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戏

代百勇(碧水蓝天)

<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镇卫生院的内科医生,单位距我所居住的小县城约30多公里。每天早晨大多都是五点多就起来,吃完饭驱车去单位上班,路上大约需要四五十分钟的时间。为了排遣途中寂寞,我就用手机连接上车中蓝牙,随机播放着音乐。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听歌也是如此,总喜欢听一些过去八九十年代的经典老歌。</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班路上,我和往常一样,又是一边开着车,一边听着老歌。时不时的还轻声哼上几句,心里十分惬意。突然里面传来一阵锣鼓及二胡的伴奏,我心里也很纳闷,怎么还有戏曲?我不爱听戏曲,总觉得那是老年人才喜欢做的事,正想点击跳过,播放下一曲。没想到播放的却是马金凤老师唱的著名唱段《穆桂英挂帅》。久违的熟悉唱腔又在耳边想起“院内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我保国臣……”我一时被吸引了,便饶有兴趣的听起来,嘴里也随着伴奏小声唱了起来,心中却勾起无限的遐思,回到了三十多年那段看戏的美好岁月。</p>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大多数的农村虽然经济上还都比较贫穷,文化娱乐活动却并不匮乏:聚精会神地陪大人们听收音机里刘兰芳讲的评书《岳飞传》和《杨家将》;万人空巷全村人挤在一家看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和《大侠霍元甲》;不辞奔波劳苦跟着公社的放映员到各村看电影《少林寺》和《神秘的大佛》等。但最令人难忘的却是到邻村去看戏了。</p><p class="ql-block"> 回民王庄是离我村还不到二里地的小村庄,全村都是回民,是我们这里少有的回民居住地。当时由于政策对他们来说相对宽松一些,村中很多人都可以外地贩卖羊皮,所以日子过得比我们要好的多。村里也很宽裕,就在村南头划了几十亩地,建了一座戏院。每年都请各种剧团来这里唱戏。剧种很多,有大平调、二夹弦、山东梆子,但更多的还是河南豫剧,因为我们这里在1963年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一直归河南。受此影响,大家最爱看的也就是豫剧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戏院位于该村的东南部,大约占地二十多亩,周围有两米多高的围墙,戏台就在院子中央的北面,高出地面一米多。台上东面是乐器伴奏队,两侧还有许多小孩子坐在上面观看。演员们都是左出右进,在舞台中间表演。</p><p class="ql-block"> 大门在戏院的东南角,有售票处,票价是大人三毛,小孩儿一毛。大门口有几个人在那里把着门检票。那时候,我和小伙们经常去戏院看戏,因为没有钱买门票,无法进入。聪明的机灵鬼坤哥就是办法多。他偷偷的告诉我们,在门口捡几张废票(就是已经检过的票,只是撕去了一个角),让一个人拿着。等有人买票进场时,我们几个也排成一队,装模作样地在后面跟着,让拿废票的人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轮到前面的人检票时就说“在后面”,后面那个人举着手里的票大声说“都在这里。”于是大家就鱼贯而入,等检票员发现全是废票,想阻止我们进场时,我们早已哈哈大笑的一哄而散了。大人们没有办法,只有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p><p class="ql-block"> 当然这办法用的次数多了,也就失灵了。我们只好等到快结束的时候进去看“解放戏”(就是戏曲临结束前半个小时大门敞开,大家可以随便进,不用门票免费的那种)。进到里面,由于我们个子太低,根本看不见戏台,于是大家就各自想办法:有的爬上围墙,骑在墙头上看戏;有的就是爬到树梢上看;还有的却是跑到前面爬上戏台看。有一次三个人在一棵树上看戏,那棵树不堪负重,树枝被压断了,一个人掉到地上摔折了腿。从此以后,大人便不让我们自己去看戏了。如果想去,必须得有一个大人陪着一起去。</p> <p class="ql-block">  有一次,母亲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去看戏。进了王庄村,他们村里养狗的比较多,一路上不断的遇到大黄狗向我们狂吠,吓得我和弟弟抱紧母亲的大腿,躲在她身后。母亲却毫不畏惧,只见她猛的往下一弯腰,那条狗先是一愣,傻傻的站在那儿,不再乱叫,如此几秒钟后便扭头逃窜了。