁,三丁例筑防倭城,小儿十四未成童,编夫也入三丁中”,三丁抽一,就连未成年的儿童都被征用;“编茅缉蒲成未成,雨宿风餐在何许,运石装泥不辞病,岂任负荷仍笞呵”,役夫风餐露宿,带病出工,还要遭受呵斥与鞭笞;“筑城自为生民计,岂料为福先为害”,怨恨之声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正是信国公汤和这种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和不计背负骂名的坦荡襟怀,再加上各级官吏的暴力督工,众多民工的日夜奋战,才使“五十九城”(除昌国卫、海宁卫外)在一年内迅速筑成。</p> 金乡卫是“五十九城”之一,具体建设时间与过程未见史载。如“先筑城,后建置”,则城池建设可能“逾年”,即洪武十九年十月至二十年十月;如“先建置,后筑城”,则城池建设“不逾年”,即洪武二十年二月至十月。因此,不管是否“逾年”,金乡卫“三年建设计划”之说,显然有悖上述史实,不可采信。 <p class="ql-block">  我们虽未知金乡卫修筑了多少时间,但可从此后筑成的乐清白沙新城、永嘉沙城、常熟县城、上海县城找到大致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黄淮《乐清白沙新城记》载:“肇事于壬戌(正统七年)腊月初吉,明年三月迄工”。白沙新城“城周以尺计四千四百”,即1467丈,较金乡卫城周1420余丈略大。且白沙新城是在凤凰山麓一片空地上建成的,毫无城池基础可言,更不能与金舟乡已有三里小城相比,却在短短的4个月内,完成了城池、街衢、公廨、军营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罗洪先《永嘉沙城记》载:“始于嘉靖戊申(二十七年)三月,至庚戌(二十九年)二月而城成矣”。沙城是民间集资建设的城池,由于资金不足和支持筑城官员鄢懋卿的调任,工程一度中止,但2619丈(较金乡卫大近一倍)的城池,且紧邻海涂,也只建了1年零10个月。</p><p class="ql-block"> 嘉靖二十二年修筑的常熟县城,速度更快,周1636丈、高2.4丈、厚1.2丈的城墙,外加池、门、敌台、雉堞,在“贼频攻扰,且战且筑”的恶劣条件下,竟“越数月而工讫”。</p><p class="ql-block"> 而嘉靖三十二年修筑的上海县城,筑城速度更是惊人,城周9里,高2.4丈,有城门6、水门3,有雉堞3600多个,箭台20座,城外水壕1600余丈,宽6丈,深1.7丈,整体工程量与金乡卫相当。农历十月动工,十二月建成,用时仅3个月,是典型的战时速度。</p><p class="ql-block"> 弘治年间,温州府域内的温州卫和海安、平阳、瑞安、沙园千户所因年久废圯,有过一次大规模的重新修建,时名士谢铎、赵谏、汪循、蔡芳受邀为之作记,所记修建时间均未逾半载。</p><p class="ql-block"> 因此,金乡卫城池在一年内筑成,已然不是什么传奇。浙江、温州、平阳方志均载金乡卫“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筑(或建、奏建、奏立、奏准立、奏立城)”,<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笔者认为言之有据,</span>且民间有“彭按察强令半年提前完成”、“数月造成周围十里”的传说,故金乡卫“洪武二十年”二月肇工、十月迄事,更接近史实。</p> <p class="ql-block">  汤和的第二次东南沿海之行,重点在两浙,“五十九城”筑成后,再“稽军次,定考格,立赏令,浙东民四丁以上者,户取一丁戍之”,迅速地建立系统的两浙海防体系,以防倭患。完成两浙筑城防倭任务后,汤和于洪武二十年十一月十三返回京城复命。</p> <p class="ql-block"><b>五、洪武二十一年正月至五月,汤和“行视闽粤”</b></p><p class="ql-block"> 汤和在两浙“筑五十九城”的同时,江夏侯周德兴也受命筑城福建。洪武十七年汤和首次领命东南沿海防倭,地关浙闽,至此,他只完成了两浙的筑城戍守任务,福建沿海的防倭使命尚未完成。洪武二十一年春正月,汤和在京城作短暂休整后,又受命行视闽粤,《明史稿》、《明史》均记载了此事:</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年,又命和行视闽粤,筑城增兵,置福建沿海指挥使司五,曰:福宁、镇东、平海、永宁、镇海,领千户所十二,曰:大金、定海、梅花、万安、莆禧、崇武、福全、金门、高浦、六鳌、铜山、玄钟。</p><p class="ql-block"> 《太祖实录》也记录了汤和此次行视闽粤、筑城增兵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十一年春二月己酉(初四),置福建沿海五指挥使司,曰福宁、镇东、平海、永宁、镇海,所属千户所十二,曰大金、定海、梅花、万安、莆禧、崇武、福全、金门、高浦、六鳌、铜山、玄钟,以防倭寇。</p><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十一年二月丁巳(十二),置福州中卫指挥使司。</p> “闽越并海城工竣”后,汤和于洪武二十一年五月回京复命,并再次向明太祖提出告老请求,明太祖欣然应允。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初二,凤阳新第落成,汤和率妻、子陛辞,还乡凤阳,得到明太祖的专门赐敕。《太祖实录》对此次赐敕这样评说:<br>  和奉旨即行,自闽越并海之地,筑数十城而归。至是新第成,和率妻、子陛辞,故有是赐。<br> <p class="ql-block">  洪武二十一年六月初二,汤和告老凤阳后,史籍再无其“出山”记载,过起了真正的颐养天年生活。因此,“金乡卫洪武二十年二月动工,历时三年筑成”之说,既不符汤和的生平轨迹,也不符汤和的“复命奏言”,更不符“不逾年,卫城成”的方志载述,甚至还给汤和扣上了莫须有的欺君之罪。</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乡大道西端的雕塑“洪武二十三年筑城置卫”错误明显</p> <p class="ql-block">  纵观信国公汤和三次东南沿海之行,前后跨越五年,可谓久久为功。其所筑城池“总有百城”,为大明王朝筑起了固若金汤的“海上万里长城”。“吴越海上父老,指烽戍历历,称汤信国焉”。因此,清代蔡方炳《海防》盛赞:“海之有防,历代不见于典册;有之,自明代始”。信国公汤和是我国海防建设当之无愧的第一功臣。</p> <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信国公汤和首次“巡视”金乡的时间,是洪武十七年正月至十八年四月间,最有可能是十八年正月至四月间;洪武十九年十月,信国公汤和第二次到东南沿海“整饬海防”,洪武二十年二月廿三,金乡卫获准体制建置,其下隶的宁村、海安、沙园、蒲门、壮士5千户所三天后也获准体制建置,金乡卫及其下隶千户所城池陆续肇工;洪武二十年八月廿一,朝廷命观海卫指挥佥事张显暂时代理金乡卫事务;洪武二十年十月底,金乡卫及其下隶的千户所城池相继告竣,修筑时间均未逾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乡卫城俯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乡卫城核心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乡卫城北门--望京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乡卫城东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乡卫城南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乡卫城西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乡卫城北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乡卫城西水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乡卫城北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狮山是金乡卫城的制高点和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乡卫城南郊的洗马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