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13岁才知亲生父亲是毛泽东,想守灵被拒,分得遗产八千块

张菂

<p class="ql-block"><b>李敏(1936年─ )原名毛姣姣,生于陕西省志丹县,籍贯湖南省湘潭县,已故中国共产党领袖毛泽东与妻子贺子珍所生的女儿,毛岸英与毛岸青的同父异母妹妹,李讷的同父异母姐姐。</b></p><p class="ql-block"><b>中文名:李敏</b></p><p class="ql-block"><b>别名:毛姣姣</b></p><p class="ql-block"><b>国籍:中国</b></p><p class="ql-block"><b>出生日期:1936年</b></p><p class="ql-block"><b>主要成就:苏联卫国战争勋章</b></p> <p class="ql-block"><b>图/贺子珍和李敏</b></p><p class="ql-block"><b>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女儿李敏为什么不姓毛?</b></p><p class="ql-block"><b>本来姓毛,叫毛娇娇。</b></p><p class="ql-block"><b>国民党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化名“李得胜”,转战陕北,继续与国军对抗,于是毛娇娇便跟随父亲改姓李,全名为“李敏”,“敏”字取自《论语》中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b></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1936年冬天,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出生在陕北的保安县。当时毛泽东与贺子珍住在一间破旧的窑洞里,生孩子的这天,贺子珍叫警卫员另外找了一间小房子,这间房子连门也没有,贺子珍进去不一会儿,一个女婴就呱呱落地了。贺子珍的战友邓颖超、康克清等人闻讯赶来道喜,他们问:子珍生了吗?毛泽东风趣地说:“生了,生了,生了个大鸡蛋。”</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刚出生的李敏又瘦又小,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看见后心中顿时生出一种怜爱,说了一句“真是个小娇娇呀”,毛泽东听到后,想起《西京杂记》中的一句话,“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便给孩子取名叫姣姣,但是后来人们都习惯叫她娇娇。</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53, 153, 153);">图:1947年,贺子珍(前左二)回国,嫂子李立英(后中)侄女贺小平(前左三)女儿李敏(后左一)</b></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不久,中共中央进驻了延安,中国革命开始进入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新阶段。</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1937年年底,贺子珍离开延安,前往苏联治病,不曾想这一去,便造成了她与毛泽东的终生分离。</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贺子珍离开延安时已经怀有身孕,到苏联后不久产下一子,1939年这个男孩在刚刚开始咿呀学语的时候却不幸夭折了,贺子珍一度陷入孤苦之中。为了安慰贺子珍,1941年毛泽东同意让当时不满四岁的李敏前往莫斯科,与母亲贺子珍相聚,在那里李敏见到了两个哥哥毛岸英、毛岸青。后来,当哥哥们告诉李敏,他们的父亲就是中国革命的领袖毛泽东时,年幼的李敏一点也不相信。</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18px;">“在伊万诺夫国际儿童院里边,有个礼堂,挂着好多国际伟人像,有朱德的,还有我爸爸的像,后来我哥哥指着我爸爸的像说,这是爸爸。我不相信,我认为他在骗我,伟人是我父亲,我不相信。”</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1947年,贺子珍带着李敏回到中国,住在东北的哈尔滨。</b></h1>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53, 153, 153);">图:1950年在南京。前排左起:贺子珍、贺小平、李敏、李立英,后排左起:贺敏学、毛泽东警卫员</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曾经有人将毛泽东的大女儿李敏称为“贵族”或“公主”,李敏笑着答到,自己的一身打扮还没有邻居家的保姆时尚,自己如果是贵族的话那么所有人都可以被称为贵族了。</b></p><p class="ql-block"><b>至于“公主”这个称呼,她并不反感,不过建议把前面的定语换一换,改为“窝头公主”或“贴饼子”公主更为贴切。