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1-12日,光明区中小学美术(书法)教师暑期研训活动在光明区凤凰学校顺利开展,全区260位美术(书法)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训,以“专家讲座与互动、团建分享与交流”的交互式方式推进,促成教师将理念转化为行为。<div> </div> 带着对第一天讲座中黄宏武主任及学科专家房尚昆老师的众多前瞻性的发言和光明区美术教学质量、现状等数据性分析的反思、思考。我们将许多新思维、新理论等新产生的问题思考模式带到了这12号的培训当中。<br> 12日上午,在名课研讨环节中,第四组由光明区实验学校徐秀梅老师,光明区高级中学陈建国、梁承坚三位老师作为主持人及主要总结发言人,带领光明区实验学校、光明区高级中学、秋硕小学、凤凰培英文武学校、民众学校,共五所学校28位美术、书法教师共同学习、分享。<br> 第四组的研讨方式在几位领头老师的商量下,为了让整个培训更加的活跃且参与度高,采取了抓阄的方式,每位老师抓阄分成两组进行听评课,第一组老师针对第一节课程《创意大进击》进行主要评课,第二组老师对此课进行补充评课或给予不同意见等。第二节课程《看画展》则反之。<br> 这种打乱学校、多碰撞、高热情方式的听评课学习,各位老师们都能够自由的抒发出自己的意见和评价,时而产生不同的思考碰撞,更是让整个第四组的研讨愈发热烈起来。学习结束后,老师们仍在进行思考总结,并将两节课程中的所思所学所得以文字的形式发在研讨微信群中,延续探讨……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秀梅老师主持并正在</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给成员们抓阄分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建国老师主持并针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程进行总结思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承坚老师主持并针对</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课程内容抒发感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听课中成员们聚精会神,</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思考课程的优缺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位老师抒发己见,</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争论”不断。</h3> 在上午的听评课研讨结束后,各校教师们针对早上的两节课程做出了总结、反思反馈,我们也来看看! <h5></h5><h5> 阿玚老师的课是一节轻松愉悦的课,阿玚老师没有给孩子们出示创作要求,让孩子们尽情的创作。重在引导学生画不一样的,鼓励每个学生有独特的创作。最记得阿玚老师的那句话“你们觉得哪个比较有自信就选哪个。”学生在这样的创作氛围下,积极动脑,发挥想象力,大胆创作,这样的一节美术课大家都喜欢。阿玚老师三次闯关的掌声鼓励都不一样,非常有创意,也调动学生积极性。<br> 于宏老师的语言组织能力很强,教学过程设计清晰,通过三个展厅不同的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学习看画展该怎样看。从于老师的课间和板书可以看到于老师的课前准备非常充分。个人觉得这节课老师说的太多,学生说的太少,分组说或进行补充,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h5><p><b>(光明区实验学校 黄宝婷)</b></p><div><br></div><div><h5> 台湾张老师的美术课堂。风趣幽默,首先他从课堂开始的自我介绍,加上自己台湾的特色,以问题导入式的方式带入学生进课堂。从一开始的表达当中就要求要有创意,学生就会开始探索个性,把常态化的答案容易想到的答案都排除,在以游戏的方式闯三关,一关过一关并且以掌声鼓励创意,每一个课堂节点都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激起一个个课堂高潮。充满欢声笑语,激起学生共鸣。一关又一关的游戏当中,学生创作的背景音乐是有设计的,比如第1关三分钟的一个游戏创作时间,以欢快的音乐激发学生瞬间的想象和瞬间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第2关的创作音乐变得柔和,相应的创作时间也增加为4分钟,柔和的音乐需要学生更多的思考,在接下来的学生作品当中,我也相应的看到了很多非常不错的作品,比如月亮上钓星星这幅是我想不到的作品。最后一关的音乐是快慢结合,这种有节奏的音乐,给人以舒缓,又给人有创作的冲动,5分钟的学生选择性创作,也让人有了一定的期待。每一关的一个及时创作和及时展示,让学生更乐于思考,乐于分享,更喜欢去表现。在课堂最后总结环节,他也把课堂给了学生,由学生来总结,来表达表达课堂感受,然后再询问学生学会了哪些内容,这种真真实实学生表述出来,就是他真的学到的,比老师说出来的东西更为重要,也是他真真正正学习到的。