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很早就想写一写关于姥爷,姥姥及姥姥家的文字,怎奈当了一辈子工人,文化有限,一旦拿起笔就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写起。想来想去我只有想到哪就说哪…</p><p class="ql-block"> 我的姥姥家,在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七经路德厚里四条三号,这个地址名称比较长,小时候一回到姥姥家,姥爷,姥姥要反复嘱咐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地址,千万不能忘记了,一旦走失就找警察叔叔,告诉这个地址,就能找到家了。大王庄七经路其实离天津东站非常近,坐91,92无轨电车一站地就到了,天津东站对面就是天津市的地标——解放桥。</p><p class="ql-block"> 姥姥家胡同口的前马路边上就是天津卷烟厂,紧挨着就是海关总署和海河。当时在天津海关总署附近就是海河摆渡的码头,花2分钱就可坐摆渡小轮船到河对面的和平区,然后到天津最繁华的商业街—劝业场,百货大楼。现在不再用码头,摆渡,轮船,而改架桥直通河对岸。天津卷烟厂现已拆迁,七经路所有的老胡同都已拆除,再想找德厚里胡同的姥姥家,只能是在儿时的梦里了。 </p><p class="ql-block"> 我小时候只要是去了姥姥家,哪都不想去,就在姥姥家呆着,最多是家门口,院门口,最远就是胡同口。可老二,老三不行,老二一不留神就不知道他钻哪条胡同里去了,有时候到吃饭点也回不来,老三也爱串门但仅限胡同里的小伙伴。为此老二没少挨姥爷,姥姥的训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姥姥家的房子,过去是日本侨民住过的房子,胡同是南北走向,房子在胡同两边的小院子里,姥姥家是胡同东边3号小院,小院的南北各有三间房,最早这个院子里的房子都是姥姥家的。可到后来姥姥家就仅剩南边两间,北边一间了,其它三间房都让别人住上了。其中北边正房的两间住着老俩口和他们的六个儿子。而后来他家的几个大儿子还在这里成的家,挤成什么样?床分上下铺,床中间在挂帘。在天津就是这种住房现状。几代人挤一间房的情况及其普遍。而姥姥家这房子的变故我一时半会也说不清楚到底发生什么?为什么最后就剩三间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最早院子里靠东南角有个小房子是厕所,其实里面就是放个大木桶,方便完,盖点炉灰或锯沫之类的就算完事了。这就是老天津的习惯,每天下午有收便便的车,每家每户听到铃声,提着木桶送出来倒掉,清理干净再重新使用。一直到三条胡同里盖上了公共厕所,符近的几条胡同才结束了在小院里方便的历史。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早晨去厕所的人多坑少怎么办?只能忍着,排队等候,实在等不行,那就到其它胡同的公共厕所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即便是这样的情况,每年的春节就是我们要回姥姥家的时候,而且是年年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1962年春节全家福,姥姥抱着我,姥爷抱着老二,站着的是小舅,大舅,母亲,父亲,小姨。</p> <p class="ql-block">这是1970年春节的全家福。姥姥,姥爷坐着,中间是老三,两边是我和老二,后面是小舅,母亲,大舅,小姨。</p> <p class="ql-block"> 姥爷是姥姥家的大家长,青年时代姥爷带着姥姥从天津宝坻县来到天津谋生,并从此在天津市定居。姥爷和姥姥都是裁缝,从我记事起就看到姥爷,姥姥每日早出晚归。到公私合营的缝纫厂上班。姥爷最早是专门做帽子的,做各种帽子。我们哥仨小时候的帽子都是姥爷做,不管是棉的单的,姥爷拿手一比划就知道做多大的,做完一带正正好。更神的是姥爷一看你的脸型,头型就知道做什么帽子最适合,人称“帽子王”。姥姥家存放着很多姥爷做帽子,所用各种尺寸的样板,都是硬纸板做的,我们小哥仨比较玩皮捣蛋,经常趁姥爷不在家就拿出来玩,每个人把姥爷做帽子用的样板带在头上装武士玩打仗,最后是姥爷的样板被我们打的七零八落,残破不全。姥姥看见后生气的说:“等姥爷回来看怎么收拾你们”。吓得我们哥仨大气也不敢出,我们是真的很怕姥爷的。姥爷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讲规矩,讲老理儿,讲义气。在姥姥家姥爷的地位最高,姥爷的碗筷都是他个人专用的,吃饭的时候姥爷不跟我们在大桌上吃饭,自己单桌吃饭。吃饭其间规矩还很多,不许说话,不许叭嗒嘴,不许挑菜吃等等,姥爷常跟我们说“吃不言,睡不语”。“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清晨磕牙”“半夜喝水”。姥爷是属于不怒自威的那种,形象就带着威严。其实姥爷非常疼爱我们这些晚辈。尤其是对我们家的老三,每天回来总是从街上买点切好的火腿肠,一进门就喊老三的小名“吃圆圈肉”了,因为老三从小就把切好的火腿肠叫圆圈肉,别人都没份,眼气也没招…</p><p class="ql-block"> 姥爷在胡同里威望很高,负责胡同里的水费,电费等管理,每月都要把各家的水费电费用量拉上清单,按户头用毛笔小楷写好,张贴在胡同里,而胡同里的大事小情姥爷也是用这种方式通知大家。