</b></p><p class="ql-block"><b>在李敏的心目中,父亲毛泽东和母亲贺子珍都是伟大的人物,但自己只是个普通人,认为当普通人更自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李敏从不会主动说她是毛泽东的女儿,只因为爸爸在和她谈心时,几乎每次都告诫她:“必须夹着尾巴做人,因为你是毛泽东的女儿。”</b></p> <p class="ql-block"><b>1936年12月,历经两万五千里地长征劫难终于结束,延安成为革命地新起点,毛泽东率领红军到达陕北的保安县,同贺子珍住在保安县小石山的一个窑洞里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那窑洞破旧,窑顶不时滴水,地上潮湿,里面没有床,他们只好盘了一个土炕。如果渴了,就用三块砖头支起水壶烧开水。</b></p><p class="ql-block"><b>贺子珍生产那天,她叫警卫员另找了一间窑洞。新找的窑洞没有门,贺子珍进去没多久,一个女婴便呱呱坠地。</b></p><p class="ql-block"><b>当时条件艰苦,根本没有什么营养用品,就算是作为主席的孩子,也没有什么额外的补贴,再加上贺子珍忙于工作,身体虚弱,没有多余的奶水喂养孩子。</b></p><p class="ql-block"><b>在那艰难困苦的革命年代,很多时候一个孩子的成长,只能够听天由命。</b></p><p class="ql-block"><b>听说贺子珍生了,一起参加长征的战友邓颖超和康克清赶来道喜。她们见到门外的毛泽东,便问道:“子珍生了吗?”</b></p><p class="ql-block"><b>毛泽东风趣地说道:“生了,生了,生了个大鸡蛋。”</b></p><p class="ql-block"><b>邓颖超走进屋,凑到孩子身前,见她长得又瘦又小,便充满疼惜地说:“真是个小娇娇呀!”</b></p><p class="ql-block"><b>毛泽东听罢,忽然想起《西京杂记》中的一段话:“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就给孩子起名“姣姣”。</b></p><p class="ql-block"><b>但因为“娇”和“姣”两字意思相同,且前者常用些,所以后来人们都习惯叫她“娇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1940年初冬,毛泽东送女儿李敏来苏联探望母亲贺子珍,她便与朱敏等人乘着飞机来到苏联。她和朱老总的女儿朱敏曾坐同一架飞机离开延安。</b></p><p class="ql-block"><b>回忆这件事,晚年的李敏说道:“当时我只有4岁,什么也不懂。但是没有想到,这一去就是七年的时间。”</b></p><p class="ql-block"><b>当时,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跟踪,李敏等人被藏在苏联来的机翼中。飞机飞到延安之后,他们又被装成行李扛过去。先是在兰州到了新疆,最后从新疆来到莫斯科。一共花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b></p><p class="ql-block"><b>李敏还记得当时她当时上路的打扮,身上穿着飞行员的服装,外面套着黑色的皮大衣,头上还戴着黑色的帽子。</b></p> <p class="ql-block"><b>当一个刚刚四岁的小姑娘,粉粉嫩嫩,活蹦乱跳地出现在贺子珍的面前时,贺子珍那冰冷而又破碎的心,一下子温暖了,她用一种温柔而又慈爱的眼睛看着眼前的小女孩,轻轻地问她:“</b><b style="color: rgb(240, 65, 66);">小姑娘,你来这儿干什么啊?</b><b>”</b></p><p class="ql-block"><b>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回答道:“我是来找妈妈的,我的妈妈叫贺子珍。”</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贺子珍</b></p><p class="ql-block"><b>贺子珍想起了那个她在延安生下的孩子,百感交集,她故意逗这个可爱的女孩子,问:“那你给妈妈带来了什么呀?”</b></p><p class="ql-block"><b>小姑娘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然后用奶声奶气的声音说:“我给妈妈带来了娇娇啊!”</b></p><p class="ql-block"><b>就这样,这个孩子成为了贺子珍后半生唯一的慰籍和温柔,就这样,毛娇娇留在了贺子珍的身边。</b></p><p class="ql-block"><b>这一留就是数年,小孩子健忘,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早已忘记父亲的模样,虽然她时常在广播上、在报纸上看到父亲的名字,但她忘了,她的父亲,就是毛泽东。</b></p><p class="ql-block"><b>在李敏14岁之前,她根本感受不到"爸爸"的存在。而几乎每一天,她都能听到毛泽东的名字、看到毛泽东的照片和画像,在她上学的课本之中,在她每天收听的广播里面,在她每天阅读的报纸之上……</b></p><p class="ql-block"><b>有一天,毛岸青和李敏坐在学校的礼堂里面聊天。毛岸青突然指着礼堂墙上的一张大幅照片问李敏:"你知道他是谁吗?"