张老师让我懂得如何去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与创作空间,自如的做好课堂主导,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让我学习了怎样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展现个性,发掘更多童趣。于老师的《看画展》展示课,教学设计紧凑有序,一环扣一环。思路清晰。从画面主题出发,以色彩,造型,构图,最后到文化来教孩子们学习如何去看画展,如何去看一个画面,这节课也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东西,包括于老师沉着冷静,大胆自信的一个教姿教态等等。</h5><b>(光明区实验学校 卢若婉)</b></div><h5><br> 今天上午研训活动采取听评课的互动形式,每位老师积极参与其中,产生浓厚氛围。早上聆听了两节研讨课,可谓是各有千秋,感受皆不同。宝岛台湾张老师的课轻松愉悦,寓教于乐,通过闯关环节的巧妙设置,让学生直呼喜欢!他不限制学生的固定思维,学生自然而然根据自己的内心感受,一步步走进创意的世界,画出创意无限的画面,拓宽思路,真正参与课程。这样的课堂令我们感受到真实动情,好不惬意! 于老师的课严谨,节奏强,律动紧凑,她的课重点围绕色彩的冷暖关系、人物的表情等,引导学生去欣赏剖析画面的各种关系。于老师的课确实是把问题下放给学生,讲授了很多,学生不停地思考运转。个人的感觉是建议课堂上可以着重挑选几幅有特色的作品,让学生多去思考,多去想一想,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也能避免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的弊端。课堂放慢节奏,放松心情,才能看到画面之外的真实感受!</h5><div><b>(光明区实验学校 冯丽辉)</b><br></div><div><br></div><div><h5> 今天上午听了两节非常优秀的公开课,十分具有代表意义,也是两节非常有特色的课,收获颇丰!<br> 第一节《创意大进击》是一位来自台湾年轻的男教师执教,这节课阿唱老师凭借着扎实的教育教学基夲功和较为幽默的话语给我们带来了一节观感很强的优秀课,在课中他那种积极的评价语言给或很深的印象,整节课中一直强调学生不要看别人的,相信自己。看得出来这位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他强调创意其实就是一种游戏,创造是在玩乐中拼发。课堂中保护学生的创意不用太讲究技巧,媒材,其核心是让学生能够激发学生的想整象力,从他整个教学过程中以闯三关的游戏活动也充分让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整节课都是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他那轻松幽默的话语也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在轻松的同时,他又以计时的方式让课堂节奏即轻松又有紧张感。其间也有一些有争议的话语,如称学生为大姐,大哥等,对于这点我个人觉得看情况而定,不同风格的课堂会有不同的效果,轻松的课堂这些话语可能能让课堂氛围更好,严肃的课堂可能会有反作用。<br> 第二节课看画展是一节较为严谨的课,课中的流程和设计都经过仔细的思考,板书的思维导图式也非常优秀,但整节课过于严谨,缺少了第一节课的轻松感。在评价学生方面也沒有第一节课那么到位,有点赶,沒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地位,但这老师有些观点我是比较认同的,如美不仅是视觉的愉悦,也可以是心灵的共鸣!<br>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有无数的闪光点,让我有较大的收获,希望未来我的课堂也越来越放松和充实 。</h5><b>(光明实验学校谭耀湘)</b><br><h5><br> 第一节课《创意大进击》张老师,导入自然言语轻松幽默,整节课内核结构严谨,教学目标可测可量。闯三关的教学环节设置递进性强,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不断发挥自己的创意想象效果突出!<br> 第二节课《看画展》于老师,创设出展厅情境,用三个展厅引出看画展作品时候的三个方面色彩、造型、构图,然后根据学生学习到的这方面回头再看作品,整个教学环节没太大问题,板书有创意、内涵,不是为了创意而创意值得我学习。但整体课堂严谨有过,氛围、趣味性不足,师生交流较少也是一些缺点。</h5></div><div><b>(光明区实验学校 周锦浩)</b><br></div><div><br></div><div><h5> 今天上午的学习让我收获满满,两节课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也大不相同。阿唱老师上课轻松且幽默,学生非常投入,虽然在上课但好像又没有上课时的紧张感。整节课堂阿唱教师并不要求学生掌握什么技能和知识点,学生能创意表达就非常厉害了。“关于创意,要相信自己”这句话让我留下来深刻的印象,关于创意,不管对不对、好不好,敢想敢画就是最棒的。这节课看似简单,却能让学生真正地融入课堂。