不管胡同里的长辈,大人,小孩见着姥爷都会和姥爷亲切主动的打招呼。这就是我说姥爷是大家长的由来,姥爷不仅仅是姥姥家里的家长,也是胡同里的家长。非常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p><p class="ql-block"> 1995年过春节,大年初六,姥爷因病不治去世,享年87岁。使我们永远失去了可敬可爱的姥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威严中带着慈祥的姥爷</p> <p class="ql-block">这张姥爷在北京北海公园拍的照片,是姥爷生前最喜欢的照片。而拍照时间就是我出生的日子。是巧合吗?</p> <p class="ql-block">姥爷青年时代,中间的是母亲小时候。</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姥爷在德厚里的老房子里拍照,后面的橡胶树是姥爷每日精心呵护的植物。</p> <p class="ql-block">姥爷八十大寿,子孙满堂。</p> <p class="ql-block">姥爷的两个孙子,三个外孙。</p> <p class="ql-block"> 姥姥就是我们心中慈祥的代名词,永远是慈眉善目。姥姥是旧社会过来的裹着小脚,每天上班总是走着来,走着去。我一回天津就会和姥姥一起去上班,姥姥在车间里干活,我就在厂区外的小儿书摊位上看小儿书,5分钱看一天,随便看。我连中午饭都在书摊上吃,姥姥给我准备的午饭,一个盐鸭蛋,一个馒头。如果不看小儿书就会在姥姥车间里玩,等晚上姥姥下班我和姥姥一起走回家。姥姥除了上班就是操持家里的吃穿用度,洗衣做饭。姥姥生了六七个孩子,但只留下了四个,我母亲是老大。没能活下来的几个姨姨,舅舅在我母亲和大舅之间,所以我母亲和大舅整整相差12岁。我母亲在外地工作时,大舅,小姨,小舅都还小。等我们都开始记事了,大舅才到北京医学院上大学去了,所以姥姥即要照顾姨姨,舅舅,还要帮助母亲照顾我们小哥仨,再往后就是照看大舅的两个孩子,小姨的孩子,小舅的孩子,姥姥到是不偏心眼,一直到干不动了为止。小时候我们都比较调皮捣蛋,没少让姥姥姥爷操心?长大参加工作后我去援唐,每每路过天津都要看望姥姥,姥爷。每一次去,姥姥,姥爷都非常高兴,但只要我一说走,姥姥立刻就不高兴了,临走姥姥就会给我煮一堆鸡蛋,然后再从自己的兜里拿出用手帕包裹的零钱往我手里塞,说是路上买吃的,买喝的,路上别饿着了,你不要姥姥就更不高兴了,每次都是这样。姥姥八十多岁还来过我们家,我还带姥姥上大境门登长城呢。姥姥走到哪里人们都会说姥姥慈祥,和善,亲切。姥姥为后辈子孙操劳,辛苦了一辈子,同时姥姥也是一位坚强的女性。四个子女,母亲年轻时就到外地学医并留在外地工作,大舅和母亲一样,但毕业后分配的更远到了内蒙古牧区。后来小姨高中毕业到内蒙古下乡插队,一走就是十年。小舅初中毕业也下乡插队,姥姥,姥爷身边一个子女也没能留在身边。但姥姥,姥爷乐观面对,坚强生活。自从有了我们以后姥姥姥爷就开始了为我们下一代的操劳…可我从没见过姥姥报怨过谁,总是任劳任怨,不计报酬…自姥爷走后姥姥开始犯糊涂了,后来又在家中不小心摔了一跤,从此卧床不起,后期逐渐失去意识,靠鼻吸又维系了数年,这其间小姨,小舅,舅妈一直在床前伺候。2000年后,90岁的姥姥走完了她平凡的一生…愿在天堂的姥姥不再操劳,享享清福…</p> <p class="ql-block">慈祥的姥姥</p> <p class="ql-block">1982年姥姥带着大舅的女儿来宣化,姥姥抱着我的女儿,四世同堂。</p> <p class="ql-block">姥姥的三个外孙,两个孙子,一个孙女,一个外孙女。(都是姥姥看大的)</p> <p class="ql-block">姥姥照看大的孙女,孙子</p> <p class="ql-block">姥姥照看大的小孙子</p> <p class="ql-block">姥姥登上大境门上的长城</p> <p class="ql-block">姥爷,姥姥的第四辈</p> <p class="ql-block">姥爷八十大寿和姥姥合影</p> <p class="ql-block"> 回姥姥家是我们小时候最期盼的事情,上着学就掐着手指头算日子,期盼寒假快点到来。回姥姥家就意味着穿新衣服,过大年,打灯笼,放鞭炮。吃姥姥做的打卤面,三鲜馅饺子,和姥姥到海河边买刚刚打上来的新鲜活鱼,姥姥做鱼那可是一绝,吃姥姥做的鱼就能多吃几碗米饭。而吃姥爷加工的猪头肉,那是姥爷的一绝。整猪头买回家,姥爷要一步一步收拾干净,先用火筷子把猪毛燎干净,然后姥爷带上老花镜,用聂子在一根一根的把剩余的猪毛剔干净,最后一个猪头能加工出满满的一大锅红烧猪头肉。想到这里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姥爷,姥姥我们会永远怀念您二老的恩德,母亲已经去陪伴您二老了,相信您二老也不会再寂寞了…愿姥爷,姥姥,妈妈在天堂永远安好!!</p> <p class="ql-block">妈妈永远陪在姥爷,姥姥身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