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世上有一种无私且深沉的爱,温暖、感染并伴随着我们的一生,让人一生受用、无法忘怀,它就是父亲的爱。父爱如山,它像高耸挺拔的大山,教会我们坚韧刚毅、担当进取;父爱似海,它如深沉浩瀚的大海,教会我们包容接纳、宽大为怀。它没有华丽的修辞,没有娇揉的造作;<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不会哗众张扬,更不会直白露骨……</span>朱自清《背影》一文讲述诠释了中国式父爱之大爱无言,感动教化了无数<span style="font-size:18px;">国人</span> 。对此,我感触颇多、深有体会。因为,我的父爱也如那和风细雨一般,含蓄内敛、不擅表达,它却潜移默化、沁人心脾,一点一滴地感染着、浸透了我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朱金洋,原名朱金鋐。1930年3月出生于湖南省桂阳县和平乡梅塘村一个极度贫困的佃农家庭。</p><p class="ql-block"> 旧社会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风雨飘摇之中,我的家族史如同千万个中国底层社会的家庭一样,饱受阶级剥削压迫和坎坷宿命之苦,翻开就是一本催人泪下的血泪账和不忍卒读的苦难史。我的爷爷朱列垠和奶奶肖桂英出身在一个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贫寒之家,仅靠租赁地主家的田地换取微簿的口粮以度时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的年三十晚上,放高利贷的地主朱某保带着三个爪牙逼上门来要债,不顾全家老小跪地哀求,最后竟强行将姨奶奶家辞年送来的几块肉和鼎锅一并夺走……爷爷奶奶先后生育了父亲兄弟姐妹十二个,其中有七个兄弟姊妹因患病疾,无钱医治而早殇,两位姑姑及笄之年出嫁后也因难产而亡,最后只有我的伯父、父亲和叔父仨兄弟幸存。爷爷的兄长朱列坤鳏居终了、无嗣无后,在乌石渡等地长年以做苦力谋生,1930年因患病无钱医治,被人抬回家乡梅塘后即悲怜地死去。爷爷的三位姊妹一人外出下落不明,二人远嫁他乡。伯祖父朱列坤死后,爷爷举目无亲,更加的无依无靠。在旧社会的中国农村,缺兄少弟无势力的家庭是饱受欺凌、抗争无力的。为了逃避封建宗族势力的歧视和打压,1937年爷爷奶奶变卖自家的土砖瓦房和生产资料等家业,一担谷箩挑着余下的生活家当,带着九岁的伯父和五岁的叔父到了桂阳城里开启了求生、探索和发展之路。在同辈宗亲朱列儒的帮衬下,爷爷奶奶终于在县城的“江西会馆”落了脚,之后开“吉和客栈”(俗称“伙铺”)谋生计,人称“吉和老者(读音为甲)”。时年七岁的父亲则被留在家乡梅塘照顾瞎眼的婆婆(老奶奶),从此祖孙相依为命。父亲在嫁到邻乡二姑手把手的“传帮带”下,开荒种包谷红薯作主粮。遇上旱涝的年景,青黄不接、颗粒无收,进城谋生的爷爷奶奶自身难保,年幼的父亲只好牵着瞎眼的婆婆挨家挨户去讨米要饭。1944年间,善良的乡亲见到祖孙二人实在可怜,动了恻隐之心,遂介绍年仅14岁的父亲到隔壁的上兰田39小学去当了一名校丁,为师生砍柴挑水煮饭打杂打扫卫生,靠着每年换回的七担谷,祖孙二人才得以偷生续命。明白“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父亲好学善问,在劳作之余,常常偷偷地爬到学堂的窗户上听先生们上课,才总算有了点断文识字的基础。直到1945年底,瞎眼的婆婆逝世,安葬完婆婆的父亲才得以进城投靠爷爷奶奶。凭着自己耕作和务工赚来的十四担谷子,父亲说服了爷爷奶奶,进入了私立“元善”中心小学读书,读完五年级之后,借用了同乡“朱金洋”一名考入了桂阳“龙潭”中学(现桂阳县一中)15班读初中,从此,“朱金洋”一名伴随了他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1949年桂阳解放,人民翻身作了主人,解放军威武之师和文明之师的形象给父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心中即刻立下了誓愿,将来一定要成为一名拯救普天下受压迫受剥削劳苦大众的人民子弟兵。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战争,全国上下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高潮,感念民主自由平等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青春热血、尚在读初二的父亲,在学校第一个报名参军,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p> <p class="ql-block"> 为适应现代战争的现实需求,人民军队迫切需要大量的军事专业人才。在即将上前线的时候,爱才惜才的部队首长发现父亲具有高小学历,特意将他作为可培养的初级军械人才而留在了国内,送到湖北武昌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南军区第四军械学校学习弹药。为了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不辜负部队和首长的寄托,在校期间,从来不知物理、化学、几何和三角函数为何物的父亲发扬湖南人特有的“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不怕死”的“湖南骡子”精神,向教员和先进学员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他夜以继日、专心致志地刻苦学习、博学强记,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百倍的努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1953年5月底,父亲奉命加入到从苏联引进的“喀秋莎”火箭炮部队进入朝鲜,随精锐54军在朝鲜楠亭里组建的弹药特库工作,随后参加了著名的“金城反击战”。这场战役,在父亲及后勤各部战友们坚强有力的保障下,志愿军一改往常的装备劣势,集中优势火力,以压倒性的炮火,狠狠地教训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军队。