</b></p><p class="ql-block"><b>李敏响亮地回答毛岸青:"我知道,他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b></p><p class="ql-block"><b>毛岸青笑道:"对,可他也是我们的爸爸!"</b></p><p class="ql-block"><b>李敏大声反驳:"不可能,你瞎说,我没有爸爸!"</b></p><p class="ql-block"><b>毛岸青:"我没有瞎说,他真的是我们的爸爸,是他把我们送到苏联去学习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图|毛岸青和妹妹李敏的合影</b></p><p class="ql-block"><b>看毛岸青说得如此严肃认真,李敏沉默了,她终于相信了。</b></p><p class="ql-block"><b>但是,再抬头看着爸爸的照片,她觉得他离自己好遥远,好遥远啊……</b></p><p class="ql-block"><b>在1948年的一天,在贺子珍的鼓励下,娇娇用俄文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大家都说您是我的爸爸,我是您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b></p><p class="ql-block"><b>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b></p><p class="ql-block"><b>毛主席当即找来了俄文翻译,带着喜悦与心酸回应了女儿:</b></p><p class="ql-block"><b>"看到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b></p><p class="ql-block"><b>你一定长高长大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欢迎你来,希望你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娇娇听到信的内容后,立刻大笑了起来:"乌拉,我有爸爸了,我要去见爸爸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过了一个月后,毛泽东派了一个警卫员来到贺子珍的居所,警卫员找到贺子珍后,就跟贺子珍说:“毛主席想念娇娇和岸青,想把他们接到身边,让他们在那里读书,征求你的意见,同意不同意?”</b></p><p class="ql-block"><b>贺子珍想都没想,毫不犹豫地就说:“既然如此,希望他们到他身边去,我完全同意,没有意见”。</b></p><p class="ql-block"><b>然后,这位警卫员就来到李敏和毛岸青就读的学校,找到了他们,问他们愿不愿意到爸爸毛主席那里去,他们都说愿意。于是,李敏就和岸青被带到了河北平山西柏坡,在毛主席的身边读书。</b></p> <p class="ql-block"><b>李敏来到毛主席的身边时,毛主席还特意将几位中央领导请了过来。</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毛主席说道:“今天,我邀请你们来,主要是让你们看一个洋宝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正当大家都一头雾水时,娇娇便怯怯地走了进来。毛主席便说道:"喏!这就是我的洋宝贝,我的外国女儿!”</b></p><p class="ql-block"><b>这时,朱老总便将娇娇拉到身边,左端详右端详然后说道:“小娇娇,一转眼,这么大了。”</b></p><p class="ql-block"><b>大家在听到朱老总的话后,便哈哈大笑起来。</b></p><p class="ql-block"><b>由于李敏很小的时候就到了苏联,且一直都在苏联的保育院学习,所以她到现在都不太会中文,而主席又不懂俄文,所以主席就特意找了一位老师教她中文。</b></p><p class="ql-block"><b>当时,李敏学习的书房就在毛主席办公室的隔壁,在学习中文的时候,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她就会直接跑到办公室去问主席。闲暇时,李敏还在主席的办公桌下面钻来钻去,逗得主席哈哈直笑,算是给主席繁重的工作增添了一种别样的乐趣。</b></p><p class="ql-block"><b>上学了,毛泽东为了给心爱的女儿娇娇取名字,专门翻开《论语》,翻到《里仁》篇,指着一句话对娇娇说:</b></p><p class="ql-block"><b>“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b></p><p class="ql-block"><b>娇娇眨巴着好奇的眼睛,看着爸爸,她还不太理解父亲的意思。</b></p><p class="ql-block"><b>毛泽东耐心而和蔼地再翻到《论语·公冶长》篇,指着一句话让女儿看:</b></p><p class="ql-block"><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p><p class="ql-block"><b>毛泽东多方面分别解释了“敏”的诸多含义后,对着娇娇说:“你的名字就叫敏,但不一定叫毛敏,也可以叫李敏。”