这招数屡试不爽,我问这是为什么,她只是微笑着说“这就叫狗怕弯腰。”</p><p class="ql-block"> 到了戏院之后,由于舍不得花钱买票,同样是进不去。我们就在大门外等着看“解放戏”。弟弟骑在母亲肩头看,我还想爬到树上看,却被母亲制止了。里面不时的传来“咚咚锵”的伴奏声音和戏子“咿咿呀呀的”唱腔。我可以想象出里面的演出一定很精彩,可却只能听得到,无法看到。一会儿又传来一阵急促的擂鼓声和“嗨嗨”的打斗声。我兴奋的对母亲说,戏台上一定是有人在打仗,我以前曾经看过的,一个背着四面旗帜的将军手持长枪跟四个武生对打,武生们围着他不断的翻跟头,特别精彩。弟弟坐在母亲肩头也高兴的说:“哥,就是那样,特好看!”我在下面急的摩拳擦掌,右手握紧拳头不断的砸进左手的手掌中,还不停的跺脚。恨不得马上就能进去看到这异常精彩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终于到了看“解放戏”的时候,大门一开,我便和其他人一起蜂拥而入,一路向戏台方向狂奔,把母亲和弟弟远远的甩在身后。母亲还在后面大声呼喊着我的名字,叫我别乱跑。</p><p class="ql-block"> 可是由于看戏的人太多了,后面根本看不到戏台,近台又几乎没有任何地方可去。我就爬上了戏台,坐在台上观看。那里有几个我们同村的小伙伴,他们都是和家长一起来的。我们便一边看戏,一边开心的谈笑着。</p><p class="ql-block"> 台上今天唱的是《打金枝》,讲述的是唐朝大将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后,被皇上册封为汾阳王,他的儿子郭暧被唐代宗招为驸马,娶升平公主为妻。升平公主处处管束制约丈夫。郭暧虽有不满,但也无可奈何。郭子仪做寿这天,升平公天生任性主,不愿前来拜寿,郭暧兄嫂戏嘲他惧内。郭暖气愤之下回宫与公主评理,恼怒之下出手打了公主一掌。公主大怒,便向父王、母后哭诉,并为她出气。代宗和皇后了解事因后,责备女儿不该不去拜寿。但公主一味撒娇不肯认错,代宗假意要斩郭暧为她出气,公主反被吓得没了主意。郭子仪闻郭暧打了公主,绑子上殿请罪。代宗不但没有怪罪郭暧,反而亲自为其松绑,并下圣旨,加功晋爵。</p><p class="ql-block"> 戏台上,皇后正拉着长声“咿咿呀呀”唱着,情真意切地劝驸马道:“在宫院我领了万岁旨意,上前去劝一劝我的驸马儿……”。正在聚精会神的观看,突然听到母亲在台下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我赶忙跳下台来,看到她十分焦急的样子,心里也很难受。原来她已经在下面找了我很长时间了,没想到我竟然会在台上。 我只好站在母亲身边继续看戏。由于个子太矮看不到台上,就找了几块红砖垫在脚下,站到上面看。</p><p class="ql-block"> 在台下看戏因音响不是太好,听不清唱的内容,感觉没啥意思。于是我就领着弟弟跑到后台去看演员化妆。</p><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会儿,弟弟看到别人都在嗑瓜子,也闹着要吃。我不得不带着他回到母亲跟前,给他要了五分钱。到摆地摊的老奶奶面前买瓜子。只见她十分娴熟的拿起一个小酒盅从袋子里攨出满满的一杯饱满的瓜子,倒入我的手中。我立即分给弟弟一半,又跑回母亲身边,捏几粒瓜子给她,她和蔼的摇了摇头,说她不爱吃瓜子。我和弟弟便津津有味的吃起瓜子来,小心翼翼的捏一粒瓜子,带皮放入口中,慢慢咀嚼,仔细品味,那种咸香滋味,立刻沁人心脾,回味悠长。</p> <p class="ql-block">  临近戏曲快结束的时候,天气突变,狂风大作,尘土飞扬,大家纷纷匆忙地离开了戏院。</p><p class="ql-block"> 我们顶着迎面而来的北风,艰难的向北前行。后来狂风刮得越来越大,实在无法继续行走。母亲便决定带我们去翠姑家暂时避风。</p><p class="ql-block"> 我的这个翠姑原本是嫁到附近邻村的,她的前夫是前几年因为出意外去世的。她是不得已才带着女儿改嫁到这里的。她见到我们几个到来,非常高兴,热情地拿出两个“花里虎”卷子(就是用白面和杂面相互间隔卷成的馍),让我和弟弟吃。由于我们家里很穷,平时很少吃上这样的馍,只有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上一次。虽然那天的“花里虎”卷子又干又硬,但是我却觉得特别好吃,仿佛那就是人间最美的美味。</p><p class="ql-block"> 真的,知道现在,我也从来再没有吃过那种咸香味儿俱佳的“花里虎”卷子,再也没有看到过那么精彩的戏曲表演。</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3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