“金城反击战”是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朝鲜战争的最后一场战役,最终迫使美帝于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正式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和《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 。 朝鲜战争停战后,父亲受命和战友们一道组建成战地检修团,在朝鲜中线、东海岸及西海岸等战场搜集处理遗留在战场上的军械、废旧弹药和臭弹、哑弹,排除隐患,重建朝鲜。因父亲出色的工作和优异的表现,1955年的1月,父亲被志愿军政治部批准荣立三等功。1956年底,部队在朝鲜的一个坑道里处理战场上搜集起来的废旧弹药的时候,引爆装置出现了问题,废旧弹药迟迟没有得到引爆,首长和同志们焦急万分,不知问题出在哪里,这时父亲自告奋勇前去处理,在坑道内点燃导火索后,正飞步退出到坑道口时,那批废旧弹药被提前引爆了,巨大的冲击波将他掀出了数十米外,爆炸使他的双耳流血、耳膜穿孔受损,逐渐的听力减退影响了他的一生。战场上血与火的洗礼,使他迅速的成长,先后入团入党提干。之后他在志愿军某军械特库任协理员,因有应对南方潮湿天气的经验,他将对策和方法用到了仓库的管理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保护了大批的装备和弹药,并在志愿军的各仓库中加以推广。1957年6月3日,父亲与全军军械工作先进代表们一道,非常荣幸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军械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并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及刘少奇、邓小平、陈云、贺龙、王树声等中央领导同志合影留念。这份荣誉,是父亲一辈子视作珍宝、引以为傲的无上荣光!是我们家族的至高荣耀!是我们薪火相传的传家宝!</p><p class="ql-block"> 1957年4月,我的母亲卢美玉怀着对“最可爱的人”的敬仰爱慕之情,揣着外公给她的五十元钱,义无反顾、千里迢迢、几经辗转地从春暖花开、温润潮湿的湘南赶赴尚在冰雪未融、寒意袭人的朝鲜与她心目中的英雄成婚。1958年10月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完成使命,最后一批回到祖国。</p> <p class="ql-block">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回国后,父亲先被派遣到吉林的白城子(现吉林白城市)海陆空武器实验靶场工作。1958年11月调往河北保定的空军第十五航校做实验室工作;1959年间,父亲在北京国防五院(七机部)学习当时绝密的地对地导弹1059部件的加注科目,期间又被地对地导弹学院保送到西安交通大学动力系培训学习。1962年间父亲调往甘肃兰州某核基地,之后又被派往甘肃武威工作。</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的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中苏两国交恶,中印爆发边境战争,美帝第七舰队公然进入台湾海峡,多次举行以入侵中国大陆为目标的军事演习。1964年,美国制定了绝密报告——《针对共产党中国核设施进行直接行动的基础》,试图出动空军袭击中国即将进行第一颗原子弹实验的核基地。并于该年8月在靠近中国南部海域的北部湾(越南称东京湾)制造“北部湾事件”。中国周边局势波谲云诡、群狼环伺,战争烟云密布,形势空前紧张。为加强战备,1964年,中央决定建设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逐步改变我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将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等生产资源逐步迁入三线地区, 建设的重点在我国的西南、西北。遵照中央的指示,1966年初父亲随部队调往四川达县地区,之后又移防在涪陵地区、秀山县,母亲也在此期间随军。</p><p class="ql-block"> 父亲所在的部队进入川东地区后,番号变更为0063部队,即原成都军区独二师八团。1966年,周恩来总理批准建造中国第二个核原料工业基地--816军工洞,即为制造原子弹提供核原料的地下核工厂,此工程当时被列为绝密级军事机密。1967年2月,工程兵第54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种工程兵部队,代号“8342”部队。而保卫毛主席及党中央的中央警卫局代号是“8341”,足见“8342”部队在中央领导人心目中的份量)所属的三个团入川,在重庆涪陵白涛镇的金子山中,承担起“816”工程的建设任务。该工程打山洞用时八年,安装设备用时九年,总投资七个多亿人民币。先后有六万多工程兵、专家及技术人员参与建设,“816”工程被誉为世界第一大人工洞体。1984年因国家战略调整,工程停建。2002年国防科工委同意对“816”工程解密。而父亲所在的0063部队是自“816”绝密核工厂开始建设起就一直担负着“816”工程警卫任务的英雄团队。</p><p class="ql-block">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978年10月,从军二十八年,参加过“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战斗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的父亲因受双耳日渐失聪的影响,脱下了他深深挚爱的军装,从代号0063部队后勤处副处长的部队职务上转业回到了家乡--湖南桂阳,先是在县商业局任副局长。1983年之后,父亲先后调到县药材公司和县医药管理局任主要领导职务,1991年7月退休。</p><p class="ql-block"> 心存执念的父亲对共产党和毛主席无限忠诚,一辈子感激共产党、感激毛主席、感激人民军队这所大熔炉。他听党和毛主席的话,坚定不移地跟着党和毛主席走!他同千千万万那个时代的人一样,光明磊落、襟怀坦白;深明大义、公正无私。