<br> 于老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流畅、完整,板书设计得非常用心,场景布置非常有特点,学生好像真的在少儿美术馆参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用心设计得每一个环节都是我值得学习的地方。<br>在本次观摩学习过程中,我深刻意识到学生的表达、学生的思考更加重要,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大胆表达。</h5><b>(光明区实验学校 李昕翼)</b><br></div><div><br></div><div><h5> 我觉得这个老师,定位非常清楚,就是有自己的想法,有创意,与众不同!很符合当下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说:大家都画太阳,你画番茄就厉害了!老师语言风趣幽默,有真性情,比如大哥、大姐等称谓,很多人觉得不妥,实际他很自然,符合他自身特点,在玩乐中,启发学生的创意......</h5><b>(光明区实验学校 赵宗团)</b><br></div><div><br></div><div><h5>教育无小事,细节润无声<br> ———观看课例有感<br> 回顾平时的课堂中,我对学生的鼓掌也是有要求的,要求是有节奏的五个节拍的掌声,但久而久之,学生内心面对这种虽然齐整但“失去灵魂”的掌声,或许会逐渐变得无感,无论回答问题的广度高度或深度的程度如何,全班给予的都是一个模式下的掌声,无法更深层次感受被认可的愉悦,而视频中的教师对这个鼓掌的小细节的处理,猛然唤醒我,不能忽略课堂的细节。正所谓教育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每一个细节或许都能给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更是提醒我,作为美育教师,要经常思变,在教学上不能理所应当,套“框架”、奉承“经验主义”,要敢于开拓更多细节处的育人价值。</h5><h5> 在第一堂《创意大进击》课例的小组欣赏讨论环节之后,这位来自台湾的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于投影仪下,接下来他是怎么做的呢?他先是这样问的:“有画xxx的举手?”接着,如果举手的同学多,说明班上孩子们同类型的想法较多,那这位画画的孩子将会得到一声掌声的鼓励;而如果班上没有人举手,正是说明这位同学的想法非常具有独特性与创造性,那将会得到本轮闯关的最大鼓励——即为三下掌声的鼓励。受到鼓舞的学生会开心雀跃,再接再厉获得更多的认可,课堂氛围一下变得活泼轻松。<br></h5><h5> 老师这般强调创作的独立性,独特性,并且能及时给予学生想法相对应的不同层次的掌声鼓励,能让“不轻易仿照他人”意识的这颗小种子,从此埋在孩子们的心里,我相信孩子们以后,会以“我能想出别人想不到的”为荣,乐于积极开拓自己的独立意识与创作思维。<br></h5><b>(光明区实验学校 陈冠华)</b><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h5><br></h5><p></p> <h5><div><p></p><h5> 两位节课两位老师都可以说是极具特色,两种不同风格,严谨与洒脱的碰撞!台湾老师的风格更适合现如今常规教学,一步一景、徐徐渐进、完美的把控课堂氛围的同时寓乐于教。尤其是小学阶段的教学。<br></h5><h5>于老师整个思维严谨、语言组织能力强,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我们应该从二者中选取我们需要的结合我们的实际教学情况,优化我们的教学模式!</h5></div></h5><b>(光明区高级中学 赵景龙)</b><p></p><p><br></p><h5> 第一节课,教师将重点一直放在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上。整节课通过游戏过三关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贯穿始终,层层递进,反复练习,通过鼓励性的语言,走心的交流,教师灵活幽默的控场,轻松的展示分享,不断加强学生对自己的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自信。整堂课老师不急躁不焦虑,学生拥有更多自己思考、体验和发挥的空间,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因此学生的获得是很丰盛的。尽管课堂展示出来的学生作品不是“完美的”、面面俱到的,反而能让我们更尊重孩子的真实与想法,并从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br></h5><h5> 第二节课,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语音言流畅,教态大方,是一节不错的示范课。但是整节课听下来比较累,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整堂课没有超出预期的“亮点”。所有环节都在老师的牢牢掌控之中,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老师预期中的答案,少了意料之外的惊喜,少了真正的思想碰撞。</h5><p></p><b>(光明区高级中学 颜庆)</b><br> <h5><div><h5> 今天的研训观课让作为新老师的我收获多多,各位老师观念的碰撞也是很精彩。