</b></p><p class="ql-block"><b>父亲毛泽东的这句话,让娇娇,或者李敏愣住了,她十分纳闷和不解,</b></p><p class="ql-block"><b>撅着小嘴有点儿委屈地问道:“爸爸,为什么呢?大哥毛岸英……二哥毛岸青……他们都跟爸爸姓毛,我为什么不姓毛呢?”</b></p><p class="ql-block"><b>毛泽东伸出温暖的大手,轻轻地爱抚着女儿的头,慈祥地说:</b></p><p class="ql-block"><b>“女儿啊,你说得不错,爸爸是姓毛,但是在革命中,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爸爸用过好多个名字,比如毛润之、李德胜、子任等,前后加起来可能有十来个名字呢,但是在这么多的名字中,爸爸最喜欢的名字,却是李德胜。”</b></p><p class="ql-block"><b>“李德胜”这个化名,与别的化名不同,这个化名寄托了毛泽东的必胜的革命决心和希望,所以给娇娇取名李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住在中南海里的毛泽东,家里餐桌上的饭食和普通人家是一样的,早餐从来都是“老三样”:稀粥、馒头和小咸菜。</b></p><p class="ql-block"><b>李敏是从苏联回来的,大师傅想给孩子换换口味。一天早晨,大师傅煮了一锅咖啡,冲了奶粉,把馒头换成了面包,还在面包上抹了黄油。</b></p><p class="ql-block"><b>李敏吃得格外开心。不料毛泽东说要开家庭生活会。毛泽东先让大师傅报账,款项自然超过了规定标准。</b></p><p class="ql-block"><b>“伙食标准定的多少就是多少,什么时候也不能超,随便超了是不对的。”毛泽东严肃批评了李敏,批评了大师傅。</b></p><p class="ql-block"><b>早餐自然恢复了“老三样”。而李敏干脆搬到机关食堂吃大灶去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毛泽东与女儿李敏、李讷吃得不比人好,穿得甚至还不如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1959年,李敏在北师大读书,并结识了一个叫孔令华的年轻人。孔令华当时在北京航空学院读书。两人互有好感,并最终得以成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结婚后一年,李敏生了个男孩,起名孔继宁。</b></p><p class="ql-block"><b>李敏不想让父亲为难,于是便和丈夫孔令华商量,决定搬出中南海。当她把这一决定告诉毛泽东时,毛主席并没有阻拦,而是颇有感触地说道:“手心手背都是肉啊。”</b></p><p class="ql-block"><b>李敏和丈夫主动搬出了中南海,在兵马司胡同找到了一个住处,而后搬了进去。</b></p><p class="ql-block"><b>这时候开始,李敏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平民生活。甚至周围的邻居,居然都不知道她的身份。</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在搬走的当天,李敏的证件就被收回,她再也无法随意见到爸爸了,有时候在门口等半天也进不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此次的分离,在往后的十五年里,他们父女俩真正生活上的交流已经变得很少。</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父女两第一次见面,是1972年1月10日,毛主席出席陈毅的追悼会。之后,毛泽东的病情加重。李敏赶紧跑到父亲身边,毛泽东望着女儿说道:“姣姣啊,你要常来看我啊。”</b></p><p class="ql-block"><b>李敏含着眼泪,对父亲说道:“会的,我会常回来看你的。”</b></p><p class="ql-block"><b>第二次是毛远新给她的丈夫孔从洲打电话,听说父亲的病情加重,她赶紧来中南海。</b></p><p class="ql-block"><b>李敏着急忙慌地前往中南海,这一次,她并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这对她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她只能够站在父亲的病床前,看着还在沉睡之中的父亲,心疼的掉眼泪,想要做些什么,可什么都做不了。</b></p><p class="ql-block"><b>毛泽东拉着李敏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娇娇你来……看我了……娇娇你怎么……不常来看我呀……”</b></p><p class="ql-block"><b>李敏很想说,她几次想来,都被拦在了门外,但她最终什么也没说,只是把毛泽东的衰弱无力的手捧起来,放在自己的胸口。</b></p><p class="ql-block"><b>李敏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在去世的前几天,她在中央的一份文件上知道了父亲的病情,便急匆匆地赶到中南海。但是,毛泽东躺在床上,面容憔悴,她含着眼泪,喊了一声:“爸爸。”