即使回到地方工作,父亲也是保持着“退伍不褪色”的军人特质和本色,彰显着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军人的高风亮节,他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战斗作风贯穿到地方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中,无往而不胜。根植军营二十八年,养成了他正直正派、不逢迎不唯上、不畏官僚作风、体恤群众疾苦的品质和作风。他实事求是,坚持党性和工作原则,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以律己、从我做起,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他热爱学习,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拥护党中央,紧跟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走。几十年来,他写下了字数以百万计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即使到了耄耋之年,还坚持每天看书看报看《新闻联播》并保持着记录笔记的良好习惯。退休后,在参加原工作单位的党课时,他充分引用这些素材,结合工作实际,编成党课讲义,向大家宣讲党的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他的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深受大家欢迎;他秉持初心、牢记使命、清正廉明,对贪污腐化等社会丑恶现象和不良风气深恶痛绝,坚决抵制和反对。他经常用现实事例并结合古训“懒馋占贪变” 来教育告诫我们和后人;他走群众路线,深入基层、发动群众,推动乡村种植金银花等药材,引领乡村致富。他与群众血肉相连、“打成一片”;他实干加巧干,工作期间,经常是早出晚归,近乎忘我的努力工作;他目光敏锐、敢为人先,在改革开放初期,即带领药材部门的同志南下深圳探索开拓,布点经营。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他多次被评选为省市县先进工作者和县级人大代表,父亲在基层干部和普通群众当中享有极高的威望和极好的口碑。父亲的先进事迹先后几次在《郴州日报》受访发表,在桂阳电视台也接受采访并播出,《桂阳县志》和《桂阳老照片》一书中也有他的事迹登载。</p> <p class="ql-block"> 在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我们子女要识大体、顾大局,要重气节、知廉耻。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做人要有志气、骨气和底气。少计较个人名利与得失,应以国家和集体利益至上。父亲经常告诫我们,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能躺在前辈们的功劳簿上睡大觉。对我们教育总体上来说是从严要求、宽严相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父亲言传身教和模范表率下,哥哥在父亲转业回家的当年就接过钢枪,应征入伍。我们兄弟姊妹都参军入学、参干入党,哥哥姐姐从部队和学校回到地方后,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先后走上了中层领导干部岗位,在各个岗位上建功立业,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应尽的贡献。</p><p class="ql-block"> 我的哥哥因长期坚守在政府接待工作岗位上,2003年间,不幸罹患重疾,屡感肝部“不适”的他瞒着众人,悄悄地跑到省城作了身体检查,在确诊自己患上不治的重疾之后,为了不给家底薄弱的家庭增加沉重的医疗负担,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隐忍,此后一直瞒着父母和我们,独自扛起了与病魔的斗争。在生命倒计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忍着肝部剧烈的疼痛领命到省城和市里为桂阳跑项目跑资金。他风里来,雨里去,拚着命地与死神赛跑,力争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尽可能多地发光发热!2005年元旦不久,闻知消息后的我们噙含着热泪,将形销骨立的哥哥强行送进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病房,就在入院的当天晚上,正值英年的哥哥溘然长逝,成了我们一生断指裂骨般的痛!历来教育我们要以工作和事业为重、崇尚“英雄流血不流泪”、教导我们“轻伤不下火线”等不屈信条的父亲,在这突如其来、宛如晴天霹雳的噩耗面前惨遭打击,他们强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剜心之痛,强作镇定,反过来还开导我们晚辈。事后有知情人告诉我们,在送走前来送信的友人之后,俩老再也压制不住满腔的悲愤和哀伤,对坐相拥,抱头痛哭……</p><p class="ql-block"> 心怀大义大爱的父亲热情好客、团结友爱、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历来倡导艰苦朴素、厉行勤俭持家的父亲,拿着微薄的企业退休金,自己不舍得吃穿用,却经常关心和帮扶社会弱势群体,为他们纾困救难、慷慨解囊。就在父亲永别我们的时刻,他身上还穿着那件二十多年前我送给他的蓝衬衫……古道热肠的父亲对待母亲娘家那边的乡亲,同样是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对他们一视同仁、敬如上宾,保持着非常亲密友好的往来。父亲的善行义举帮助接济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传递了“像春天般温暖”的诚挚之情和友爱之心,践行了他们那代人的座右铭:“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而不做坏事”。