台湾阿唱老师的课堂虽然没有像常规课程那样流程,但确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给孩子创造的无限可能不断的强调独特和不一样的思想,课堂目标很明确,在语言上幽默带有了个人的风格,让孩子真正的动脑动手去融入到绘画的乐趣中,在这一节课的过程中节奏把握刚好,每个流程之间也很舒服轻松,很多鼓掌的奖励机制和语言上的鼓励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兴趣,让孩子主导课堂成为主角,我认为这是一堂有创意有生命力的课堂很值得学习。而《看画展》这堂课总体会给人的感觉疲惫紧张感。是节优缺点并存的一堂课,优点是流程完整丰富内容,老师语言表达清晰,问题设置也是有层次和设计,板书有新意并且有升华拓展看的出这位老师对于本节课是准备很充足的,在环节流程上安排的完整紧凑,是很规矩的一堂课,但往往优点也是缺点,就是因为都是重点也就导致没有重点,所以才会让人有疲倦感,建议提取核心重点,内容安排主次或者分类看展,让内容的重点突出浓缩精华,这样课堂气氛和环节也会更加轻松欢快。同时教师缺少了与学生互动感给孩子的发挥空间太少,评价语言过于单一,奖励机制和鼓励过少,个人魅力没有展现出来,因此会让观者和学生都产生压力感,学生不敢大胆表现自己。应将学生作为主角给学生更多发展的空间。</h5><b>(秋硕小学 陈施骞)</b><br></div><div><br></div></h5><h5> 今天有幸和大家一起观摩学习两节优秀的公开课,和大家一起评课交流也收获满满。<br> 阿玚老师的创意课让我感受到两个重要观点:创意没有标准答案,创意就在我们身边。他的课堂导入就是从生活作为切入点:“生活当中有什么是圆形?”。从生活出发,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参与思考和表达。<br>创意课的三关设置也非常有趣且值得人深思。他在第一、二个关卡没有设限,把常见答案排除后,引发大家发散思维自由创作,鼓励每个学生独一无二的创意。第三关开始抽取设限条件,在一定范围内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他在创意引导上有一个递进的过程。并且区别掌声鼓 励,不同程度的答案给予不同程度的掌声鼓励。<br>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惊喜,例如有一张弧线与斜线的创意是坐在月亮上钓星星,我非常喜欢这种惊喜。并且他鼓励孩子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课堂上学生锻炼的不仅是创意思考能力,还有语言表达能力。<br> 整节课老师状态自然幽默,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例如在展示学生作品时,老师有时会先入为主下定论,可这根本不是孩子想表达的意思。美术创作是非常主观的行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喜好和表达,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作品。其次有些言语也许因为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我认为并不适合我们的小学课堂。因为小孩子在课堂上不仅会学习我们教授的美术知识,我们的言行举止一样会是他们学习的对象。而后小孩子间玩闹打趣时不经意间就会使用,也许他们是无意的,因为同一个词语不同的人对其理解也会褒贬不一。但很多时候孩子间的恶意都是在无意之间产生的,而这无意间的恶意对他人的伤害很可能是我们无法预估和理解的,所以具有争议的言语我们要尽量避免在课堂上使用。<br> 这堂课整体充满创意与活力,有无数亮点值得我学习和深思。希望未来我的课堂也可以越来越欢乐,越来越放松又充实。</h5><b>(秋硕小学·张懿文)</b><br><br><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冯英杰老师正在听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校美育思考。</h3> 12日下午,在学校美育经验分享环节中以各学校科组长为主讲,成员作补充的形式对两个问题进行分享:1、我们学校美术课堂教学的创新做法;2、我们学校美术科组建设的经验与青年教师成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b> 光明区高级中学</b>第一个进行分享,以一所初高中学校的美术现状展开分享,在老牌学校的众多老道经验中我们提取了以下几点作为分享:1、在教师成长方面,每位教师在专业成长上必须要有一手的“绝活”,或是油画、或是水彩、或是手绘等,得以在科组中能够独当一面,并能够以自身特长辐射他人,做到人人共学。2、在课堂发展上,坚持每周一节集体备课,每个人都要评价,寻找优点同时抓出缺点处进而改之。3、在课程教学中,光高的美术高考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培养美术生的道路上,光高教师摸索出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单一的一位教师带一个特长班的传统模式,以“纵、橫”相加的模式展开教学,其中“纵”即为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现阶段专业现状进行分层教学,或培优或提高或基础。