</b></p><p class="ql-block"><b>毛泽东的神志还清醒,看到女儿来了,便说道:“姣姣,你终于来看父亲了,你怎么不经常看我呢?”</b></p><p class="ql-block"><b>李敏点了点头。</b></p><p class="ql-block"><b>躺在床上的毛泽东问李敏:“你今年多大了?”</b></p><p class="ql-block"><b>李敏回答:“三十九了。”</b></p><p class="ql-block"><b>“不,你三十八了。”</b></p><p class="ql-block"><b>李敏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原来父亲对自己爱得深沉,清清楚楚地记得自己的年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图丨毛主席在书房看资料</b></p><p class="ql-block"><b>这时候的毛主席,不再是国家领导人,而是一位想念子女的老人。</b></p><p class="ql-block"><b>过了一会,毛主席很艰难地打起手势,他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连成一个圆圈,说了一句话。</b></p><p class="ql-block"><b>不过李敏没有听清,也就没有回答。毛主席当时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在李敏心中,始终都是个谜。</b></p><p class="ql-block"><b>毛主席在看到李敏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就不再说话,无力地闭上眼睛。</b></p><p class="ql-block"><b>知道后来李敏才明白:爸爸想表达的,应该是妈妈,妈妈是“桂圆”啊。这是让她照顾好妈妈的意思。</b></p><p class="ql-block"><b>这一次的是李敏跟父亲的最后一次会面。</b></p><p class="ql-block"><b>1976年9月9日,李敏便接到中办的一个电话,让她去看望毛主席。原本李敏以为,父亲已经转危为安,但没有想到这次见到的已经是病逝的父亲。</b></p><p class="ql-block"><b>李敏不由得失声痛哭起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父亲去世后,李敏要为爸爸守灵,被那位嚣张的继母拒绝,她一连几天排队,随着瞻仰遗容的人进入灵堂,向爸爸做最后的告别。</b></p> <p class="ql-block"><b>尽管父亲已经去世多年,李敏也已经老了,但她始终记着父亲的一句话:“要夹着尾巴做人,因为你是毛泽东的女儿。”</b></p><p class="ql-block"><b>在毛主席逝世后,李敏和李讷等子女,全部都是自食其力,跟普通人的生活也没有区别。</b></p><p class="ql-block"><b>198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派人找到李敏,了解她的生活情况并且提到了毛主席遗产的问题。对于父亲的遗产,李敏是这样回答的:</b></p><blockquote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color: rgb(112, 112, 112);">“我没有什么奢求,如果可能,我只想要爸爸原来要给我的一份。”</b></blockquote><p class="ql-block"><b>根据李敏的回忆:当时中办工作人员给她送来人民币八千元,还有一台20寸彩电,一台电冰箱。</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当武汉疫情爆发期间,在各路明星纷纷捐钱并大肆宣扬的同时,却有一笔4500万元的大额捐助悄悄打入了捐款账户。</b></p><p class="ql-block"><b>那笔钱来自于东润基金会,它默默无闻地持续捐助武汉一个月,在网上却没有半点宣传。而基金会背后的创始人,就是毛主席的外孙女、李敏的女儿孔冬梅。</b></p> <p class="ql-block">李敏与李纳</p> <p class="ql-block">李敏与毛岸青</p> <p class="ql-block">李敏李讷与林豆豆</p> <p class="ql-block">李敏与贺子珍</p> <p class="ql-block">李敏与毛泽东毛岸英</p> <p class="ql-block">李敏夫妇与贺子珍</p> <p class="ql-block">李敏与贺子珍</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参加李敏婚礼</p> <p class="ql-block">李敏李讷携家人纪念父亲诞辰</p> <p class="ql-block">李敏、李讷姐妹在上学和工作的过程中,主席都对她们严格要求,禁止她们搞特殊,所以姐妹俩一直以来都秉持低调的工作和生活作风。如今李敏老人已经85岁,至今精神矍铄,也祝愿她身体健康,幸福安康!</p> <p class="ql-block">资料来源:网络</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张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