</p><p class="ql-block"> 父亲感恩家乡、回报乡梓。他热爱家乡勤劳纯朴善良的乡亲,热爱家乡的每一寸山水,甚至觉得家乡梅塘观音山上的水都是那么的甘甜、是可以延年益寿的。他与家乡人民血浓于水心连心,无时不刻关注着家乡的建设、发展和繁荣。在父亲的精神感召和身体力行之下,我们全家先后为家乡的自来水、通村环村公路、照明路灯、文化中心、宗族修谱、祠堂和牌坊的建设出谋献策、捐款捐物、出资出力,为家乡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添砖加瓦、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 父亲谦逊和善,乐观豁达,也是个不服输不服老的乐天派。长期从事部队后勤事务的工作性质养成了他凡事坚持自己动手、从简务实的良好作风。即使到了晚年,他包揽上了家里的一些敲敲打打修修补补的家务活,不舍得花钱或不愿劳烦我们年轻人来做,都是亲自上阵操刀。看到人家装修丟弃的一些尚可利用的木板木料,他都捡到家里来,这边做个工具箱,那边做个置物架。我们好几次回家探望,正好碰见到八十多高龄的老人穿着标配的圆领汗衫,汗流浃背、气喘吁吁地在锯削木材,或者装个架子,或者爬在阳台上铺设木板,最惊险刺激的一次竟然是在餐桌上搭了两张椅子,他站在上面修吸顶灯……唯一的保险居然是一旁扶着椅子的保姆刘阿姨!目睹此情此景,让人既心疼心酸又好气好笑,不由得令人心生感慨,真是一个又倔又轴的憨老头子!</p>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爹爹婆婆爱长孙、爸爸妈妈疼满仔”,这似乎是中国社会上至皇室贵胄家庭的金科玉律,更是亿万生民的家道常情。我是家中的幺儿,在我降临人间时,父母的工作已趋于稳定,家里的经济条件也稍稍有了起色。我的童年体弱多病,父母亲都十分的怜爱我,且<span style="font-size:18px;">作为满仔,自然少不了父母最多的宠爱和倾注</span>。时至今日,我永远忘不了那繁星满天、偶有流星划破天幕的仲夏之夜,在操坪坝子的凉床上,忙完了一天工作的父亲摇着蒲扇,给我们小伙伴绘声绘色地讲述朝鲜战场上他们如何与美军飞机斗智斗勇,为前线抢运军需弹药、往后方押解俘虏的战斗故事; 忘不了那沉沉的夜色中、昏黄的路灯下,父亲背着我,母亲护着我穿越小巷匆匆赶往医院的暖心一幕;忘不了父亲在我患病住院时的病榻前,为我端来母亲煲好的那香喷喷、热腾腾的“蒸锅肉丸汤”,轻轻地嘘去滚滚热气时的感人场景;忘不了父亲从涪陵出差回秀山,佯装不见躲在桌子下面的我,故意唱着我的小名诱我出来,然后一把逮住活蹦乱跳的我,用他毛茸茸的胡子扎我亲我,再变戏法般地从提包里掏出那自己都不舍得吃的苹果;忘不了夏天爱打赤脚、淘气的我,在一次玩耍时,脚掌不慎被玻璃割伤,却死活不肯让医生手术,闻讯赶来的父亲一边摁住不停扭动挣扎的我,一边大声朗诵毛主席语录:“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情形。我的青春期,顽劣调皮、叛逆任性,父亲总是因势利导,耐心的说服教育以感化我。我忘不了父母亲的敦敦教诲:“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衣服有补丁没关系,但一定要整洁,要穿出精气神”、“要勤俭节约,反对大手大脚”、“菜要夹自己面前的,没教养的才会去翻”……;忘不了父亲每天给我布置的抄写和背诵十遍法律条款并抽查考核时的画面;忘不了父亲趁来郴州开会之机,来到我就读的学校,守在传达室等到我下课后,塞给我他瞒着母亲私攒下来的二十元钱后匆匆离去的身影。成年后的我,命运多舛,历经磨难和失败挫折,我忘不了父母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召我回家,把我安顿在家中,给我家的温暖和休整的港湾。为我剖析原因、出谋划策、寻找出路、鼓劲打气的一幕幕以及那张悄悄递给我的工资卡……父母的爱,恩重如山、情深似海;父母的爱,历历在目、永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2016年9月8日,父亲一生的至爱,我勤劳善良、为这个家操持了一生、付出毕生心血的母亲因病医治无效,驾鹤西去,享年八十一岁。<span style="font-size:18px;">“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从1956年父母订婚之日起至母亲离世,父母双亲相濡以沫、相伴相随整整六十个春秋!</span></p><p class="ql-block"> 父亲自2020年年中开始,受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老年基础病的影响,身体健康每况愈下。2020年10月底,刚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出院返家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亲佩戴上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纪念章,面对这份“姗姗来迟”的荣誉,父亲倍感骄傲和自豪!他与我</span>说道:“相较于那些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来说,我这辈子很抵得了!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2021年四月初,父亲中风之后,引起了咀嚼功能障碍和厌食症。病重及入院治疗期间,他连续一百多天粒米不进、滴水不饮,体重从170多斤骤然减至120斤左右,完全依靠白蛋白和营养点滴在维续生命。其实我们心里跟明镜儿似的,支撑着他与鬼神交锋的是他那不屈不饶、绝不轻言放弃的顽强作风和敢于“刺刀见红”、<span style="font-size:18px;">“虎死威不倒”的</span>钢铁意志。以前我们尚可用手写书面的方式与他沟通交流,但由于糖尿病的影响,他的视力下降得非常厉害,几乎很难交流,医生也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2021年6月30日,我们将从父亲所属党支部领来的“光荣在党五十年”徽章送到病房并挂在他胸前的时候,这位六十六年党龄的老党员露出了欣慰和满足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2021年7月13日,父亲的病情急剧恶化,于下午三点零二分在家中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二岁。