“橫“即为分科目教学,打破以往一位老师兼教学素描、速写、色彩的形式,将教师优化,根据教师擅长的专业分项目教学。同时,学生也根据其专业的薄弱程度,思考前往素描、色彩或速写方向进行补优。这是一种教师、学生双向的优化改革,从学生的专业能力上能够证明这样的革新是效果极好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承坚老师分享学校开展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个项目及其中可借鉴之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颜庆老师针对光高艺术特色</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纤维艺术展开讲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建国老师总结提炼</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光高的现阶段优点。</h3> 第二所分享的学校是<b>光明区秋硕小学</b>,由学科组长孟童展开分享。总结为以下几点:1、学校科组在教师建设上以点带面的方式为新老师或是经验不足的老师进行培养/2、在学校特色方面正在以纸艺社团作为学校美术特色而前进着,现阶段已开展了衍纸、剪纸两个社团,在不断的尝试和磨合中,决定将学习于西方的衍纸工艺和中华传统的剪纸工艺进行融合,做到中西合并的新思路。不断探索并逐步实现衍纸项目式学习和剪纸进课堂的普及教学。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孟童老师针对学校现阶段</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艺术之路进行分享。</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苏明老师进行补充分享。</div><div><br></div> 第三所分享的学校是<b>凤凰培英文武学校</b>,该校科组长以其课堂的主要开展模式,学校的发展等进行展开分享。首先,课堂方面,以探究性课堂为主,其中以其开放性、合作性、趣味性三大特点突出,学生们对于课堂的参与度高。其二,学校每周展开硬笔书法的普及不仅仅普及学生同时提高教师的硬笔书法水平。其三,在教师技能方面,每周的集体备课加专业培训使得教师在教师职业道路上得以越走越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凤凰培英文武学校科组长</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分享学校美育工作。</h3> 最后压轴分享的是<b>光明区实验学校</b>,实验学校徐秀梅老师首先针对学校美育方面的创新之处----普及课推广展开分享。该校一直在拓展课方面就较多团,涵盖大部分的艺术方向在拓展课中我校开展了:陶艺、剪纸、摄影、水墨、插画、扎染、纤维编织、书法等八个社团,科组思考到美育道路应当是为全体学生开展的,故在去年开始了普及课之路,将团队拓展课程中的已有课程进行可行性思考,最后确定四个学科为普及课程走进年级、走向全体学生。<div> 依据由低年段向高年段由简至较难的阶梯型向上推广,一年级以点线面为主要推广,打好基础为后面的美术之路扎实铺垫。二年级以陶艺的衍生轻黏土课程作为推广,让学生们有初步有立体造型意识的学习,并建立一定的自信心。三级以水墨课程作为推广,传统文化的学习让学生们从小建立传统艺术的探索思维。四年级为新建设推广课程延伸于纤维编织的推广课程---纸浆画,以其特有的绘画与手工的结合获得孩子们的喜爱,学生得以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五年级为扎染推广课程,从未接触过的材料在孩子们的眼中尤为有趣,一件件生动的作品时长跃然布上,手工能力得到最大的提高并传承了传统扎染文化。</div><div> 推广课的实现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的推广课皆为两节连堂美术课程时间,保证了孩子们在经过老师授课、启发后的最“新鲜”的想法与创作实践时间。</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徐秀梅老师针对学校现</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阶段艺术之路进行分享。</h3> 陈映羲老师总结第四小组上午名师课程学习的反馈及下午的各校成果及优秀经验分享。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分组研讨结束,第四小组</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美的合照一下。</h3> 我们在学习研讨中,集思集智、畅言共享,我们向着光辉的未来艺术教育事业阔步前进!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陈映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陈映羲</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摄影:苏明</div>