</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父亲生前行善积德,晚年无病无痛,且平静而走,是有福之人,属仙逝,当以喜丧来办;也有人说,有福之人六月走,老人家有福气,后人有福荫。对于这些善语吉言,我一并笑纳,因为我深信,这些祝福之于我的父亲,是最为贴切不过的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说,他耳力因战损失聪,影响并制约了他事业及仕途的发展,当年他一心为公,不向组织请求评残,太亏待他了;又有人说老天爷是公平的,或许正是由于他有这样的人身缺憾,才使得他双耳不闻窗外利欲横流的纷扰事;才使得他设身处地的把自己在战争中的苟全与牺牲在朝鲜战场上万千战友年轻的生命作比较;才使得他心灵更加的清澈通透,身心更加的敞亮豁达,人自然也就身心平衡,得以健康长寿了。我想,这些评价父亲“得与失”的话题里面不正蕴含着老人家之所以健康长寿的密钥和哲理吗?人生命运的平衡法则告诉我们,“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又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父亲传奇般的人生际遇和经历,不正诠释了天道轮回的因缘善果关系吗?</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抚今追昔,鉴古证今</span> 。父亲的一生,是平凡而光荣的一生,他既没有惊天动地的战地悲歌,也没有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他有的是深情所至的家国情怀,有的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和战争已经结束的幕后,逆火而行、向死而生。父亲为了他无怨无悔的信仰和坚守执着的人生抱负,吃大苦、耐大劳,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和海拔坐标。</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清贫一世,没有留下可观的遗产,留下的是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对亲人的赤胆忠心和无私无悔的爱!留下的是知行合一、耕读传家的良好家风!留下的是心存善念、多行善事的处世之道!留下的是拼搏进取、知恩图报、与命运抗争的天道精神!这些无形胜有形的精神食粮才是我们及后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和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 写下此文,寄望于我们及后人时刻铭记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我们应时常躬身自省,叩问灵魂 :“人,究竟为什么而活着?” 最后,我借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文为父亲送行:“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p><p class="ql-block"> 父亲,安息吧!</p> <p class="ql-block"> 敬爱的父亲---朱金洋</p> <p class="ql-block"> 爷爷朱列垠、奶奶肖桂英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留存下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胸章。</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炮火发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国人民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炮火发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国人民志愿军“喀秋莎”火箭炮。</span></p> <p class="ql-block">父亲(左一)与战友在朝鲜坑道内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父亲(左)和战友在朝鲜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朝鲜期间,与朝鲜小朋友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械学校毕业证书(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父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械学校毕业证书(二)。</span></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械学校毕业照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父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械学校毕业成绩(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父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械学校毕业成绩(二)。</span></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和平勋章。</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抗美援朝中的三等功勋章。</p> <p class="ql-block"> 朝鲜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7年6月3日,父亲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军械先进工作者代表会议”,并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总司令及刘少奇、邓小平、陈云、贺龙、王树声等中央领导同志合影留念。</span></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后面第三排右斜方,箭头所指的为我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7年6月,父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军械先进工作者”奖状。</span></p> <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爷爷奶奶在菜地干农活。</p> <p class="ql-block"> 1956年父母亲的订婚照。</p> <p class="ql-block">1957年父母亲在朝鲜结婚时的结婚照。</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父亲。</span></p> <p class="ql-block"> 父母亲和哥哥姐姐在兰州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最后者)在当时的四川省秀山县与战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右)在秀山与战友何光侠叔叔(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1978年底,父母参观伟大领袖毛主席故居~韶山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父亲一直关注人民军队的建设,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送亲人进军营的父亲(左)前往军营探望。</p> <p class="ql-block">二十一世纪初,父亲(左三)与从上海专程来湖南桂阳探望他的战友计永芳叔叔(左二)沙庆春叔叔(右一)以及在郴<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战友耿祖恩叔叔的儿子耿勇(左一)</span>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7年,父亲与我一家前往江西婺源拜谒桂阳兰田朱氏先祖---茶院公朱環(环)之墓。</p> <p class="ql-block">2017年,父亲在江西婺源朱熹讲学地---“熹园”留影。</p> <p class="ql-block">2018年,父亲在时隔四十年后,重回秀山。</p> <p class="ql-block"> 2018年,我们在秀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18年,我们在秀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18年,父亲(左)在秀山与分别四十年的原秀山县县委书记冉海光伯伯重聚。</span></p> <p class="ql-block">闻知父亲离开我们的消息后,远隔万水千山的秀山学娅姐泪流满面,抓紧做了这个怀念2018年我们赴秀山相聚的影像资料。相距才三年,却物是人非,个中伤感,令人唏嘘!</p> <p class="ql-block">老战友相聚。左一尹兴阳叔叔,左二为何光侠叔叔,中间为父亲,左四为沙庆春叔叔,左五为赖司安叔叔。</p> <p class="ql-block"> 天下战友一家亲。</p> <p class="ql-block">父亲(左)与计永芳叔叔(右)合影。</p> <p class="ql-block"> 父亲在晚年时的军姿。</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部分工作荣誉之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父亲的部分工作荣誉之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父亲佩戴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span></p> <p class="ql-block">父亲在领取<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的当天,收到了计永芳叔叔的来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1年6月30日,我们将从父亲所属党支部领来的“光荣在党五十年”徽章送到病房的时候,这位有着六十六年党龄的老党员露出了欣慰和灿烂的笑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父亲与他的孙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父亲与他的孙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父亲与他的孙子。</span></p> <p class="ql-block"> 天伦乐,爷孙情。</p> <p class="ql-block"> 我的哥哥</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00年7月26日,《桂阳日报》刊登采访父亲先进事迹的文章《他从战火硝烟中走来》。</span></p> <p class="ql-block">2001年5月11日,《郴州日报》---“周末版”刊登记者采访父亲先进事迹的文章《“憨”大爷朱金洋》。</p> <p class="ql-block">2016年,桂阳电视台经济频道栏目组采访父亲先进事迹的新闻报道。</p> <p class="ql-block">“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p><p class="ql-block">父亲,如有来世,我还做您的儿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